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学习总结

辛安纸记

作者:jnscsh   时间:2021-09-04 09:49:22   浏览次数:

摘要:“一把剪刀多有用,能剪龙,能剪凤,能剪老鼠会打洞;能剪鸡,能剪鹅,能剪鲤鱼戏天河。”民间剪纸艺术是中华民族最珍贵的文化遗产,其文化内涵与艺术表现形态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发展的深厚积淀,是对人类的生死、招魂、灵性、企盼和永生母题的终极再现。

关键词:剪纸 辛安剪纸 民间剪纸艺术 传承

“一把剪刀多有用,能剪龙,能剪凤,能剪老鼠会打洞;能剪鸡,能剪鹅,能剪鲤鱼戏天河。”这便是流传于山东民间剪纸艺术的歌谣。

剪纸一般又被称为“绞花”、“剪花样”,它的特点是利用刀、剪在薄片状的原料上镂空成纹,形成一定的图案,是作者用来表达自己愿望、丰富和点缀生活的艺术创作,是劳动人民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早在汉、唐时代,民间妇女即有使用金银箔和彩帛剪成方胜、花鸟贴上鬓角为饰的风尚。后来逐步得到发展,在民间广为流传。

齐鲁大地是中国民间剪纸的主要发源地之一,而最具特色的,应该是渤海湾地区和胶东半岛地区,宗教信仰,年节民艺,婚丧寿诞等民俗活动,都能找到剪纸的影子。胶东地区的剪纸,以线为主,线面结合,精巧剔透,它似乎与山东汉代画像石细微繁缛的风格一脉相承,以其花样细密的装饰手段,使单纯爽快的外型更加饱满丰富。

位于胶东半岛的青岛地区,民间剪纸尤以黄岛辛安镇的辛安剪纸最负盛名,已有300余年的历史,剪纸在清代曾被作为贡品。逢年过节,家家都剪窗花、贴门笺,以示庆贺。婚嫁喜事,也要用窗花、墙花、天棚花装饰新房。人们常以剪窗花手艺来评品姑娘、媳妇的心手巧拙。黄岛辛安剪纸以现如今的辛安街道办事处为中心,遍及全区六个街道办事处,二百多个社区。其中尤以辛安山陈家社区最盛。2007年,辛安剪纸被评为山东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历史渊源

黄岛,古为莱夷之地,宋代之后,由于战乱和灾荒,民间剪纸艺术受到了空前的摧残。明代初年,出于军事防务和恢复经济的需要,来自云南、山西、陕西等地的移民汇集于此,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移民带来了各地不同的民间剪纸艺术风格,使得黄岛民间剪纸就绝不仅仅是老辣苦涩的远古艺术的因袭或传承,而是添了些许聪慧精明、灵透乖巧的酸甜味。明代嘉靖十四年(1535年),贯穿胶东半岛的胶莱运河开通,不但促进了沿海经济的发展,而且使众多文人墨客在此驻足。民间剪纸更多的受到文人审美情趣的影响,注重线的作用,线条纤细灵秀,结构完整严谨,讲究剪口干净利索,一丝不苟,富有诗情画意。

剪纸的参与者多为妇女,工具只是一把剪刀,材料为普通的毛边纸,因多用于喜日节庆烘托热烈的气氛,故以大红色为多。也有以黑色油光纸剪花装饰居室顶棚的,因其底色用红色或粉红色,显得质朴美丽。驱邪避灾的剪纸则必用黄色,有丧葬事,则用紫色,以示哀悼。

辛安剪纸属北方剪纸,大红色的花样剪好后,贴在窗户或门上,衬着白色的背景,显得喜庆热烈,温馨而祥和,特别适合春节和结婚这样的场合。平常的花样可以直接剪,当作品非常大,图案复杂,轮廓线细密时,就需要在纸上把图案完整的画下来,用刻刀一下一下刻出来。

黄岛每到腊月农闲季节,无论是年老的婆婆,还是年轻的姑娘媳妇,都纷纷描样剪制,赶在春节前的集市上出售,这集市也就成了一年一度的剪纸艺术展览会。

辛安的剪纸应民情风俗而生,历经岁月的沧桑,一代又一代剪纸艺人薪火相传,使剪纸艺术逐渐成为当地群众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

剪纸娘子

一张好的剪纸总是耐人寻味的,是情之所发,情之润物,以寄情言志,这就是剪纸的妙处和美的所在。

管茹,辛安镇制作剪纸的高手之一,曾在去年获得 “山东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类传承人”称号。她的作品风格细腻,线条流畅,艺术价值较高,是辛安剪纸的代表人物。她的获奖作品《双鱼图》、《祥云观音》等,在传统老样子的基础上进行了改造创新,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她的剪纸,剪中有画,线条婉约,剪口干净,流畅有力。构图简洁明快,面与线、虚与实,互相生发,相映成趣,构成了管茹特有的清新秀逸的风格,让人过目难忘。

管茹祖籍辛安镇山陈村,那里的大姑娘小媳妇都爱剪纸,其中管茹的母亲就剪的特别好。在这种环境中,管茹从小就跟着母亲剪纸,一直未曾间断过,见她剪纸,下手不紧不慢,剪刀如画笔一样游走,挥洒自如。那时这就是她最爱玩的游戏,就这样,她与剪纸结下了深厚的缘分。

近几年,管茹的作品多次在省市级的比赛中获奖。用剪纸来传情达意,用剪纸来美化生活,已经成为辛安人表达积极生活的一种方式。

后继有人

“传承中国文化,弘扬剪纸艺术,开发学生潜能。”这是辛安小学开办剪纸课的目的所在。在这片有着深厚剪纸历史的土地上,辛安镇小学传承和发扬着中国古老的民间艺术。

辛安镇教育部门由于充分认识到了剪纸在本地区传承的重要性,从90年代初开始在镇内各学校开设了剪纸兴趣课,尤其是辛安小学的剪纸课,开展的有声有色。他们聘请当地的剪纸艺人走上讲台,传授技艺;经常举办一些互助活动,鼓励孩子们观察生活,自主创新,剪一些密切贴近校园生活的题材,真正把对民间剪纸艺术的传承从娃娃抓起。

剪纸启迪开发儿童智力,在校内学生优秀作品展览室内,《小猫钓鱼》、《拔河》、《做体操》等,好多孩子们自己创作的剪纸作品,让我们体会到辛安小学及黄岛教育部门,在民间剪纸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发展中所做的努力。

辛安剪纸教育的发展,在于出新,吸纳时代文化气息;剪纸的传承,在于变革,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立新的传承方式。黄岛政府以扎实有序,生动活泼,形式多样,成果丰硕的剪纸艺术教育,催生了自己的非物质文化教育研究基地。

近年来,辛安镇积极对民间剪纸艺术进行发掘和整理,目前已成功举办过五届剪纸邀请展,汇集高密,胶州等地的大量剪纸艺术精品,促进了各地剪纸艺术的交流、技艺的改进的和题材的创新。2008年,辛安民间剪纸艺术中心成立,有着300多年历史的黄岛剪纸艺术开始向产业化、品牌化方向发展。辛安民间剪纸艺术中心的成立,不仅更好的传承发展了这项传统的民间艺术,更为传播黄岛剪纸文化,打造黄岛剪纸艺术品牌,对外传播中国传统文化起到积极的作用。

剪纸这门艺术自诞生以来,就没有中断过。她广泛流传于民间,其数量之大、样式之多、基础之深,比任何一种艺术都更加突出。在辛安的各种民俗活动中,她无时不在、无处不有,附丽于生活,充实了生活,以她特有的方式默默地唤起人们对生命的追求,对生活的信念,对国富民康的企盼;她将人们平凡的生活点缀得如此瑰丽多姿,充分寄托和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向往;她为满足人们更高的社会性的精神需要而茁壮成长。如今,剪纸的天地更为广阔了,它早已走出了庄户人的小院,走入现代生活的广阔天地;她也走向世界,名扬四海,成为全人类的文化财富与艺术瑰宝。随着历史的进程,许多民族的、传统的东西被渐渐淡化、湮没了。然而,真正文明的标志应是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并存,共同发展。

辛安民间剪纸以其丰富的题材、巧妙的构思、娴熟的刀法形成了淳朴自然的艺术风格。以适应民众生活的多样性、丰富性的要求而不断发展变化。今天,辛安剪纸艺人的作品多次在省市报刊上发表和展览会上展出,并屡屡获奖,受到了艺术界的好评和社会的公认。黄岛辛安剪纸从造型风格和题材上都以更加丰富多彩的姿态,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视觉享受。

参考文献:

[1] 孔新苗,齐鲁民间造型艺术[M],山东画报出版社,2005

[2] 周一渤,陈锋,绝世珍存之中国民艺[M],青岛出版社,2007

[3] 王伯敏,中国民间剪纸史[M],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6

[4] 戴永夏,青島城市民俗[M],济南出版社,2009

作者:

朱纪,申重威 青岛科技大学艺术学院

推荐访问:辛安纸记


[辛安纸记]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