第一文秘网    > 工作总结

刍议初中数学中如何运用数学现象巧妙学习

作者:jnscsh   时间:2021-07-28 08:53:12   浏览次数:

【摘 要】 从学生的学习发展认知角度出发可知,学生的“具体实例”学习能力往往强于“抽象理论”的学习能力,而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数学现象”就是数学教学的“具体实例”。因此,我们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需要灵活地把握这些“数学现象”,帮助学生巧妙地进行数学学习。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数学生活化现象;学习;方式与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3089(2017)17-0-01

数学作为一门以解决生活问题为出发点的实用性学科,具有较多的“数学现象”可循。这些所谓的“数学现象”也就是我们通俗意义上说的“数学趣味实例”。传统的中学数学教学偏向于纯理论的“照本宣科”模式,在这样的模式下,数学教学往往呈现出枯燥、刻板的教学氛围。因此,我们需要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灵活地运用“数学现象”,增加教学的灵动性,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学习质量。

1.在教学中创设生活化的数学情境

浓厚的学习兴趣,能有效地诱发学习动机,促使学生自觉地集中注意力,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到数学学习的世界。

在教学“平面直角坐标系”时,我从网上搜集到有关5.12汶川地震、3.11日本9.0级大地震以及利比亚战争的许多图片,让学生从图片上能体会到生活中自然灾害的巨大破坏性和战争所带来的灾难,使学生从心灵上受到震憾,和平是多么的重要!但如何测定地震的位置呢?导弹是如何精准命中目标,为什么呢?问题一提出,同学们就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各抒己见,气氛一下子活跃了起来。从而使学生对坐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索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心理倾向,因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又如在教学七年级《不等式及其解集》时,我应用多媒体创设这样的情景《买门票》:在风景优美的公园外,七年级一班的学生和老师共37人来公园参观,售票口旁边张贴着一张告示:票价10元/人,40人以上九折,小华说要买40张,马上有个女同学就说“我们只有37个人啊!”(真不可思议,37人却要买40张票)你看老师怎么说“小华真聪明”,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要想说明这个问题并不难,这就是从今天起,我们要探究的内容“不等式”,设置此情景既有趣又容易让学生一下进入最佳状态,由它提出问题就进入本次课所要学的课题。既然数学来源于生活,那么我们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就应该密切联系生活、贴近生活,合理组织教材,充分挖掘潜在的生活素材,找准每节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切合点”,给学生创设一定的生活化情境,调动学生生活中的经验,使之产生美感,培养浓厚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参与积极性,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其学习数学的主动性。

二、引入生活实际数学联系生活

新课程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关注学生身边的数学,更关注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数学生活化”强调了数学教学与社会生活相接轨,在传授数学知识和训练数学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为自己的生活服务。

如学习《图形的旋转》可以向学生展示生活中的钟表、电风扇叶片、大风车、自行车车轮等,引起学生学习兴趣,使数学“生活化”。这节课后,请学生应用所学的旋转设计一个广告图案,并为设计书写说明,这又使得生活“数学化”了。这样的设计,不仅贴近学生的生活水平,符合学生的心里需要,使他们将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得更紧密。

三、追求有效运用,回归生活

忙碌的生活,辛苦的学习,会让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是相当乏味的。如果我们用学生的生活场景,唤醒学生已有的经验,那样或许可以增强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学习信心。如果我们给出的学习材料,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密切相关,学生对数学才会特别感兴趣。所以,教师要有意识、有目的地将教材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把数学知识融入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活动之中,使枯燥的数学问题变为活生生的生活现实。在传授新知时,教师应在教学中创造问题的情景,启发、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增强对数学的运用意识。

在备课时,应尽量体现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相结合的思想,从生活中选取素材,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解决生活中有关的数学问题,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让学生从中不断积累活动的经验。

例如,在讲“设计中心对称图案”时,我先让学生去找一找身边的中心对称图案。可以是校园里的建筑,也可以是一些商标、店标等,既可以让学生在校园里去找,也可以鼓励他们走上街道,去寻找生活中的美丽的中心对称图案。学生在找的同时,自然就会去辨别哪些是中心对称图案,哪些不是中心对称图案,对中心对称图案的定义与性质会有更好的认识,也带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上课时,把学生找到的图案一个一个展示,并说说它们都代表什么意思。学生在动手与动口的活动过程中表现很积极,真正是全员参与。经历了上面的一系列活动之后,自己设计图案也就自然过渡过来,体现了数学从生活中来,再到生活中去的理念。

四、站在学生的立场来讲解所用的“数学现象”

教育者无论是从学习储备上还是数学思维上都要远远强于初中学生,因此,在课堂教学“数学现象”的过程中很可能出现理解差异,也即是说教育者理解“数学现象”而学生无法理解这种“数学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来说这就是因为教学者没能够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高估了学生的数学理解能力。因此,我们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到准确把握学生的理解能力,学会站在学生的立场去看待所用的“数学现象”,实现“数学现象”的有效运用。

在初中数学学习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对教学过程起主导作用。而站在学生的立场去讲解所用的“数学现象”就是对学生主体地位的承认。

五、扩宽“数学现象”影響范围,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数学学习涉及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我们不应该将数学学习局限于课堂之上,还应该对数学学习进行拓展,让学生在广阔的课外学习中去寻找有趣的“数学现象”,进行数学兴趣的全面激发与数学知识的自主学习。

除此之外,我们还要灵活地运用“数学现象”的方式,我们一线的教育者不可拘泥于某一种形式使用“数学现象”,而我们更应该随着所讲授知识的变动以及班级数学学习的实际需要对我们的方式方法进行积极的调整。

六、结束语

我们的数学教学最讲究的教学方式就是其灵活性,而“数学生活化现象”的运用也十分讲究知识的针对性。只有将相应的“数学生活化现象”实例用于相应的数学知识点时,有趣的“数学现象”才能够引发我们所有学生的数学思维,才能激发学生对相关知识点深入学习的一种学习兴趣。而且作为教育者的我们一定要注意对“数学生活化现象”实例的把握,实例的把握通常是一堂数学课的精髓部分,我们如果把握得当就能够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如果把握的不好则会让学生的学习陷入迷惑之中。因此,我们的广大教育者都要大量地借鉴使用“数学生活化现象”教学实例的精华部分,发挥“数学现象”对我们学生学习数学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建国.“数学现象”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河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李新国.如何在中学数学课堂中灵活运用数学现象[J].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推荐访问:刍议 巧妙 初中数学 现象 数学


[刍议初中数学中如何运用数学现象巧妙学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