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教育计划

让孩子远离“心灵施暴”

作者:jnscsh   时间:2022-02-24 08:46:42   浏览次数:

摘要:所谓教师“心灵施暴”,就是指教师在学校的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中乃至生活中,直接或间接地对学生使用谩骂、诋毁、蔑视、嘲笑等侮辱歧视性的语言,致使学生的人格尊严、个人名誉和心理健康遭到侵犯和损害,尤其以威胁性语言和侮辱性语言为主。教师“心灵施暴”产生极不好的影响,如名誉的受损,自尊、自信的沉沦;思想的压抑,师生关系的不融洽;同学的效仿,造成疾病;报复心理的酿成,扰乱社会治安,因此我们要采取有力的措施,让孩子远离“心灵施暴”。

关键词:心灵施暴;对策;精神

在各种观摩课、示范课上,我们听课老师都能感受到授课教师的高水平,他们在课堂上的评价语言丰富,或表扬,或激励……都在正面引导着学生。但是,关注各种新闻媒体的报道,环顾自己身边的一些现象,发现在当今的学校教育中,极少数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不良现象屡屡发生,这种暴力行为遭到了公众的强烈谴责,但有一种暴力行为至今尚未引起人们的充分关注,那就是“心灵施暴”。

在小学学习阶段,大部分学生领教过“心灵施暴”的滋味。所谓教师“心灵施暴”,顾名思义,就是对学生的心灵造成伤害的暴力行为,它是指教师在学校的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中乃至生活中,直接或间接地对学生使用谩骂、诋毁、蔑视、嘲笑等侮辱歧视性的语言,致使学生的人格尊严、个人名誉和心理健康遭到侵犯和损害,尤其以威胁性语言和侮辱性语言为主,如:你再不认真学习(你再犯错……)就让你退学,就不让你回家,就让你暑假没得玩等等;你这个大笨蛋(大白痴……),专门拖班级的后腿,你还不如一年级的学生等等……这种心灵施暴是广泛存在的,只不过轻重有别罢了。

一、教师“心灵施暴”产生的原因

心灵施暴,其背后折射出我国学校教育中的匮乏,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教师综合素质与人文精神方面的问题,也有我国教育制度与教师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

1.综合素质的低下

实施心灵施暴的是一部分教师,而正是因为这部分教师综合素质的低下,没有意识到教师职业所必须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使学生的心灵受创。有些家长和学生面对辱骂行为忍气吞声,大概是想着“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吧,更有甚者,出于望子成龙,认为教师骂得好,极力赞成甚至要求,以致教师的心灵施暴行为更加泛滥。

2.教师人文精神的缺失。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长期以来,一些教师在处理师生关系时,把父子关系作为参照物,整个社会也习以为常,社会希望教师对学生严加管教,告诫孩子要“唯师是从”,这更增强了教师的管束意识。

3.教师心理压力的增大

研究表明,压力是影响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根据国外调查表明,教师职业所带来的公众压力多于其他行业的人。是什么给教师这么多的压力呢?职称评定、教师聘任、末位淘汰、按绩取酬等。有些学校片面强调升学率、平均分等等,使教师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像语文学科,每学期的统考,小升初考试,都在挑战着教师在学校的生存状态。在压力面前,人们很容易失态。教育的压力实在是太大太重了,教师为了追求学生的学业成绩,往往漠视个性的发展及其成长,对学生管得更加严格,心灵施暴行为就成为了家常便饭,教师为了追求升学率而无视学生人格权利导致的心灵施暴,甚至是一种宣泄,就司空见怪了。

二、教师“心灵施暴”的不良影响

心灵施暴,尤其在课堂中的心灵施暴,大多后果一时难以察觉,很容易被人们所忽视。恶言伤人,恶语杀人。教师把心灵施暴“赐予”学生,从近期后果看,它会使学生产生恐惧心理、自卑感和厌学情绪,疏远教师,回避学校,从而就出现了逃学;从长期影响来看,它将烙印在学生心灵的深处,伤害了他们纯洁的心,使幼小的心灵过早遭受到侵蚀,对学生的名誉、人格尊严和心理健康产生永久的影响,严重的会使学生丧失正常的人格,造成心理障碍,致使形成一种疾病。

(一)名誉的受损,自尊、自信的沉沦

名誉就是一个人的名声,是社会成员对某个公民的品德、声望、信誉等方面的评价。人格,个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尊严,可尊敬的身分或地位。人、一个民族受到歧视,人格和尊严会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孩子的自尊、自信在老师们的这些话语当中被严重伤害,时间长了,他们就逐渐丧失了对自尊的需求和认同,逐渐走上抛却自尊自信的沉沦之路。

(二)思想的壓抑,师生关系的不融洽

自从迈进学校的门槛,孩子的主要社会角色就是学生。学校生活就是生活中最具正规性和权威性的内容,学校成为学生成长发展最重要的环境。 在学校环境中,人际关系是最为重要的一个方面,其中师生关系具有特殊的意义。在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中,学生能够获得充分的安全感和对教师的信赖感,从而毫无顾虑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而在教师“心灵施暴”的施加下,势必使师生关系趋向僵硬,甚至破裂。

(三)同学的效仿,造成疾病

由于许多老师都是当着其他同学或者是老师来讽刺、斥责学生的,而学生又非常容易受老师的影响,这样造成对该同学的持续刺激。同时,被斥责的同学也可能出现一些心理变化,比如看到同学,就会认为在讥笑他,产生了对同学和老师的害怕,孤僻由此产生。

久而久之的“心灵施暴”,使学生产生怀疑、忧虑、抵制甚至拒绝。“心灵施暴”造成的精神负担在某些孩子身上一直无法排解,向内便造成对自我心理和身体的巨大摧残,造成精神病和心理障碍甚至自杀。

(四)报复心理的酿成,扰乱社会治安

由于学生和老师在地位上的差异,孩子们受到侮辱和伤害以后,孩子一般无从发泄,只能将这些情绪积压下来。而在某个时候,这些精神上的巨大压力极有可能演变为由内向外的复仇冲动,他们很可能由此走向扰乱社会秩序,向个人甚至社会报复的不归路。

总之,“心灵施暴”和“体罚”都是一样的,往往都是一个恶性循环的开始,“心灵施暴”影响的将是孩子的一生。

三、心灵施暴的避免对策

本人认为避免出现“心灵施暴”的现象,有如下对策:

(一)完善师范教育,提高教育水平

师范教育要加强教师师德教育,让师范专业的学生在走出校门前深刻体会到“學高为师,身正为范”确保教育者的自身素质。

1.教师要加强自身道德修养。新课程改革的根本宗旨是提高整个民族的整体素质,造就大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创造型人才。教师就应该树立所有的学生都值得培养的学生观,这个观念反映到教师观上就是“我的学生一定能成材”。让每个学生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必将成为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为此,教师必须杜绝“心灵施暴”,树立以尊重每个学生为基础,注重每个学生的发展。

2.教师要关爱弱势群体。由于性格、学业、家庭、社会等各方面的原因,每个班级都存在着一小部分弱势群体,他们很容易被“赐予”心灵施暴。可作为每一个具有独特个性、人格、尊严的个体而言,他们每一个都是唯一的,不可取代的,都值得我们去关爱。

(二)减轻教师压力,创造宽松环境

在压力面前,人们很容易做出错误的决定,宽松的环境能使人的心情舒畅,而教师的宽松环境就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兴趣、教学的质量。

根据国外调查表明,教师职业所带来的公众压力多于其他行业的人。香港曾将教师职业压力列为第二位,仅次于警察职业。而语文老师在班级中任课多,又多担任班主任,负责的事情多,语文老师更容易表露出暴力倾向。他们在一种不自觉的状况中转移着自己的这些心理情绪。但这些情绪连作为成人的教师们都承担不起,那些心灵更加脆弱的孩子们如何承受得起呢?

(三)加强学校、社会的监督机制,提升教师素质

近年来,国家注重以关心教师的地位和待遇的提高、改善来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殊不知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才是教育进步的根本保证。为此,学校有必要对有损师德形象的教师加大监督,采取一定措施;社会也要积极参与,给教师的心灵施暴加强监督和抵抗。

(四)高度重视心灵施暴,运用法律捍卫

教师“心灵施暴”给学生带来的伤害虽然隐蔽但很严重,那社会是否应该对这一举动做一些硬性的限制呢?对于教师心灵施暴这个问题,必须加大宣传,使这个问题受到重视,以至家喻户晓,让社会关注教师的心灵施暴,从而通过一定的法律途径来查处心灵施暴的实施者。单靠教育部门发文规定教师要使用文明用语,要求教师不许打骂、侮辱学生,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这些规范师德的措施毕竟是缺乏强制性的,何况是教育部门的‘家法’,和法治国家依法治教的实际需求相比,未免显得有点落后。

综上所述,心灵施暴没有刀光剑影,却会击垮一个孩子的自信、勇气以及对未来的憧憬,给心灵带来不可消弥的伤痕。“心灵施暴”影响的将是孩子的一生,我们一定要对它说“不”。

作者简介:李彩琴(198012.17)女,汉族,浙江省台州市玉环县,本科,一级教师,小学教育。

推荐访问:施暴 远离 心灵 让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