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党政计划

课堂教学指导方法研究

作者:jnscsh   时间:2020-07-28 12:24:46   浏览次数:

 课堂教学状态下学习小组有效活动方式指导方法的研究

 【内容摘要】:高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合作学习方式已越来越多地被引入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完善自我认识、实现资源整合的过程,是学生学会交流、学会合作、学会倾听、学会尊重他人的过程,是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的过程。

 【背景】:虽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优越性有很多,但在较多时候,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却不高。在当今的教学课堂,尤其是公开课的课堂,几乎每节课都少不了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这个环节,课堂有这个环节并不代表这节课就是一堂好课。只有把小组合作学习真正落实在有效合作或者是较高质量的合作才起到了课堂安排这个环节的作用,否则就是流于形式了。但如何来提高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呢?根据我们课题组成员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所做的一些尝试,浅谈几点建议仅供教师们参考。

 【关键词】:

 合理配置

 “三学”(助学

 对学

 赛学)

 合作

 竞争评比

 细节

 指导

 【正文】:

 一、师生共同构建合作学习小组

 在合理配置合作学习小组时,一般是 4 至 8 人(班额以 50 人为

 限,少于 50 人可按 4 人一组配置,多于 50 人按每组 4 人以上进行配置,最多每组 8 人)。各小组间得综合实力要在同一起跑线上,以免失去可比性。合作学习小组的配置要均匀,好中差三结合,比例适当即可。所以既要考虑学生的性格、兴趣、爱好、特长、能力,又要考虑学生的学业成绩(擅长文科还是理科)。这样分组有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而且为全班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

 二、 了解学生的特点和现状

 各合作学习小组成员的学习特点和现状是不一样的,有的学生记忆力强,有的学生理解能力强,有的学生分析能力强,有的学生文科好,有的学生理科好,有的学生善思考不善发言,有的学生善发言不爱思考,有的学生晚上学习效率高,有的学生早晨学习效率高;有的学生上课易分神,有的学生上课好动,有的学生上课沉闷课下活跃,有的学生上文科活跃,有的学生上理科活跃,有的学生上小科活跃,有的学生上体、音、美、书法、劳技课活跃„„所以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特点和现状,学生更要了解自己的特点和现状,亦要知道自己的优势在哪劣势在哪。教师要帮助各学习小组成员找准自己的定位,为学生自己制定目标和措施及小组目标奠定基础。

 三、目标要具体、恰当、有激励性,经过全组学生的共同努力可以达到。

 确定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是学生学习的努力方向,正确的学习目标能催人奋进,从而产生为实现这一目标去奋斗的力量。确定学习目标首先应体现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其次要按照学校的教

 育要求,此外还要根据自己的学习特点和现状。

 学习目标要:具体、适当、有激励性。

 具体,就是愿望更加明确、清晰,具体的目标可以驱使学生前进,使学生精力高度集中,使学生更加有使命感,便于目标的实现。

 适当,就是指目标不能定得过高或过低,过高了,最终无法实现,容易丧失信心,使计划成为一纸空文;过低了,无需努力就能达到,不利于进步。学生可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教师的建议制定学习目标。

 激励性,就是目标可以确定学生的行动方向,确定学生行动力度的大小,可以使学生看到希望,所以才愿意采取行动。

 四、开展组内和组间的“三学”活动。

 深度开展组内的互帮互扶活动。三结合后巧妙配对,同桌之间实行“一帮一”“助学”活动。“助学”原则是:一个学优生(主帮人员)带动一个中等生(被帮人员),配对以后两人还可以共同帮助一个本组的学习待优生(既“二帮一”)。合作学习小组之内开展“对学”,不同小组之间的学生开展“赛学或赛考”。原则:“对学”以“桌”为单位,桌与桌间得综合能力要相当,以免失去可比性。

 合作学习小组之内开展“助学”、“对学”,不同小组之间的学生开展“赛学或赛考”。原则:

 “赛学”以“桌”为单位,桌与桌间得综合能力要相当,以免失去可比性。这样课堂上便实现了“人人有事做,人人有任务”。竞争者紧张,学习者紧张,“助学”者紧张,“二帮一”被帮者紧张,“对学”、“赛学”者也紧张,课堂自然就紧张有序起来了,便达到 “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效果好起来”。“在

 合作中体验快乐,在交流中增长知识,在展示中提高自我”的教学方法学生也乐于接受和参与。

 五、进一步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合作与探究能力、参与意识和团体意识。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必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做到合理分配每天的学习任务和规划每天的学习时间。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合作与探究能力、参与意识和团体意识,首先培养学生的课改意识,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习惯,必须培养学生的课改意识;其次是培养学生与别人沟通的能力,学之间能够积极主动的进行沟通、相互交流信息,就能相互了解,建立感情,达到同学之间的和谐共处;再次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可在在讨论中、实践中、操作中、体音美劳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最后是树立榜样,让学生学习先进小组的经验,从而改进合作学习小组存在的不足。

 六、积极营造合作学习的氛围

 营造合作学习的氛围,唤醒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培训各个合作学习小组成员,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家庭”(合作学习小组)的一员,“家”荣我荣,为能使自己“家”在班级中成为优秀的学习团体,自己必须学会合作,组员团结一致、互帮互助,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坚毅奋斗到底,才能使自己“家”有竞争力。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要强调小组中每个成员都要积极参与到学习

 活动中去,每个成员都要带有极大的热情,学习任务由大家共同分担,集思广益。营造一个良好的可持续发展的合作氛围,学生之间可以最大化的互帮互学,彼此交流知识。

 七、课堂小组成员要努力做好自己的事,又要通力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小组成员课堂上完成必要的学习任务(包括文学常识、字词语句的积累),又要通力合作完成有一定难度的习题(包括提高题、拓展题及主题思想的把握)。组间的合作倡导“助学”、“对学”。

 “助学”(也称异质合作)以桌为单位,优等生往往会积极主动的表达对问题的看法和意见,或归纳发言的要点、理解的重点,而学困生也乐于接受,并积极配合同桌完成学习任务。异质合作操作适当,往往能起到优生对学困生良好的带动作用。同质合作可分为“优优合作”、“差差合作”。语文教学中的目标是多层次的,是分别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的,有的目标需要全员掌握,有的则针对高层次学生的进一步提高,有的是需要照顾较低层次的学生,因此同质合作在解决一些问题上起到一定的作用。“优优合作”能够使优等生得到跨越性的发展,“差差合作”是防止学困生产生自卑心理,防止他们形成全盘接受的消极心理,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增强自信心,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对学”是同组内开展的活动,是学生自我加压、自我提升的保障,是学生前进的动力。无论优优“对学”,差差“对学”,还是桌桌“对学”,都是学生实际看得见得(在同组),学生都能够根据“对学”

 选手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及方法,他们在合作中明争暗赛,在竞争中都能虚心倾听,虔诚交流。“对学”不仅是“助学”的提升,还是“赛学”基础。

 八、把竞争评比机制引入课堂。

 在开展“三学”活动时,为避免学生暗自假积极、假合作,可把竞争评比机制引入课堂,对学生的“三学”活动进行有效地监督。竞争评比是促使学生积极投入的、努力学习向上的关键。

 组中当堂评选最佳“助学”、“对学”同桌,此项评比可交给各组组长进行评比,并与下课前或下课后公布;当堂评选优胜小组,以小组为单位,依据小组讨论参与情况、组织情况、展示讨论成果情况、纪律情况等进行打分,下课前评出优胜小组。优胜小组的评选一般是班级小组基数的一半,此项由任课老师下课前评比并及时公布。

 每周评选优胜小组和最佳个人。优胜小组的评选依据上课打分情况,统计好以后记到评比板块之上。最佳个人由各小组成员推选,每组一名,选好后记到评比板块之上。

 每月评选一次“最佳赛学奖”或“最佳赛考奖”,选好后记到评比板块之上。每月评选一次“班级明星”,“班级明星”从“每周最佳个人”中选拔,全数学生投票,前四名者为“班级明星”。“最佳赛学奖”或“最佳赛考奖”和“班级明星”的评选结果最好形成文字,利用校园广播网及时通报,激励其他学生。

 九、在小组合作 学习中,教师应做学生合作的成功的指导者。

 教师的指导要适时,具体,对学生有启发性、激励性。要关注到

 课前和课后。

 教师在学生合作学习前、学习合作中要及时指点,提出一些合作要求,并给予学习上的指导和学法上的指导,合作学习时教师要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尽量多走动和观察、倾听,必要时可进行干预,教给学生一些探索、发现的方法,不断引发学生思维碰撞,把学生的探索引向深处。当学生遇到学习障碍时,教师适当运用各种点拨方式使学习进一步深入。

 在学生取得了一定的学习成果之后,认为已经达成目标,从而造成了学习过程的终止。因此,教师在了解学生学习过程之后,给予及时的肯定与表扬,并启动学生的下一步的学习。当学生对完成学习内容有了一定的困难时,教师要及时发现,并给予一定的提示,让学生找到继续学习的途径。在学生合作学习到了关键时刻,“一捅即破”的时候,教师往往可以“画龙点睛式”的点拨,使得学习目标一步达成。课后指导多数在于作业的指导,包括做题思路的指导、学习方法的指导、答题技巧的指导、归纳方法的指导等,但也可以指导一些合作完成学习、作业的方法及应注意的事项,同时也把合作学习延伸到课外。

 十、课堂因细节而生动,认真对待课堂的每一个细节。

 “细节”就是很细小的要点。细节虽小,却能折射出教师内心的教学理念,也会引导学生的心灵萌生美的种子,从而形成强烈而浓郁的审美渴望和审美动力;细节虽小,却能透射出教育的大理念、大智慧。如果我们的课堂教学有更多的细节被教师关注,那么我们的教育

 就一定会变得更有魅力,更迷人。

 在教学工作中,教师不能一味地批评、指责学生,而要学会反思自己,从自身找原因: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是不是自己的课堂不够生动,没有引起学生的兴趣;是不是自己的某些做法学生不满意,从而引起学生对自己的课堂的讨厌等等。所以要关注课堂中的每一个细节,面对学生的问题,要善于去倾听学生的想法,并及时、认真地反思并改善自己的教学行为,让每个学生都把上课看作一种乐趣,并能在课堂中获得发展。

 “只有有了认识的深度,才会有行为的高度。”通过对特定时间段教与学细节的回放,思考学生在课堂上显性的、隐性的表现,静下心来,去发现、去研究教学中的细节;去创造、去揣摩细节。教师只有敏锐地发现这些精彩的细节,耐心扣问,深入挖掘,才会走进学生的心灵,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要反观教学活动过程中的得与失,才能使我们避免重蹈覆辙,以促使我们的教学精益求精。

 十一、细致具体的小组合作学习方法指 导是关键。

 实验表明,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初期,学生不时会出现两种不好情况:闲聊(与课题不相干的交谈),冷场。我认为,在小组合作的初级阶段,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即使学生今后已经养成了习惯,形成了能力,教师的作用也不能忽视。因而,小组活动应该是教师指导参与下的活动,要不然,学生根本不知道做什么,怎么做。

  经过研究尝试,我们初步总结出教师在小组活动中有以下几件事

 情要做:

 1、指导合作学习小组分配学习任务和学习角色 目的是尽可能给每一个学生参与合作的机会。小组成员应勇于承担任务,既要积极完成自己的任务,又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发挥团队精神,有效地完成小组学习任务。特别是对那些在班级或小组中较少发言和胆小内向的同学,应当多加鼓励和支持,使他们有信心参加到合作活动中来,积极参与,大胆表达自己的意见,能用自己的语言规范地、流利地发表见解。

 2、指导小组成员如何向同伴提问 首先培养学生敢问的精神。“敢提问题是好学的表现”;“越是聪明人,问题越多”„„

 及时鼓励、表扬那些敢于提出问题的学生,激发他们提问的欲望。激活学生提问的内在动机和潜能,促进并调节课堂气氛。让课堂充满探究气息,让课堂击起一串串思维的涟漪,让学生获得生动活泼的发展。

 其次是激发学生乐问的兴趣。在语文教学中,作为教师要善于创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情境,把学生的各种学习疑点激发起来,使他们心理上产生强烈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让学生经历注意、困惑、思考、提问、释疑心理阶段,激发他们“乐问”的兴趣。

 最后是指导“会问”的方法。教学中,当学生的各种疑点被激发起来后,所提的问题是“满天星”。往往很杂乱、琐碎,可能抓不到要领,离奇古怪。此时学生的思维处于兴奋状态,注意力集中到学习

 中来了。作为教师,要注意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对于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不能采取否定、批评的态度,不能熄灭学生思维的火花。要充分发挥教师的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作用,由浅入深地从“课题、课文内容、重点段、重点句、重点词、课文结构、主体思想、写作背景及写作特色”等方面循循善诱,有目的的加以引导、训练,指导学生学会提问。

 3、指导小组成员学会倾听同伴的发言。

 要求学生遵守课堂纪律,不喧哗,不干扰他人,不讲题外话。学会尊重他人,认真倾听。别人发言的时候不插话,有不同意见,等他人说完再说。

 4、指导小组成员辅导同伴,特别是小组中的弱势群体。

 以弱势群体为中心进行合作探究,教师在明确合作探究目标时,把焦点引向弱势群体。小组讨论交流时采用轮流发言式,从弱势群体发起,让他们先发言。要求学优生积极、真心、主动地“助学”(帮扶)弱势群体,教师要适度倾斜、倾情偏爱,让弱势群体真正参与,公平合作,乐于交流,善于表达,使教育的“绵绵细雨”不断沁入弱势群体的心田,滋润弱势群体干涸的灵魂,为弱势群体在新课程的征途上架起理想的彩虹。

 5、指导合作学习小组协调小组成员间的分歧,合理归纳小组成员的观点 协调小组成员间的意见分歧应遵循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学生发言时可先表述小组的意见,然后发表自己的看法,接受各合作学习小

 组的验收。注意:对意见有分歧的学生不要批评打击、嘲笑讽刺,而要适时引导与点拨。归纳小组成员的观点时,要尊重每一位成员的意见和看法,吸其观点中的精华,去其不合理的部分,归纳要具体全面、层次清晰。

 6、指导学习小组开展评价 (1)、重视个人评价 在评价时不但要重视小组内最佳个人的评比,找到领头雁,促使人人动脑,人人努力。更要特别关注那些在学习上有一定困难的学生,看他们是否积极参与。在评价时要发挥小组的作用,采用小组内的相互评价,评出“最佳发言奖”、“最佳展示奖”(针对优秀生),“最佳进步学生”、“最佳倾听奖”、(针对待优生);“最佳合作奖”、“最佳对学奖”、(针对一个桌所设的奖);“最佳赛学奖”、“最佳赛考奖”(不同组学生之间所设的奖,每周或每月评一次)„„力争让每个学生都尝试到成功,在和谐、平等、民主的氛围中使每个学生爱合作、会合作。使小组内出现互动、互助、互勉、互进局面,强化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全面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

 (2)、强调小组综合性评价 小组综合性评价是高效课堂上学生评价的主体性内容。从评价时间上来讲,可以体现堂堂评、日日评、周周评、月月评;从评价对象上来讲,可以体现对组员的评价、对小组的评价,当然也可以评价教师;从评价内容上来讲,可以评价课堂上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专项。从评价的主体来讲,可以是教师评价,可以是学生自评,可以是生生

 互评。这些评价最终要产生价值,可以据此评选出最佳小组长、最佳组员、最佳记录员、最佳协调员、最佳评价员、最佳监督员、质疑之星、展示之星、自学之星、对子帮扶之星、合作之星等等。综合评价合作学习小组的群体智慧。在评价时除了对学习小组个人的评价外,还要注重对小组整体的评价,不但要对小组学习结果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更要注重对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的评价,即更多地去关注学生的倾听、交流、协作情况。对表现突出的小组给予充分肯定和积极的奖励。根据各小组的整体表现评出“最佳合作小组” 、“最佳倾听小组””“最佳配合小组”等等(每周评选一次),正是这些激励措施,促进了组与组之间的竞争,使每个小组都在提高,都在发展,提高了小组合作的实效性。

 要善于运用激励性评价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但同时也要避免虚情假意、流于形式的“满堂夸”。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而激励性评价显然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3)、即时性评价。

 即时性评价具有评价及时、方式灵活、操作简练、针对性强、形式多样等特点。在高效课堂上,即时性评价可以是教师评价,也可以体现在生生互评上。即时性评价贯穿于整个课堂,随时起到导向性、激励性的作用;课堂即时性评价更为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情感,巧用即时性评价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学习情感的需要具有重要作用。

 小组合作学习是当今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一种形式。《课程标准》也提出了一些新的理念:“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从中可以发现,《课程标准》提倡的是既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又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是帮助学生搞好学习的催化剂,又是激发兴趣,调动学生激情的兴奋剂。在教学中教师要适时组织学生运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交流,努力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良好品质,在课外加大实践训练的力度,使学生能主动自觉地采用这一学习方式。

推荐访问:课堂教学 指导 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