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教育总结

关于高校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

作者:jnscsh   时间:2021-10-24 08:45:14   浏览次数:

摘要:新经济形势下,服装产业急需改革和转型,高校作为输送专业人才的基地,在教育培养方面也面临着种种挑战,教学改革早已刻不容缓。本文从学生及教师两方面,重点分析目前高校中服装工程专业在教学中面临的问题,并结合调查发现和工作体验,为服装工程专业的教学改革提出几点建议,以期推动教学改革大趋势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高校;服装工程专业;教学改革

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专业,是艺术与技术的综合,具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特点。对教师而言,既要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又要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对学生而言,既要掌握课堂上的理论知识,又要能理论联系实际,运用到实践中来。但就目前来看,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对于专业要求的培养目标都还未能完全达到。笔者通过跟学生的沟通交流以及在教学实践中的观察发现以下问题,并针对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希望对目前的高校教学改革贡献一份力量。

一、 学习兴趣不足

目前高校课堂上普遍存在“低头族”现象,学生对手机的兴趣远大于对教学内容的兴趣,学生的“低头”、“不互动”,致使很多情况下是教师一人在唱“独角戏”,课堂气氛的不热情,也让很多教师对讲课失去了激情。

通过跟学生的沟通交流,发现导致学生对学习没兴趣的主要原因如下:

1. 部分学生在高考填报志愿时对很多专业都不了解,“模糊”的填报使学生进校后才发现“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更有部分学生是调剂生,所以心理落差大,学习动力自然不足。

2. 部分学生对未来没有规划,不清楚自己喜欢什么、能做什么,对目前的大学生活很迷茫,没有明确的目标。

3. 传统的授课方式让学生感觉枯燥,提不起学习兴趣。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进:

1. 就学校层面而言,可给学生充分的专业自主选择权,将专业的确认工作放在大二年级。在第一学年里,允许学生自主参加各专业的教学活动,通过试听环节让学生对各专业都有所了解,继而再结合自身特点,确定未来三年将要学习的专业。

2. 就二级学院而言,在给新生作专业介绍时,要把本专业的优势、就业前景、学习目标和要求讲明,帮助学生做好学习就业规划,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毕业观、就业观。

3. 就教师而言,教师的教学质量与学生手机的电量成正比,因而教师在备课时:一方面课件内容要多元化,多图片少文字,多动态少静态,在视、听方面刺激学生对课堂的关注度;另一方面要增加课堂提问、讨论交流等互动环节的比例,将学生的注意力从手机上转移到课堂上。

二、 师生交流不够

目前高校内普遍存在的一种上课状态是:上课铃声起,老师开始讲课;下课铃声落,学生起身离开,很少有学生会主动留下来跟老师沟通交流,老师也不得不“转身”离开。师生间的关系是一种上课与被上课的被动状态,少了很多主动性的“人情味”。此外,因为现在很多课程都是大班授课,这就使得当一门课程结束后,老师还未能认识班级学生的一半,也不了解学生对本门课的真实想法和对课程的掌握程度,教与学严重脱节。

针对以上问题,可进行以下改进:

1. 各专业分方向实行小班教学。这既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专业的认可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又有利于师生互动,便于教师了解学生,因材施教。

2. 实行导师制。从学生确定专业学习方向时,二级学院就给每个学生安排固定的指导教师,每个教师都有各自负责指导的学生,学生有任何关于专业学习的问题,都可以跟指导教師讨论交流。虽然这样可能会使教师们的工作量加大,但这对于真正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有很大帮助。

三、 实践能力欠佳

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是一门对实践能力有高要求的专业,但就目前企业反馈的情况来看,大学生毕业后的实践能力还远达不到企业的要求。虽然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十分常见,但力度欠佳,权责不够明确。一方面学生在校期间的课堂学习任务多,在外实习机会少,且每次实习时间短,短期的实习并不能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充分锻炼;另一方面,企业对学生的实习“不上心”,认为学生是来“走过场”,并未能将真正的实践技术教授给学生,学生也未能从实习中学到真本领。

针对以上问题,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 学校在安排学生实习时,可在实习单位指定校外指导教师,制定严格的实习计划,请指导教师配合学校监督执行。

2. 课程安排上可将一些课程“搬进”工厂或是企业,比如机械设备、营销类、工艺类等课程,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直观把握的同时也让学生参与到实际,了解市场所需,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3. 除了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外,目前高校内很多青年教师的实践能力也有待提高,学校应定期安排青年教师出外实习,提高工程实践能力,不断充实自己才能更好地教书育人。

四、 师生比例不协调

师生比例不协调的问题主要存在于辅导员和学生之间,一名辅导员所带学生过多,工作上量大但精度不够。

就像大班授课的弊端一样,班级人员过多会导致辅导员顾此失彼,很难顾及到每位学生。就目前来看,辅导员除基本学生工作外,还通常会负责一些其他工作,每项工作都要求做到很精细,繁复的任务会占据辅导员大量精力,让辅导员很难对每位学生都关注到位,如果这位辅导员再是一名母亲的话,有自己的家庭和孩子要照顾,那么她对学生的关注会进一步减弱。此外,目前绝大多数的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在家人的百般呵护中长大,自主生活能力和心理承受力差,在跟同学相处的过程中很容易产生矛盾和各种心理压力,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疏解,后果将不堪设想,这也要求辅导员对学生的关注要时刻到位,这也是跟目前辅导员任务多、精力有限相冲突的。因而,有必要增大辅导员与学生人数的配备比值。

五、 总结

培养现代社会所需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是每所高校对社会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对于培养过程中面临的各种问题,应及时探索、及时解决,调整培养方案,制定教改计划,让高校真正成为人才的输送地。

参考文献:

[1]卢新燕,陈东生.论“艺工结合”理论指导下艺术设计专业建设——服装设计方向[J].攀枝花学院学报,2011,28(1):119-122.

[2]尹姿云.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动力机制研究[D].湖南:湖南师范大学,2013.

[3]宋雪晶.提高地方本科院校青年教师实践能力的思考[J].广东化工,2013,40(11):210-211.

作者简介:

李冰冰,江苏省盐城市,盐城工学院。

推荐访问:教学改革 服装设计 思考 高校 工程


[关于高校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