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求职宝典

指导学生探究应用

作者:jnscsh   时间:2022-03-02 08:39:35   浏览次数:

自然新课标指出:自然课教学的基本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认识自然事物和应用所获得的知识。教师要尽可能地启发学生自行探求和应用知识。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主要是初步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启发他们的创新精神。自然课如何指导学生自行探究活动,是完成小学自然学科要求的需要,也是在自然课中进行素质教育的需要。我在自然课教学中,做了以下几方面的探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回归自然 激发兴趣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为了激发学生学习自然知识的兴趣,培养对自然事物的好奇心,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变灌输、逼学为爱学、乐学、会学。

为了上好自然课,我带学生走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学习《动物和环境》一课时,我把学生带到菜地,观察蚯蚓的生活环境,让学生自己总结,还把挖到的蚯蚓分别放到干、湿不同的土里,通过观察,孩子们兴致很高,争先恐后的叙述蚯蚓喜欢什么样的环境。春天来了,把学生带到野外,让学生在自然中寻找春天的信息,感受春天的脚步,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学生情绪高涨,精神放松,没有了学习上的压力,呼吸着野外的新鲜空气,沐浴着融融春光;充满生机的植物给孩子们带来了不尽的欢乐。

学习《花的构造》,我把学生带到桃树下观察桃花,又到菜地里观察白菜花,把采回的桃花、白菜花带到课堂,让学生自己动手解剖,再仔细观察。因为是孩子们亲自观察,自己动手,激起了他们探求知识的欲望,经过比较讨论,大家很快总结出桃花与白菜花的异同点,各有哪几部分组成。

2 认真观察 自主探究

自然课的活动主要是指导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自主探究。

在学习《养蝌蚪》一课之前,我把学生带到附近的池塘里捞些青蛙卵,带回教室里养着,让学生们每天观察,看卵是怎样慢慢变成小蝌蚪,小蝌蚪又怎样长出了腿,尾巴发生了什么变化,写出观察日记,通过认真观察,学生总结出了青蛙的生长规律。我顺势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一只青蛙每天吃70多只害虫,一年要吃1万多只害虫,是优秀的庄稼卫士。学生听了介绍,写出了《保护青蛙,人人有责》、《请爱护庄稼卫士——青蛙》、《青蛙是人类的好朋友》等多篇小论文。

3 动手动脑 综合应用

自然这门学科知识面广,和生产、生活、自然界生物联系紧密,能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及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学习《岩石》一课,我首先让学生了解我们盖房子用的石子,制水泥用的材料是怎样采取的,如何选取岩石的,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金属和绝大部分矿藏都是从岩层中采取的。再让学生到野外去采集岩石标本,自己试着按质地进行分类,弄不懂的地方找资料和实验室的标本进行对照。由于同学们对岩石产生了兴趣,采集的岩石标本数量很多,获取了岩石特征的知识。

学习了《怎样制作标本》后,学生们根据所学的知识,制作了植物标本、花标本、种子标本等这些精美的作品,反映了孩子们的智慧和才能,在制作过程中,同学们克服了种种困难,耐心细致的去做,这不仅培养了他们动手动脑的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细致观察的习惯,同时,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学习《电路》一课前,我让学生根据手工制作的材料,自己动手组装一个电路,看谁组装的好,成功率高。结果在课堂上拿出来一看,多数同学组装的小电珠亮了,孩子们高兴的欢呼起来,因为这是他们自己动手组装的,他们是成功者,这样他们在实践中掌握了很多知识。

学生根据磁铁的性质,制成了简易的指南针,制出了五颜六色的纸风车,利用风的力量使他们飞快地转动;利用上轻下重的物体比较稳的特点,制出了各类有趣的不倒翁。

通过动手动脑,学生的思路开阔了,学习自然的兴趣更浓了。从而使我深深地体会到:让学生在实践中认识新事物,探究新问题,不但可以提高他们的智慧和潜能,而且培养了他们自主探究的能力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指导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去探究新的未知的知识,既适应于自然学科,又适应于其他学科。

推荐访问:探究 指导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