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单位总结

战场常青树

作者:jnscsh   时间:2021-06-30 09:04:30   浏览次数:

攻击直升机的萌芽

大多数直升机史学家认为,法国军队在1954年发生的阿尔及尔战争中把武器装上直升机攻击地面目标,是直升机作为直接攻击武98的首次尝试。当时法军为贝尔·47G和H·21“肖尼”直升机装备机关枪和20毫米口径火炮,深入山中要塞狙击叛军武装。但那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武装直升机,它们的武器仅用于自我防御。

美国从那时起,也开始研究为直升机装备武器。AH·1直升机的发展历程一直与贝尔公司UH·1直升机密不可分。UH·1,是现代直升机的鼻祖,是越战的象征,至今仍是在役数目最多的直升机。贝尔XH-40原型机于1956年10月22日首飞,1959年开始批量生产,编号HU·1A。“休伊”(Huey)的绰号正是源于“HU”。1962年;美军改变军用机型号命名法,将“HU”改成了人们熟悉的UH·1。于是,UH·1成为了开创“空中机动作战理论”的平台——一队UH·1直升机搭载士兵,在预定的时间和地点降落,以优势火力战胜对手,并返回安全区域。

但人们很快认识到,没有武器装备的UH·1,不能确保己方士兵安全降落。JH·1在着陆前需要强劲的火力支援以清除地面的敌人。1962年,一架加装武器由HU·1A护卫H·21(后来的CH·2)运输队降落和撤离着陆区。1962年11月,由UH·1B。改装的作战直升机抵达越南。该机在主机舱的外挂架上装配了4挺7.62毫米。口径M60机枪。美国在越南越陷越深,直升机成为美军战术的关建,保护直升机成为至关重要的新任务。

“眼镜蛇”的诞生——AH·1G

1962年12月,贝尔公司开始为越战开制专门的攻击直升机。它的任务是保护运输机,同时具备较强的作战能力。贝尔的首个设计是以“贝尔-47”直升机为基础推出的小型、流线机身的“贝尔·107”——“苏族侦察机”,并于1963年7月完成首飞。事实证明“贝尔·207”的设计充满前瞻性,具备了现代武装直升飞的所有关键特征:双人纵列座舱设计、机身两侧的武器挂载短翼和安装于机头下部的旋转炮塔;1964年1月开始,空军第11突击师对“贝尔·207”进行评估,并被其吸引;但同时也认为“贝尔·207”体形太小、功率不足,在实战中易受损伤。很遗憾;“贝尔·207”最终被否定、军方推出了“先进空中火力、支援系统”(AAFSS)解决方案。

后来从AAFSS计划中诞生了著名的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AH·56“夏延”重型武装直升机。AH·56计划因为过于雄心勃勃和复杂,大大超出预算,1972年被撤销。但经它也推出和验证了许多攻击直升机新技术。

尽管军方青睐“先进空中火力支援系统”,但贝尔公司却非常有远见地坚持较小型、轻型直升机的发展思想。1956年1月,贝尔公司为下一代“贝尔·209”的研发注入100万资金,以UH·1直升机的技术与许多现成组件(如传动系、平衡式二叶片主尾旋翼系统、T53系列涡轮轴发动机)为基础,推出了机身修长、尖鼻的“贝尔·209”,一看就是为战斗而生的直升机。

由手越军对美军的攻势加强,美军派往越南的军队越来越多。到1966年6月底,有5万地面部队投入越战。按计划,1965年是“先进空中火力支援系统”的最后时限,但该项目已经深陷技术困境和政治争执中。由于越战吃紧、需求急迫,美国陆军已经等不及庞大复杂的“先进空中火力支援系统”,于是暂时搁置该计划,先发展一种过渡性的攻击直升机填补空档。最后“贝尔·209”战胜其他4个对手赢得了这个AAFSS计划的过渡项目。1966年4月,美陆军与贝尔公司签署首份生产合同,购买110架“贝尔·209”直升机。起初陆军把它作为“休伊”家族的一个分支,编号UH·1。不过军方很快采用字母“A”作为攻击型号标识,改为AH·1G。

1967年6月,首架AH·1G“眼镜蛇”直升机交付军方。至1973年,贝尔公司共为陆军制造了1116架AH·1G。在越战中,AH·1G表现优异,经受了炮火的严峻考验,创下了100万作战飞行小时的记录。基本型AH·1G的主要武器是机鼻下M28旋转炮塔上安装的1挺M134型7.62毫米速射机枪,以及1个M129型40毫米火箭弹发射器。短翼能够额外携带7.62毫米机枪吊舱和2.75英寸火箭弹吊舱。M28炮塔的武器配置还可以是同时装备2挺M134或2个M129。

淘军陆战队的AH·1J

“眼镜蛇”问世后除在陆军服役外海军陆战队对它也很感兴趣。但在1967年对它进行评估后,认为它的一些性能不能满足陆战队作战需求,需要改进。因为直升机在陆战队的两栖登陆作战中面临的威胁大得多,此外,海上环境、气候对直升机机体的考验也比在陆地上更加严酷。1968年海军陆战队决定采用“眼镜蛇”武装直升机,并与贝尔签约发展一种适合陆战队使用的“眼镜蛇”,这就是第一代“海眼镜蛇”’——AH·1J。AH·1J的设计要点之一是加强耐用性、安全性以及对海上气候的适应性,所以其拥有全机防腐蚀设计以抵抗湿气、盐分对机体造成的侵蚀,并由原先的单发动机改为双发动机,提升恶劣与高威胁环境下的可靠性和生存能力。另一个设计要点就是加强直升机的火力配置。

海军陆战队一开始就要求将AH·1G的莱康明T53L·13单发动机构型改为安装2具加拿大普惠公司的PT63·3发动机。但由于经费有限,一时没有能力发展双发动机的AH·1J,最后AH·1J不得不仍采用单发动机,并保留了T53发动机。

AH·1J定型后立即投入了越南战场。随着,对AH·1J需求数量的急剧上升(1968财年只定购了2架)以及实战的检验,海军陆战队决定在新AH·1J上采用双发动机布局,并装配了更有威力的三管M·197型20毫米旋转机炮。1969年10月10日,首架双发动机“海眼镜蛇”在沃尔斯堡展示。1971年初,“海眼镜蛇”抵达越南参与作战性能评价。

“眼镜王蛇”

1969年,AH·56“夏延”直升机的研制已经预示要失败。这正是在“先进空中火力支援系统”计划中引入发展型AH·1——双发动机贝尔·309“眼镜王蛇”的大好时机。这是AH·1的一次大改进,“眼镜王蛇”采用了大量由“夏延”推出的新技术,增加了比AH·1G更先进的一系列任务系统,成为真正的全天候攻击直升机。

为了满足陆军与海军陆战队不同的需求,“眼镜王蛇”有单发动机与双发动机两种不同的构型,分别由当时现役的AH·1G以及AH·1J改进而来。比起AH·1G/J,“眼镜王蛇”拥有更强大的作战能力、更精密的航电系统以及更好的操纵

性。M·197型20毫米三管旋转机炮、四联装“陶”式反坦克导弹发射器等皆为其主要武装。“眼镜王蛇”也是“眼镜蛇”家族里第一个具备夜战能力的成员,机首光电瞄准仪中整合有前视红外仪、微光电视摄影机、激光测距仪、“陶”式导弹跟踪瞄准单元等,在当时可谓极端先进。此外,“眼镜王蛇”拥有稳定式多重感测瞄准仪,能在炮手的目标瞄准仪以及驾驶员的头戴式显示器上显示资料,两名机员都配备头盔瞄准仪以操作传感器与机炮。

采用双发动机的“眼镜王蛇”陆战队型原型机在1971年9月1日进行首次试飞,而单发陆军型原型机也在次年试飞成功。但是“先进空中火力支援系统”计划过手好高骛远,在历经冗长且昂贵的研发过程后,在1972年被取消,“眼镜王蛇”计划也在1974年宣告终止。双发型的“眼镜王蛇”原型机于1974年坠毁,而单发型则在退役后被位于鲁克尔堡陆军航空馆接收井永久保存。虽然“眼镜王蛇”并未进入服役,但是贝尔在其研发上花费的苦心并未白费,其成果对以后“眼镜蛇”系列的各阶段改进起了很大作用。

“夏延”和“眼镜王蛇”的机载武器采用了BGM·71“陶”式反坦克导弹(管状发射,光学跟踪,有线制导),它使直升机第一次具备摧毁装甲车辆的能力,能在3750米外攻击各种主战坦克。

过渡性产品——AH·1Q

1973年,在“眼镜蛇武装改进计划”发展的具有“陶”式反坦克导弹发射能力的AH·1G交付陆军。1974年1月,贝尔公司交付了随后改进的、可外挂8枚“陶”式反坦克导弹的AH·1Q直升机。

AH·1Q在炮塔前端固定了休斯公司M65光学瞄准仪,并采用性能经改进的莱康明公司T·53·L·730发动机(输出功率1343千瓦)。所有服役的AH—1Q都改进自当时现役的AH·1G。这是美国陆军首批具备“陶”式导弹发射能力的直升机。但是因为其动力系统并未升级,又大量加装新装备,使重量增加,导致飞行性能降低。AH·1Q很少能够携带最大负荷量的8枚导弹,通常只能携带2~6枚。

AH·1S系列“眼镜蛇”

陆军注意到AH·1的缺陷,1972年开始寻求新型武装直升机,于是从“夏延”(完全中止是在1972年8月)的灰烬中产生了新的“先进攻击直升机”(AAH)计划。尽管该计划与“先进空中火力支援系统”一样充满争议,但它最终由休斯公司(后来并入麦道公司,而麦道后来又并入波音公司)交付了AH·64A“阿帕奇”直升机。当时陆军已经拥有600多架各型的AH·1,并正在改装成AH·1Q,不可能轻易舍弃。1976年,陆军开始对AH·1Q实施“眼镜蛇武器系统加强计划”,直接成果就是推出了AH·1S。

AH·1S系列是70年代后期至80年代美国陆军“眼镜蛇”机群的主要机型。AH·1S升级计划分为3个阶段,并在1988年依照先后顺序分别命名为AH·1P、AH·1E及AH·1F。

第一阶段AH-1S(后改称AH·1P)的改进重点是“眼镜蛇灵活性及操纵性改进计划”,包括换装1台莱康明公司的T·53·L·730发动机以及在“眼镜王蛇”计划时获得验证的新传动系统。该计划的最终结果是全部AH·1Q以及198架AH·1G被改进为AH·1S,共计290架,此阶段的AH·1S被称为“S改进型”。美国陆军订购了100架新造的第一阶段AH·1S,称为“S生产型”,它不仅拥有“S改进型”的性能,还增加了新的复合材料旋翼系统、10千瓦变压器、AN/APR·39雷达预警系统等,并换装了新设计的平板式玻璃座舱罩,避免了早期“眼镜蛇”弧形玻璃的反光问题。

从1978年开始的AH·1S第二阶段(后改称AH·1E)改进,是进一步对“眼镜蛇”武器系统加强的改进计划。直升机新增XM·138机翼挂载武装管制系统(包括控制火箭巢的发射模式),并将机首旋转炮塔内的7.62毫米机枪换成M·197型20毫米三管旋转机炮。为了应付增加装备造成的耗电量提升,在机身左侧发动机进气口前的整流罩内加装了1台10千瓦交流发电机。直升机配备了头盔瞄准系统,与炮塔相连,使机组人员通过注视目标就可以瞄准目标。这批第二阶段改进的AH·1S被称为“AH·1S的生产决定型”,共获得美国陆军98架的新机订单。

AH·1S的第三阶段改进为“S现代化型”(后改称为AH·1F),目的是整合先前2个阶段AH·1S进行的改进,并增加许多新改进项目,包括加装外型特别的超大型发动机废气红外特征抑制系统、AN/ALQ·144主动红外干扰系统、敌我识别系统、激光测距仪、弹道计算机、飞行员头戴显示器以及多普勒导航雷达等。夜视设备和夜视镜自适应装置也首次应用于“眼镜蛇”上。驾驶员头戴显示器使直升机在低空飞行时更为容易和安全,因此提高了直升机生存能力。机舱布局进行了重新设计,使主要设备和开关的使用更为方便(虽然“眼镜蛇”机舱的人机一体化设计并非杰出)。

AH·1S升级计划在1985年完成,共部署了530架,其中387架由AH·1G升级而来,143架为新建。

80年代后期以来,AH·64大批进入陆军航空兵服役,致使在一线服役的AH·1数量萎缩,并逐渐步入国民警卫队服役,在役的AH·1也转移到侦察部队,协同OH·58侦察直升机执行任务。OH·58D服役后,取代了AH·1与OH·58的联合行动。

在陆军常规部队服役的最后几架AH·1F飞机于1999年退役。

1999年3月15日,第25师25飞行团1大队的8架AH·1F,从陆军惠勒基地的机场出发做纪念性低空编队飞行,为“眼镜蛇”在陆军一线部队服役32年划上了句号。

海军陆战队:从AH·1T至QAH·1W

“眼镜蛇”在海军陆战队的发展走了一条颇为曲折的道路。70年代中期,陆战队从双发AH·1J一跃到AH·1T升级版“海眼镜蛇”。AH·1T有加长的机身和水平尾翼,能够比AH·1J携带更重的负荷,最大起飞重量达到6.35吨,这意味着AH·1T搭载“陶”式反坦克导弹的能力更强。

但到70年代末期,海军陆战队深感AH·1T的发动机推力不足,在中美洲或波斯湾等高温地带操作时有诸多限制。不过苦于预算没着落,陆战队无法资助贝尔公司进行改进。贝尔便自费对AH·1T改进,1977年向陆战队租借一架AH·1下,为其换装了2台通用电气公司T·700·GE·401涡轮轴发动机、贝尔214ST的变速箱等。新型AH·1T试飞成功,并在爬升率、油耗、单发动机飞行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并能在高温、高空的情况下携带1吨重的武器进行作战,这便是AH·1T+的原型机。

试飞成功后,贝尔为其进行武器使用测试。一开始陆战队对这一计划并未表现出很大兴趣,只让其按照最低优先等级进行,因为当时陆战队对换装AH·64“阿帕奇”表现了强烈的欲望。不过,1961年美国国会否决了陆战队购买AH·64的经费,加上AH·1T失事率逐渐攀升、当时的里根政府推动成立快速反应部队以及海军陆战队内部压力等因素,贝尔最终获得AH·1T+的全面发展经费。

贝尔公司制造的第一批次44架AH·1T+大幅削减了成本投入,每架直升机由原来的1520万美元降到710万美元,从1986年3月开始交付。海军陆战队为它们赋予新的编号及命名——AH·1W“超眼镜蛇”(也称为“威士忌眼镜蛇”)。AH·1W是在役“眼镜蛇”家族中动力最强劲、武器装备最先进的机型。首架“超眼镜蛇”1986年进入陆战队服役。除了这44架新机以及后来陆续增加的新机订单之外,美国陆战队还将原有的43架AH·1T改进至AH·1W。

AH·1W装备了当时先进的夜间瞄准系统,包含前视红外传感器和具有录像功能CCD电视传感器、激光指示器/测距仪和自动跟踪系统。为此,AH·1W进行了“座舱改进计划”,改进了机舱罩盖、机鼻部分、前机舱(辅助飞行员/炮手)仪器面板等。AH·1W还装备了新的跟踪导航系统,并从1996年开始合并了AN/ASN·163全球定位和惯性导航系统。

为增强防御功能,AH·1W采用了ECP·1674电子战系统。该系统集成了AN/AAR·47导弹预警系统和AN/ALE·39干扰箔片布撒器。AAR·47为光学传感器,在发现地对空导弹发射时的浓烟后,能够向飞行员预警。发射指令在机舱显示器上显示,雷达干扰箔片或曳光弹由ALE·39自动发射。AH·1W还装备了AN/AVR·2激光预警接收器,能够侦察到指向直升机的激光(如测距仪或武器的指示器)并发出预警。AVR·2甚至可以对激光指示器进行敌我识别。AN/APR·39A(V)2雷达预警接收机能监测地面和机载雷达,并在受到追踪和锁定的威胁时报警。

“眼镜蛇”的武器系统

目前在役的AH·1系列直升机的基本武器系统包括:M197型20毫米三管旋转机炮、BGM·71“陶”式反坦克导弹和70毫米火箭弹——通常装在LAU·61或LAU·68吊舱里。这些武器最先装备在AH·1J和AH·1S上。M197机炮载弹量750发,射速650发/分,通常以9发/秒的速度,以100发连击。

AH·1W后来的另一重大改进便是增加AGM·114“海尔法”激光制导反坦克导弹的发射能力。该导弹最先是为AH·64A“阿帕奇”研制,有效射程超过8000米,在使用上远比“陶”式灵活,适应性也更好。“海尔法”可在发射前锁定目标,也可在发射后锁定目标;其弹头反装甲能力也更强。AH·1W的前后舱飞行员都可发射“海尔法”,不过只有前舱具有激光制导控制能力。2003年,海军陆战队参加伊拉克战争时,购买了最新型的、装载温压弹头的AGM·114N“海尔法”激光制导导弹。AH·1W是武器使用弹性最大的美制武装直升机,是唯一能同时使用“陶”式与“海尔法”导弹的武装直升机。在伊拉克战争中,AH·1W通常混装“海尔法”、“陶”式导弹和火箭弹,在最大承载能力或超出最大承载能力状态下作战。

由于美国海军陆战队往往是首先投入战斗的部队,并且经常要在没有友军支援的情况下独自作战,所以海军陆战队要求其所拥有的任何飞机,就算是运输机种也必须具备一定的空战能力。AH·1W为此加装过AIM·9“响尾蛇”空空导弹,成为美国首架拥有空空导弹的直升机。后来还为AH·1W增加了发射AGM·122反辐射导弹(衍生自AIM·9)的能力,但目前AIM·122已无存货。虽然直升机挂载AIM·9是一项重大的能力扩展,但AIM·9体积庞大,挂载它后,难以携带其他武器,而且也不易操控,因此并不能在AH·1W上有效使用。虽然海军陆战队一向重视其直升机的对空作战能力,却没有足够的资金研制适合直升机使用的空空导弹。AH·1W从未采用过本为美国陆军OH·58直升机研制的“毒刺”防空导弹,而最近美国陆军“阿帕奇”采用英国“星纹”空空导弹试验也没有包括AH·1W。虽然AH·1W的制式武器已不再包括AIM·9,导弹,但还是把它留在了可选配武器里,飞行员仍有空战训练科目。

推荐访问:常青树 战场


[战场常青树]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