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教育计划

美丽乡村建设中植物景观类型选择与布局设计研究

作者:jnscsh   时间:2022-02-20 08:52:12   浏览次数:

摘 要:美丽乡村建设的发展,对农村的生态环境以及经济建设提出了新要求,改变“脏乱差”的农村现状、发展绿化和美化村庄逐步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点。对于农村来说,本来就是一个广阔天地,原本就生长着一定数目的原生态植被,相较于城市景观设计当中的栽种与养护,农村不需要考虑太多引种与栽植的问题,需要更多地考虑如何规划布局和梳理调和。要对村庄植物景观做出合理化配置,就需要综合各地区地形地貌以及自然生态条件与生活习俗,营造出更适合村民生活与发展的乡村景观。

关键词:美丽乡村建设;植物景观;类型;选择;布局设计

注:本文系2018年湖南省教育厅科研课题“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侗族文化与乡村景观耦合协调机制及优化研究”(18C1342)阶段性成果。

植物景观规划布局已经逐渐成为美丽乡村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自身体现出的大自然的生机盎然与人类设计的艺术手法融为一体,更能显示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美感。就乡村发展现状而言,一些地方仍然采用传统的单一绿化模式,不注重对植物景观进行统一的规划布局,在植物类型的选择与设计表现方面完全没有层次感与空间感,缺乏乡村特色,在传承村庄乡俗与文化方面更是空谈。美丽乡村建设的主旨是要营造出适合生活居住、适宜文化旅游的乡村环境,要在发展农村经济的同时注重乡村景观建设,从而改变农民贫穷落后的现状。

一、乡村植物景观现状

就乡村发展现状而言,美丽乡村建设已经成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进程当中的重要任务,它的主要目标是让农村改变原有面貌,使之在正常的农业生产与日常生活中体现出乡风文明、村容整洁、规划统一的新风采。农村规划包含多方面内容,其中乡村植物景观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项,它与城市当中建造公园景观和公共绿地的模式完全不同,主要是依据乡村原有的文化与民俗进行具有乡村特色的A景观建设。目前乡村发展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其中改变乡村风貌、扩大植物景观规划、提升整体乡村生态环境方面已经逐步得到农村基层组织的重视,但由于各地区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仍然存在各种问题。例如农村基础生活条件较差,很多村民保护环境的意识不强,滥砍滥伐与乱堆乱放现象严重,如果没有统一的规划,很难改善农村“脏乱差”的现状。当然,植物景观规划方面,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对原生植物的不当利用、植物景观配置与布局缺乏合理性两点。[1]地区气候与地质的差异会形成各地植物类型的不同,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原生植物,而这些原生植物大多适应生长环境而长势良好,各地农村保存下来的古植数量巨大,但缺乏统一的规范处理和设计布局,导致这些原生态植物被利用率很低。同时在景观配置模式上完全照搬了城市公园景观的设计方案,没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在表现形式上虽然与城市相类似,但在基础环境与后期设计上失去了基本的协调感,导致色彩搭配与种类栽植方面乡土气息浓厚,一度产生东施效颦的效果,这是现阶段乡村植物景观发展现状当中最主要的问题,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并加以科学合理规划,使景观建设在类型与布局上更符合乡村特色,更能显现出新农村新风貌。

二、乡村植物景观规划的主要原则

(一)低成本原则

农村经济发展相较于城市处于落后状态,在发展美丽乡村建设的同时要充分考虑建设成本的问题,尽可能在植物景观规划上以低成本投入、高利益回报为主导思想,在遵循各地区农村发展特点的基础上合理进行植物类型的选择与景观的布局。植物景观类型的选择要注重以原生态植物为主,种植价格低廉、成活率高或者有一定经济价值的植物,品种可以优先考虑果树与观赏性蔬菜,这样一来种植成本和后期养护的成本都会降低,更有利于乡村的经济发展。

(二)突出特色原则

基于乡村景观建设不同于城市的特点,在植被选择与布局上更不能照搬城市规划设计方案,从乡村角度出发选择的品种应当具备乡土特色,兼具自然性与适应性。[2]每个村庄都有独特的自然资源,应该优先选择具有地方特色的植物类型进行培植与养护,这样植物才会更适应当地的气候水土,大面积种植更有利于形成植物群落结构,无论从整体布局还是统一规划上来讲都更有利。

(三)传承文化特色原则

我国是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古国,花草树木从古至今是被赋予了生命与文化的含义,不同植物代表不同意境,在传统文化与乡村特色方面,各地村落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因此在乡村植物景观配置方面要注重传承地方历史文化特色,只有通过这种手段才能让地方文化传承发展。将这些渗透人文历史内涵的植物在村庄的适当地方进行规划设计,对村庄景观起到点缀作用的同时更能够突出文化特色与地域风格。

(四)多样化与协调性统一原则

景观多样化所包含的内容不仅指选择植物的种类多样化,同时还囊括乡村的生态发展、生产生活等方面。当代农村发展势头渐好,农民的物质生活品质得到相应提升,同时在精神追求方面也有一定的提升,文化生活与审美情趣等方面都在不断进步,要营造景观多样性就要特别注意将这些新标准同时纳入其中,对植物类型的选择尽可能多种多样,改变单一常绿植物全面覆盖的情况,要通过合理化的设计,将多种植物有层次、有点缀地表现出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当然这些植物品种的多样化只是规划理念当中的主要框架,最主要的还是要使这些设计手法与周边的自然环境、房屋构造、乡村道路保持一定的协调性,这样才会呈现出一派美丽乡村的新风貌。

三、美丽乡村背景下乡村景观的构成因素

(一)村落景观

村落景观一般包含生活环境景观和建筑性景观两种。生活环境就是村子里的小院、小院两旁的街道和村民休闲娱乐的场所,比如村民活动室,它们与村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能够给村民带来直观的感受。[3]建筑性景观则突出了长期以来本乡村的独特建筑风格,具有悠远的沧桑感,带有历史性和文化性的特点。在设计规划村落景观时一定要将本村落最具代表性的景观保留和传承下去,做到原汁原味,切不可舍本逐末,追求所謂的创新而将珍贵的历史遗迹破坏。可以在本村落的主要路口处设置一些标示性建筑,借以区分本村落与其他村落主题的不同之处,给人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

(二)自然环境景观

自然环境景观一般包含本地区的植物、动物、河流、湖泊等,设计时要因地制宜地加以保护和利用,对于植物保护方面,需要进行协调性设计规划,最好能够与本乡村的生活环境统一起来,让村民有一种和谐的美感。一般情况下乡村的绿地面积都不大,主要是因为受到村民院落毗邻的影响,加之美丽乡村建设中资金也有限制,所以设计绿地更要精打细算,要将有限的绿地作为主要的展示平台。对于动物(一般是鸟类)而言,需要给它们足够的生存空间,最好能人工辅助设计出一些鸟巢,让鸟语花香、芳草满地给村民带来欢乐。对于河流而言,要规划流向,最好能环绕乡村,突出河流的灵动特质,有条件的可以在河道内设置一些阻挡装置,将河面漂浮的垃圾和杂质进行有效过滤。要加强对村民的教育,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美丽的环境需要每一个村民共同维护。

(三)乡村田野景观

乡村一般都有大片农田,可以把农田的外观适度统一化,从种植的品种、农田的规模和外形下手,可以想象,农忙时放眼望去一片丰收的景象,着实令人欣喜。农业生产场景的设计需要注意自身的功能定位,不可贪图美观而荒废了村民耕种务农的主业。

四、美丽乡村景观设计注意事项

梳理近年来美丽乡村景观建设发现,理论研究欠缺导致建设中出现一些问题,突出表现在过分追求所谓的美丽乡村形式,缺少人文和自然的无缝衔接,使美丽乡村流于形式,将很多有名的乡村景观生搬硬套地“嫁接”到本地,给人一种杂乱无序的感受。一些设计人员盲目套用书本上的“田园模式”,偏离了本地区原本的自然风光,这是不尊重客观事实的典型代表,这种面子工程不仅无法满足村民的实际需要,更恶劣的是毁坏了党和政府在群众眼里的形象。[4]经济发展了,村民都追求美好生活,我们要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要有正确的导向,不能把城市标准和价值观原封不动地拿到乡村去使用,这会带来许多社会问题。我们要让村民正确看待自己乡村的历史,了解乡村的文化内涵,乡村有乡村的特点和价值,需要从实际出发,梳理本村落多年以来的发展脉络、文化特征、历史遗迹,在景观设计时要以实用和美观为主,增强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传递,增加融合性。要考虑到本村落村民的风俗习惯和心理承受能力。在设计较大面积的村民娱乐设施时,要以人为本,出发点是方便村民使用。不可将娱乐场所修建在远离居民区的边边角角,要修建好村落里的道路,方便来往村民通行。要多使用本村落特有的文化元素,增加村民的归属感、认同感,提升村落的凝聚力。

五、结语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占地面积超过60%,从国家发展战略部署来看,美丽乡村已经成了当代新农村发展建设的代名词。虽然美丽乡村建设在实施的过程当中成效显著,改善了农村的生活现状,提高了农民的生活品质,但不可否认在乡村景观建设实施方面仍然存在一些困难与问题,这需要各级政府统一思想,加强保护生态的意识,把乡村生态环境、空间布局、人文发展与经济建设紧密联系在一起,在进一步加大乡村植物景观种植力度的同时丰富乡村绿化空间感与层次感,美化农民居住环境。

参考文献:

[1]卜连平.美丽乡村建设中景观规划的探讨与研究[J].房地产导刊,2017(12):8.

[2]邓键剑,宋建军,聂博文.城郊乡村植物景观的优化策略[J].江西农业,2017(20):76-77.

[3]田韫智.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乡村景观规划分析[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6(9):229-232.

[4]李飒.乡村园林景观规划存在的问题及设计要求[J].现代农业科技,2012(13):205-207.

作者單位: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推荐访问:乡村 布局 景观 植物 类型


[美丽乡村建设中植物景观类型选择与布局设计研究]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