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职业总结

服装设计专业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实践

作者:jnscsh   时间:2021-10-16 08:44:30   浏览次数:

摘 要:服装设计专业的学习与语言、文学关系更为密切。对该专业的学生来说,无论是学习专业课程,还是今后从事专业工作,都需要具备良好的语文素养,因此,本文论述了服装设计专业“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的出发点、课程教学目标、模块化教学体系、灵活的教学方法等。

关键词:服装设计;大学语文;模块化;任务驱动法;情景教学法

服装设计专业的学习与语言、文学关系更为密切。对该专业的学生来说,无论是学习专业课程,还是今后从事专业工作,都需要具备良好的语文素养。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侧重培养服装设计专业应用型本科生的文化素养及审美素质,使之与他们的专业素养相辅相成。

一、服装设计专业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出发点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是立足于各专业的特点,为学生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我院服装设计专业主要有男马甲、女马甲,男西装、女西装等方向。与其他实用技术专业相比,该专业不是简单的技术学科,设计类专业对应的工作过程富含精神、文化等元素,需要视野开阔底蕴深厚,这要求学生具备深厚的人文素养,因此,教师既要遵循语文教学规律,又要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选择与服装设计专业相关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形象思维、创意思维、审美情趣,提升文化修养,在语文教学与服装设计专业教学之间找到衔接点,使专业素质、专业技能的训练与文化素养的熏陶相结合,从而为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奠定语文应用能力与人文素质基础。

二、明确服装设计专业大学语文课程目标

大学语文课程集工具性、审美性、人文性、综合性于一体。服装设计专业大学语文课程目标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培养学生人文素养。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识,具备阅读、欣赏古今中外优秀作品的能力,理解优秀文化的内涵,增强文化意识,提升文化品位。

第二,提升学生审美能力。服装设计专业大学语文课程目标的设置比其他专业更要突出美育功能,以教材中作品为载体或导体,引导学生阅读欣赏,领悟文学与人文魅力,感受和体验文学作品中的美好情感,培养学生欣赏能力与审美情趣。

第三,提高学生语文应用能力。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可独立完成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写作任务,能运用口语表达的技巧妥善与人沟通。从应用写作语口才表达两方面提高学生口语和文字的应用水平。

三、构建艺术设计专业大学语文课程模块化教学体系

从教学实际出发,教材内容整合为 “应用写作模块”、“实用口才模块”、“精读文学模块”三个主题模块,构建起大学语文教学体系。每个模块承担着或交替承担着不同的功能,每个模块的教学都有目的、有内容、有步骤、有要求、有成效。

1.应用模块。应用模块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组合。笔者在实践教学过程将学生日常生活和职业生涯中常用的应用文与口才表达设计成四个项目:日常生活工作事务、求职应聘、产品营销策划、科研。围绕这四个项目设计工作情境,课堂通过任务演练方式,教授学生掌握常用各类应用文写作知识,提高学生的写作素养,为学生学好专业课和将来进入社会从事实际工作奠定基础。所有专业学生都要学习的“求职”这一模块,笔者先讲授求职信、求职简历的写作方法基础知识,然后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方向写一份求职信,再由教师讲授自我介绍(自荐)、面试口才,最后由师生策划组织一次现场模拟招聘,让求职信、简历写得和制作得优秀的的学生做求职者,安排其他学生作为招聘方,事先设计好面试环节、面试场景、面试问题等;教师拟好评分标准和评分细则,再请部分学生充当评委,为面试学生打分。这样既进行了“求职信、求职简历”文种的写作,也训练了学生面试口才表达技巧,一举两得。

2.欣赏模块。欣赏模块以经典或具有现实时代气息的文学作品为载体,引导学生感受、领悟文学和汉语言的魅力,加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此模块还注重提高学生阅读、鉴赏古今中外优秀作品的能力,为学生专业课的学习奠定文化视野和鉴赏能力的基础。

四、针对专业特点,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服装设计设计专业学生形象思维较强,想象力也较丰富,针对此特点,具体教学实践中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

1.任务驱动法。应用文写作模块教学中,建构任务型应用文写作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教师将学生在校园、生活、工作中涉及到的写作与技能,转化为具体学习任务。教师布置任务,学生阅读写作案例,分组讨论、咨询、教师指导、合作完成任务演练、讲台演示、教师总结评价等互动教学形式完成教学任务与落实教学目标。这样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既培养了写作能力,也提升了实际运用能力,同时也锻炼了口才表达能力。

2.情境教学法。为更好达到教学目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合适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情感共鸣。例如,在讲授诗歌《钗头凤》时,教师配上古乐示范朗读,然后指导学生诵读,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感受古诗词的音乐美,欣赏词的意境美,领会词的感情美,接受艺术熏染。教师借助多媒体演示与词意境相符的图片,再现情境,引导学生抓住其中的意象,展开想象,细细品味,在情与景的关系中体会词的意境美。教师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专长,尝试为词配画,练习配乐朗诵,进行改写,制作古诗词欣赏影片。这样不仅能锻炼学生的专业创作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

总之,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大学语文”课程都应根据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不管在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上都应具有明确针对性。

[参考文献]

[1]高竞艳.对大学语文的定位和教学现状的思考[J].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学报,2007(12).

[2]魏明.工具性,还是人文性[J].大学语文研究,2007(30).

[3] 雷玉梅.知识铺路奠基能力插翅丰羽——试论艺术类专科生大学语文教学改革[J].科技视界,2013,(16).

[4] 丁少杰.激发学习兴趣开辟审美空间——关于《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的思考[J].科麗水学院学报,2007,(4).

(作者单位:广东科技学院 基础部,广东 东莞 523083)

推荐访问:服装设计 课程教学 大学语文 实践 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