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面试技巧

如何克服对高压气体的恐惧

作者:jnscsh   时间:2021-07-23 08:41:41   浏览次数:

摘 要:在现实生活中,经常听到压力容器爆炸的消息,当我们面对高压气体时,难免会产生恐惧感。为帮助大家克服对高压气体的恐惧心理,笔者从气体的物理性质入手,分析了设备的安全性,归纳了安全操作应注意的几个方面,得出的结论是只要正确认识气体的物理性质,选用安全的设备,按照要求规范操作,高压气体也是很安全的。

关键词:高压气体;恐惧;措施

我们有时会听到关于压力锅爆炸、蒸汽锅炉爆炸的报道,轻者人员受伤,重者建筑物被摧毁、人员死亡。其实,不管是压力锅还是蒸汽锅炉,爆炸时其内部的压力不过就是几百千帕,但造成的后果却很严重。常见的气动射钉枪,其工作压力也不过是800 千帕左右,却能轻松地将钉子钉入坚硬的木头或水泥混凝土墙壁中。既然这么小的压力都能产生如此大的威力,那么,当我们在工作中遇到几兆帕的压力时,难免会产生一种恐惧感。面对可怕的高压气体,如何才能克服这种恐惧感呢?本文就来说说如何克服对高压气体的恐惧心理。

一、認识气体的物理性质

平时我们所处的大气环境也是有压力的,大概是0.1兆帕左右,只是因为我们已经适应了这个压力,所以感觉不到。一个敞口的容器,其内、外壁均处在大气环境中,各处所承受气体的压力相等。如果把容器的口封住,只留一个接管嘴,并通过接管嘴向容器内充气,在不考虑其他因素时,由于气体分子间的间距较大,具有可压缩性,容器内的压力比容器外的压力高,充入的气体量越多,容器内部压力就越高。在密闭的容器中,气体的量不变,当温度升高时,容器内的压力也会随之升高。

气体产生的压力作用在容器的壁上,当这个力超过了容器壁的承受能力时,容器就被破坏。当压力超过承受力时,容器壁的薄弱部分会产生裂纹开始漏气;当压力远超过容器壁的承受能力时,容器被炸裂成碎片,气体压力瞬间释放产生冲击波,同时推动碎片向外飞出。例如,压力锅在正常使用时,其内部的压力只有70~80千帕;当安全阀的孔被堵住,锅内压力达到500 千帕以上,超出压力锅所能承受的压力,才发生爆炸现象。因此,当气体的压力不超过容器壁的承受能力时,高压气体在容器内还是很安全的。

二、相信设备的安全可靠性

克服恐惧心理重要的一点是要相信设备的安全性。我们使用的设备,无论是气源设备还是配气设备,或者是连接各设备之间的气路管路,都是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生产的,经过相关压力试验,其最高耐压和破坏压力一般是额定工作压力的2.4~3倍,甚至更高。在使用过程中,要定期进行压力检验和密封性检验。因此,只要是合格的产品,且在检验有效期之内,设备的安全性是可靠的,不用担心设备会被不超过额定工作压力的气体破坏。

三、正确使用高压气体设备

在实际的工作中,安全的设备也不能保证一定是安全的,重要的是需要按照要求进行规范操作,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定期检查设备

应按照规定的检查周期对设备进行认真检测,保证压力容器及管路表面无损伤。因为承压容器表面的锈蚀、划痕、碰伤等容易造成应力集中,使容器的耐压能力下降。

2.保证实际工作压力不超过额定工作压力

气体压力与设备的实际承压能力的关系是安全的关键,在工作中,只要保证实际气体压力不超过额定工作压力,就能够保证设备的安全性。在配气设备设计生产时,安全方案是安装安全阀,超过安全压力时,安全阀会自动打开进行降压。在工作中应特别注意的是,气源设备要远离热源,避免因热源对气体加温造成气源压力过高,从而发生危险。

3.拆卸管路时应先对管路卸荷

气体管路的连接方式有多种形式,用于气动工具的低压管路多采用快速连接接头,而高压管路多采用螺纹连接,接头处用密封圈密封或球头对内锥面密封。不管是哪种连接方式,在拆卸管路时一定要将管路中的压力泄放掉,否则可能会造成管路内气体将松动的管路接头冲开,对人员造成伤害。

4.排气口不对人

气体从排气口排除后压力会迅速降低,但排气口一定距离内的气体压力较高,对人体会造成一定的伤害。如果气体中含有颗粒性杂质,较大的颗粒在气体的作用下会从排气口高速排除,冲击到人的身体上,就像气动射钉枪一样对人体造成较大伤害。只要人员避开排气口,就能避免排除气体造成的伤害。

综上所述,高压气体虽然可怕,但我们没有必要产生恐惧感。只要我们正确认识高压气体的特点,使用合格的设备和部件,按照正确的方法使用,还是非常安全的。

参考文献:

[1]杨钢,徐小威,高隆隆,李宝仁.高压气体定容积充放气的特性[J].兰州理工大学学报,2010(3).

[2]赵清民,岳湘安,王斐,孙侃,张羽.高压气体在微圆管中的流动特性[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4) .

[3]张澍军.试论德育哲学建构的几个问题[J].教育研究,2001(7).

[4]戚宁武,江宁,张泽宏,王硕.小口径高压气体流量标准装置的研究[J].中国计量,2009(12).

推荐访问:气体 高压 克服 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