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党政总结

周淑英,美丽剪纸转动非遗乾坤

作者:jnscsh   时间:2021-09-04 09:49:07   浏览次数:

在刚刚闭幕的平昌冬奥会闭幕式上,“北京8分钟”精彩上演,中国向世界发出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邀请函。为了这8分钟的精彩,全国人大代表、河北蔚县周淑英剪纸艺术馆馆长周淑英也奉献了自己的汗水和智慧。“这个作品是我们全家人七天时间日夜精心赶制的。我去韩国参加了平昌冬奥会闭幕式,冬奥会交接仪式上播放的8分钟专题片最后的定格画面就是这幅大型剪纸。想到冬奥会在我家乡举办的时间越来越近,我非常激动。”

周淑英师从其父周永明,是蔚县剪纸第三代传人,继承了周派螺旋刀、针尖刀和套染晕染等传统技法,并发明创造了7种点染新技法,使蔚县剪纸的技艺有了新的飞跃和发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其“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她还将窗花等剪纸形式,创新为收藏品、装饰品,并融入民俗等多种元素,别具一格。在全国两会上,周淑英将她的剪纸艺术带到了人民大会堂。

苦练剪纸技艺

艺术来源于生活。在黄土地上繁衍劳作的人们把最动人的民间艺术奉献给了养育他们的黄天厚土。蔚县,这个山连村,村连壑的地方,生长出一朵艺术奇葩。每逢节庆,一双双粗糙的手就拿起了刻刀和纸片,于是在单调的土墙和窗纸上就绽开了一朵朵美丽吉祥的花,唱起了一出出热闹新鲜的戏。

周淑英自小就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而且与剪纸有着血脉奇缘。她的父亲周永明是蔚县剪纸艺术创始人王老赏唯一的嫡传弟子,是我国第二代剪纸艺术大师。耳濡目染,周淑英深深地爱上了剪纸。一开始,周淑英的父亲反对她学剪纸,因为这个手艺传女不传男。她就偷偷地学,看父亲怎么画,怎么染,还自己摸索。周淑英在剪纸上特别有天赋,她画出的样子比别人巧,颜色比别人鲜。父亲看她这么执著,在跟她长谈了一次后,就决定把这个手艺传给她。自此,她开始跟父亲孜孜学艺。

周永明生前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民间剪纸学会理事。他在1957年创作了中国百种京剧剪纸脸谱。周永明在剪纸艺术上堪称“三绝”。 王老赏给后人留下三平的技法,就是墨石平、刻刀平和刻板平。周永明在继承他的基础上,又创造了三物、有三境,还有刻画的三个绝活,总共创造了九种先进的技法。周永明临终前再三叮嘱周淑英要把剪纸艺术发扬光大。

父亲对于艺术的执著深深感染着周淑英。将剪纸艺术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她深知自己肩上的责任之重。为了父亲的嘱托,为了这门民间艺术的传承和创新,周淑英付出了所有的心血和青春。

蔚县剪纸是全国唯一以阴刻为主、阳刻为辅的点彩剪纸,刻染结合——“三分刻七分染”、“细靠刀工活靠染”的特点形成了蔚县剪纸构图完整、饱满,造型生动、优美而夸张,精细而古朴以及色彩明快艳丽的艺术效果和浓郁的民间风情。周淑英说,我觉得剪纸艺术要想发展,在于不断地改革,但是传统的技法不能丢,有传统文化内涵的这些作品不能丢。在这个传统技法基础上,我们还要有自己独特的东西,不断地创新。她在传统基础上,研究创新了杂染法、铺盖法、雾染法、叠染法、泼墨法和混沌法等六种点染技法,这不仅丰富了周派剪纸艺术品种,也使蔚县剪纸更富有神韵。

为了创作出好的作品,为创新技法,她常常是饭不思夜不寐,在工作台前一坐就是几小时。以前,蔚縣剪纸只有几个色,周淑英说,现在,只要世界上有的色彩我都能染出来。这些美丽的色彩与其说是染出来的,不如说是周淑英用心血浇灌出的。

一次剪纸时,手磨得时间太长破了,血顺着手指就滴到宣纸上面了,看着鲜红鲜红的血周淑英顿时就想起牡丹花。以前蔚县剪纸里没有红色的花,都是粉色的,受鲜血的灵感启发她就研究出来的红色的剪纸,跟太阳光给人的感觉似的,特别艳丽。

以前蔚县剪纸里没有紫色,周淑英总想突破这一关却没有成功。她冥思苦想间,家里的一只蜘蛛给了她灵感。一只蜘蛛从一种颜色爬到另外一种颜色上了,把两个颜色混合在一起了,正好走到宣纸上,留下的印记特别好看,那颜色就是紫粉紫粉的。后来她就研究着调配出了紫色。

在周淑英手中,蔚县剪纸愈来愈多姿多彩,而她的生活却是单调苦涩的。为了当初对父亲的承诺,她用心血更是用青春浇灌着蔚县剪纸这朵艺术之花,为了让这朵奇葩更加绚丽多彩,四十岁之前,她没有谈过恋爱,也没有谈婚论嫁。

1995年,周淑英应邀参加世妇会百名妇女巧手大奖赛并获奖,其创作的剪纸作品《和平鸽》、《世妇会会徽》作为图册封面宣传画在大会上发表,受到中央美院吕胜中教授的赞誉。之后,她又被推荐到中央美院民间艺术系进修,在周氏兄妹中脱颖而出。通过进修,她最大的收获是走出狭小的“区域”意识,开始接纳“大千世界”,其理论、鉴赏水平提高了。在搞创作时,她能够大胆运用新观点、新观念、借鉴吸收其他剪纸的长处及相关艺术,特别是创作大幅或超大幅主题性剪纸时,能够从大处着眼,注重大的感觉和整体效果,在其剪纸艺术道路上完成了一次质的飞跃。1996年,她应邀作为中央美院的客座教授走上了中央美院的讲台,成为蔚县人的骄傲。

周淑英开始不仅注重剪纸艺术的形式美,更注重开掘其文化内涵。2006年5月20日,蔚县剪纸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让周淑英更感觉到肩上担子之重,更加专注于新作品的创作。

剪纸作品《清明上河图》是周淑英用黑白的色调来设计的,不仅再现了张择端原作的风貌,而且非常有生命力。在张择端原作中,树叶都是干枯的,没有绿色的生机。但周淑英制作的时候让树枝生出了小芽,这样就感觉整个画面有了生机。

在世博会上展出的牡丹作品,是周淑英借鉴国画风格以写意的手法创作的。用56朵牡丹象征我国的56个民族。56朵牡丹仿佛早上八九点钟带有露水珠刚刚怒放,花叶、花枝仿佛在微风中飘动。

周淑英的作品让人们进一步了解到了中国民间艺术的风采,也对中国民间艺术有了更新的认识。近几年,她多次带着作品和剪纸艺术出访交流,她心中有个最大的愿望,就是用自己的全部心血把蔚县剪纸这朵艳丽的花朵浇灌的更加美丽,把蔚县剪纸这一艺术的精华,传遍全人类,让世人亲自品赏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之花的芳香,向世人展示中国民间艺术的魅力。她曾赴法国、卢森堡、比利时等很多国家进行现场剪纸表演、展览及文化交流,并多次受到总统、首相的亲切接见。剪纸作品《清明上河图》、《百蝶图》、《生命树》、《农家乐》、《彩福图》、《牡丹》等被中央美院、中国美术馆、国外首相、总统及名人收藏。

“河北蔚县剪纸是一代代人努力的结晶,我有幸生活在一个剪纸世家,国家把我一个农家女培育成全国人大代表、命名我为国家非物质文化传承人,把我保送到中央美术学院上学和当客座教授,我一生最大的心愿就是要把河北蔚县剪纸艺术传承下去。对于我来说剪纸比天大,剪纸是我生命的一切,我因为有剪纸才让我生命丰富多彩,我不希望这是剪纸的最后一棒,我希望能用我一生的精力把蔚县剪纸传承下去。我要做一棵蔚县剪纸的蒲公英,把蔚县剪纸的种子散发给人类” 周淑英说。

“民间工艺的实用功能消退后,对艺术功能提出了更高要求。在目前中国消费文化氛围下,如果没有政府的大力扶持,让一个从事剪纸的学生走向市场,是无法生存的。”周淑英说,“从我的成长经历看,要成为一个真正的剪纸大师,不仅需要时间成本,而且要具备相当的潜质和悟性。”她认为,剪纸作为一门艺术,传承本身极为严苛。艺术传承只有人才能完成,需要心领神会,需要殉道精神。

建议非遗进课堂

物质性就是文象,非物质性就是文脉。人之文明,无文象不生,无文脉不传。无文象无体,无文脉无魂。文化文化,文而化之,化而文之,两者要很好地结合起来。人类文明只有代代相传,才能不断丰富发展;只有相互交流,才能文物化成。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几百年、几千年传下来的,为什么能传下来,千古不绝?就在于有灵魂,有精神。一脉文心传万代,千古不绝是真魂。文脉就是一个民族的魂魄。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古老的生命记忆和活态的文化基因库,代表着民族普遍的心理认同和基因传承,代表着民族的智慧和民族精神,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瑰宝和靓丽珍珠,更是我们民族的财富和精神命脉。”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周淑英在记者采访时表示,自己向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提交了《将“非遗”纳入教育教学体系,促进民族文化与艺术繁荣发展的建议》。

《建议》指出,学校是文化传承、发展与创新的重要平台,教育是人类文化记忆传承的重要方式。将“非遗”纳入教育教学体系,融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是保护、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与艺术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宏图伟业。

周淑英认为,将“非遗”纳入教育教学体系,是扭转“非遗”传承链条濒临断裂局面的现实需要、是提高教育精神文明质量的重要举措、是提升“非遗”传承人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是促进“非遗”创新发展的根本保证。

对此,她建议各学校在有关教育部门的组织指导下,结合实际开设相关课程。中小学校,可结合美术、音乐、体育等课程,将“非遗”项目开设成特色课程;大专院校可根据各自专业特点,将“非遗”项目开设成专业课程。同时,完善考核验收机制,将“非遗”课程纳入考试大纲,以促进和检验教学质量效果。

《建议》提到,要从在校老师中选拔有特长和爱好的老师,进行“非遗”教学的专门培训,不仅要丰富其相关知识,还要提高其实际动手能力和教学方法。同时,把真才实干的民间老艺人请进学校,让他们手把手地教学生,这是“非遗”教育非常切实可行的路径,因为导师传递给学生的不仅仅是手艺,更是那份手艺人坚守的心。特别是高等院校,要大胆创新人才培养方式,积极聘请“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和大师担任实践导师,由校内资深专家学者担任理论导师,共同培养“非遗”高层次人才。

周淑英表示,很多中小学已开始为青少年举办传统文化教育活动,推广传承中国优秀“非遗”文化。这将成为当代青少年成长路上的重要一课,不仅有助于青少年建立民族文化自信,提高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激励创新意识。在她看来,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大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手段。

此外,她还建议教育部门、文化部门要通力协作,努力改善教学环境条件。中小学校,要有必要的教师工作室、教學练习室;高等院校要建立起专业化的“非遗”教学研究机构、“非遗”展览馆、“非遗”多媒体教室,设立传承人“非遗”工作站等, 以更好适应“非遗”教育教学需求,提升“非遗”教学质量水平。

周淑英代表在两会期间特意身着自己设计的具有剪纸元素刺绣的套装,一亮相便满是艺术和民族气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女性是重要力量。”周淑英代表表示,女性身上“美”的因子,更容易让文化实践成为一个传播的过程。“剪纸艺术要想发展,传统的技法不能丢,有传统文化内涵的作品不能丢。在这个基础上,加入自己独特的东西,才能不断推陈出新。”

推荐访问:剪纸 乾坤 美丽 周淑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