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买卖合同

饶毓泰与北京大学物理系

作者:jnscsh   时间:2022-03-25 08:45:10   浏览次数:

摘要 1933年10月,在教育行政与科学研究上都大有作为的饶毓泰出任北京大学物理系主任。通过广揽英才、更新实验设备、倡导科学研究,使长期以来只有教学而无科研的北大物理系很快焕发生机,短短几年间就发展成为国内物理学重镇。饶毓泰抗战期间出任西南联大物理系主任,战后向胡适提出将北大物理系建设成原子物理研究中心的计划,并深深地影响了胡适的思想与决策。但因各种原因,这一计划最终未能实现。1949年前北大物理系发展史表明,一个学术机构的繁荣与否除外部环境外,更与领导人关系密切:领导人不仅要安心于位,而且在科研上须有广阔的视野与敏锐的学术感知力,能从学术机构的发展而不是自己的研究兴趣出发规划机构的学术方向。

关键词 北京大学物理系 饶毓泰 胡适 原子物理中心 学术机构领导人

饶毓泰(1891-1968)是中国近代物理学第二代教育工作者、第一代物理学家。与同时代的李书华(1889-1979)、胡刚复(1892-1966),甚至比他晚的叶企孙(1898-1977)相比,除同在中国近代物理学教育事业上有大贡献而外,他在科研上还大有作为。饶毓泰博士论文研究气体放电,后来到德国访学,将研究兴趣转移到原子分子光谱,回国开创了中国光谱学研究。1948年以“光谱、电离作用、电子等研究,主持北京大学理学院及物理系”当选首届中研院院士。他1933年出任北京大学物理系主任,通过广揽英才、更新实验设备、大力开展科学研究,使暮气沉沉、成立二十年来只有物理教学而无科研基础的北大物理系,短短几年间就成为国内物理学的重镇,可与清华大学物理系相媲美。

一物理“第一系"名不副实与饶毓泰出任主任

北京大学从京师大学堂时期,就有近代物理教学,当时从事教学者主要是日本教习。1909年,学堂选派留英的何育杰获曼彻斯特大学硕士学位回母校任教,成为首位中国籍物理教员。1913年,北大理科以物理学数学门名义(二年级分为数学门和物理学门)招收本科生,宣告中国高等教育第一个物理学系正式诞生。

当时,并没有系主任层级设置,理科在学长夏元琛领导下运行,从事物理教学的教授除何育杰、夏元琛外,还有王蓥、秦汾、张大椿、张善扬、李祖鸿等人。夏元琛作为理科学长,主要负责理科的筹划和领导工作;何育杰负责物理教学大纲、教科书的编订和二三年级理论物理教学;王蓥讲授一年级课程和实验;秦汾教力学和天文学;张大椿等负责预科。这些教授除何育杰、秦汾有硕士学位外,其他人基本上为国外本科毕业,其学术水准可以想见。但他们毕竟是中国物理学高等教育的开创者,有筚路蓝缕、开启山林之功。1916年,孙国封、丁绪宝等5人本科毕业,成为中国第一批物理学本科毕业生。孙、丁两人留校任助教,后留学美国,获得博士、硕士学位,回国后都曾在中国物理学发展史留名。

1917年,蔡元培就任北大校长,对学校进行整顿。1919年物理学门改称物理系,何育杰任系主任,原有教授纷纷离开,夏元琛也于1919年夏休假赴德国进修,物理系师资开始大变脸。1920年,英国伯明翰大学硕士丁燮林、美国芝加哥大学博士颜任光,1922年法国国家博士李书华,1923年哈佛大学博士温毓庆,1925年麻省理工硕士杨肇燎等相继来校。一时间,物理系师资队伍非常强盛,可谓人才济济,吴大猷也认为早期回国留学生大部分到了北大。其中颜任光和与李书华两人值得特别指出。

颜任光师从美国本土出生第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密立根,1918年获得博士学位并留校从事教学研究。1920年秋到北大,翌年任系主任。也许受密立根实验物理的熏陶,他特别重视实验室的建设,希望将课堂理论教学与实验结合起来,或购置或自制仪器、编写实验讲义、安排实验课程。作为系主任,他像电工一样经常携带着钳、锥等工具;自制简单教学用具,在课堂上边讲边表演。因颜任光的努力,北大物理教学质量大为提升,当时教育界将他与主持东南大学物理系的胡刚复并称“南胡北颜”。李书华也曾回忆说:

北大物理系的实验室,原有许多旧仪器,颜任光又购买了不少的新仪器。

他设置机器房,安装直流电等等。他创设物理系物理阅览室,……他改造讲

室与实验室内部,将旧窗换成新式玻璃窗。

李书华1922年9月到北大,1926年担任系主任。他曾先后讲授一年级普通物理(包括物性、热学、热力学、声学)和物理实验,二年级普通物理(包括光学、电磁学)和物理实验,三、四年级近代物理(包括离子、电子、阳射线、X光与放射学),预科一年级物理等。并为一、二年级编写了《普通物理实验讲义》第一册(1923年由北大出版)。近代物理课程,他大部分选用居里夫人在巴黎大学上课内容,已走到当时物理学前沿。他与系里各位老师通力合作,以提高学生程度:

那几年我全部的精力,都给了北大物理系。同系的几位教授也都很合作。

除授课外我终日在办公室或实验室工作。一方面充实功课内容,一方面为学

生准备实验室的各种实验,同时准备在讲室讲授时的指示实验。目标在提高

学生程度,使学生毕业时有充分的基本知识。

按照李书华的说法,当时北大物理系本科毕业生水平比美国本科高,比硕士稍低。在他们的精心培养下,当时北大物理系也培养了不少人才,如钟盛标、王普、岳劫恒、赵广增等。

可惜好景不长。首先是系主任颜任光1924年休假游欧,在卡文迪许实验室再次感受到物理实验仪器的重要性,归国后不再回北大,转而从事科学仪器的生产与制造。更为重要的是,自五四运动以来,北京教育界一直风潮不断,政府又时常拖欠薪水(甚至一年领不到5个月),两者之间相互影响激荡,致使动荡不已,教授们纷纷离职他往,北京大学自然也深受其害。南京国政府成立初期,大学区制度的试验,造成蔡元培与李石曾的派系冲突,更加剧了北大的不稳。1926年底丁燮林离开北大,后参与筹建中研院物理所;1927年何育杰转任东北大学物理系主任,温毓庆也离系他就;1928年杨肇燎离开加入中研院物理所。两三年间使系主任李书华几乎成为孤家寡人,只得依靠外校兼任讲师和本校青年教师。他回忆说,在此期间“不但不能进一步进行科学研究,即维持各门功课的照常上课,及实验室的实验照常进行,已感困难万分”。1929年,李书华也离职去主持中法大学并筹办北平研究院。夏元琛回国救火接任主任,聘请张贻惠、文元模为教授(此时龙际云为副教授,张珮瑚为讲师)。这些人与前面一批教师相比,学术水准完全不可同日而语。教授张贻惠、文元模都是留日学生,也都未曾获得学位。夏元琛也深知他们自身的缺陷所在,也与李书华一样大力借重清华大学的教授,吴有训(讲授近代物理及实验、X光及放射学)、萨本栋(讲授普通物理)、周培源(讲授电子论及相对论)、黄子卿(讲授热力学)等曾来系兼课。

推荐访问:北京大学 物理系 饶毓泰


[饶毓泰与北京大学物理系]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