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知识产权合同

从人性论角度浅谈以强凌弱心态

作者:jnscsh   时间:2022-02-26 08:41:21   浏览次数:

摘要:现在社会上存在一个普遍现象就是很多人都有一种以强凌弱的心态,表象上就是歧视等相关行为现象。大的方面:发达地区的歧视贫困地区的、东部歧视西部的落后;非少数民族歧视少数民族的落后等等。小的方面:干部歧视老百姓;白领歧视民工;富人歧视穷人;城市人瞧不起农村人,本地人瞧不起外地人,业主歧视保安等等。这些现象无时无刻在我们周边发生,严重影响到社会风气和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因此,这个问题已成为我国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较突出问题,对这个问题我们不能等闲视之,必须高度重视。

关键词:人性论性善论性恶论性无善无恶论以强凌弱

一、对人性论的理解

中国文化是伦理文化, 它渗透于自然、社会和人生等各个方面和层面, 其渗透在人生层面则表现为一切都是为了主体的道德完善和人的精神境界的提高。人性就是在一定社会制度和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人的本性。故而本性,并非是一直停留在“人之初,性本善”的,而是与受所处社会环境影响的。人性是从根本上决定并解释着人类行为的那些人类天性。

二、人性以强凌弱的心态

由于这种心态普遍存在,并且是人类社会数千年来都没能消除这种心态,故而大家都将这种以强凌弱、歧视弱势群体的现象归咎于人性的劣根性了,似乎是顽固到无法解决得了的。

体现在现实社会中,比如说,一方面是经济学家们冒着巨大的被民众误解和批判的风险、恨铁不成钢地不断为发达地区鼓与呼,在建言献策的过程中为发达地区的更好更健康发展营造一个好的政策环境;另一方面却是个别老鼠屎不断向已经处在贫富分化边缘的弱势群体挑衅,从宝马撞人到一系列虐人事件和对弱势群体的歧视现象等等。这正反两方面的作用力已经完全地对冲掉,甚至负面作用力占了上风。物质财富是衡量一个人自身价值的重要指标。

特别是在现代社会、货币化的时代,个人的自我实现以及对社会贡献程度的度量,很多情况是要最终落实到物质财富的创造上。但是,这绝不应该是全部的标准。我倒觉得是那些看不起外来人、歧视民工、歧视穷人的素质不高,一个人的素质好坏其实是说一个人是否有正确的价值观,并不是一个人学历多少,拿了多少文凭,素质包括很多方面,例如诚实,善良,爱国等等……这些东西恐怕不是按地域、按身份、或按财富来划分的,城里人也可能没素质,穷人和外地人也可能比富人和本地人的素质高很多,这和你是哪里人、有多少财富没关。再说了,哪里人都是中国人,都流着炎黄的血,都是一个祖宗,没有什么高低贵贱之分,只有好坏善恶之分,相反,那些歧视弱势群体的人才是我们应该看不起的,首先这种人势利,不团结,往高了说那叫不爱国,不爱民,这才是素质问题,而且素质很低。

三、客观合理的心态

解决以强凌弱这种歧视心态的理论和方法肯定很多,在这里我从一个国家制定经济发展的角度谈一个客观道理,我觉得让我们的所谓强势群体把这个道理弄清楚,谈明白,对他们在社会上发展和保持一种健康心态有很大作用。

首先,发达地区先富起来是与欠发达地区在人力和物力上的贡献和支援分不开的;其次,就是政策上的支援,我认为这也是最重要的支援,因为由于国内外因素影响和经济发展的要求,欠发达地区的民众坚决服从并执行了党中央的政策安排:重点打造工业、第三产业,先尽最大努力贡献东部和沿海地带,努力发展大中城市,之后带动农村发展,再到现在的西部大开发。可见,现在的发达地区能发达起来,是与欠发达地区没向政府要求均衡发展,以及让出良好的发展机会,让全国集中人力、物力,将尽可能多的发展契机给了现在的发达地区。可见,现在的发达地区及先富起来的人,是欠发达地区和普通老百姓通过支持党中央政策和人力物力贡献出来的。

把这个道理阐明,我相信发达地区及先富起来的人不但没有不好的偏见,反倒应该对他们在为社会和弱势阶层做出贡献时更加明白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更加得心应手。从而对提高我们国民的精神文明素质有很大帮助。

我们党和国家是非常关怀社会各阶层民众的,从中央到地方,从立法到行政,全社会给予了广泛的关心、关爱。国务院就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取消务工就业中的不合理限制,提出了新的政策和措施。建立了维护各类社会群体合法权益的各种社会保障体系,老百姓与在职职工一样,可参加养老保险、社会保险、医疗保险等;这一切,确立了老百姓的社会地位,落实了老百姓的政治经济待遇,维护了老百姓的合法权益,令人十分欣慰!这是我国在关爱广大人民问题上,向和谐社会迈进的一大步,是文明的象征,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我们每个人应该看清客观事实,摆正心态,摒弃不良道德观念,要对周边的各阶层民众给予更多的关爱,从而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张岱年.中国伦理思想研究,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2]黑格尔.小逻辑[M ],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1.

[3]杨伯峻.孟子译注[M ],北京:中华书局,2006.

[4]荀子.荀子[M ],北京:燕山出版社,1995.

( 商健 : 西南民族大学教务处。)

推荐访问:以强凌弱 人性论 浅谈 心态 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