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转正申请书

苍南县生态文明建设对策研究

作者:jnscsh   时间:2021-08-12 08:45:19   浏览次数:

摘 要:本文通过实地调研掌握第一手资料,深入分析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结合生态文明建设相关理论,提出形成生态文明建设示范体系、全面提升县域环境质量、全面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绿满苍南、培育先进生态文化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对策研究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事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和积极成效。苍南县隶属浙江省溫州南部,与福建省交界,是浙江南大门,是一个民营经济较发达的县,近年来,县政府提出了“建设浙江美丽南大门”的战略思维,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突出的战略地位。本文旨在通过对苍南县生态文明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研究推进苍南县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

一、基本情况

1.生态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为了全面推进苍南县生态建设,县委、县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机制,进一步细化、量化生态建设工作任务,明确各部门、乡镇的目标任务,这一系列生态建设要求,以生态乡镇创建为载体,逐步推进苍南县生态建设,也进一步推进了生态理念在全社会的培植;不断创新宣教工作思路、形式和方法,整合新闻媒体、公益组织、社会等各方资源,大力宣传生态理念,在全县范围内进一步培育生态文化,弘扬生态文明。

2.生态经济逐步健康发展。以特色、生态、低碳为导向推进县域经济转型升级。严格实施环境准入制度,积极推进节能管理和合同能源管理、企业清洁生产审核、环境整治等工作,重点引进科技含量高、投资规模大、产业效应大、环境污染少的项目,着力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行印染化工造纸等行业整治提升,狠抓各企业产品结构调整和设备提升,加快落后生产能力的淘汰;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加大对生态种养殖的培育和扶持,大力打造生态农业品牌,提升生态产品品牌形象,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和标准化生产,迅速壮大规模;注重第三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逐步构成玉苍山、渔寮、炎亭等风景名胜旅游网络。

3.生态环境得到持续改善。围绕着国家及省市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要求,分年度制定主要污染物减排计划,明确年度减排目标,理清各减排领导小组部门职责,以期实现各部门齐抓共管,形成合力,确保实现减排目标,近年来基本达到年度削减目标。全面整治电镀、印染、造纸、化工、合成革、卤制品等重污染高耗能行业及其他重点企业的污染物超标排放等突出环境问题,淘汰落后产能,规范了工业企业生产。地表水环境质量改善明显,环境空气质量继续保持良好,并有所改善,环境噪声值基本符合区域环境噪声标准要求。

4.生态建设正在有序推进。不断增加环保基础设施投资,加快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有效开展城乡环境建设工作,加强推进生态保护修复治理,使全县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取得了显著成效,生态环境质量有了进一步的提高。生态治理持续推进,加强生态林业建设与水土流失治理,全力推进平原绿化、重点建设防护林、积极发展汇碳造林、加强公益林及林相建设,荣获“浙江省森林城市”称号。 围绕着生态县建设目标,组织编制了生态县建设、生态功能区、生态乡镇建设及生态村建设等规划,有效指导苍南生态县建设,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成效明显。

二、存在的问题

1.经济持续增长与污染物减排刚性矛盾突出。苍南步入较快发展时期,综合实力将持续增强,区位条件日趋改善,投资环境日臻优化,生产要素组合优势日益凸显。组织实施经济建设“六大工程”在加大苍南工业园区、龙港城西工业园区和临港产业基地为基地建设。在这一背景下,苍南污染物排放量将进一步增加;同时排污权交易的市场机制尚未成熟,有限的环境容量、污染减排刚性指标和经济持续增长的矛盾在新一轮发展中将更加凸显。从目前工作进展来看,苍南的污染物总量削减没有达到预期目标,跟这一背景有极大的关系。所以在今后一段时期,苍南污染减排刚性指标和经济持续增长的矛盾在新一轮发展中将更加凸显。

2.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与质量持续改善需求不匹配。由于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许多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的污水管网未按计划实施,导致COD减排任务没有达到预定目标,再加上东北部江南河网地区人口密度高、经济总量大,点面源污染负荷高,环境容量有限,水环境污染任务重。虽然地表水环境功能区达标率有所提升,但仍有超过一半的水体水质没达到功能区要求,真正要实现水环境的有效改善,任务非常艰巨。此外,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以及城市化进展加快,为保持苍南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的继续提高苍南还需要花大力气去解决这一矛盾。

3.农村环境保护滞后与美丽乡村建设不同步。一直以来农村的环保工作和环境形势都明显落后于城镇,存在点面源污染共存、生活污染和工业污染叠加、各种新旧污染相互交织的格局。由于农村环境保护资金投入不足,污水处理等环保基础设施还不完善,环境保护技术和监管能力薄弱,导致农村环境保护欠帐较多。生态县创建以来,虽然通过一系列行动,如千村整治百村示范、农村联片整治、美丽乡村计划等等,对于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质量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与农村生态环境的全面提升还是有较大的距离,因此必须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把农村环境保护摆上更加突出位置。

4.社会环保意识低下与公众环保诉求差距较大。通过生态县建设,人们的生态意识有很大的提高,公众开始关注身边的生活环境,特别是“环保局长下河游泳”、“黑臭河”等事件引起了公众和媒体的广泛关注。然而当前生态环境保护仍未成为广大干部群众的自觉意识和行动,部分领导干部尚未真正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部分企业经营者缺乏社会责任意识和长远发展的战略眼光,部分群众还缺乏绿色生活消费观,全社会深厚的生态文化氛围尚未真正形成。因此当前环境保护建设与公众的实际需求之间仍有较大的距离。

三、对策和建议

1.以“清洁家园·美丽乡村”和生态县建设提升工程为两大主抓手,形成生态文明建设的示范体系。制定实施《苍南县“清洁家园·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力争实现全县环境优美、经济发展、生活幸福、社会和谐四大目标,形成一批“美丽村庄”和“美丽城镇”,成为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主要载体;以《苍南县生态县建设规划》为统领,积极探索示范乡镇、村建设新途径,提升创建品位,抓精品、推示范,彰显个性特色,率先建成一批“规划科学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素质美”的生态乡镇、村,使其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典型样板。

2.以水、气、声、地“四净”为目标,全面提升县域环境质量。坚持保护、治理和建设“三位一体”,整体推进,改善环境质量,优化人居环境,切实提高群众生活品质。全面推进鳌江、横阳支江、萧江塘河、江南河网、沪山内河等五大流域综合治理规划,力争全县80%以上的流域水环境质量达到环境功能区的标准要求。加快污水处理工程的规划建设,大力推进“百村生活污水处理建设工程”。全面实施电镀、卤制品、造纸、印染等重污染行业深度治理,大力推进农村畜禽养殖和农业面源治理工程,推广生态化的养殖模式、生产模式,减少污染排放;巩固提升烟尘控制区,全面推进机动车尾气、各类扬尘、餐饮业油烟、工业企业废气、燃煤锅炉烟气、秸秆和工业废弃物焚烧废气等大气污染综合防治工作;强化工业噪声、建筑施工噪声、交通噪声、休闲娱乐噪声等综合污染防治工作;完善“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的四级处置机制,规划建设垃圾焚烧发电厂和垃圾填埋场。强化工业废物、危险废物、医疗废物、电子废物、废水處理污泥、餐厨废弃物的处置,实施全过程监管,达到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处理。

3.以实现规模化、高端化、生态化“三化”为目标,全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坚持“集中布局、集聚产业和集约发展”的原则,加快印刷、纺织等八大传统产业“园区化”进程,逐步实现商住区与工业区的分离,形成区域产业集聚群。抓选资引强促增量高端化,按照高技术、高成长性、高税收和低污染、低能耗、低成本的“三高三低”项目选择路径,主攻“大好高”项目,突破机械装备、仪器仪表、新型材料、文化创意项目招商,严格强制性准入标准;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建设一批高规格的现代农业园区,培育一批农业特色强村。提升观美中国席草之乡、马站中国四季柚之乡、沿浦中国紫菜之乡等一批“国字号金名片”的含金量。大力发展旅游休闲产业,推进玉苍山景区综合开发,建成渔寮滨海休闲度假、马站农业观光园、五凤生态茶园等一批休闲度假场所,提高苍南绿色经济增长点。

4.以点、线、面三个层次绿化为重点,实现绿满苍南。在点上,打造“绿色生态景观”。全面推进城乡绿地建设,建成一批生态绿地公园、广场,积极引导农民利用非规划林地植树造林;在线上,打造“绿色生态走廊”。全面实施104国道、78省道、环海公路以及城乡公路、街道两旁植树绿化,推进城乡河流水系、农区水网绿化,切实提升绿化美化水平;在面上,打造“绿色生态屏障”。全面加强生态公益林的保护和培育,加大森林扩面提质工作力度,重点加强中幼林、低效林和林相改造。加快海岸防护林体系建设,积极保护、储备和利用水资源。加大对玉苍山森林公园、石聚堂等森林公园的保护力度,促进生物多样性和植物种质资源保护。

5.以挖掘内涵、文明创建、系列宣传为重点,培育先进的生态文化。推进苍南历史文化、物产文化和现代文化的有机融合,切实加强苍南渔鼓、布袋戏、提线木偶戏等民间表演艺术的发掘、整理和保护;推进抗倭文化、茶文化、渔民文化、山海文化、古民居等一批彰显特色文化的基地和设施建设,夯实以生态文明为主题的多元文化意识形态与物质形式基础。充分发挥青少年活动中心、图书馆、文化馆、体育馆等各种文化设施在生态文化传播中的作用,使其成为弘扬生态文化的重要阵地。围绕生态主题,找准建设载体,通过一系列、全方位、多层面的创建活动,凝聚力量、形成共识、加快建设。扎实开展“三创一建”活动;深入推进绿色社区、企业、学校等绿色系列创建;积极开展生态乡镇、文明乡镇、平安乡镇等创建竞赛活动。坚持每年“6.5”世界环境日等群众性活动,提高全民参与度。

参考文献:

[1] 严 耕,中国省域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2] 丛 林,游建胜,陈志强,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M],福州:海风出版社,2008,68.

推荐访问:苍南县 文明建设 生态 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