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教育计划

南京城市经济定位分析

作者:jnscsh   时间:2022-04-12 08:42:47   浏览次数:

摘要:在南京都市圈内各县市统计年鉴数据、南京政府工作报告等资料基础上,对南京城市经济发展的现状从都市圈视角和内部发展视角进行系统分析,探讨南京经济定位现存问题,并提出对未来南京经济定位的一些思考。

关键词:经济定位;都市圈;产业经济;南京

中图分类号:F293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5-0137-02

一、南京经济定位的都市圈视角分析

南京都市圈包括了南京市、镇江市、扬州市、马鞍山市、滁州市、芜湖市的全部行政区域和淮安市的盱眙县、金湖县和巢湖市的市区、和县、含山县。总面积达到44 058平方千米。都市圈中,十一个县市的经济情况如下:

1.经济发展速度居都市圈第二位。由各省市统计年鉴可知,2001—2007年,南京在南京都市圈中GDP增速排名第二,仅次于马鞍山。但与排名第一的马鞍山市差距较大,高达105%,与第三名芜湖市差距仅不到20%。南京在都市圈中的经济首位度并不突出,特别是在经济发展速度上,要远缓于安徽马鞍山市,同时,与紧随其后的县市在经济发展速度上,并未拉开明显的差距。

2.经济总量居都市圈第一位。各省市统计年鉴表明,南京市2007年GDP占南京都市圈十大县市经济总量的43%。这说明南京市在都市圈经济总量中牢牢占据第一名的位置,与第二名扬州市的17%、第三名镇江市的16%拉开一定距离。

二、南京经济定位的内部发展视角分析

1.总体经济现状。2009年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显示,“2008年南京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 775亿元,增长12.1%。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 651.8亿元,增长19.7%。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 154.2亿元,增长15.3%。”[1]

2.所有制经济现状。2008南京市统计年鉴所示,2007年南京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经济中,内资经济在工业总产值中的贡献率为59%,规模以上外商及港澳台投资经济比重41%,达237 137 898万元。2008杭州市统计年鉴显示杭州市2007年规模以上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的生产总值为26 471 831万元,较南京少210 666 067万元,其产值占总产值的31.7%,较南京低约10个百分点;但南京内资经济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则较杭州低10个百分点,但从产值上看,南京规模以上内资经济产值比杭州高284 635 842万元。可见南京的工业实力要高于杭州。南京目前的经济增长也主要依靠工业拉动。此外,杭州的股份制企业(含股份合作企业0.4%)的产值占工业产值比重为56.1%,南京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产值比重仅占29%。从所有制类型上看,采用现代南京企业制度的企业比重较杭州少,但从产值上看,却高于杭州。同时,南京的国有和集体所有制企业在工业总产值中贡献率为9%。2008年南京拥有国有控股企业178个,占工业总产值的37%。说明南京的国有经济对南京经济发展起着重大作用。

3.产业经济现状。2009年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南京2008年“软件产业实现软件销售收入471亿元,同比增长30%。节能减排成效显著,关停淘汰小化工企业141家,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4.5%。成功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初见成效。”[1]

由此可见,南京正在实施产业结构调整,但调整的力度比较有限。规模以上的化工产业仍然在南京工业总产值占有较大比重。2008南京市统计年鉴显示,2007年南京制造业中,生产总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超过5%的7大产业中,就有4个是对环境危险系数高的化工产业。其中,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20.2%,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为9.6%,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占8.8%,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为3.9%。

三、城市经济定位现存问题

1.南京都市圈的联动作用未体现。缺乏一个综合的行政机构来规划、协调南京都市圈的整体经济布局与发展,南京都市圈的经济发展仍然以单体城市,或省域经济的模式发展,未见1+1>2的经济联动效用。

2.南京经济发展的首位度不明显。目前的南京经济定位中没有体现南京在南京都市圈中首位城市的特点,不仅南京在江苏省内经济中与苏州、常州等市的差异化规划不明显,而且没有把南京放在南京都市圈的整体经济环境中进行合理统筹规划。

3.南京产业经济结构需要重大调整。南京都市圈的工业经济以重化工业为主导,南京市作为南京都市圈的中心城市,重化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仍很高。在江苏省的“十一五”规划中,提出要撤离高污染工业,这将有利于南京未来五年中的工业结构调整。但南京应该在整个江苏的经济结构调整中,找准自身的经济定位。南京要把建设国际性的一流城市作为目标,在南京都市圈,江苏省各个主要城市中提高经济首位度。撤离污染型化工产业是关键的一步,同时,南京要发展清洁性的循环经济产业,并在都市圈中与其他城市联动发展,发挥都市圈的整体经济优势。

4.南京都市圈经济缺乏统一发展规划。南京都市圈由于缺乏一个统一的行政管理体系,所以缺乏统一的整体发展规划。由于南京都市圈横跨江苏、安徽两省,所以在统计数据上,很难做到比较口径的一致,在了解南京都市圈的经济发展现状时,存在很多困难,影响了研究的客观性。同时,也缺乏像“十一五”规划这样的发展规划报告,南京都市圈在行政管辖、发展规划、实际发展中均存在分散化,缺乏统一领导与目标的问题。这也使南京在都市圈中的作用很难得到发挥,都市圈的资源难以实现最优配置和整合,综合经济实力未能得到最好的发挥。

5.南京城市特色经济发展未受重视。南京现阶段的经济发展规划依然以工业为主导,对传统工业仍然有很大依赖性。新能源、航空航天、轨道交通装备等新兴产业的定位特色不明显,缺乏针对南京都市圈的统筹规划,也为与常州、苏州等周边城市形成差异化的经济发展优势。

四、南京城市未来经济定位

1.总部经济:打造长三角总部经济第二极。“截至2007年年底,已有来自15个国家或地区的81家世界500强企业进入南京,投资设立了141个项目、分公司和代表机构。共兴办外资项目105个、分公司17个、代表机构19个,其中,以美国和日本企业数量居多,包括摩托罗拉、福特汽车、东芝、夏普、三菱等一批行业巨头。除制造业之外,纽约人寿保险、美国丹麦马士基等一批金融、保险、物流领域的现代服务业企业也加快了在南京投资发展的速度。在2007年新落户南京的11家世界五百强企业中,以现代物流、金融保险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项目有5个,比重占到45.5%。” [2]

世界五百强企业落户南京的速度正在加快。但事实上,世界五百强在宁的大部分投资流向仍然是进入第二产业,对第三产业的贡献虽然在增加,但多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目前仅有极少数的世界五百强将其中国总部设在南京。可以说,南京目前的总部经济仍然未成气候。

南京与上海相比,拥有更低廉的成本优势,同时南京市是一座拥有深厚的人文积淀的城市,南京应积极利用现有的成本优势,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以专业化的服务向上海看齐,同时,南京应建构城市软实力,以六朝古都、江南文化的风韵,“博爱”之都的市民风貌体现南京的文化优势。南京都市圈在南京总部经济发展中,应该做好协调分工,做好南京总部经济的辐射区域,通过统一的规划和优惠政策引导,为总部经济的落户提供便利。同时,南京都市圈应发挥其重工业的发展优势,吸引同类企业总部落户南京。

2.循环经济:发展清洁型的产业中心城市。工业是目前推动南京经济增长的主要产业,南京的工业产业类型以重化工业为主,由前文数据可知,高污染的重化工行业比重依然过高。

短期来看,南京经济的快速发展依然要依靠重化工业带动,但南京应该积极优化重化工业结构,目前关闭小型高污染化工工厂的做法值得提倡,但力度仍然不够。南京短期内应在保持重工业生产总量不变的前提下,降低重化工业在生产总值中的比重。

长远来看,南京应发展循环型工业,力争把南京建设成循环型的生态城市:重化工业的发展要做好区位规划,积极利用南京都市圈的整体资源,做好统筹安排,部分产值较低的重化工业要向南京郊县和都市圈的其他二、三线市县转移。南京主城区应发展可循环的环境友好型经济,大胆发展低碳经济、无烟经济,争做中国第一个循环型生态城市。

3.文化经济:繁荣东方文化创意产业之都。南京的第三产业在推动经济发展中仍未有突出表现。尽管在南京都市圈的主要城市中,南京第三产业的比重最高,但与南京第二产业的贡献未拉开差距,更不能与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相比。

南京应该借鉴英国的发展经验,积极发展文化产业,主打影视娱乐、动漫、出版、设计、广告等文化创意产业。

韩国的韩流经济发展经验对南京的借鉴意义是巨大的。南京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更是东方文化、汉文化的集大成之都,南京应积极定位文化经济,把南京发展成东方文化之都,学习韩国由政府主导经济发展的模式,积极与世界先进文化产业城市联手合作,并加大文化创意产业的资金、政策投入,通过全方位、多层次的包装、营销、推广,把南京的东方文化色彩发掘出来,推广开来,把南京建设成东方的文化创遗产业之都和东方文化大都会。

4.服务经济:建设3+1服务业中心枢纽城。(1)建设3大中心城。1)区域性金融中心城。南京要在上海世界金融中心城市的定位下,规划好金融业发展方向,依靠成本优势、区位优势和与周边城市的联动效用,在短期内发展成区域性的金融中心城,长期来看,南京可以发展成为华中地区的金融中心城。2)商贸服务中心城。南京要发展总部经济,就必须优先发展商贸服务业,与文化产业发展同步,打造世界级的商贸服务中心城,通过相比于上海低成本、高产出的商贸服务优势,吸引更多世界五百强公司落户南京。3)信息科技服务中心城。发展信息科技服务不仅是总部经济发展的必需,也是新兴产业发展的必要条件。南京要依靠高校、研究机构的雄厚人才储备,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投入,留住人才,加大人心科技服务业的规划、发展。力争把南京打造成中国东部的信息科技服务中心城。(2)建设长三角现代物流枢纽城。南京应该利用南京都市圈重工业的发展优势和深厚根基,大力发展服务于重工业的现代物流产业。同时,南京要发挥滨江滨海城市的区位优势,打造长江中下游的现代物流枢纽城,并与上海航运业形成差异化经营格局,把南京发展成长江中下游物流中转、仓储、交易、出口的中心枢纽城市。

参考文献:

[1]2009年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R],2009-02-17.

[2]世界五百强企业落户南京速度正在加快——已有81家[EB/OL].龙虎网,http:///gb/longhoo/news/nanjing/caijing/

userobject1ai791675.html,2008-02-22.[责任编辑 吴明宇]

推荐访问:南京 定位 分析 城市 经济


[南京城市经济定位分析]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