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自荐书

新课标下物理教学怎样体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作者:jnscsh   时间:2022-04-18 08:44:27   浏览次数: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三维目标是一个有机整体,但第三维目标却是最高层次的。它与学科德育联系最紧密,是以情感为中心、以塑造学生完善的“人格”为目的的教育目标,标准将此细化为六个小目标,分别对科学求知欲、科学探究勇气、科学态度、合作与交流精神、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观念、责任感与使命感的培养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下面结合本人对新课程理念的认识和教学中的经验、体会,略谈在物理教学中怎样体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一、充分调动心理因素,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高中生正处于成长时期,学习情绪容易波动,学习持久性差,特别是一些基础差的学生,觉得物理难学,对于物理课望而生畏,对物理学习失去了兴趣,最终便成应付式学习。因此为学生创设形式多样的物理情境,展现物理过程,充分调动心理因素,引发好奇心,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是十分必要的。参考做法如下:

1.教好绪言课,增强学生好奇心

绪言《物理学与人类文明》,是高中物理第一课。在绪言课上要尽量展现物理学的实用性、趣味性和科学性,给学生以强烈的吸引和震撼。

做法:先做一些与日常生活相关并且趣味性较强的实验来吸引学生注意,谈论物理学对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巨大贡献,再简介当今物理学的发展和前景,讲讲与物理学紧密相连的高科技,如航空航天技术、纳米技术、原子能、太阳能等。特别是很多学生对军事武器感兴趣,在这个话题上做点“文章”,介绍一下核武器及其他一些与物理学紧密相关的军事技术,定能为绪言课增色不少。

2.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创设问题情境,就是要精心设计一定的物理学习“环境”和认知氛围,使学生面临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又感到原有知识不能解释,制造“矛盾”,激发学生迫不及待“解疑”“释惑”的“情感”需求。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有很多种,可以借用实物如直观教具、演示实验、挂图、多媒体展示、进行虚拟实验等。

根据中学生已具有的形象思维能力,还可以用生动、形象的声音语言和趣味性的肢体语言等质疑提问,介绍物理学中疑难问题,介绍科技发展中的困难等,促使学生在脑海中形成“求知、解疑、释惑”的情感需求。例如在讲“摩擦力”时提出:假如地面光滑,我们能上学吗?假设没有了摩擦,我们能穿衣吃饭吗?或联系拔河比赛提出:你们想知道拔河比赛获胜的法宝吗?在讲“功率”时提出:拖拉机上坡时常见车后面冒黑烟,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3.利用成功体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只要体验到一次成功的喜悦和欣慰,便会激发其无数次追求成功的愿望和信心。因此有必要在教学中结合学生实际,设置教学内容的层次与梯度,创设更多的条件让每一个学生都体会成功的乐趣,并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使他们获得心理上的满足。

例如《自由落体运动》中的“做一做”要求学生测反应时间。可让学生制作“反应尺”并测出家人或朋友的反应时间,学生经历一番艰辛,动手制作“反应尺”并对家人或朋友进行测量,向家人或朋友展示自己的成果从而获得成就感。培养物理学习兴趣的方法还很多,比如可以通过讲述有趣的小故事来激发;也可利用有趣的实验刺激学生的感官来引发。

二、优化课堂环境,密切关注学生的情绪

教师要转变教学中的角色,教学中教师不再是一个主讲者,而应是参与者和组织者,是学生的“引路人”。

作为物理教师,我们应该和学生一起去感受、体验物理现象,认识、探索、分析、概括物理规律,要和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这就要求我们既要有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较强的课堂组织能力和教学机智,更要有高尚的人格魅力。我们要创设自由、宽松、平等、和谐的使学生乐学、心情愉悦的课堂环境,以真挚丰富的感情吸引、启发和激励学生,运用“亲其师,信其道”的心理效能,把爱心、微笑、激励带进课堂,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学生的智力和情感在学习中得到发展。

三、加强STS教育,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在日常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生活中,物理知识已得到广泛的应用,物理学的发展促进了物质生产的繁荣,也改变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为了推动社会进步,发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作用,要求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必须加强与人类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的联系,使学生在掌握物理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了解这些知识的实用价值,并懂得在日常生活中创造性地加以利用,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技术意识、社会意识。

(1)必须培养学生重视物理知识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如将电学知识与远距离输电、安装照明电路、维修各种家用电器相联系;将电磁波与现代通讯相联系;将能源的利用与生活中如何节能问题相联系等。

(2)培养学生关注身边的社会问题,如环境污染与环境保护、噪声污染、能源危机、水土流失、就业和失业问题等。另外设计习题时,引导学生多考虑一些与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相关而又包含物理规律的题目。如学习“摩擦力”后,能解释火车启动时先后退再启动的道理;学习“惯性”后,能解释刹车时人体上半身向前倾的现象;学习“光的折射”后,能解释海市蜃楼,等等。

四、开展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

科学探究是学生参与式的学习活动,要鼓励学生积极动手、动脑,通过探究活动,学习物理概念和规律,体验学习的乐趣,了解科学方法,获取科学知识,逐步树立科学创新精神。探究开始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做出合理的假设与猜想,之后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和收集数据,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与论证,最后通过交流得出结论。对于多数探究活动来说,探究的过程比探究的结果更重要,为了让学生充分体验探究的过程,应安排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就各种想法、各种观点进行充分的交流和讨论。新教材中设置有很多探究实验,除了这些,我们还可以设置更多的探究实验,如“探究自由落体运动规律”“探索形变与弹力的关系”“探究与向心力有关物理量”“探究与导体的电阻有关因素”等,通过实验让学生经历探究所有环节,得出与自己的 猜想相符或不相符的结果。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与他人团结协作、共同探究的科学实验素养,而且能培养学生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和勇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错误观点的精神,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

五、加强德育渗透,树立科学价值观和人生观

物理教学中要多方应用道德教育素材,引导学生健康成长,使学生在获得物理知识的同时,成为人格健全的人。物理教学中的德育素材有很多,例如伽利略敢于质疑“真理”,并通过科学的逻辑推论和实验验证,纠正了亚里士多德的错误结论,打开了近代科学的大门;法拉第花了十年时间发现电磁感应现象,那种百折不挠、执著追求的精神永远激励人们;居里夫人把所获得的巨额诺贝尔奖金献给祖国,体现了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等等。

同时还可介绍我国古代在物理学方面的贡献和我国现代科学技术的新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如《墨经》关于小孔成像的观察研究,《春秋》中哈雷彗星的记载,足足比西方早六百多年。而在现代科学技术中,我国“超导”的研究与实践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尖端技术方面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比如原子弹、氢弹、洲际导弹的研制成功,人造卫星的成功发射与回收,核电站的建成应用等。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兴趣,还能使学生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要注意的是,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不能像传授知识一样直接“教”给学生,而是要创设机会,让学生亲自参与活动,去日积月累,去感受、体验及内化,这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完成。我们要有意识地把它们渗透到教学内容中去,让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遍及整个物理教学。

参考文献:

[1] 廖伯琴主编.必修课教与学——物理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 胡明,杨国金主编.物理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推荐访问:新课标 价值观 物理教学 体现 态度


[新课标下物理教学怎样体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