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单位总结

培育新兴产业,,提高工业发展质量效益

作者:jnscsh   时间:2022-04-07 09:13:39   浏览次数:

2015年,面对严峻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和经济下行压力,重庆工业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以增量调结构,以创新促升级,工业经济保持稳健向好的发展势头。预计全年工业总产值达2.4万亿元,其中规模工业产值达2.12万亿元。1~11月,规模工业企业完成产值1.93万亿元,增长12.4%;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lO.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7个百分点。

2015年主要工作

一、挖掘传统优势产业潜力,实现工业基本面稳定。坚持把传统产业发展作为稳增长的压舱石,突出汽车、电子产业列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推出新产品,增加新订单。1~11月,汽车产量275万辆,增长16.3%,全年将突破300万辆;智能终端产量2 5亿台件,预计全年达到2.7亿台件;带动汽车、电子产值分别增长19.7%和10.7%,两者对全市工业增长贡献率累计达46%。发挥装备、化工、材料、能源、轻纺等产业支撑作用,通过补短板,帮扶困难企业,五大产业均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增幅均在10%左右。汽车、电子产业双轮驱动,多点支撑产业格局进一步巩固。

二、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全力打造经济新增长点。在巩固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的基础上,重庆顺应市场消费潮流,结合自身产业实际,确定发展电子核心基础部件、物联网、新能源及智能汽车等十大新兴产业,配套建立了800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股权投资基金,通过产融结合,促进产业发展。目前,重庆战略性新兴产业呈现蓬勃发展势头,前三季度新兴产业产值增长28.9%,对全市工业经济增长贡献率达30%,新兴产业集群雏形初步显现。

三、优化产业发展基础,提升工业质量和效益。坚持总量提升和质量效益增长同步推进,优化产业发展内外部条件,推进产业集群发展,提高产业本地化配套率,有效降低企业物流成本;出台企业减负政策目录70条,为企业减负40亿元。开展企业节本增效行动,引导企业强化内部管理,提高生产能效。1~10月,全市规模工业实现利润总额976.8亿元,增长21.5%,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5.6%,高出全国0.2个百分点。

四、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促进产业内涵式发展。坚持把创新作为推动工业发展的主动力,深入推进“工业研发干亿计划”,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为0.91%。加快培育完善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利益为纽带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建成国家级企业研发机构46个,市级企业研发机构861个。全市规模工业企业专利授权总量达1.5万件以上,增长1.3%。实施新产品滚动研发计划,新产品产值超过4000亿元,增长30%以上,新产品对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20%。

五、加速推进“三大融合”,经济发展倍增效应凸显。全面落实《中国制造2025》,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实现“1+1>2”效果。以智能制造为核心,大力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在“6+1”支柱产业的广泛应用,全面提升企业研发、生产、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水平,两化融合发展总指数达78.96,企业综合生产效率大幅提升。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良性互动,建成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2家、市级工业设计中心6家。依托猪八戒网开通面向全市的工业云设计平台,入驻工业设计师5.8万人、机构和企业3.6万家。新引进广达、宏暮等结算中心,累计结算金额4000亿美元。不断完善“军转民”、“民参军”机制,促成11家中央军工集团与700余家民口企业互动发展,构建起军民融合产业体系。

六、积极淘汰落后产能,推进工业绿色发展。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在巩固壮大传统产业和培育新兴产业的同时,坚决淘汰落后产能,提升产业发展质量,全年淘汰铁合金3万吨、焦炭77.9万吨、硫酸12万吨、造纸1.59万吨。新建成5座工业园区污水集中处理厂,实现园区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预计全年万元GDP能耗将下降4%,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将下降6%,均超额完成“十二五”目标任务。

“十三五”工业发展构想

工业作为地区经济发展的筋骨,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对于重庆建设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基地,助推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建设,有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十三五”时期,重庆将继续坚持把工业放在发展的首要位置,突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以《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行动计划为导向,以提升总量和提高质量效益为核心,着力深化创新驱动、促进区域协调、推进生态绿色、扩大对外开放、促进融合互动、推进集群建设,加快建设国家重要现代制造业基地,推进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为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力争到2020年,实现工业总产值4万亿元左右,工业增加值1万亿元左右,规模工业企业利润率稳定在全国平均水平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比2015年累计下降18%左右。

全力做好“十三五”开局工作

2016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第一年,也是工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开好局、起好步的关键之年,重庆工业将统筹推进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增效益,力争规模工业产值增长11.5%,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0.5%,规模工业利润增长12%,努力实现“十三五”“开门红”。重点做到“六个着力抓好”:

一是着力抓好企业技术创新。建立健全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围绕十大新兴产业,推进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等产学研协同创新载体建设,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滚动实施“30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计划”和“100项重大新产品产业化计划”,推动长安新型suv、重齿高铁牵引齿轮箱等一批新产品产业化。力争年度新产品产值达到4500亿元以上。

二是着力抓好传统产业巩固提升。紧紧围绕“6+1”优势产业,调整优化产品结构、拓展产业链条、创新商业模式,提高企业生产技术水平和效益。推动汽车、电子两大产业继续发力,不断完善配套及服务体系、丰富产品种类、提高单品价值。促进装备、化工、材料等产业提档升级,推动食品、纺织等消费品产业和能源产业提质增效。

三是着力抓好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以十大新兴产业为主攻方向,加快培育壮大新兴产业集群,打造重庆工业新增长极。按照上下游产业链集聚、同类产品同类企业集聚、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集聚的方式,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强化重点项目引进和培育,不断完善产业链条,实现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力争新兴产业产值超过3000亿元。

四是着力抓好重点项目建设。坚持把项目作为抓工业发展的核心抓手。按照“签约一批、开工一批、续建一批、投产一批、达产一批”的“五个一批”思路,聚焦项目引进、开工、投产、达产等关键环节,滚动筛选300个重点项目纳入日常监控,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的规划、土地、要素保障等各类问题,助推早开工、早投产、早达产,及早形成新产能。

五是着力抓好智能制造。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加快工业机器人、智能物流管理、增材制造等技术和装备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促进制造工艺的数字化控制、状态信息实时监测和自适应控制,在条件较好的行业和企业,打造一批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进行示范。加快互联网在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供应链管理系统的推广应用,实现全天候智能管控、实时远程服务。

六是着力抓好企业服务。加强劳动力、电力、天然气等要素保障,落实好国家关于水电气价格调整政策。搭建“银政企保”合作平台,设立“政银集合贷”专项资金,保障“有订单、有回款、有效益”的困难企业救急使用,防止资金链断裂。认真对照企业减负政策措施目录清单,加强企业负担监督,严肃查处增加企业负担行为,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加强市场需求趋势研判,积极帮助企业开拓市场,确保稳产增效。

推荐访问:工业发展 培育 新兴产业 效益 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