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党政计划

2021年高考语文复习:调查报告类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作者:jnscsh   时间:2020-08-04 12:18:09   浏览次数:

  第 1 页 共 17 页 2021 年高考语文复习:调查报告类 实用类文本阅读 专项练习题

  【 典例分析 】

 【2020·蚌埠市第九中学高三其他】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调查结果显示,75.3%的同学有较为明确的考研意向,仍在考虑的占 20.2%。而根据参与调查的学生的各种维度进行分类发现,这种近乎盲目的考研热几乎是不分年级、不分性别、不分学校层次的。

 那么,是什么驱动着这么多大学生对考研趋之若鹜呢? 81%的同学认为,考研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就业竞争力,给自己的学历加码。这是考研热出现的重要原因,背后折射出的是严峻的就业压力。

 麦可思研究院 6 月 12 日在京发布的‚2017 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就业蓝皮书)‛显示,2016 届中国大学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为 91.6%,基本保持稳定。

 表面上看,‚就业率基本保持稳定‛与‚多数大学生考虑读研‛存在反差,实际上,其内在核心问题是大学生就业质量亟待提高。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陈志文在谈到‚该考研还是工作‛时提到,‚很多人说,就是因为找不到工作才去考研的。这句话就不客观了,不应该是找不到,而是不满意,或者说与自己期望值不一致。‛ 麦可思的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数据显示,2016 届本科毕业生读研的主要动机是就业前景好(53%)和职业发展需要(49%)。

 (摘编自中国教育在线《考研调查:七成以上的在校大学生有明确的考研意愿》,2017年 8 月 l6 日) 材料二 从年初以来,据周刊君不完全统计,至少有 10 所高校着手清退研究生。按高校已经披露的数字初步核算,至少 500 名研究生遭到清退或正面临清退风险,实际进行研究生清退的高校数,以及遭清退处境的研究生数,相信远超周刊君的不完全统计。

 这些研究生面临退学风险,有一个共同原因:在学校规定的最长学习年限内未完成学业。

 按照《广州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细则》第二十条规定,研究生在校基本修业年限(学制)为:硕士生最长不超过 5 年,博士生不超过 7 年。

 为什么不能像发达国家那样实行弹性学制呢?21 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告诉周

  第 2 页 共 17 页 刊君,因为我国大学的办学经费过度地依赖行政拨款,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大学的后勤没有社会化,延期研究生一多,学校的管理和服务压力也大。

 广州大学强调,对研究生进行退学处理,不需要去拔高它,也不需要过分去渲染它,这只是很正常的一个管理规定的执行。

 2019 年 2 月 26 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研究生培养管理的通知》,要求狠抓学位论文和学位授予管理。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高校势必要从严要求研究生,对延期学生进行清退。

 不过,熊丙奇指出,从严要求研究生,不能仅仅只是清退延期学生。之所以延期,更重要的原因是学校、导师不够重视对研究生培养的过程管理和过程评价。因此,从严要求研究生,更需要健全导师制。也就是说,导师不能再当甩手掌柜了。

 (摘编自中国教育在线《中国新闻周刊:研究生大清退,十所高校已出手》,2019 年 3月 22 日) 材料三

 (资料来源于《每日经济新闻·图数馆》) 材料四 高校在教育过程中引入适当的淘汰机制,对不合乎要求的研究生进行退学处理,是严格学风的表现。这能警示学生,督促其专心学业和科研,从而保证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众所周知,随着研究生的扩招,学历贬值似乎已成普遍认知。在此背景下,如果不狠抓研究生培养的质量,无疑会加速学历贬值,影响公众对我国高校教育和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信心。此前坊间流传着‚没有毕不了业的硕士‛,正说明了‚严进宽出‛现象的普遍性。

 除了警示作用,对长期不毕业的学生进行裁汰,也在公平性上迈出重要一步。要知道,高校的教育资源和每年的招生指标都是有限的。那些偏离研究生学习的学生,是现实版的

  第 3 页 共 17 页 ‚南郭先生‛,他们长期占用着高校的教学资源,这对其他潜在入学者是不公平的。

 高校清退研究生是学校在推进人才培养上的自我革新,对纠正以往‚严进宽出"的教育模式大有裨益。从目前来看,被清退的不合格研究生相对于庞大的基数而言,比例不算大,学校还是给学生留下了足够的容错空间,处置措施称得上是人性化。

 当然,我们在为淘汰超学制研究生叫好的同时,也应反思高校人才培养的体制性问题。近年来,高校教育资源的丰富并没有跟上研究生扩招的步伐,有些高校甚至出现‚本研倒挂"现象,造成教育资源被稀释。一定程度上,扩招会造成导师带的学生过多,很容易分散导师精力,进而影响学生毕业进度,拖长其毕业年限。这些问题,同样需要及早正视和解决。

 (摘编自澎湃新闻《韩中锋:清退不合格研究生,“严进严出”当成常态》,2019 年 3 月17 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多数同学认为大学生考研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提高学历来增强就业竞争力,可见严峻的就业压力是出现考研热的重要背景。

 B.中国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率高且基本保持稳定,这表面上与考研热存在着反差,但实际上反映出大学生就业质量亟待提高的问题。

 C.年初以来,已至少有 l0 所高校的 500 名研究生遭到清退或正面临清退风险,但此数据只是不完全统计,实际的数据远超这一统计。

 D.我国之所以不能像发达国家那样实行弹性学制,是因为我国大学的办学经费过度依赖行政拨款,还有我国大学的后勤未能社会化。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对延期的研究生进行清退,体现了高校对研究生的从严要求,其背景是教育部最近通知要求狠抓学位论文和学位授予的管理。

 B.学生延期更重要的原因是学校、导师对研究生培养的过程管理和过程评价不够重视,只要健全了导师制,就可避免延期的发生。

 C.2007—2016 年,中国研究生毕业人数逐年增长,但增长幅度总体呈下降趋势,只在 2010一 2011 年增长幅度出现了较大的反弹。

 D.我国高校普遍存在“严进宽出”的现象,清退不合乎要求的研究生,有助于树立公众对高校教育和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信心。

 3.结合材料,简要概括高校清退不合格研究生的意义及影响。

 【答案】

  第 4 页 共 17 页 1.C 2.B 3.①有助于严格学风,保证研究生的培养质量;②有利于维护公平,使有限的高校教学资源得到更有效的利用;③有助于推进高校人才培养体制的革新,解决现行体制存在的一些问题。

 【解析】

 1.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文中内容的能力。解答时既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作者观点态度等,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内容与原文的差别。注意选项删、改、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

 C 项,“实际的数据远超这一统计”错误,依据材料二第一段“实际进行研究生清退的高校数,以及遭清退处境的研究生数,相信远超周刊君的不完全统计”可知,“实际的数据远超这一统计”是周刊君“相信”的,即估计的情况,而不是确定的情况。故选 C。

 2.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能力。关于文章的内容注意找到选项对应的语段进行比对,发现其中的细微差别,看手法概括是否得当、分析是否合理、人物是否错位、时间地点是否颠倒等。

 B 项,“只要健全了导师制,就可避免延期的发生”错误,依据材料二第七段“因此,从严要求研究生,更需要健全导师制。也就是说,导师不能再当甩手掌柜了”可知,健全导师制对避免学生延期有作用,但是不能说“只要健全了导师制,就可避免延期的发生”,B项说法太绝对。故选 B。

 3.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要考生审准题干,考生应回归材料,逐一筛选原文相关的意义及影响,并整合为条分缕析的要点,准确答题。

 高校清退不合格研究生的意义及影响,可从材料四第四段“对不合乎要求的研究生进行退学处理,是严格学风的表现。这能警示学生,督促其专心学业和科研,从而保证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可以概括出要点一:有助于严格学风,保证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依据材料四第三段“除了警示作用,对长期不毕业的学生进行裁汰,也在公平性上迈出重要一步。要知道,高校的教育资源和每年的招生指标都是有限的”,可以概括出要点二:有利于维护教育公平,使有限的高校教学资源得到更有效的利用;依据材料四第四段“高校清退研究生是学校在推进人才培养上的自我革新,对纠正以往‘严进宽出’的教育模式大有裨益”、第五段“我们在为淘汰超学制研究生叫好的同时,也应反思高校人才培养的体制性问题”,可以概括出要点三:有助于推进高校人才培养体制的自我革新,反思现行体制存性问题。

  第 5 页 共 17 页 【 精要点拨 】

 【 答题思路 】

 解答筛选概括文中信息题要遵循三个步骤。

 ① 一个原则:忠于原文。简答题答案源于文本,不可凭空去想。

 ② 两个观念:一是整体观念。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二是联系观念。联系全文,联系主题。

 ③ 三个步骤:第一步:速读文章,了解大意;第二步:根据试题,精读文章;第三步:根据原文,结合题目,巧妙作答。

 【 方法小结 】

 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

 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

 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抄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

 【 对点综合提升训练 】

 一、【2020·赣州市赣县第三中学高三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世界卫生组织定义:一个国家或地区 60 岁以上的人口比例达到 10%,65 岁及以上人口比例达到 7%以上,即被称为老龄化社会。19 世纪后期,欧洲一些发达国家生育率持续下降,老龄化现象在部分国家出现。1851 年,法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老龄化国家,此后,瑞典、挪威、英国等一批欧洲国家步入老龄化。20 世纪 70 年代,随着生育率的下降以及人口平均寿命的延长,老龄化逐渐向亚洲和美洲的发展中国家扩散,进入 21 世纪,全球老龄化速度加快。2015 年,全球有 6.17 亿人口年龄在 65 岁以上;预计到 2020 年,13 个国家将成为

  第 6 页 共 17 页 ‚超高龄‛国,即 20%以上的人口超过 65 岁。到 2050 年全球将有 16 亿老年人,届时将有94 个国家的老龄化人口占比超过 21%,其中有 39 个国家的老龄化比例达 28%以上。

 1982 年联合国在维也纳召开第一次老龄问题世界大会,通过了《老龄问题国际行动计划》;1991 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了《联合国老年人原则》;2002 年联合国在马德里召开第二次老龄问题世界大会,通过了《老龄化马德里政治宣言》。美国、德国、英国、日本等国政府制定法律法规、政策,积极老龄化观念被纳入各国发展框架。

 (摘自《全球老龄化状况及其应对策略》)

 材料二:

 全面两孩政策下的生育态势,2017—2021 年 年份 新增出生人口(万人)

 总出生人口(万人)

 总和生育率 2017 339.9 2019.9 1.97 2018 463.8 2188.6 2.09 2019 402.8 2077.3 2.04 2020 352.8 1935.8 1.96 2021 160.2 1689.1 1.77

 全面两孩政策使老年人口比例略有下降,而老年人口数量不会有任何差异。到 2035 年60 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将会降低 0.5 个百分点,而到 2050 年也仅降低 1 个百分点,全面两孩政策无法缓解我国快速发展的人口老龄化进程。21 世界后半叶,中国将处于超稳定和超高的老龄化态势,60 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高达 40%,65 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达到 35%。从世界经验看,通过生育政策调整以提升生育率进而改变人口结构和老龄化趋势往往很难奏效。应对乃至引领中国的老龄社会,需要在长期发展战略的高度,设计一个综合性的经济、社会、人口政策的框架体系。

 (摘自《国际视野下的中国人口老龄化》)

  第 7 页 共 17 页 材料三:

 1999 年,我国 60 岁以上人口比例首次超过 10%;2015 年,我国 60 岁及以上人口达到2.22 亿,占总人口的 16.15%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老年人口突破两亿的国家;预计到 2025 年,老年人口突破 3 亿,2033 年突破 4 亿,2053 年达到 4.87 亿,占亚洲老年人口的五分之二,全球的四分之一,我国老年人口规模稳居世界第一。2000 年—2005 年全球人口老龄化水平从 10%提高到 22%,同期中国人口老龄化水平从 10%提高到 34%。中国人口老龄化的最大的问题就是失能化、高龄化的趋势在不断加剧,2050 年,80 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口将达到 1 亿,占老年人口总量的 22.3%,占世界高龄老年人口的的四分之一。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流入城市和发达地区,留下来的大多是缺乏劳动能力的老年人,农村老龄化程度高于城镇,不发达地区高于发达地区。与‚边富边老‛甚至‚先富后老‛的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超前经济发展,‚未富先老‛,面临的风险挑战更加严峻。

 人口老龄化使得我国人口负担比加重,同时也为养老服务业的发展带来巨大机遇。老年人口增多,特别是高龄、患病老年人增多,对养老服务设施的需求也不断扩大,并且提出更多方面的要求。老年人特别是高龄老人身体较弱,有病的相对较多,对卫生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老年人特殊的生理、心理和行为特征,产生了不同于其他人口群体的特殊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这预示着在社会总需求中,老年人需求市场将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摘自《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及应对策略》)

 4.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全面两孩政策下,生育率会有短暂上升,不过很快又回落到较低水平,生育率的短暂上升对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十分有限。

 B.人口生育率的提高能使老年人口比例有所下降,但老年人口数量不会下降,因此,无法缓解我国快速发展的老龄化进程。

 C.应对、引领中国的老龄社会,不只是短期内改变人口结构,还需要从长期发展的角度设计综合的社会、经济等方面的政策体系。

 D.尽管用提高生育率改变老龄化趋势很困难,但实施全面两孩以及鼓励生育的政策仍是遏制我国老龄化快速发展的最有效举措。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上世纪 80 年代,联合国就开始探索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世界各国都制定相应法规、政策,积极老龄化观念已纳入各国发展框架。

 B.老年人口的快速增加,老年人特殊需求的增多,不仅带来了我国社会需求结构的变化,

  第 8 页 共 17 页 更使满足不同年龄群体需求的难度加大。

 C.养老配套设施不全,医疗卫生资源有限,养老服务业发展滞后,这是我国高龄、患病老年人不断增多的重要原因。

 D.中国在全球老龄化格局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中国是老年人口规模最大的国家,也是人口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

 6.根据上述材料,请简要概括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

 【答案】

 4.D 5.D 6.(1)绝对规模大,增长速度快;(2)失能化、高龄化趋势不断加剧;(3)农村老龄化程度高于城镇,不发达地区高于发达地区;(4)超前经济发展,未富先老。

 【解析】

 4.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文中内容的能力。解答时既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作者观点态度等,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内容与原文的差别。注意选项删、改、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

 D 项,“仍是遏制我国老龄化快速发展的最有效举措”错误,依据材料二“全面两孩政策无法缓解我国快速发展的人口老龄化进程”可知,效果上是“无法缓解”,故 D 项“遏制”和“最有效的”都是错误的。故选 D。

 5.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能力。关于文章的内容注意找到选项对应的语段进行比对,发现其中的细微差别,看手法概括是否得当、分析是否合理、人物是否错位、时间地点是否颠倒等。

 A 项,“世界各国都制定相应法规、政策”错误,材料一第二段说的是“美国、德国、英国、日本等国政府制定法律法规、政策”,故 A 项扩大了范围。B 项,“使满足不同年龄群体需求的难度加大”错误,材料三第二段“老年人特殊的生理、心理和行为特征,产生了不同于其他人口群体的特殊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故 A 项张冠李戴,且扩大了范围。C 项,“这是我国高龄、患病老年人不断增多的重要原因”错误,依据材料三第二段“老年人口增多,特别是高龄、患病老年人增多,对养老服务设施的需求也不断扩大,并且提出更多方面的要求”可知,C 项因果颠倒。故选 D。

 6.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要考生审准题干,考生应回归材料,逐一筛选原文相关的方面和特点,并整合为条分缕析的要点。

  第 9 页 共 17 页 分析原文,材料集中在材料三第一段。从 1999 年到 2053 年老年人的数量不断攀升和“占亚洲老年人口的五分之二,全球的四分之一,我国老年人口规模稳居世界第一”可知,说明绝对规模大,增长速度快。依据“中国人口老龄化的最大的问题就是失能化、高龄化的趋势在不断加剧”,说明失能化、高龄化趋势不断加剧;。依据“留下来的大多是缺乏劳动能力的老年人,农村老龄化程度高于城镇,不发达地区高于发达地区”可知,农村老龄化程度高于城镇,不发达地区高于发达地区。依据“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超前经济发展,‘未富先老’,面临的风险挑战更加严峻”可知,超前经济发展,未富先老。

 二、【2020·甘肃省高三零模】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0 ‚80 后0 ‛‚90 后 ‛ 成失眠大军主力睡眠经济悄然兴起

 人的一生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睡眠中度过,然而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在当下快节奏的生活中,睡个好觉已经变成了一种奢侈。

 3 3 亿睡眠障碍大军:

 ‚ 睡不着的每一分钟都是煎熬 ‛

 午夜 12 点半,潇潇(化名)躺在床上刷着手机。虽然窗外已经夜深人静,但她还是睡不着。她想看看手机上的无聊内容帮自己入睡,但越看越精神。

 ‚睡不好觉的问题是从工作以后才慢慢出现的。过去在学校宿舍作息比较规律,到点就会睡觉。但是工作以后,这样的习惯就越来越难坚持。‛ 28 岁的潇潇,在北京一家互联网公司工作。平常加班到九十点钟是家常便饭,回到家往往已经晚上 11 点左右。而这个时候,她已经不困了。

 ‚最严重的时候我能就这样躺到天亮。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的每一分钟都是煎熬。‛因为缺觉,潇潇的黑眼圈比同龄人严重很多,只能用厚厚的粉底来遮盖倦容。

 已经步入而立之年的贺岩(化名)也长期忍受着‚缺觉‛的折磨。因为工作太忙,他在工作日的平均睡眠时间最多六小时。

 ‚通常结束工作都是晚上 12 点之后,第二天不到 7 点就要起床上班,最痛苦的就是早上起床,要上两次闹表才能被吵醒。‛ 贺岩说,睡够 8 小时对于现在的自己来说简直就是奢望,为了补觉,他甚至练就了在地铁里也能‚眯一会儿‛的技能。

 事实上,受睡眠困扰的人远不止潇潇与贺岩。

 来自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全球睡眠障碍率达 27%。

 中国睡眠研究会 2016 年公布的睡眠调查结果显示,中国成年人失眠发生率已经高达38.2%,超过 3 亿中国人有睡眠障碍,而且这个数字仍在逐年攀升中。

  第 10 页 共 17 页 0 ‚80 后0 ‛‚90 后 ‛ 正成为失眠主力军

 令人担忧的是,出现睡眠障碍的人群也有年轻化的趋势。像潇潇这样的大城市的年轻人成为了‚高危人群‛。

 2018 年,中国医师协会睡眠医学专业委员会的调查显示,六成以上‚90 后‛觉得睡眠时间不足,只有 5.1%的睡眠处于‚甜美睡眠‛状态。

 同年发布的《2018 中国互联网网民睡眠白皮书》则显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压力大,北京的年轻人睡得最少,平均时长不到 7 小时。

 工作压力大是影响睡眠质量的‚罪魁祸首‛,七成互联网用户受其影响。其次为生活压力、环境因素、个人习惯等。还有超过 58%的网友表示,会牺牲睡眠时间完成最重要的工作。

 与此同时,青少年儿童的睡眠时间也不尽如人意。

 前不久中国睡眠研究会发布的《2019 中国青少年儿童睡眠指数白皮书》显示,6 到 17周岁的青少年儿童睡眠不足 8 小时的占比达到 62.9%。其中,13 到 17 周岁青少年儿童睡眠不足 8 小时的占比达到 81.2%。

 ‚缺觉‛似乎成为了覆盖中国社会各个年龄段的问题。

 失眠背后的商机:

 ‚ 睡眠经济 ‛ 悄然兴起 ‚为了提高睡眠质量,我尝试过各类保健品,还去办过美容院的按摩卡,只要能让我睡个好觉,花些钱也愿意。‛潇潇说。

 和潇潇有类似想法的人不在少数,失眠大军在床上辗转反侧的同时,商家也发现了商机。

 记者在某电商平台输入关键词‚助睡眠‛,立马弹出大量‚助睡神器‛。

 从褪黑素、助睡眠香薰这样的传统商品,到被冠以‚黑科技‛的安眠手环、睡眠喷雾等等。商品价格也相差悬殊,从几十元到上万元不等。

 例如,记者在某电商平台看到一款安眠手环,咨询商家时被告知手环采用的是高科技,佩戴 15 天左右就能起到助睡眠的效果,并且对人体没有副作用。这款标着美国出产的手环卖到了两千多元。

 在线下,一些大型超市、商场的不少商品都打上了‚助眠‛标签,并且价格不菲。

 某商场一款号称有护颈、助睡功能的枕头标价 1700 多元。据商家介绍,类似产品的销售情况很好,不少顾客都愿意花上几百甚至上千元购买助睡眠的产品。

 此外,一些与睡眠相关的 APP 也相继上线。有些可以记录使用者的睡眠状况,生成睡眠报告,有的可以通过助眠音频帮助用户入眠。不少 APP 的安装量都超过了千万次。

 不过在试过五花八门的产品后,潇潇并不知道哪些真的能帮助自己。

  第 11 页 共 17 页 ‚这些产品有的买来有点儿效果,有的又好像完全没有感觉,更多的时候可能是心理上的一些安慰。‛ 拿什么拯救我的睡眠?

 医学上认为,睡眠障碍包括了‚睡不着、睡不醒和睡不好‛三大类 90 余种睡眠疾病,严重地影响人们的健康水平、生活质量和生产安全。

 2015 年,美国全国睡眠基金会针对不同年龄层给出了睡眠指导建议:

 新生儿每天睡 14 至 17 小时,3 至 5 岁儿童睡 10 至 13 小时,6 至 13 岁学龄儿童睡 9至 11 小时,14 至 17 岁青少年睡 8 至 10 小时,成年人睡 7 至 9 小时,65 岁以上老人睡 7至 8 小时。

 对于国内很多年轻人来说,想要达到这样的标准十分困难。

 在中国科协睡眠呼吸科学传播首席专家郭兮恒看来,睡眠障碍最主要的诱因和精神心理有关。要想获得高质量的睡眠,一定要调整心情,放松心态。

 ‚电子产品的普及、夜生活的丰富令年轻人生活不规律,对他们的睡眠产生了很大影响,未来这种年轻化的趋势可能还会加重。‛他建议,睡前一小时尽量不要再使用电子产品,可以选择听音乐、看书来替代刷手机。

 但做到这一点并非易事。

 根据武汉科技大学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张智勇及其团队在2018年11月发布的一项调查报告,目前,超过八成的劳动者承受一般或更高的精神压力和身体压力,处于过劳状态。

 与此同时,生活在‚高压‛状态下的人们对手机的依赖越来越严重。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报告显示,截至 2018 年 12 月,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 8.17亿。

 2018 年,手机网民上网时间继续增加,人均周上网时长为 27.6 小时,较 2017 年底提高 0.6 个小时。其中,即时通信类 APP 用户使用时间最长,占比为 15.6%。

 ‚晚上只要不看视频、不刷微博就会觉得空虚,拿着手机才‘有安全感’。‛潇潇说,自己曾经尝试过几次晚上不看手机,但是很快就坚持不下来了。

 最近,她网购了几本感兴趣的书,打算晚上没事儿的时候读一读打发时间,但是她还一直没有打开包装。‚不知道这次能不能改掉熬夜刷手机的习惯。‛ (选自新华网 2019 年 3 月 21 日,有改动)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全球睡眠障碍率为 27%。而 2016 年中国成年人的失眠发生率就已经高达 38.2%,中国已

  第 12 页 共 17 页 经成为世界上睡眠障碍最严重的国家。

 B.大城市的“80 后”“90 后”正成为失眠主力军,青少年儿童的睡眠时间也不足,“缺觉”问题覆盖了中国社会各个年龄段。

 C.商家发现了失眠背后存在的巨大商机,各种助眠商品层出不穷,种类繁多,而且也都价格不菲,但产品的效果却有待商榷。

 D.中国手机网民已经突破 8 亿,手机网民上网时间在继续增加。这种对手机的依赖也是人们生活在“高压”状态下的一种表现。

 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超过 3 亿中国人存在睡眠障碍,而这个数字仍在上升之中。潇潇和贺岩的经历不仅不是个别现象,还比较典型。

 B.中国 6 到 17 周岁的青少年儿童睡眠不足 8 小时的占比超过 50%,13 到 17 周岁青少年儿童的情况更为严重。

 C.为了能让自己睡个好觉,大多数失眠的人都愿意花钱购买帮助睡眠的产品,因此这一类产品的销售情况很好。

 D.睡眠障碍包括三大类 90 余种睡眠疾病,会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水平、生产安全和生活质量,必须加以重视。

 6.造成年轻人睡眠障碍的原因有哪些?该如何拯救我们的睡眠?请结合文章简要概括。

 【答案】

 4.D 5.C 6.原因:①工作太忙,经常加班,生活不规律。②压力过大,处于过劳状态。③个人习惯不好,过度依赖手机。④电子产品的普及、夜生活的丰富。⑤环境因素。措施:①调整心情,放松心态。②改掉不良习惯,养成规律的作息习惯(如睡前一小时尽量不使用电子产品)。

 【解析】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A 项“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睡眠障碍最严重的国家”,无中生有。原文“中国成年人失眠发生率已经高达 38.2%,超过 3 亿中国人有睡眠障碍,而且这个数字仍在逐年攀升中”只是表达这种情况比较严重。B 项“大城市的‘80 后’‘90 后’正成为失眠主力军”缩小范围,原文“‘80 后’‘90 后’正成为失眠主力军”并没有限定在“大城市”。C 项“而且也都价格不菲”曲解文意。原文“从几十元到上

  第 13 页 共 17 页 万元不等”是说商品价格也相差悬殊。故选 D。

 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问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和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C 项“大多数失眠的人都愿意花钱购买”以偏概全。原文“不少顾客都愿意花上几百甚至上千元购买助睡眠的产品”,是“不少顾客”,选项理解成“大多数”,理解错误。故选 C。

 6.本题考查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其次确定答题区间,第三要勾画出相关语句,第四进行整合。第一问原因:回归原文,根据“平常加班到九十点钟是家常便饭,回到家往往已经晚上 11 点左右。而这个时候,她已经不困了”“过去在学校宿舍作息比较规律,到点就会睡觉。但是工作以后,这样的习惯就越来越难坚持”概括出工作忙、生活不规律的原因;根据“工作压力大是影响睡眠质量的“罪魁祸首”,七成互联网用户受其影响。其次为生活压力、环境因素、个人习惯等”“超过八成的劳动者承受一般或更高的精神压力和身体压力,处于过劳状态”概括出压力大、环境影响等原因;根据“与此同时,生活在“高压”状态下的人们对手机的依赖越来越严重”“晚上只要不看视频、不刷微博就会觉得空虚,拿着手机才‘有安全感’”概括出对手机过度依赖的与原因;根据“电子产品的普及、夜生活的丰富令年轻人生活不规律,对他们的睡眠产生了很大影响”概括出电子产品普及、夜生活丰富的原因。

 三、【2020·浙江省高三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10 分)

 材料一:

 微信公众号:浙考神墙 750

 良渚文化代表遗址为良渚古城遗址,遗址距今 5300-4300 年,总面积约 34 平方公里,是人类早期城市文明的范例。中国学者们研究认为该遗址是 5000 年前中国古文明的遗存,2019 年 7 月 6 日,良渚古城遗址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说明这一发现和研究成果得到了国际上认可。

 良渚文化时期稻作农业已相当进步。稻谷有籼、粳稻之分,并普遍使用石犁、石镰。手工业也有很高的成就,玉石制作、制陶、木作、竹器编织、丝麻纺织都达到较高水平。尤其是琢制的玉器,其数量之多、品种之丰富、雕琢之精美,均达到史前玉器的高峰。玉器上的纹饰主题神人兽面纹,是良渚先民‚天人合一‛观念的体现和信仰的象征,并逐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玉器和陶器上还出现了不少刻划符号,这些符号在形体上已接近商周时期的文字,是良渚文化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

  第 14 页 共 17 页 (摘编自百度百科)

 材料二:

 大约距今 5300 年,大量人口移民至良渚地区。由于良渚地区地势低洼,‚治水‛仍是头等大事。大量人口的涌入还需要解决吃饭问题,这刺激了灌溉稻作农业的迅速发展。大规模的土木水利工程和灌溉水稻农业,使得良渚社会生产力水平迅速提升,也极大提高了良渚社会的组织动员能力,从而催生出灿烂的良渚文化。归根结底,良渚文化是长江下游地区持续文明化进程的结果,这一文明化进程的启动还与来自中原的推动有关,且与周边地区存在互动。因此,良渚文化形成于多元一体的早期中国各区域文化融合互动的背景之下。

 不过,良渚文化对中原地区产生影响是晚期以后。大约距今 4500 年,在晋南临汾盆地出现陶寺文化,其玉、石器都明显属于良渚文化因素;陶寺有近 300 万平方米的古城,此前中原从未有过如此超大规模的城,它是受良渚筑城理念启发的产物。良渚式玉器的出现,使得黄河流域人群终于找到了一种绝佳的高等级社会身份标志物;良渚式大城出现的同时,良渚文化那套政治管理模式也相应渗透到中原和北方地区。更重要的是,以陶寺文化为基点,琮、璧等玉器北向影响到老虎山文化石峁类型,西向影响到甘肃、青海、宁夏地区齐家文化,为这些粗犷的北—西北方文化平添了许多温润之气。它们甚至传承到更晚的二里头文化(晚期夏文化),以至于商、周文化。

 (摘编自韩建业《如何看待良渚文化的重要地位》,《人民日报》2019 年 8 月 10 日)

 材料三:

 目前来看,良渚文明是所能确证的中国最早文明,在这之后的 1000 多年,陶寺、石峁、二里头的相继繁荣,使得区域文明的重心不断地发生变化。除了文字和青铜器,良渚文化在各个方面均已达到国家文明的要求。青铜器在文明社会中承载的礼制规范的意义,在良渚文化中是体现在玉器上的。这些玉器以玉琮为代表,并与钺、璜、璧、冠状饰、三叉形器、牌饰、锥形器、管等组成了玉礼器系统,或象征身份,或象征权力,或象征财富。礼玉上常见刻绘有‚神徽‛形象,用以表达良渚人的统一信仰。文字是记录语言、传承思想文化的工具,在良渚文化中,虽然尚未发现文字系统,但这些镌刻在玉礼器上的标识,也极大程度地统一着人们的思想,而大型建筑工事所反映出的良渚社会超强的组织管理能力,也透露出当时一定存在着某种与文字相当的信息传递方式。

 (摘编自刘斌《良渚与中华五千年文明》)

 1.下列对材料中“良渚文化”的相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良渚文化时期稻作农业和手工业已相当进步,城池规模大,又开展了大型的土木水利工

  第 15 页 共 17 页 程,这些都标志了其进入文明时代。

 B.良渚文化的形成基于区域文化融合互动的背景,是长江下流地区持续文明化进程的结果,也离不开周边地区的推动和与中原的互动。

 C.晚期良渚文化对中原和北方等地的文明进程产生了影响,在玉石器、城池等物质层面和等级观念管理模式等精神层面都有所表现。

 D.良渚文化中的玉器和陶器上出现了不少形体上类似文字的刻划符号,它们是当时社会记录语言、传承思想文化的工具。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良渚古城遗址作为人类早期城市文明的范例,有力地将中国的文明推到了 5000 年前,这点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

 B.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以神人兽面纹为代表的纹饰,既代表了原始信仰,也体现了良渚先民“天人合一”的文化观念。

 C.因地势低洼而催生的大规模土木水利工程,及因大量人口涌入而迅速发展的灌溉稻作农业,是良渚文化形成的重要动力。

 D.良渚文明的因素随着玉器等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影响直至商周,这表明了区域性文明的动态过程以及中华文明的统一过程。

 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作为良渚文化重要载体的玉器具有的特点和作用。(4 分)

 (1)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 2.B 3.特点:①数量多,品种丰富,雕琢精美。(至少写出两点)②有形体上接近文字的刻划符号。

  作用:①表达人们信仰,统一人们思想。②规范社会礼制,象征等级观念。(或 规范社会礼制,象征财富身份权力)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 C 级。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等。

  第 16 页 共 17 页 本题中,A 项,“这些都标志了其进入文明时代”曲解文意。根据原文“大规模的土木水利工程和灌溉水稻农业,使得良渚社会生产力水平迅速提升,„„从而催生出灿烂的良渚文化”“玉器和陶器上还出现了不少刻划符号,这些符号在形体上已接近商周时期的文字,是良渚文化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可知,良渚文化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是玉器和陶器上的刻划符号。

 B 项,“良渚文化的形成基于区域文化融合互动的背景,是长江下流地区持续文明化进程的结果”偷换概念。根据原文“良渚文化是长江下游地区持续文明化进程的结果”可知,原文主语是“良渚文化”,而不是“良渚文化的形成”。

 D 项,“它们是当时社会记录语言、传承思想文化的工具”错误。根据“文字是记录语言、传承思想文化的工具”“在良渚文化中,虽然尚未发现文字系统”可知,这些镌刻在玉礼器上的标识,透露出当时一定存在着某种与文字相当的信息传递方式,不是选项所说“记录语言、传承思想文化的工具”。故选 C。

 2.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本题中,B 项,“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以神人兽面纹为代表的纹饰,既代表了原始信仰,也体现了良渚先民“天人合一”的文化观念”颠倒因果。根据“玉器上的纹饰主题神人兽面纹,是良渚先民“天人合一”观念的体现和信仰的象征,并逐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可知,神人兽面纹代表了原始信仰,逐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不是选项所说“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神人兽面纹才代表了原始信仰。故选 B。

 3.本题考查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能力层级 C。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其次确定答题区间,第三要勾画出相关语句,第四进行整合。解答本题,首先要根据题干意思在文中找到相关内容,一般做此类题时要立足全文,而不应只从某一段找答案,然后要抓住与“玉器”有关的关键句,再根据关键句概括得出答案。关键句主要有:“尤其是琢制的玉器,其数量之多、品种之丰富、雕琢之精美,均达到史前玉器的高峰”据此概括出数量多,品种丰富,雕琢精美;“玉器和陶器上还出现了不少刻划符号,这些符号在形体上已接近商周时期的文字,是良渚文化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据此概括出有形体上接近文字的刻划符号。根据“这些玉器以玉琮为代表,并与钺、璜、璧、冠状饰、三叉形器、牌饰、锥形器、管等组成了玉礼器系统,或象征身份,或象征权力,或象征财富”

  第 17 页 共 17 页 “礼玉上常见刻绘有“神徽”形象,用以表达良渚人的统一信仰”“这些镌刻在玉礼器上的标识,也极大程度地统一着人们的思想”概括出玉器的作用:表达人们信仰,统一人们思想;规范社会礼制,象征等级观念。

推荐访问:年高 练习题 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