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工作计划

开学仪式校长致辞

作者:jnscsh   时间:2020-08-30 11:18:41   浏览次数:

  在开学典礼上的讲话稿(三篇)

 (篇一)

 尊敬的各位领导嘉宾、老师、同学们:下午好!

 秋高气爽,丹桂飘香,**市总工会“圆梦计划”**级新同学终圆大学梦,即将踏上你们人生一个新的起点。在此,我代表**大学向你们表示诚挚的祝贺,向进入**大学学习的新同学表示热烈的欢迎,我还要特别感谢**市总工会对**大学的信任。今天是我第一次来参加“圆梦计划”的开学典礼,我非常激动,此时此刻,我把最美好的祝福和希望带给大家,我想和大家分享两句话:

 一、在圆梦计划中,放飞梦想!

 **“圆梦计划”已经连续举办十届,在**市总工会、各大高校、许多企事业单位的积极筹划下,这个项目引领了一批又一批青年实现“**梦”。立足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瞄准新生代产业工人综合素质提升,资助新生代产业工人通过网络远程教育获得高等教育学历,为新生代产业工人成长打开向上的通道,是圆梦计划的核心宗旨。

 多年来,通过这个项目,有的青年成为技术翘楚,有的成为管理精英,有的成功自主创业,还有的成为了企业研发人员。在**大学圆梦计划的毕业生里有太多成功的典范,有的从打字员成长为人力资源主管、有的从仓库保管员成长为外资银行高管、有的从流水线工人成长为技术主管……在圆梦计划的舞台上,每名同学都有一个励志成功的梦想。

 **大学是同学们实现梦想的地方,在学校大成广场的校规石上镌刻着十二个大字:为天下储人才、为国家图富强,培养德才兼备,有家国情怀的国家栋梁是我们的山大梦。

 二、在圆梦计划中,实现梦想!

 积极参与圆梦计划,**大学提出了培养“具有终身学习精神与能力、良好的职业素养与技能、丰富的文化内涵与情怀”的人才培养目标。为**的改革开放事业、为转型升级战略培养一大批具有主人翁精神、有理想、有知识、有文化、高素养、高素质、高技能的新生代产业工人是我们的共同目标。作为主办高校我们将珍惜这来自不易的参与机会,进一步提高资源建设水平、提升教学支持服务、确保人才培养质量,我们还将面向圆梦计划学生建立终身学习服务平台。

 网络教育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突破与全新超越,网络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方式。网络教育不仅让来自全国各地的同学们通过网络平台有机会享受山大丰富的教学资源,更重要的是,对于同学们来说,这更是一次学习方式的革命,你们通过“山大网络”的学习经历,不仅获取了专业知识,而且熟悉了网上学习方式,这对于你们今后继续通过网络进行学习和工作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大家只要能持之以恒,那么你们的学习、生活、你们的事业将会不断地走向成功。

 现代远程教育以其“师生分离、基于资源、自主学习、多元交互”的特点,以及便捷、灵活的方式实现着教育者与学习者的知识对接,被公认为现代教育的潮流和趋势。从某种意义上讲,选择了远程教育,就等于选择了学习的现代化。但是,在获取真知的道路上,再现代化的途径也代替不了学员自身的努力,因此,我想给大家提几点建议:

 第一,希望新同学转变学习理念和学习方法,在网络教育的学习环境中,掌握分析、评判和使用学习资源的能力,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协作学习能力。第二,希望大家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努力克服家庭、工作与学习的矛盾,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第三,合理控制学习进度:网络教育虽然在时间和空间上给同学们提供了较大的自主性,但同学们也一定要按照正常的教学计划和自己制定的合理学习进度进行学习,循序渐进,保证学习质量。

 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梦想。衷心希望同学们在圆梦计划里学到知识、学到技能、学到方法,感悟大学精神、感受大学文化、培育文化情怀,成就美好人生!

 谢谢大家!

 (篇二)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

 ? ?大家早上好!

 ? ?新学期伊始,我们回到了草长莺飞的时节,经过短暂的休整,你我一样都怀揣着全新的目标和希望迎来新的学期。

 ? ?高一的我们经过一个学期的高中生活,收获了难能可贵的经验,对未来的学习自然更加期待;

 ? ?高二的学长学姐风华正茂,也迎来了更加忙碌但充实快乐的生活。

 ? ?而高三的学长学姐正在度过在附中的最后一个学期,离自己的目标又更近了一步。

 ? ?我们留恋逝去的寒假,但好在美丽的春天已至,每个人的心中又重新有了新的渴望和目标。

 ? ?春天有“草色遥看近却无”,新的生命萌发之际,附中学子又将展现出蓬勃的朝气。我们跃跃欲试地等待迎接未来,未来的一切值得我们期待。

 ? ?相信同学们对自己未来的一个学期已经有了初步的设想,就如同一棵小草一样;我们所要做的就是让心中的小草不断发芽长大,成为我们想要它成为的样子,一棵大树,一朵鲜花,或者一捧绿叶,都好。

 ? ?春天常见“春色满园关不住”,是浪漫而富有想象力的季节。我们有奔涌的情思,有灵活的头脑和天马行空的想象。我们是新时代的少年人,当有“自信人生二百年”的气魄,当有尽情的幻想与期盼,更当有将其化为现实的毅力和想法。就从制定心中的小目标,培育心中的小火种做起吧!

 ? ?春天更需“三更灯火五更鸡”。在美好的季节更应抓紧时间,踏实认真地走好每一步,攀登学习的顶峰。我们应认真做好课前的预习工作,上课认真听讲,及时整理笔记,找到并坚持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努力将自己的生活安排得充实而又井井有条。

 ? ?我们的新学期伴着春天的脚步,一步一个脚印地通往盛夏的季节,通往温暖的人生,通往诗意的年华,愿同学们能够快乐充实地度过这个带给我们无限期许的学期,能够收获更多人生的丰富体验,努力学习,提升自己,体会别样的青春!

 ? ?我的讲话完了!谢谢大家!

 (篇三)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上午好!

 首先请允许我个人并代表全院师生员工对**级全体同学表示最热烈的欢迎!

 刚才,**向同学们介绍了我院的教职员工,同学们对老师们的情况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更深入的了解可以在后面的学习过程中逐步加强。古人讲要知己知彼,同学们初步了解了老师,但我们老师们可能还不了解同学们的情况,同学们相互之间也还不是很了解。借这个机会,我做一点介绍。

 到目前为止,报到和确认到校的**级同学一共69位,包括硕士生29位,其中一位国际生;教育学博士生12位;教育专业博士研究生22位;访学博士生5位,访学硕士生1位。今年是建所建院40年来招生人数最多的一年。前不久,我们刚刚举行了建院40周年庆祝会,对过去进行了总结,大家的到来可能开启了我院又一个历史轮回的新征程。

 今天我讲话的主题是“从心所欲,至真至善”。我先对这个主题作点说明,不然大家可能会有疑惑,因为《论语·为政》讲的是“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大家现在都是年轻人,怎么能要求大家现在就“从心所欲”呢?我的看法是古人的说法可能只是泛指一个人生命周期的成熟状态,当时并没有像今天一样的科学研究来论证。我所说的“从心所欲”的意思是“想心之所想,做心之所乐,成心之所愿”。

 下面我主要谈三点想法。

 一、从心所欲,梦之所至

 我相信每一个人到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来求学都是怀揣一个梦想而来。69位同学,可能有69个梦想。有几个同学在这里做了本科梦、硕士梦仍然不舍,我不知道他们是还没有从梦中醒来,还是又开始了自己新的梦想。在座的同学年龄最小的21岁,最长的超过50岁,差距达一个世代,所以,每一个人的梦想可能有不同,但可以肯定地说,大家的梦想更富有理性,与上大学选学校选专业的时候比,更是我们心之所至。

 教育研究院是我们圆梦的地方。今年5月17号我们举行了40周年院庆,我院是全国最早建立的高等教育研究机构。在座的很多老师对研究院的情况可能比我了解的更多,在我看来,我院40年发展史就是一部求真求善的历史,这部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两个发展阶段:一个是研究所(室)阶段,一个是研究院阶段。

 在研究所(室)阶段,我们的业绩可以用辉煌来形容。潘懋元先生不仅领导创建了中国高等教育学科,而且奠定了研究院发展的基石。在高等教育学科建设与开拓上,我院开创了多个第一,比如,建立了第一个高等教育学硕士学位授权点、第一个高等教育学博士学位授权点,出版了第一本《高等教育学》教材,获批全国第一个高等教育学国家重点学科,建立并获批全国唯一的以高等教育为研究对象的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成为“985”工程重点建设学科。

 在研究院阶段,我们在高等教育学科的各主要学术领域发展中发挥了重大影响,成为了中国高等教育研究的“国家队”。我院获批教育学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和博士学位授权点,先后增设了教育史、比较教育、教育与发展心理学、课程与教学论等硕士学位点和教育史、比较教育等博士学位授权点;在公共管理一级学科获批设立教育经济与管理硕士和博士学位授权点;首批获得教育专业博士学位办学权;开办了教育学博士后人才流动站;建立了全国教育学博士生访学基地;获批“双一流”建设重点建设学科方向建设单位。

 40个寒暑春秋,我院形成了至真至善的文化传统。这是一种不同于其他兄弟单位的组织文化,在这里大家都是研究院大家庭的一员,有一句是叫做“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在这里每一个人都可以无拘无束、自由翱翔,充分展现自己的个性和抱负。大家都会有自己的导师,比如,潘门、邬门、刘门、王门等,有自己的师门学长学姐,但全院又是一个相亲相爱的师生共同体,大家交往没有门派之分,只有学术交流和学问切磋。大家不久就会发现,丰富多样的学术活动将让大家置身于一个学术的大熔炉,体验学术的魅力,享受学术的沁润。浓厚的学术沙龙文化更是声名远播,几乎所有老师都开办了各种形式的沙龙(组会、读书会),融学术与情感于一体的沙龙陶冶了一代又一代我院学子。很多院友毕业多年后仍对每周的学术沙龙念念不忘初心驰神往。

 我院40年的发展凝聚了以潘先生为首的几代人的共同努力,包括我们在座的老师们,大家都为我院的发展付出了辛劳,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正因为有了老师们的至真至善,我院发展成果累累。就人才培养来讲,我们一共培养了1000多位毕业生,授予了568个硕士学位和280个博士学位。大家可以猜想自己将是研究院第多少位硕士和博士。在1000多位院友中,有一大批院友成为了我国高等教育学科领域的带头人和骨干力量,全国大多数高等教育研究机构都有我们的院友。很多人都是大家非常崇拜的知名学者,比如,王伟廉教授、邬大光教授、胡建华教授、张应强教授、卢晓忠教授等等;还有一批院友成为了教育部和很多高校的领导,比如,教育部副部长林蕙青、大连理工大学前党委书记张德祥、高教司司长吴岩,等等。

 二、从心所欲,志存高远

 在进入厦大教育研究院之前,大家有各种现实的目的都不奇怪。有人希望毕业后能找一份好工作,有人希望将来从事的工作能收入高一些,有人希望毕业后能换个工作或者离开原单位,还有人就希望拿到硕士博士学位,到现在还是无可非议的。

 大家应当尽快让这些情绪和想法消失。因为厦大教育研究院不是一个职业培训机构,也不是职业中介机构。潘先生和其他先贤们创立我院、开办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教育是志存高远的,不是为几个找工作、混职业的人建立的养成所。我院建立以来不但在高等教育学科建设方面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而且对国家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政策与战略研制发挥了重大影响,赢得了高教界的广泛尊敬。

 大家生活在一个好时代。我国高等教育即将进入普及化发展阶段,高等教育发展既要自我完善,又要适应社会变革。我国和世界高等教育都要在全球化与反全球化的矛盾中发挥引领人类前行方向的作用,要在国际化与本国化的双重压力下为人类和平共处与发展贡献智慧,要在科技与人文的融合中增强人类驾驭世界的能力。高等教育有太多的课题需要研究,本国的、国际化的、全球化的,这是一个大有作为的舞台,是一个需要有大的作为的舞台。每一个硕士生、博士生都将在这个大舞台上扮演主角,有一批人会成为未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推手,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的大腕。可以想见,10年、20年后,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政策的研究者和倡导者就将从我们大家中间产生,我们还将为中国与其他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交流、为世界高等教育研究造就新一代学术领军人才。

 我院学子往往有浓浓的高等教育学科情结。厦大教育研究院历来就是中国高等教育学科建设的主导力量。我们不只是做高等教育发展政策研究,还要有高等教育学科理论研究,我院师生责无旁贷。这是我院长期坚守的阵地,我们还要深耕细作,把高等教育学科建设搞得红红火火。学科建设不能没有后继者,同学们贴上了厦大教育研究院的标签,人家就会很自然地认为大家的学科功底和修养是扎实深厚的,能够担负起未来高等教育学科建设使命。

 立志高远与就业生存并不矛盾。我院在全国各地有很好的口碑,每年都有很多大学找到我和其他老师,希望我们推荐优秀毕业生。只要我们从心所欲,立志高远,脚踏实地,打好学术功底,潜心高等教育学术,职业生涯发展之路就是光明无限的。我院在座的有一批老师,不是一个两个,是一批老师,身价都是年薪60万、70万、100万,甚至更多。大家的学问之路更宽广,职业生涯将更辉煌。

 三、从心所欲,享受学术

 大家已经开始了一段学术之旅。学术之路充满了神秘和魅力,能够给人带来快乐和幸福,给人带了一种特别的享受。大家可以看到,不只是我们年轻老师朝气蓬勃、英气逼人,在座的邬大光教授、刘海峰教授、武毅英教授、张亚群教授、陈武元教授、王洪才教授、郑若玲教授、覃红霞教授都是青春驻颜,光彩照人,你们可能猜不出他们多数人的实际年龄。学术不仅能让人心理年轻,而且能让人身体年轻。

 我看大家脸上都是灿烂如桃花,可能还沉浸在考硕、考博胜利的喜悦之中,大有享受学术的味道。

 不过,我常听过往的同学说,硕士、博士念得很苦,有人甚至把硕士和博士生活称作“学术苦旅”。大家现在还不可能体会到念硕士、博士的痛苦味道。我可以告诉大家,不出一学期,很多人就会感觉到痛苦。作业太多了完不成,痛苦;论文发表不出来,痛苦;学位论文选题找不到,痛苦;学位论文写不出来,痛苦;写出来了自己不满意、不敢交给老师看,痛苦;老师看了说论文达不到毕业要求,痛苦;论文寄出去评审不通过或需要大改,痛苦,等等。还有生活中的各种痛苦。总之,硕士和博士阶段会有各种各样的痛苦,大家要有心理准备,要准备吃苦。

 大家要学会苦中作乐。学术之旅不只有痛苦,学术道路上并不缺少快乐,缺少的是我们对快乐的感觉。掌握了一种理论或方法,会让我们打开一扇新的认知之窗,学会了一种工具,我们会感到快乐;发现了一个问题,明白了一个道理,萌发了一个新的想法,我们就是在成长,我们会有成长的快乐;做了一个调研,研究了一个问题,写出了一篇论文,我们就是在进步,我们会有进步的快乐;结识了一些同学,认识了一些老师,与师友进行了一次有意义的交谈,我们就是在加入学术共同体,我们会有“入群”的快乐。总之,要保持快乐体验的敏感,享受学术旅程中点点滴滴的快乐。

 借这个机会,我还想对Ed.D学员说几句话。大家都有多年的工作经历,是有身份的人。我希望大家加入我们这个大家庭之后,暂时放下身段,现在我们只有一个身份,就是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的学生。常言说得好,这山望着那山高,从这边的山上到那边的山上去,没有捷径可走,必须先下后上,走一段下坡路。在教育研究院的这段时期,可能就是我们的“下坡路”,要把这段路走好,为我们以后人生的上升发展打下最坚实的基础。

 最后,真诚地祝愿每一位同学从今天开始,在以后学习和人生中,从心所欲,至真至善,不负韶华!

 谢谢大家!

推荐访问:讲话稿 开学典礼 三篇 讲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