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建设工程合同

日韩新驱的较量

作者:jnscsh   时间:2021-06-29 09:06:26   浏览次数:

进入21世纪后,世界各国都将大力发展海军力量放到了极为重要的地位,而位于东亚的日本和韩国同样进入了一个海军高速发展的新阶段。两国都有一批新型水面舰艇陆续建成下水服役,其中较有代表性的就是两国新建的两种新型多用途导弹驱逐舰——日本的“高波”级和韩国KDX—2驱逐舰。两型舰在作战性能及作战用途上具有较大的相似之处,但都具有各自独特的特点。本文试对两者在整体作战性能上加以比较,从而使我们对这两种新舰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舰体设计及动力装置

“高波”级是日本1990年代末期开始建造的一型新型导弹驱逐舰,主要是为了替换老旧的“初雪”级、“朝雾”级驱逐舰及组建新“八·八”舰队的需要。该舰在总体上看是“村雨”级导弹驱逐舰的改型,因此两者在外形上也极其相似,只是在舰载武器上有一点区别。“高波”级现已有5艘被列入建造计划,总建造量将会在8艘以上,以保证组建4个新“八·八”舰队中各配备两艘的需要。

“高波”级在舰体外形上与“村雨”级基本相同,在舰体设计上中规中矩,采用了一些降低雷达反射面的措施。舰体为长平甲板型,主舰体为V型,水线以上的横截面明显外张,而上层建筑则为倒V字形,舰体的两侧壁向舰内倾斜,倾角为 8度,这样可避免舰体表面形成垂直面,使敌方雷达接收到的回波强度大为减弱,达到隐身的目的。舰上的两座烟囱同样采用了降低红外特征的措施,内部装有有效的海水降温装置,可将红外特征降到最低程度。然而,从总体上看,全舰的隐身性能很一般,设计基本还是处于1980年代末期的水平,与当今强调隐身性的设计差距较大。“高波”级舰长151米,宽17。4米,吃水5。 3米,标准排水量4650吨,满载排水量5300吨,最高航速30节,续航力5500海里/20节,舰员180人。

“高波”级舰的动力装置采用的是全燃联合动力,双轴推进,采用的4台燃气轮机分属于两种不同厂牌一一两台为日本生产的美国LH— 2500,另外两台则为英国生产的斯贝SN—1C。机组配置方式是将4台发动机分成两个机组,各负责驱动一个螺旋桨,每个机组并联LH—2500与S问—1C各一台,并分别安装于前后两个各自独立的机舱内,以提高生存力。每个机组只能选择其中一台主机以最高功率运转,而另一台关机,要么就是双机并联但是功率都不能达到最大,所以“高波”级的最大输出功率并非两台州—2500气轮机加上两台SN—1C的总功率,实际大约仅有60000马力而已。而且,由于采用不同类型的燃气轮机,其后勤保障及维修工作量也大为增加。

一般而言,军舰采用两种不同的发动机,多半是采用复合燃气涡轮机或燃气涡轮机,也就是说巡航时使用其中一种巡航专用的燃气涡轮发动机,高速时则改用高速的涡轮燃气轮机,高速涡轮发动机的功率远大于巡航用涡轮机,如此采用两种不同主机才有意义。例如, 日本较早的“初雪”级驱逐舰便采用此种配置。但是“高波”级的动力系统为全燃联合动力,也就是巡航时使用巡航用主机,高速时同时使用高速用主机与巡航用主机,此时舰上的燃气轮机最好全为同一型,否则就会为了并联而大伤脑筋。更何况LH—2500与SM—1C的输出功率基本相当,因此“高波”级的动力配置方式实在令人不解,在世界上也是独此一家。

KDX—2是韩国目前建造的最先进的一种通用型导弹驱逐舰,主要用于舰队防空、反舰作战,也具有较强的区域反潜能力,是韩国组建“六·六舰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韩国海军装备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KDX—2的首舰“忠武公李舜臣”号在2001年开工,2003年11月服役,第二艘“文武大王”号也于2004年10月服役,第三艘“大祚荣”号则将在2006年4月服役。KDX—2在舰体设计上采用了全新的隐身设计,舰体水线以上呈外飘状,纵剖面为 V型,长宽比较小,可有效地提高舰艇的远洋航行能力、耐波性及航行的稳定性。上层建筑两侧向内倾斜,可有效地降低雷达的反射,整体隐身效果较为理想。

KDX—2型舰的动力装置是由两台LN—2500型燃气轮机和两台20V 956 TB 82柴油机所组成的柴燃联合动力,系统总输出功率为66000马力,可以使其最高航速达到3 0节。KDX-2舰长149.7米,宽17.5米,吃水5.6米,标准排水量4700吨,满载排水量5400吨,续航力为 4500海里/20节,舰员210人。

在舰体设计上,综合而言,两者都较为重视自身的隐身性,但 KDX—2似乎更为彻底一些,总体设计更为新颖,隐身性更强一些。日本更重视舰艇设计的继承性,“高波”级与其上一代“村雨”级在舰体上90%都是相同的,因此完全可以用原“村雨”级的生产设备及生产工艺进行建造,从而保证其一线水面舰艇的换装速度。至于动力方式,只是“高波”级所采用的是两种不同型号的燃气轮机,对系统协调及后勤保障提高出了更高的要求。

防空与反导能力

随着航空技术的快速发展型战机及空射反舰导弹已成为打击水面舰艇最主要的手段,水面舰艇的生存能力受到了极大的挑战。能否快速、准确地消灭来袭的各类空中目标已成为现代水面舰艇的主要作战任务, 因此出现了以防空作战为主要任务的防空型导弹驱逐舰。一些新建的多用途导弹驱逐舰虽不是专用的防空型驱逐舰,但也具备了较强的单舰点防空甚至区域防空能力,“高波”级、KDX—2驱逐舰就属于这类具备较强防空能力的非专用防空型驱逐舰。

“高波”级在舰艏主炮后装有一具32单元的NK41型垂直发射系统,可用来发射“海麻雀”近程舰空导弹,这也是日本除“金刚”级外第二次采用这种发射装置的导弹驱逐舰。由于该舰的多用途性,使其在使用上比“村雨”级装备的NK48型垂直发射装置在作战使用上要灵活得多。NK41型发射装置最多可装29枚“海麻雀”舰空导弹(有3个发射单元被起重机所占用)。“海麻雀”是目前西方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近程舰空导弹,“高波”级目前所使用的是RIN—7H型,是目前各国使用最多的一个型号。RIH—7H型导弹弹长 3.66米,弹径204毫米,弹重227公斤,最大射程17千米,最大作战高度5千米,动力装置为一台双推力固体火箭发动机,最大飞行速度2。5马赫,采用NAU—17/B聚能爆破战斗部,重40公斤,引信是双功能的主动雷达近炸及触发引信,采用的是半主动雷达制导,并有较强的抗电子干扰及低空反导能力。在防空作战时,首先通过舰上的对空探测系统对来袭目标进行探测跟踪,依靠舰上一部OPS—24有源相控阵雷达来提供目标信息。OPS—24型雷达是日本在1990年代初期研制成功的一种舰载多功能有源相控阵雷达,并已于1990年代初开始装备使用。OPS— 24型雷达可以完成远程对空警戒及探测,对作战飞机进行引导;进行中距离目标的搜索及指示,对导弹实施控制和中段制导,对超低空目标进行扫描及跟踪等。其对空探测距离可达到210千米,对低空目标探测距离达40千米,可同时跟踪 150个海空目标,并可对舰载的“海麻雀”舰空导弹进行中段制导。其天线采用水平360度旋转,仰角采用程控电扫,可提供半球式覆盖,数据处理时间短,反应速度快,抗干扰能力强。

“高波”级驱逐舰前后共装有两部FCS—3型照射雷达。该型雷达是“村雨”级使用的FCS—2—31型改进型,提高了雷达的抗干扰和对低空目标的跟踪能力,且在处理速度及跟踪精度上有了提高,每部可一次跟踪照射两个距离在25千米以内的空中目标(而原FCS—2—31雷达只能照射1个目标),因此,全舰可同时攻击4个空中目标。除“海麻雀”舰空导弹外,“高波”级前后还各装有一座“密集阵”1型近防武器系统,组成该舰的最后一道对空防线。其最主要的特点是其三位一体设计,即将搜索雷达、跟踪雷达、火炮各分系统全部装在一个基座上,因此反应速度快、体积小、重量轻、装舰性非常好。“密集阵”系统的火炮为H61A1型6管20毫米转膛炮,可使用高速穿甲弹,最大射程300 0米,炮口初速900米/秒,对反舰导弹的有效作战距离为1500米,射速可达4500发/分,可在来袭目标前形成密集的弹幕,对多批次的目标进行多次的持续射击。其炮架上设有KU波段搜索跟踪雷达,采用4套背靠背式天线,并采用了闭环弹着自动修正技术,可对目标进行自主搜索跟踪及射击。跟踪雷达对典型反舰导弹目标的探测距离为1 0千米,跟踪距离为7千米,全系统反应时间只有4.5秒。由于口径的限制,“密集阵”系统弹丸的威力并不能保证有效地摧毁来袭的大型反舰导弹。对于突破舰空导弹及“密集阵”这两层防御的反舰导弹,“高波”级最后只能依靠舰上的两部0LT—3型综合电子战系统及4座9管NK—36型干扰弹发射器来进行最后的软对抗。 0LT—3型综合电子战系统是日本仿制美国SLQ—32(V)型电子战系统的产品,具有截获率高、系统反应速度快及覆盖范围广的特点。

KDX—2型舰的一项重要使命就是为韩国海军水面舰艇提供区域防空能力,为此,该型舰在舰桥前部平台上布置了4座8单元NK41垂直发射系统,可携带32枚“标准”SM— 2 B10ckⅢA中程舰空导弹。该导弹长4.62米,弹重700公斤,最大射程可达120千米,最大劓高为20千米,飞行速度2。5马赫,采用无线电指令加半主动雷达制导。导弹战斗部装有NK45—8型近炸引信,提高了对海杂波的滤波能力,不仅可以用来对飞机进行拦截,也可以有效对付掠海飞行的反舰导弹。

KDX—2型舰上虽装备了先进的“标准”SN—2 B10cKⅢA中程舰空导弹,但并没有安装类似美国AN/ SPY—1的相控阵雷达。对空中目标的探测设备也只有一部AN/SPS—49 (V)5型L波段双坐标对空搜索雷达,工作波段为特高频。该雷达主要特点是平均功率大,探测距离达 463千米,距离精度高,可远程警戒并探测低空目标,具备自动识别目标功能,可同时跟踪255个目标,是为“标准”导弹提供目标数据的惟一探测设备。舰上装有两部用于对舰空导弹进行目标跟踪、照射的 STIR 2 4 0型火控雷达,它是在 STIRl80的基础上研制的一种新型火控雷达,采用全自动工作方式时可自动捕获及跟踪目标,最大有效照射距离达到90千米,完全可以满足“标准”SN—2导弹的作战需求。但该雷达一次只能跟踪两个空中目标,控制照射一枚“标准”SN—2舰空导弹。虽然并没有达到美国“宙斯盾”舰那样的可同时攻击8—12个目标的能力,但凭借“标准”S门—2导弹的远射程,该舰可有足够的时间及空间距离对多今目标进行分批拦截。 KDX—2型导弹驱逐舰的近程反导武器由一座荷兰“守门员”近防武器系统和一座NK49“海拉姆”近程防空导弹系统构成。两者采用沿舰艇中线前后布置,更有利于发挥武器的最大火力优势。“守门员”近防武器系统采用的是三位一体设计,同 GAU8型7管30毫米转管炮、I波段搜索雷达、I/K波段跟踪雷达组成。火炮最大射程3000米,最高射速 4200发/分,全系统反应时间只有 4秒。其所配用的弹药主要为脱壳穿甲弹,可有效地摧毁来袭反舰导弹的弹体和战斗部,总体性能要比美国的“密集阵”近防武器系统高得多,但它没有光电探测设备,使其在夜间及复杂气象条件下的作战能力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NK49“海拉姆”是由德国与美国共同研制的一种以反导、近程防空为主的超音速防空导弹,具有反应快、火力密集、重量轻、可全天候使用及命中精度高和发射后不管等特点。该导弹系统采用的是箱式倾斜发射方式,一座发射装置容弹两枚,导弹发射后,还可进行再装填,具有很强的连续作战能力。导弹弹长2。8米,弹重73.5公斤,最大飞行速度2.5马赫,最大射程9千米,射高5千米,制导系统为红外、雷达复合制导,对各种高亚音速反舰导弹具有极高的命中率,这对提高KDX—2的反导能力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韩国在1999年和2000年两次向美国定购了3套NK49“海拉姆”系统及126枚导弹。

从上述介绍可知,在两型舰中, KDX—2的综合防空能力比,“高波”级强。KDX—2的区域防空导弹射程远、性能好,由“海拉姆”和“守门员”所构成的“双保险”明显要比“高波”级单一的“密集阵”的拦截保险系统大得多。“高波”级虽然也使用了NK41型垂直发射装置,但使用的“海麻雀”导弹只有点防空能力;其两部FCS—3型导弹制导雷达虽然可同时跟踪3个目标,但每部雷达一次只能为“海麻雀“导弹照射2个目标,因此实际对空照射火力通道很少,使NK41垂直发射装置高发射率的优势并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不具备抗“饱和攻击”能力。此外,这两部火控雷达还用来对舰载127毫米舰炮进行火力控制。这就使其本已不多的对空火力通道在实际使用中变得更少了,对空目标的打击能力:降下降50%。

在近防武器系统上,“高波”级所装备的“密集阵”近防武器系统目前存在以下明显不足:1.“密集阵” I型缺乏系统缺乏光电探测系统(在“密集阵”2B型上才开始装有光电探测系统),在雷达受到强电子干扰下,无法准确对目标进行有效跟踪和瞄准。2.火炮口径较小,威力不足,射程较近。“密集阵”系统虽然射速较高,但由于口径限制,使其威力严重不足,所使用的NK— 149型穿甲弹的弹丸只有70克重,在射击试验中曾多次出现被拦截目标已被炮弹直接命中,但仍以高速向其目标舰飞去并在距离目标舰很近的地方发生爆炸,对目标舰造成了较大的伤害。如果目标是SS—N— 22大型超音速反舰导弹,那么该“密集阵”成功拦截的可能性将是微乎其微的。

反舰能力及主炮

“高波”级将反舰作战作为一般要求,舰上只装有两座4联装 SSH—1B9(90式)中程反舰导弹发射装置(这是日本海军长年以来的标准配备样式,在90式反舰导弹服役前使用的是美国“鱼叉”反舰导弹)。

90式反舰导弹是日本自行研制的第二代舰载反舰导弹,其外形与美国“鱼叉”导弹极为相似,整体作战性能与美国最新的“鱼叉” RGPQ—84D相当。90式导弹弹长5.09米,弹径0.35米,弹重667公斤,最大射程150千米,具有扇面发射能力,弹翼折叠后存放在密封的圆形发射筒中。导弹采用了具有抗干扰能力的宽频率捷变主动雷达导引头和先进的数字式计算机,中段为惯性制导,末段为主动雷达导引头制导,可对20千米处的水面目标进行锁定。战斗部为重230公斤的半穿甲爆破型,带有延时触发引信和近炸引信。导弹在巡航时的飞行高度为30米,在末端攻击下降到5米,在距离目标3千米时可突然跃升而后俯冲攻击目标,以降低被拦截的概率。

“高波“级对水面舰艇的主要探测设备是0PS—28D型L波段对海搜索雷达,对海上目标的搜索距离在80千米以上,可有效地抑制海浪的干扰,能发现低空掠海飞行的小型反舰导弹,并对视距内的反舰导弹进行引导,对于视距外目标,则由舰上搭载的SH—60J/K直升机进行超视距引导或由舰载数据链系统来获得信息,从而保证150千米以外的超视距反舰作战。

KDX—2型舰主要是依靠两座四联装“鱼叉”反舰导弹进行反舰作战。“鱼叉”导弹是目前西方装备数量最多的一种中程反舰导弹,性能与日本90式相当。

“高波”级舰艏装有一座54倍口径的单管“奥托”127毫米自动舰炮。该炮是意大利研制的一种大口径舰炮,日本在1991年初引进后首次装备在“金刚”级防空导弹驱逐舰上。其主要特点是威力大、射速快、自动化程度高,最大射程可达 23千米,射高11千米,最大射速40发/分,炮口初速807米/秒,反应时间只有7秒。炮塔为玻璃铜钢材料制成的全密封式,下方设有3个弹鼓,每个弹鼓内可存放22发炮弹。炮弹类型为带近炸引信的预制破片弹,带近炸引信的高爆榴弹及带延时引信的高爆榴弹。炮弹弹丸重达31公斤,对水面舰艇的杀伤力很大,且具有很强的对地攻击能力。

KDX—2装有一座美制MK45 Modd型127毫米舰炮,炮塔采用了隐身设计,换装62倍口径炮管,最大射程23千米,射高15千米,最大射速20发/分,初速800米/秒,每座炮备弹75发。除常规炮弹外,还可使用EX—171型火箭推进增程制导炮弹(CRGM),射程达117千米,具有精确的对地攻击能力(该弹目前尚在研制)。可以说,NK45 Mod4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大口径舰炮,特别是对舰及对地攻击时具有很大的优势。此外,舰上搭载的“海山猫”反潜直升机还可以使用小型的“海上大鸥”导弹进行空对舰作战,使其反舰作战更具灵活性。不过,由于“海上大鸥”属于小型反舰导弹,对1500吨以上的大中型舰艇来说没有太大的威胁。

由此可见,“高波”级和KDX—2基本相当,在对付一般海上作战编队时,每艘舰上载8枚反舰导弹已可满足作战的需要。

反潜作战能力

对日本海上自卫队来说,反潜战历来是重中之重,从其以往所建的各型驱逐舰来看,每型都具有较强的反潜能力,而“高波”级则进一步提高了远海的搜潜反潜能力。“高波”级装备有完善的搜潜攻击系统,具备较为严密的远、中、近三层反潜体系。

由于“高波”级装备了NK41型垂直发射系统,因此可以装载发射“阿斯洛克”反潜导弹。根据作战任务及威胁程度的不同,其携带数量可以灵活地进行选择(正常情况下只在NK41发射装置中装8枚“阿斯洛克”导弹,但在高威胁海区进行反潜作战时数量可提高到16枚)。由于导弹采用了垂直发射,极大地提高了系统的反应速度,可对水下潜艇进行连续精确的攻击。

近程反潜由舰上装备的两座68型三联装324毫米反潜鱼雷发射装置发射新型97式反潜鱼雷。该鱼雷的性能较以前的4型有了较大的提升,采用了双航速(在搜索阶段采用低航速,在攻击时采用最高航速),增强了浅水区对付潜艇的能力,而且其声制导系统可根据声纳探测到的声音信号确定目标,可以更加有效地对付装有消声瓦的现代安静型潜艇。

远程及外围反潜由舰上搭载的以S㈠—60J型直升机为基础改进的一种先进舰载多用途反潜直升机,主要用于远程搜潜、反潜作战,也可担负搜索救援、超视距引导及垂直补给等任务,对水面舰艇的搜索距离大于250千米。据了解,该直升机机身左侧保留有25联装声纳浮标发射器。此外,S㈠—60K机头下方增设了电子支持系统以及AAS—44型光电探测系统,能在恶劣气候及夜间执行各种作战任务。

在外挂武器方面,SH—60K也强调了多功能性,机上两个挂架除了可携带轻型反潜鱼雷、MK-64深水炸弹或副油箱之外,还可挂载AGM- 114H“海尔法”轻型反舰导弹,用于攻击近距离小型水面舰艇。使用的鱼雷为HK46 Mod 5型、97式或 HKSO型反潜鱼雷,足以对大潜深、高航速的潜艇目标进行精确攻击。 SH-60K反潜直升机的作战半径可达 200千米,具有在4级高海况下起降的能力。在作战使用上,SH-60K一般首先用吊放声纳探测潜艇,确定目标后,即可发射机载反潜鱼雷或深水炸弹进行攻击也可以将目标信息通过数据链传递给其他反潜直升机、岸基反潜机及水面舰艇,召集它们一起进行协同反潜。

“高波”级上的对潜探测设备主要包括舰艏的一部OQS—5A型低频舰壳声纳及舰艉的一部OQR-1型被动式低频拖曳线列阵声纳。OQS—弘型低频舰壳声纳是一种全数字式低频主被动声纳,用于对水下潜艇的近距离探测跟踪,并具有对来袭反舰鱼雷进行报警的能力。OQR-1被动式拖曳线列阵声纳则主要用于远距离探测及预警,作用距离最远可达120千米,性能与美国的SQR-19声纳相当。

KDX-2型驱逐舰进行反潜战主要依靠舰上装备的反潜鱼雷、舰载直升机及舰艏声纳所组成的反潜体系(目前KDX-2上的MK41系统不具备发射“阿斯洛克”反潜导弹的能力)。KDX- 2装有两座三联装NK32鱼雷发射管,可发射美制Hod4型反潜鱼雷。稍远距离的反潜作战由舰上搭载的一架英国“海山猫”反潜直升机执行。该机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舰载反潜直升机之一,机上装有完备的电子设备,其最大飞行速度为256千米/小时,最大航程800千米,可在距离母舰40千米的距离处进行长达2.5小时的反潜作战,在进行反舰作战时,作战半径可达到270千米。“海山猫”直升机反潜作战时可外挂两枚MK46型反潜鱼雷。

舰艏的一部DSQ—23型主被动中频声纳是该舰最主要的水下探测设备,采用了全数字式控制技术,用于近距离对水下潜艇的探测跟踪并具有对来袭反舰鱼雷进行报警的能力。由于声学基阵较大,其对浅水水域的低噪声潜艇有较好的探测能力。不过,该级舰上并没有装备更先进的拖曳式线列阵低频声纳,使其在远洋对大深度、安静型潜艇目标的探测能力受到了限制。

综上所述,在反潜作战能力上,“高波”级要明显领先于韩国KDX—2型驱逐舰。这是因为“高波”级秉承了日本海上自卫队以编队远洋反潜战为主的作战思想,特别突出了以编队形式在中远海上进行反潜的能力,所装备的反潜探测设备及武器也比较适合在远海进行反潜作战。可以说,“高波”级远中近三层反潜体系的武器配置较为均衡,更有利于远洋反潜作战。

至于韩国KDX-2型驱逐舰,本来就不是主要用来进行反潜作战的,防空是其第一要务,所以反潜能力差些也就无可厚非了。

“高波”级和KDX-2型舰作为日、韩两国新世纪建造的新舰,对两国海军都具有重要意义。KDX—2侧重舰队防空,反潜、反舰能力一般;“高波”级侧重反潜,防空、反舰能力一般。所以要简单地评说哪个好、哪个不好有失偏颇,因为两者反映出的作战思想是完全不同的。

对韩国来讲,KDX-2型驱逐舰的建成服役,使其水面舰艇技术水平一跃进入世界先进行列,并使其海军防空能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KDX-2型如根据作战的需要,对其NK41垂直发射装置加装先进“海麻雀”舰空导弹、“阿斯洛克”反潜导弹,甚至“战斧”巡航导弹等,那么其综合作战能力还将会有更大的提高,从而使韩国海军成为东亚地区一支有相当分量的海上力量。

而对于日本来说,“高波”级舰的意义决不仅仅是一型新舰。近年来,日本海上自卫队不仅加快了新舰的建造速度,保证了一线主力舰艇舰龄全部在10年左右,而且还在原“八·八”舰队的基础上组建了新“八·八”舰队及作战能力更强的“九·十”舰队。而“高波”级则是它们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特别是其装备的MK41垂直发射装置如加装“标准”SM-2/3中远程舰空导弹、先进“海麻雀”舰空导弹及“战斧”远程巡航导弹等进攻性武器后,将使新“八·八”舰队及“九·十”舰队具有“以海制陆”或“由海到陆”的全新功能。用全局的眼光看“高波”级舰的出现,或许可以得到更多的启示。

推荐访问:日韩 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