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鉴定评价

令周边国家“忧虑重重”

作者:jnscsh   时间:2021-06-30 08:54:17   浏览次数:

在建国60周年的阅兵仪式上,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首次向世人展示了中国自行研制的“长剑”-10(CJ-10),即此前西方媒体广泛报道的“东海”-10(DH-10)陆基巡航导弹,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各国媒体纷纷对其进行重点报道,并对其研发、技术性能和装备意义进行了深入分析和解读。

“中国有跟踪世界先进军事技术发展的习惯”

海外媒体分析,中国提出发展巡航导弹的时间比许多人猜测的要早得多,大约始于1974年左右,只比美国和苏联稍晚。这是因为中国历来有跟踪世界最先进军事技术发展的习惯,而在上世纪70年代初,美、苏两国的巡航导弹才刚刚开始研制。1977年,中国正式开始了一项代号为X-600的巡航导弹发展项目。1978年,与此项目配套的涡喷-11号发动机项目通过国家鉴定,转入正式生产。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三研究院(前身是1961年9月1日成立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三分院)受命专门成立了研发巡航导弹的部门。不过,中国在上世纪70~80年代的科技水平与美、苏差距很大,研发虽久却很难突破巡航导弹的两大关键技术:地形匹配技术和高性能的小型涡轮风扇发动机技术。直到90年代后,中国才得以攻克两大技术难关,由此使巡航导弹的发展进入快车道。

而据美国著名智库詹姆斯敦基金会的研究报告称,中国的巡航导弹研制是以陆基为主,空基次之,海基最末。原因很好理解,海基巡航导弹难度最大,而且中国海军缺乏合适的搭载平台(中国海军最大的舰种——驱逐舰普遍吨位较小,还要装载更急需的防空、反潜和反舰武器,几乎没有空间装载巡航导弹;潜艇上的空间就更紧张,更无法装载巡航导弹);而中国空军仅有轰-6轰炸机具备挂载巡航导弹的能力,但这种轰炸机的机载设备落后、发动机推力也较弱,难以支持空基巡航导弹的远程作战(只有当新的改进型轰6K出现后,平台问题才得以改善)。相比之下,陆基巡航导弹基本不受平台问题制约,因此便成为发展重点。据英国《简氏防务周刊》报道,CJ-10在21世纪初研制成功,从2004年开始装备解放军二炮部队。

并非“战斧山寨版”

基本结构 中国在建国60周年阅兵式上并没有公布CJ-10巡航导弹的任何性能数据,而且导弹的模样也因发射箱的遮挡而无从知晓。但从以前媒体透露的一些信息还是能够对这种巡航导弹的性能进行估测的。

不少西方军事观察员认为CJ-10是根据苏联时代的Kh-55巡航导弹研制的,理由是中国在上世纪90年代从乌克兰进口了6枚Kh-55。但西方人员似乎忘记了真正给中国带来震撼的是美国“战斧”巡航导弹。白海湾战争以后,中国一直关注“战斧”的发展,千方百计搜集“战斧”的技术资料。在有限的几张有关中国巡航导弹测试的照片中,导弹外形似乎是Kh-55和“战斧”的混合体,即前段和中段弹体类似Kh-55,采用卯圆形头部、圆柱弹体,在弹体中后部有两片折叠的主弹翼,后段弹体类似“战斧”,弹尾下方布置有供涡扇发动机工作所需的空气进气口,圆形截面的尾喷管上有4片十字形折叠尾翼。中国军事爱好者现在将某种与国外武器外形相近的产品称为“山寨版××”,由此CJ-10应该称为“山寨版‘战斧’”(Kh-55外形本来就类似“战斧”,区别主要是尾翼为3片、涡扇发动机吊装在弹尾下方)。出现这种情况,一方面说明中国军工技术人员的创新意识不够强,另一方面可能也表明中国不愿意在重要性不是很高的气动外形上浪费时间、精力和财力。

目前尚不知CJ-10的体积和重量,大多数西方军事专家估计其长度可能介于RK-55和BGM-109G之间,约6.5米左右,弹径可能为0.52米,发射重量约在1800千克。

射程 射程大小是衡量巡航导弹威慑能力的一大关键指标。特别是对陆基巡航导弹来说,射程大小就更显重要。为了让宝贵的弹上发动机工作更长时间以获得更远的射程,陆基巡航导弹普遍采用助推器来达到巡航速度,然后弹上的涡扇发动机才开始工作。英国的《简氏防务周刊》、美国的《防务新闻》等媒体都推测加装有固体燃料火箭助推器的CJ-10巡航导弹的射程在1500千米左右,这可能是个误判,或者是西方军事观察员不愿承认中国在巡航导弹技术上所取得的巨大进步。如果仔细分析就可以发现,CJ-10的射程可能远远超过1500千米。理由包括:首先,该巡航导弹装备的是中国最具战略威慑能力的二炮部队,而不是像其他一些陆基巡航导弹那样装备于陆军,1500千米的射程对于二炮来说显然会觉得威慑力不够;其次,CJ的代号预示着它是一种远程巡航导弹,而与CJ-10类似且在20年前就已列装的苏联RK-55(Kh55巡航导弹的陆基型号,北约称为SSC-X-4“弹弓”)和美国BGM-109G“鹰狮”(“战斧”的陆基型号)射程均在2500-3000千米左右,因此中国在20年后出现的CJ-10在射程上肯定不会小;再次,中国一直在高性能燃料方面处于世界顶级水平,制约巡航导弹发展的是小型涡扇发动机技术长期不过关。而当中国解决发动机问题后,再结合自己的高性能燃料,必定会让CJ-10的射程得到惊人的延伸。据总部位于美国夏威夷的智库东西研究中心中国军事专家丹尼罗伊估计,CJ-10的射程很有可能与美、苏/俄陆基巡航导弹相当。

命中精度 与射程一样,命中精度也是衡量巡航导弹威慑能力的一大关键指标。一般来说,不同的技术时代和不同的作战思想决定了巡航导弹的不同命中精度。冷战时期,美国的BGM-109G和苏联的RK-55陆基巡航导弹都是为了打击对方在欧洲的地面目标,都以威力巨大的20万吨核弹头作为唯一战斗部,而且两国的陆基巡航导弹全程在陆上飞行,所以应用捷联惯导和等高线地形匹配技术(TERCOH)就基本可以满足作战需要(BGM-109G的命中精度为30米,RK-55的命中精度为150米),而卫星导肮系统别说当时还没有完善,即使用于中继制导,对于采用核战斗部的陆基巡航导弹来说也只是锦上添花而已,并非人们想象中那么重要。

但是中国的CJ-10陆基巡航导弹主要采用的是常规战斗部,重约500千克,可携带350千克载荷(包括高爆弹头、子母弹头、钻地弹头等)。很明显,常规战斗部的威力远逊色于核战斗部,所以命中精度的重要性就显现了出来。而对中国来说,CJ-10巡航导弹在作战上与美、苏/俄同类导弹还有个很大不同,就是如果用来打击东面和南面的潜在对手的话,CJ-10必须飞越平坦宽阔、缺乏明显地标的海面,所以不能像美、苏/俄那样全程采用地形匹配制导,只能将地形匹配用于重新上

陆后的末制导。这样一来,中段制导压力会增大。为增强中段制导能力,除了捷联惯导之外,还有必要引入卫星制导。

据美国《防务新闻》报道,CJ-10在初期可能并没有将卫星制导作为重要的中段制导手段,因为中国担心美国会在战时关闭GPS系统,而俄罗斯的GLONASS无论是导航精度还是可靠性都不值得中国放心。直到2003年中国自己的“北斗一号”卫星导航系统组建完成后,CJ-10才将卫星制导作为比较重要的中段制导手段。另外,CJ-10也可能装有GPS或GLONASS接收装置,但只用于中段辅助修正误差之用。

西方不少军事专家曾预计CJ-10的命中精度最多在25米左右,但是越来越多的信息表明,CJ-10的命中精度远非他们想象的那么低:首先,中国除了为CJ-10装有惯导、卫星导航以及地形匹配制导设备之外,还应用了数字式景象匹配制导技术和双向数据链(实现“人在回路中”控制),从而大大提高了命中精度。其次,中国军事技术人员公开发表的论文中提到过“北斗”系统在巡航导弹制导上的应用。例如在2007年5月号的《弹箭与制导学报》上,一篇来自西安第二炮兵工程学院的题为“北斗系统在巡航导弹中的应用研究”论文就提到:“……北斗系统的平而定位精度已经达到20米,已与GPS相当,较地形匹配定位精度有很大地提高,能够满足巡航导弹中制导的定位要求。”

9月20日,中国在北京展览馆举办了“辉煌六十年一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成就展”,其中国防展区的大屏幕首度曝光了CJ-10巡航导弹的发射视频。尽管只有短短的4秒,而且画面很不清晰,但却展示了CJ-10惊人的精确打击能力——远程飞行之后直接命中靶试大楼正中的十字靶心。当然,试验和实际使用条件有一定差距,但CJ-10命中精度大大超出西方原先的估计则是毫无问题。实际上,西方军事专家现在已经开始修正他们原来的看法,认为CJ-10的命中精度可能在10米以内。

不过,许多西方军事专家在逐渐肯定CJ-10命中精度很高的同时,却始终对CJ-10采用“北斗一号”系统作为重要中段制导手段表示怀疑。他们分析说:“‘北斗一号’属于主动式导航,容易暴露自身位置,而且‘北斗一号’也无法在高速移动的平台上有效使用,所以CJ-lO真正依靠的制导技术是惯导+地形匹配+数字景象匹配,而‘北斗一号’系统可能与GPS或GLONASS一样,只是一种中段辅助制导手段。”美国军事专家温德尔·明尼克则表示:“很多人将卫星中继制导的作用神话了,这种制导手段的作用只是‘比较重要’,而不是‘至关重要’。实际上,在海湾战争中美军使用的采用惯导+地形匹配+数字景象匹配制导的海基‘战斧’巡航导弹就已经达到了10米内的精度。如果用距离相关制导系统(也称“雷达区域相关制导系统”)取代地形匹配与数字景象匹配组成复合末制导系统,那么巡航导弹的精度还会进一步提高到3~5米。”“中国早就意识到了‘北斗一号’系统的缺陷,为此加紧组建与GPS工作方式相似的‘北斗二号’系统。但需要强调的是,最迫切需要‘北斗二号’系统的并不是CJ-10这类巡航导弹,而是数量更多的机载炸弹和战术地地/空地导弹。”

飞行速度 CJ-10估计和RK-55、BGM-109G相似,为高亚音速,因为其弹体并不是适应超音速飞行的形状,而且从体积上推测也装不了数千千米超音速飞行所需的燃料。尽管速度慢会增加对手的拦截率,但巡航导弹可以通过机动、欺骗、隐身等方式来实现突防。

发射车 CJ-10采用的运输/起竖/发射车是与“东风”11弹道导弹、PHL-03式火箭炮相似的WS2400系列20吨级8×8重型越野车,车上装有三联装发射箱。令人奇怪的是,CJ-10的发射箱截面并非常见的矩形或圆形,而是与美国海军AN/APY-I相控阵雷达面板形状相似的八角形。在发射箱两端均有采用机械控制的开闭式口盖。

WS2400系列8×8重型越野车由湖北三江航天万山特种车辆有限公司研制生产,采用德国技术制造的柴油发动机、液力变扭器和变速器,全轮驱动,具有良好的动力性和越野性能,最大公路速度为60千米/小时,一次加油行程不小于650千米,最小转弯半径15米,最大爬坡度57%,最大涉水深度不低于1.1米。该发射车可在公路、土路或滩头实施机动,在中雨、中雪或能见度大干50米的雾天进行发射,在局部照明条件下进行夜间发射。从行军状态转入战斗准备状态仅需3分钟。

显而易见,采用重型底盘的CJ-10巡航导弹具备了很高的机动作战能力和生存能力。

中国已具有强大的系统化作战力量

对中国来说,CJ-10巡航导弹的研制成功和装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它大大增强了中国的战略威慑力。据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国际研究院亚洲军事专家毕胜戈分析,CJ-10陆基远程巡航导弹可将周边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收入其射程,令美军、印军、韩军和日本自卫队等感到“忧虑重重”。中国二炮很可能在战时交替或同时使用CJ-10巡航导弹和弹道导弹,利用两类导弹迥然不同的飞行方式来加大突防成功率。美国军方现在已经坦承:“CJ-10的出现将使区域内的美军及其盟国的导弹防御问题复杂化。”

其次,中国能够将CJ-10公开展示,充分显示出中国现在已经具有了强大的系统化作战力量。众所周知,巡航导弹本身的技术特点集中体现了一个国家的光电技术水平、仪器仪表技术水平、元器件技术水平、计算机水平、涡扇发动机水平、化工技术(高效的燃料)水平,尤其是需要强大的天基信息系统支持。比如巡航导弹末制导的地形匹配和景象匹配要想发挥作用,必须提供大量精准的目标区域测绘数据和数字地图。而要想获得这些信息,则需要拥有航天和航空遥感、测绘、侦察和定位等能力,并且要不断进行更新、核实,以防信息过时或被敌方欺骗。不难看出,这套天基信息系统的建设耗资惊人,只有大国才能玩得起。换句话说,能够研制、装备和使用远程巡航导弹的,必定是一个技术实力雄厚、作战体系完整的大国,而且必定是一个对潜在对手的国家地貌、军事部署等情况了然于胸的大国。智库东西研究中心中国军事专家丹尼·罗伊称:“阅兵式上公开展示的CJ-10陆基巡航导弹,不仅意在向国内民众展示中国新的大国地位,而且意在告诉其他国家必须改变以臆测中国软弱为基础制定的政策。”

推荐访问:忧虑 重重 周边国家


[令周边国家“忧虑重重”]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