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教育总结

FE:一场没有硝烟的比拼

作者:jnscsh   时间:2021-07-04 08:53:38   浏览次数:

时代呼唤不一样的赛车运动

自打汽车一百多年前诞生以来,汽车的发展和普及就离不开赛车运动的大力推动。尤其是众所周知的,洋溢着速度与激情,由国际汽车运动联合会(FIA)举办的世界一级方程式锦标赛(FIA Formula 1 World Championship),也就是F1,更是举世瞩目、家喻户晓,甚至与奥运会、世界杯足球赛比肩为“世界三大体育盛事”,每次赛事总是牵动着无数观众的心。此项知名的赛车运动也是成就了许多著名的赛车手,比如大家熟知的被称为“F1之王”的德国车手迈克尔·舒马赫。那一年,舒马赫在法国参加一次滑雪活动时遭遇意外事故,导致头部严重受伤的消息发布时,曾经引得无数铁杆迷们伤心欲绝。

对于很多人来说,F1赛车充满了科技、神秘和未知感,在有些人的印象中它的精密程度甚至可以说不亚于航天飞机,有人甚至打趣说,只因安装了四个轮子才束缚了它在地面“飞行”。多少年来,这项全世界最烧钱的体育“极限运动”,一直是汽车领域检验最尖端技术应用的绝佳途径,无论在商业模式上还是在民用技术的推动上都获得了极大的成功,F1赛车上的很多思路尤其对于概念车或者量产车的开发还是非常具有参考价值。正像有这样的类比非常形象:F1方程式赛车在某种程度上与巴黎时装秀有些相似,普通消费者可能永远不会购买这些车辆,但却是一场汽车厂商之间的尖端对决。这些赛车上的技术会被拆解成无数的元素融入到家用汽车的每一个部分。比如众所周知的,其在提高车身结构强度、降低车身质量、改善车身空气动力性能方面等有着很好的引导作用,可以说很多东西向我们指明了技术的发展方向。

不知您有没有看过现场版的F1比赛?那么您一定不会忘记,那震耳欲聋的引擎轰鸣声,伴随着空气中涌动着不完全燃烧的燃料以及轮胎焦糊的气味,在激动的观众声嘶力竭的呐喊声中,一辆辆赛车呼啸而过。震天响的引擎轰鸣声、滚滚热浪、观众的呐喊声似乎成为每场F1赛事的标配。有人狂热地喜欢着这些F1的标配,认为这恰恰是F1的迷人之处。

不过有人欢喜有人忧。在此狂欢的过程中,F1方程式赛车的高能耗、高污染和高浪费的问题却也同时凸现出来,特别遭到相关环保人士诟病。该项赛事最近甚至被质疑丧失了原有的刺激和快感,其电视观众和比赛上座率貌似已连着好几年在走下坡路。

事情的发展总是相辅相成。一边是内燃机方程式的发展困惑,而另一边则是,电动车在世界范围内刮起电动“旋风”,更加绿色环保的电动车已经成为汽车行业公认的未来,各车企都忙不迭的发力此领域,唯恐风口被别人抢先,落了潮流。于是在低碳环保日渐成为社会趋势的今天,在电动车时代行将到来之际,FIA国际汽车联将探索的触角逐渐延伸至低碳赛车领域,于2014年适时主导推动了一个全新的赛事——“FIA FE World Championship”国际汽车联电动方程式世界锦标赛,简称FE。FE是国际汽联旗下新兴赛事,与F1属于同一级别,皆为国际顶尖赛车赛事,不过两者最大的不同就是,FE赛车的动力之源由电动机取代了汽油发动机。作为F1的姊妹赛,以“驾驭未来”为口号的FE秉承了顶尖科技、绿色环保、互动参与的概念,担负起了在全球提供电动汽车研发实战框架、推广清洁能源和可持续发展的重任,同时也是迄今为止唯一的一项零排放的世界级电动方程式赛事。国际汽联不仅希望把FE打造成一项既受欢迎又赚钱的运动,同时还有两个更任重道远的目标。第一个目标是将这一赛事作为新型电动引擎技术的试验平台,为以后的电动汽车的大规模量产做准备;第二个目标就是用赛事的方式引领普通民众走进电动车领域,真实认识这一技术,而不是将其作为新鲜事物一样对待,要让民众意识到电动汽车技术也可以走进千家万户。

而在环保人士的眼中,电动方程式则满足了它们想要的一切,零排放、低噪音、还有着一定的观赏性。电动方程式赛车,作为一项新兴的汽车赛事,正逐渐成为赛车迷们关注的又一个焦点。

初出牛犊,“大咖云集”

2016年10月8、9号两天,国际电动方程式锦标赛(FE)在香港打响了第三赛季的首战,这场赛事引来了众多车迷、粉丝前来观看。在赛道上,伴随一辆又一辆的赛车飞驰而过,场边观众发出阵阵欢呼。然而细听之下,这些赛车的引擎轰鸣声和我们熟知的稍有不同,在这里欣赏一辆辆赛车风驰电掣,完全听不到F1赛事上那些刺耳的马达轰鸣声,取而代之的只有电动机工作时的嗡嗡声,这是因为它们的引擎是由电力而非汽油驱动。

本赛季在香港大奖赛后,还会在全球其他13个城市进行分站比赛,最终于2017年7月抵达决赛地加拿大蒙特利尔。据悉,这已经是FE自2014年开始举办后的第三赛季。2014年9月13日,FE的首季首站比赛在北京奥林匹克中心区开启。到了第二赛季,2015年10月24日,第二届FE世锦赛的揭幕战又在北京奥林匹克公园拉开了序幕。当时在北京都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前来观赛的群众把赛场附近围得水泄不通。现如今到了第三赛季,首战选择在了香港。在香港这场赛事上,很多重量级车队悉数登场,除了原有的雷诺、ABT、Mahindra等车队之外,还有捷豹的身影。值得一提的是,这是捷豹在2004年退出F1之后首次回到公开锦标赛,捷豹携旗下首款全电动赛车I-TYPE 出征,打算利用FE在阔别赛车界12年后卷土重来。另外还有NEXTEV蔚来车队在香港揭幕战中也是得到了充分的曝光。

除了参与的车队阵容越来越给力之外。FE良好的前景也使得不少厂商开始关注FE赛事。自第二个赛季开始后,FE开始向汽车厂商开放。包括雷诺、雪铁龙在内的知名厂商已经开始为FE赛车提供变频器、变速箱等装置。相比于前两个赛季,今年出现了更多汽车厂商的面孔。相信在未来会吸引更多的厂商,有消息称宝马正计划在2018/19赛季以厂商的身份参加FE。保时捷、宝马、梅赛德斯和迈凯伦等品牌或公开或暗示地表现出对该项赛事的兴趣足以证明其背后颇具潜力的商业价值以及较高的投入产出比。同时,FE不断汇聚着F1赛事、印地赛车系列赛、国际汽联世界耐力锦标赛等顶级赛事的前车手或现役车手,竞技水平持续拔高。

业内人士看来,作为汽车领域新技术最理想的“试验田”,由于竞技环境下的强度远高于常规路面交通,因此赛道无疑是各个厂商将研发成果进行尝试的最佳场所。伴随越来越多的厂商都在研发和量产自家的电动汽车,现阶段入局FE赛事,他们更多地是希望通过此项赛事,不断创新并且测试自家的电动车前沿技术,同时也为了宣传推广其电动车概念和品牌。

近期,关于FE,奥迪公司更是有重磅消息传来,2016年10月26日,奥迪公司突然宣布将在2016赛季结束后退出连续参与了18年的WEC世界耐力锦标赛。取而代之,奥迪未来重点参与的运动项目将是FE电动方程式锦标赛。在奥迪的官方声明中,奥迪汽车运动部主管沃尔夫冈-乌尔里奇(Wolfgang Ullrich)说:“在18个成功的赛季后,离开是个艰难的决定。”奥迪曾13次获得勒芒24小时耐力赛冠军,2012-2013年获得WEC世界冠军。奥迪退出WEC后,WEC顶级组别LMP1组明年将只剩下保时捷和丰田两个厂商参与。作为2025年战略中的重要一环,向来以科技作为卖点的奥迪正在逐渐将目光转向电动汽车领域。

FE会取代F1吗?

一提到F1,大家无不感慨它的高烧钱。有人颇为形象的比喻,F1的车手在赛道上可以把车开到飞机起飞的速度,但是,这样的速度也赶不上他们烧钱的速度,由此可见一斑。从1894年开始F1赛事发展至今,就如同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新的车队不断加入,旧的车队则也不断退出。有分析看来,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有的资金难以维持,加上比赛成绩不理想,毫不夸张的说,有的车队厂商为了维持参加F1比赛,甚至到了捉襟见肘的地步。

与F1的“高处不胜寒”迥异,FE在赛事设计之初便颇为注重成本控制和娱乐性。曾经有估算,即便在F1车队排行榜中处于末位的队伍平均每年需要支付约接近1亿欧元(折合约7.5亿人民币)的预算,而FE电动方程式车队每年的支出则远远低于这个数字。目前阶段,尽管FE赛会正在逐步放开各个车队对电机、能源管理等方面的开发权限,但各个赛车之间的性能差异还是远远小于F1。因此在赛车研发上,电动方程式车队将节省大量成本。另外,FE赛事的赛制相比F1也相对简单。从练习、排位到正赛,一场F1分站赛需要三天时间,而一场FE赛事可以在一天之内就可完成。不过FE赛事则提高了相应的娱乐性与观众车迷之间的互动性,这是很有趣的一件事情,在FE赛事中观众甚至可以参与到线上的支持活动,支持率高的车手可以获得额外的电能,从而提高赛车性能。这样更高的参与度也许会吸引更多的观众。而在赛道选择方面,相比于F1通常采用市郊地区的封闭赛道而言,电动方程式锦标赛的赛道选址往往位于市中心。这样一来,就像有评论指出的这样:无论是传统及社交媒体的广泛曝光,还是与市民的近距离接触方面,电动方程式的影响力提升的速度有目共睹,而投入与F1相比却大为降低,这样的投入与产出无疑对品牌有着极大的吸引力。

这两项赛事在不同的地点、不同的赛道举办比赛,也为不同的人所喜爱。貌似是井水不犯河水。但却总时不时能听到很多人如此疑问,FE电动方程式未来是不是能和F1抗衡?有些人甚至直截了当得就希望FE能取代F1。或许这现在听起来就像天方夜谭,也许可能不应该拿一个苹果和一根香蕉来比较。但毕竟说明了一些人对FE的迫切心情,或者抑或一些人对F1的担忧。在速度的世界里,一切前景与真相还有待探索。

不过也许正如奥迪车手Lucas di Grassi所言:“厂商们想要通过FE赛事秀自家的技术,虽然现在还无法与F1比肩,但我认为接下来的几年,FE有很大的机会成为世界主流的系列赛事,而且不限于‘主流’。”在这里借用高通公司电动汽车开发和营销部副总裁安东尼·汤普森的话语,“石器时代不是因为人类用光了石头而结束的,是因为我们开发出了更好的技术。”同样的道理也许可以应用在这里。伴随我们看好电动车技术未来发展的同时,FE赛事有望赢得更多人的支持。

推荐访问:硝烟 比拼 FE


[FE:一场没有硝烟的比拼]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