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求职宝典

开无界,行有法,合有度

作者:jnscsh   时间:2021-07-27 08:58:11   浏览次数:

【摘 要】“综合与实践”可以依据内容编排的不同分为“综合应用”、“探究操作”、“游戏活动”三个类型,来进行研究。在“综合与实践”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优化情境,激发探究欲望”、“保持本性、凸显课程特色”、“内外结合,丰富活动内容”这三个教学策略来促进学生在“综合与实践”领域积累基本数学活动经验。

【关键词】综合与实践;基本数学活动经验;策略

《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中指出: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是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应贯穿整个数学课程之中。而“综合与实践”是实现这些目标的重要和有效的载体……课标的理念如何在实践过程中得到落实,值得深究和探讨。通过不同学段不同类型“综合与实践”课程的的共性和个性特征的研究,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优化情境,激发探究欲望”、“保持本性、凸显课程特色”、“内外结合,丰富活动内容”这三个教学策略,来促进学生在“综合与实践”领域积累基本数学活动经验。

一、优化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生活为“综合与实践”课程的开展提供了丰富的场景,老师要有善于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的慧眼,找出生活中可利用的资源,创设来创设充满生活气息场景,打开学生记忆的闸门,激发学生原有经验,引导在丰富的情境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优化、提升原有经验,继而生成新的基本数学活动经验。

不同类型“综合与实践”课的实施该策略的注意点:

1.“综合应用类”:情境的创设要有一定的“生活味”,所涉及的情境应该尽量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生活中来发现问题,再到生活中去解决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在活动过程中积累相应的解决数学化生活问题的实际经验。

2.“探究操作类”:情境创设要有浓厚的“数学味”,以问题引领的方式来展开学习过程,将学生的目光聚焦于集中于数学探究活动、操作活动上去,从而积累解决相应数学问题的基本活动经验。

3.“游戏活动类”:创设一个富有“整体性”的“游戏化”情境,可以以同一列型或是相关类型的游戏为主线,贯穿整个学习过程,在加大游戏难度的过程中使得学生经历丰富的数学游戏活动并获得相关经验。

如:一年级上册《有趣的拼搭》,本部分内容主要先通过拼摆若干个小正方体、小长方体和圆柱体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巩固对立体图形特征的认识。再通过“看谁搭得又稳又高”的活动,使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积累解决相关问题的基本经验。在课的开始老师直接问学生:“同学们,你们以前玩过搭积木吗?”一个简单的问题立刻激活了学生关于“搭积木”的记忆,为了使得学生将所学的立体图形的知识和自己搭积木所积累的经验相联系,紧接着老师又介绍了几位新“朋友”来和小朋友们一起来玩搭积木。通过:“猜猜他是谁?”活动来引发学生对本课的兴趣:“圆圆鼓鼓小淘气,滚来滚去不费力。(球)正正方方六张脸,平平滑滑都一样。(正方体)上下圆圆一样大,放倒一推就滚动。(圆柱)长长方方六张脸,相对两面一个样。”(长方体)牢牢吸引住了学生的注意力,不但复习了这四种立体图形的特征,而且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学生能够联系在以往搭积木游戏中所获得的基本经验,来思考在本节课的活动过程中如何根据立体图形的特点进行组合,进而解决目的性更强,更为复杂的拼搭活动,如:要拼一个大的正方体需要几个小正方体?4个长方体拼一拼,可以什么样的立体图形?两个圆柱横着拼平稳吗?为什么?如何将所有积木又高又稳当的拼搭在一起?引导学生在丰富的拼搭游戏情境中积累操作、合作、交流、观察、欣赏等基本数学活动经验,并在层层递进的学习活动中不断深化和内化。

二、保持本性,凸显课程特色

“综合与实践”课程的开展一定要保证其“综合性”和“实践性”的鲜明特征,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我们需要认真的解读教材,明确每部分内容的重点、难点、教学关键,弄清本课所涉及的知识、能力目标,进行设计生动、有趣、富有“数学味”的探究活动,在活动的过程中要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操作、思考、探究、交流、操作的空间,确保在数学活动中的有效进行,学生积累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的充分积累。

为了凸显其课程特色,帮助学生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设计的课堂学习活动要经历四个阶段。

1.激活经验。学生的已有经验是学习新知活动的“垫脚石”,在开展综合与实践活动之前,我们应该要对学生以往的知识储备和能力发展进行分析,找准本课知识的生长点,运用恰当的手段激活学生已有经验,使其在新问题的解决过程中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如:《上学时间》一课就是通过开展统计小组内同学每天上学所用的时间的活动,来激活学生在《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二)》里所获得的活动经验。

2.获得经验。学生在“综合与实践”课中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基本数学活动各中会获得相应的基本数学活动经验。所以在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适时地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发现、比较来寻找感性经验背后的理性的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如:《校园的绿地面积》活动的开展主要通过引导学生围绕需要解决的问题开展调查,学生在查找资料、测量计算、数据整理和分析讨论等活动中积累了丰富的相关数学活动经验。

3.内化经验。这些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是数学活动的方式、方法等规律在头脑中的反映,带有明显的主体特征,体现了学生的个性特点,在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中会经历一个内化的过程,成为学生宝贵的数学财富。如:《运动与身体变化》就是一次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统计知识研究、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在本课的活动中学生进一步体会平均数的意义,掌握了收集数据、求平均数、分析数据的基本方法,并通过活动过后的反思,将学生在活动中所获得的数学活动经验加以内化。

4.迁移经验。对于学生已有的基本活动经验,只要我们能够通过适当教学策略的加以刺激、强化,学生能够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将这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经验再迁移到后继学习中去,从而达到一个有益的循环,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如:四年级《一亿有多大》一课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通过4个环节开展活动:(1)数一数:估计数一亿本本子需要多少时间呢?学生经过讨论得出:可以先记数10本、100本所用的时间,再由100本时间得到一亿本的时间,从而积累了有关于“推算”的数学活动经验,这时候进入第二个环节“排一排”,学生自然的能够把解决第一个问题时积累的“推算”经验迁移到第二个层次的活动中去。

不同类型“综合与实践”课的实施该策略的注意点:

1.“综合应用类”:要注意前后知识的联系,凸显其“综合性”和“应用性”的特征,设计富有层次的活动,如:调查、方案设计、课题研究……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相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积累相关的基本数学活动经验。

2.“探究操作类”: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究、操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教学过程的设计要注重学生已有观察、探究、操作等经验的激活,并安排不同的活动,如:操作体验、模拟体验、实验探究……加以拓展、深化。

3.“游戏活动类”:重视“游戏味”,凸显“数学味”,不能过分强调游戏活动的趣味性而忽视游戏活动本身的数学味,从而影响基本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

如:二年级下册《测定方向》一课,安排了学生在现实场景(校园)中测定方向的活动。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往往只是简单的提供校园平面图,让学生看图说一说以**为观察点,其八个方向分别有哪些建筑或是设施,剥夺了学生在现实情境中测定方向的体验活动,使得这一部分经验产生缺失,使得一些孩子失去认识方向的实践经验,成为“纸上谈兵”的将军……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我们一定要凸显“综合与实践”课程的特色,多设计富有趣味的实践活动,带着学生走进校园去巩固深化有关方向的知识,如:开展“校园寻宝”活动,在让学生根据“藏宝图”和所学的方位知识去找闯关、找宝藏……在增加课程趣味性的同时凸显数学味,体现了综合与实践课程的独特魅力。

三、内外结合,丰富活动类型

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程的开展不能仅仅以“课堂”为土壤,课外是世界才是“综合与实践”课程实施的广阔天地,我们可以从教材中延伸,从生活中提炼,进一步丰富了活动类型,促进了学生在“综合与实践”领域基本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

1.在生活中提炼:多寻找生活中的“综合与实践”课程的素材,如《我们的社团》,引导学生调查我校社团的开展与报名情况,并给出相应的建议;《运动会》对运动会的单项成绩进行统计、排名,对各班的总分进行汇总《校园设计师》对校园中的建筑、设施进行测量,绘制简单的平面图,对各个区域的功能进行改造;《春游计划》调研春游活动的地点,安排活动的时间、必需品的采购、车辆的安排……

2.从教材中延伸:学习完《升和毫升》后,组织制作量具的实践活动,学习完小数的相关知识,可以请学生做一名超市商品价格调查员,研究不同超市同一种牛奶的价格;《剪一剪》在学习玩轴对称图形后举行试着设计连续图案、旋转图案并把它们剪出来……每一阶段的知识完成后引导学生写“数学日记”,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在本阶段数学学习中的新发现、新思考,深化对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找到成功的感受和体验。

3.数学手抄报。数学手抄报以数学知识为主线,是一项很受学生欢迎的数学实践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是帮助学生积累基本数学活动经验的有效途径。

学生的数学手抄报根据年级不同也展现了不同的特点,第一学段同学的手抄报以数学趣题、数学故事、数学日记为主,重在体现数学的趣味性,第二学段同学制作的手抄报则向着专题型发展:如“小数大世界”、“解决问题的策略”……体现了学生开始对专题型的数学知识产生兴趣,并开始重视解决数学问题的策略、方法思考。手抄报的制作,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将学生零散的知识综合化,将学生感兴趣的数学内容综合化,在制作报纸的过程中再一次丰富了不同学段孩子的数学活动经验。

4.数学小论文。数学小论文的撰写,可以加深学生对某个或是某些数学问题的理解并积累解决相关实际问题的经验,让学生学会将课本知识向课外拓展,从小课堂拓展到社会的大课堂,还可以促进学生运用已有的基本数学活动经验、基本数学思想和方法,去解决新的数学问题,实现方法、经验的正迁移。

开无界,行有法,合有度,综合与实践的教学还需要我们进一步进行探索和实践,作为一线数学教师,我们要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重视学生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促进学生提升数学活动经验,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推荐访问:有法 有度 无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