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工作总结

深化数学课程改革,凸显高职课程特色

作者:jnscsh   时间:2021-07-28 08:54:57   浏览次数:

摘要:凸显高职数学课程特色,就要以“必需够用”为原则,确定不同专业的数学教学大纲,加强教材建设;创新教学方法,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根据不同生源,分层次教学,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及时解决学生学习、生活中的问题;实施3:2:5的考核新模式,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和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高职;数学课程;课程特色;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07)12-0043-02

随着2003年教育部关于加强精品课程建设文件的出台,高职高专课程建设也摆在了学院建设的核心位置。数学课程作为基础课程,也面临着改革的新形势。各高职院校教师积极探索数学教学内容的改革,课时数由最初的260学时左右,减至目前的130~150学时左右,减少了不必要的理论课学时,删减了比较烦琐的例题及推导过程;积极引进数学实验内容,减少了学生计算;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进行了考试方法改革,改变了由期末试卷确定学生课程成绩的做法,加强了平时考核,注重了学生学习的过程考核。然而由于高职部分学生数学基础薄弱,学习能力欠佳,学习方法不当,尽管加入了平时成绩,期末仍有一部分学生课程考核成绩不理想。学生反映,有些问题不能得到及时解决,影响下次数学课程内容的学习。专业课程教师也反映,学生利用数学知识、方法解决专业及其他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强,制约专业知识的传授。尽管教师们积极探索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由于教学内容与专业需求内容不符,学生认识不到数学知识的重要性,影响学习热情。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课题组的教师积极更新观念,大胆创新,对高职数学课程进行了进一步的改革与建设,凸显了高职数学课程的特点,受到学生的好评。

一、服务专业需求,确定不同专业的教学大纲

我们组织教师深入学院6个相关院系,即经贸系、管理系、建工系、化工系、机电系、计算机系和软件学院,和系、学院领导及专业教师就课程改革问题共同进行了积极的探讨。数学教师们认真听取专业教师对数学课程内容范围的要求与建议,积极了解学生在专业课程学习中遇到的数学问题;对专业教师关于内容的要求,数学教师积极反馈自己的见解,提出有利于专业发展的数学内容要求。经过共同探讨,数学教师们明确了每个专业的数学内容的不同要求,了解了不同专业对数学内容时间上的安排,掌握了一些专业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要点,为制订数学教学大纲,体现教学的针对性奠定了基础。

数学教师通过与专业课程教师座谈,掌握了各系、各专业对数学知识的不同需求后,每一位数学教师又根据本身的授课专业,单独与专业课程教师进一步交流,搜集专业课程内容需求数学知识的应用情况,掌握专业应用数学知识的要点和一批典型例题,为提高今后的数学教学的针对性提供了依据。

根据调研材料及教师搜集的典型例题,课题组教师积极研讨,根据每一个专业的内容需求,结合数学教学实际,制订了25个专业的17个数学教学大纲。其中机电系汽修专业90学时,数控专业80学时,电子、电气两个专业100学时,机电、机制两个专业140学时;经贸系5个专业都是120学时;法管系一个专业90学时;建工系工程测量、建筑技术专业120学时,房地产、工程造价、建管专业90学时;化工系医药营销专业60学时,其他专业100学时;计算机各专业40学时;软件学院各专业80学时。建工系的各个专业数学课程,化工系医药营销专业、法管系的物流专业、计算机各专业及软件学院各专业的数学课程,要求在第一学期讲授完成,其他系的各专业要求分两个学期讲授完毕。基础部结合各专业时间要求,组织高职数学教学方面的专家及教研室主任对每个教学大纲进行了认真的审议,最终完成了不同专业需求、不同学时、不同时间安排的教学大纲。

二、教学内容理论联系实际,加强教学的针对性

注重更新教师的思想观念。我们组织教师进一步学习职业教育理论,聆听职业教育专家的报告,组织专题研讨会,让混合式教学模式理念、服务专业教学理念深入人心。教师们打破教学内容中学科的系统性,从实际出发,引出数学概念,然后利用数学知识举例,解决实际问题,加强了教学的针对性。例如,在讲导数的概念、计算和应用时,对不同专业用不同的实例引入概念。首先强调导数的实质是变化率问题,在工科专业,利用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曲线切线的斜率讲清导数概念;建筑专业围绕曲率概念和应用实例说明导数的特征;化工类的药剂专业举化学反应浓度的例子,如静脉注射模型中分析血药浓度和制订给药方案;环保专业举人口问题、大气污染和水污染的例子等;机电、机制专业介绍生产机器单位时间内的生产量就是生产总量对时间的导数;在经贸系、管理系介绍边际成本、边际收入、边际效益的例题。这样,学生对学习内容理解深刻,同时,了解了数学在所学专业中的应用价值,加强了教学的针对性,学生学有收获,增强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采用混合式教学方法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方法上,转变教师唱独角戏的做法,变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为混合式教学模式;教师在传授必备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提问,指导学生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活动,积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必备的学习能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习,上课积极思考,积极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变被动学习为积极主动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回答问题,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了学生的职业关键能力。

四、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学院网络教学平台,服务于教学

课题组教师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制作了适合学生学习的多媒体数学教学课件,减少了教师板书的时间,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讨论、总结,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直观的图形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教学内容,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利用学院网络教学平台,将数学教学大纲、教学实施计划、练习题答案和多媒体数学教学课件挂在校园网上,辅助学生学习;利用网上的互动平台,及时了解并解决学生学习、生活中的问题,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例如,有个学生学习中遇到了一个问题,自己和同学都没有解决得了。他们把问题挂在校园网上,老师在每天的上网时间及时回答了学生的问题,学生不再为找不到教师帮助而苦恼。还有学生,有了心理问题,不愿找老师面谈,于是将心理话发到老师的邮箱里,教师及时帮学生出主意、想办法,解决了学生的心理问题。

五、针对不同生源学生,分层次进行教学,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需要

我们针对不同生源学生开展分层次教学。一方面根据不同生源学生,教学要求不同,教学大纲不同,满足不同生源、不同层次学生的个性需求。对于数学基础薄弱的学生,我们举办学习辅导班,利用网络学习平台,及时解决学生学习中的问题;为学有余力的学生开辟数学选修课,有专接本数学选修课、数学建模选修课、数学实验选修课、工程数学选修课,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坚实的数学基础,培养学生数学建模和解决实际模型的能力,为学生的个性化需要提供平台。

六、实施3∶2∶5的数学考核新模式,加强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3∶2∶5的数学考核新模式,即平时成绩(包括作业、出勤、回答问题等)占总成绩的30%;期末开卷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20%,主要考核学生查阅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总结、归纳的能力,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内容由任课教师结合班级授课情况及学生的实际水平命题,学生利用20~30天的业余时间完成;期末闭卷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50%,主要考核学生数学基本知识、基本计算、基本方法;同学时、同内容的班级同一份试卷。利用新的考核模式,我们不仅考核了学生数学基本知识的学习,而且考核了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学生的职业关键能力。

七、加强数学教学团队建设,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教师是教学的灵魂。教师的师德、教学素养、教学水平直接关系到人才的培养质量。课题组定期组织教师学习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学习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文献,学习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团队不断更新思想观念,使数学教学服务于专业需求的思想深入人心;打破数学教学内容的学科系统性,更新知识结构,多媒体课件制作技术进一步提高,网络教学平台互动有了长足的进步。教师们教改的积极性日益高涨,教学水平不断提高,100%的数学教师被学生评为优良,85%的教师受到校内督导专家及学生的一致好评。教师年发表论文人均30篇,承担科研课题3项,参编教材4本。

八、加强教材建设,重构高职数学教学的内容框架

根据各专业对数学教学内容的要求,我们编写了适合高职学生使用的“高等数学与工程数学”和“经济数学基础”两本教材。两本教材侧重于基本概念、基础内容、基本方法、基本计算的编写。这些教材精选经典教学内容,引进新的科技成果,克服教学内容的局限性和不适应性;同时将数学实验内容及数学建模的思想引入教材,充分地、全面地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兴趣和能力。为了让学生掌握好数学抽象概念,教师结合专业特点及实际应用例题,引入概念,利用具体例子理解概念,删减了大量的理论推导证明及烦琐的计算题,给学生留出更多的消化、吸收数学知识的时间,巩固学习的内容和方法,提高学生利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题注重组进行数学课程特色建设,将进一步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从而构建满足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体系全新、特色鲜明的课程内容体系。我们在传授基本概念、基本方法的同时,重在服务专业、培养学生利用数学知识、方法解决专业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充分体现高职数学的服务意识,把专业课程的数学思想问题解决在数学课程的教学中,给专业课程铺好路、搭好桥,使高等数学充满活力和勃勃生机,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及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教司[2006]16号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1).

[2]杨立文.高职数学课程建设浅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9).

[3]毛珍玲.高职数学课程改革与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6).

[4]曾庆柏.中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数学课程的改革和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2).

〔责任编辑:东升〕

推荐访问:凸显 高职 深化 课程改革 特色


[深化数学课程改革,凸显高职课程特色]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