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转正申请书

闾丘露薇的新闻专业主义精神

作者:jnscsh   时间:2022-02-24 08:40:40   浏览次数:

所谓新闻专业主义,是包括一套关于新闻媒介的社会功能的信念,一系列规范新闻工作职业伦理,一种服从政治和经济权力之外的更高权威的精神和一种服务公众的自觉态度。它要求新闻记者对自己所承担的特殊社会角色以及履行的历史使命具有一种发自内心的自觉意识,把自己的工作当成一项事业来做,而传媒的形象则是新闻人这种自觉意识外在的人格化体现。一个新闻记者,只有将自己的职业与整个时代的历史潮流融合在了一起,才能有资格去实现这样一种专业主义的理想。

综观凤凰卫视记者闾丘露薇一次次成功采访报道的背后,正是一种对新闻专业主义的诉求造就了这一纤纤女子在采访中的出色表现。她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在当前环境下实现新闻专业主义理想的可能。

执著的新闻理想:追求新闻专业主义的原动力

执著的新闻理想是闾丘露薇心中燃烧不熄的火焰。当理想上升为一种内心原发的冲动而无法抑制之时,就会爆发出来形成源源不断的动力促使人们去追求自己心灵中的圣山。在闾丘心中,这座圣山就是新闻事业。她那种近乎狂热的执著和全身心的投入便是实现新闻专业主义的前提。

2003年伊拉克战争爆发,凤凰卫视准备派出战地记者远赴巴格达进行战地报道,但候选人却不是她,于是“我不断地游说上司们……如果公司决定谁也不去冒这个险,那我也不会要求;如果公司决定要有人去的话,那我觉得我是最佳人选。”最终,正如我们所知道的,她的执著得到了回报,在伊拉克战场上,闾丘露薇的采访经历再一次书写了自己的人生传奇。

如果说主动请缨赴巴格达表现的是闾丘对新闻事业在态度上的执著,那么追访胡锦涛主席则从一个侧面表现出她在具体采访工作中锲而不舍的良苦用心。2003年5月,胡锦涛当选为国家主席后第一次外访莫斯科,意义重大,而对于新闻记者当然也是难得的报道良机。为了直接采访到胡主席,闾丘露薇和摄影师想尽了各种办法留在胡主席即将到达的总统饭店(俄方规定非饭店住客不准入内)等待采访时机,“之后的两个小时,对于我和摄影师来说特别漫长,我们两个人分别躲在了一楼的洗手间里,通过电话和外面的同事联系”。当胡主席即将进入饭店时,“我和摄影师提前5分钟出现在大厅”。就这样,闾丘露薇在洗手间里等到了采访的第一时间,将胡锦涛主席在莫斯科的笑容传向世界。

冒险精神:新闻专业主义的意志诉求

“意志就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支配其行动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新闻专业主义对记者的意志诉求有一个较高的标准,它不仅要求记者能够应对一般环境下的采访报道,同时要求记者在特殊环境中能凭借超乎一般人的意志完成新闻采访和报道任务。在极端的困难和危险面前所表现出的冒险精神则能把这种对意志的挑战发挥到极致。作为一名记者,而且是女记者,闾丘露薇表现出的冒险精神使她能够比其他记者靠得更近,采访得更加真实。她的采访多属于体验式采访。

2003年美伊战争后伊拉克乱象丛生,暴力事件层出不穷。为了解战后什叶派穆斯林的真实状况,闾丘露薇二次进巴格达后,决定进入常常发生教派冲突的圣城卡尔巴拉进行采访。“一进卡尔巴拉,她就让我把黑袍子穿上……每当袍子从头上滑下,露出头发的时候,就会有一些当地的男子冲我喊着什么,虽然听不懂,但是看上去并不友好。”在一个宗教异常狂热的地方,一个外国女子就算什么都不说、什么都不做,也可能成为被攻击的对象,更不用说做实地采访。闾丘描述到“很多信徒还用铁链拍打自己……只有看见鲜血渗出的背脊,作为局外人的我,才意识到人们对于宗教的那种狂热”。可以想象,如果没有这样完全身临其境的体验,很难获得如此真切的感受,也只有把这种真切的感受倾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一篇新闻报道才能真正拥有自己的灵魂,显露出勃勃生机。

社会责任感:新闻专业主义的心理内化

新闻专业主义从职业主义的视角出发,偏重于新闻专业的客观认识,而新闻职业道德是从新闻从业者自身角度来加以考量,偏重于从事新闻业的主观要求。当新闻专业主义成为一个新闻记者信奉的原则,加强了新闻工作对自我形象——追求真理、服务社会——的心理需求时,对内表现为将专业的规定内化为对自己的约束,对外则表现出职业道德的核心——社会责任感。

2003年3月24日,伊拉克战争已经进行到第五天,闾丘在当天的日记中写道:“晚上伊拉克副总理阿齐兹有一个记者会,我们赶紧跑去放设备。看到带有我们电视台标志的话筒出现在主席台上,那种感觉难以形容。环顾我的四周,全部都是西方和阿拉伯的媒体——我想,我来对了。”

当闾丘将自己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化作追求采访新闻的动力,当一种爱国的情怀与自身的行为联结在一起时,闾丘便将自己的事业放在了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从而使她的采访在完成了实际任务的同时也具有了更多的象征意义。“当中国的媒体只能在路透社、阿拉伯半岛电视台报道的基础上臧否战争时,我们从心底感觉到这些素材缺少某种带有中国气息的、鲜活客观的东西。如今,闾丘露薇为我们弥补了这种缺憾。”

在立足民族立场的同时,闾丘的视野包容着整个世界,她的镜头里体现着对文明惨遭破坏的痛心疾首,她的采访话筒一次又一次伸向最需要关爱的弱势群体,这种责任感并不绝对地区分国别与民族,把一般意义上的社会责任感从一个狭隘的空间中解放出来。正如一位学者所说的,记者应该尽一己之力追求全人类或大多数人的自由和幸福。这是记者的职业所能达到的绝顶。

在历经浩劫的伊拉克博物馆,闾丘在一片狼藉中努力寻找着古老文明的痕迹,倾听这个民族遭受摧残后的呻吟;在巴格达平民伤员聚集的病房里,闾丘看到因儿子伤痛“眼睛已是干枯得通红通红,流不出眼泪”的父亲,对因为炸弹碎片嵌入脑中而遭受折磨的小男孩哈吉,闾丘说“我总希望自己能够为这个孩子做些什么。虽然我知道自己的能力有限。我希望我的报道能够引起大家对于这个男孩子的关注”。

当西方媒体以相似的口径为美英联军的战果喝彩,阿拉伯媒体以冲动的民族情绪怒吼之时,闾丘的采访让我们看到了另一种客观的画面,听到了富有责任感的新闻人发出的理性之声。

“敬业者,专心致志,以事其业也。”当专业主义的理念成为新闻人实际行事中的自觉意识,当更多的玫瑰热烈盛开在新闻的第一线,新闻之于社会的价值也自然会为更多的受众所认同。在终极目标的关怀下为社会的发展提供建设性的选择,为民族的进步廓清视野,这是我们这一代新闻人的宿命,它需要我们有真知灼见,更需要我们有冲破羁绊的勇气。

注释:

①③⑨⑩闾丘露薇:《我已出发》,第191页、194页、151页。北京出版社,2003年版。

④申凡:《当代新闻采访学》,第225页。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⑤⑥闾丘露薇:《我已出发》,第68页、69页,北京出版社,2003年版。

⑦景刚:《新闻职业道德与新闻专业主义》,载于《当代传播》2004(4)。

⑧闾丘露薇、冀惠彦等:《我在伊拉克经历战火》,第23页,上海文汇出版社,2003年版。

(作者单位分别为:浙江临海市广播电视台、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

编校:杨彩霞

推荐访问:主义精神 闾丘 专业 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