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入党自传

关注脚下(2)

作者:jnscsh   时间:2022-02-25 08:59:12   浏览次数:

看到因“拯救女童”而被狗咬得伤痕累累的李娟,我们动容,纷纷献出自己的爱心;得知用“伪英雄”来“诈捐”的张宏宇,我们愤怒,并将其绳之以法。然而,当我们像机关枪一样向张宏宇猛烈开火时,有没有问问自己:他为什么会这样做?

我们天天高喊“人人平等”,可是事实并非完全如此。在现实生活中,上帝把芸芸众生安排在一座金字塔中,每个人都竭尽全力向上攀爬。一部分人爬上了塔顶,但仍有不少人只能滞留在底层苦苦挣扎。我们往往只关注塔顶那耀眼的光芒,却忽视了塔底层那些急需我们拉一把的弱者。请关注脚下吧,你会明白很多,感触很多。

张宏宇面对病重的女友,没有像四川眉山那位亲手拔掉母亲呼吸管的不孝子那样,放弃治疗,任女友自生自灭,这是因为他性本善良。可是,他又昧着良心骗取大家的善款,除了愤怒,我内心更多的是同情和反思。李娟被咬后,如果我们能及时关注她并给予最大的帮助,如果社会的相关机构能及时给予救助,张宏宇还会玩弄骗术吗?正是我们的漠视,才将他“逼上梁山”,做出错误的抉择。

其实被我们忽视的,不只是张宏宇和李娟,还有很多人,他们叫“弱势群体”。天寒地冻时,他们只能蜷缩在帐篷中;铄石流金时,他们正接受阳光的“洗礼”。终于熬到年尾,他们却因讨要工资不得而一次次爬上高高的塔吊。面对此景,有人熟视无睹漠不关心,更有甚者为了寻刺激,看“好戏”,狂喊“跳啊,我已经等得很久了!”何等的冷漠,何等的残忍!一则评论说,“农民工进城,犯罪率上升”。难道这都是农民工“惹的祸”吗?他们生活在农村时也不见得犯罪率有多高啊!那些闹厂矿、砍老板的农民工就真的想闹事吗?不,他们想要的,不过就是一点应该得到的工钱罢了。

弱势群体需要社会的关爱,需要实实在在的关爱,而不是不痛不痒的爱心作秀。每年学雷锋活动月,学校都要组织学生到敬老院看望慰问孤寡老人。我们帮老人打扫卫生,为他们唱歌跳舞。活动很快结束,我甚至还没来得及和老人说说话帮他们揉揉肩。多么可笑!我们“声势浩大”的活动到底给老人带去了什么?不过是一时热闹罢了。

人之初,性本善。生活中的不少悲剧都是“逼”出来的。而被“逼”的背后,暴露出人性的冷漠、道德的缺失和社会保障机制的不健全。关注底层,“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跳级后的文章,视觉独特,立意新颖,论证深刻。开头引述新闻事件,准确合理,简明概括。继而话题一转:“有没有问问自己:他为什么会这样做?”提出问题,引起读者高度注意。文章重在挖掘“新闻背后的新闻”,剖析“诈捐”事件的深层社会根源。冷峻的思考,独到的见解,切中肯綮,使文章具有非同一般的深度和高度。段落之间恰当增添过渡句,使上下文浑然一体,无懈可击,充分凸显了议论文说理的严密性。

一、合理取舍材料。 在确立论题之后,要围绕文章中心“定点钻探”。因为本文的论题是“关注弱势群体”,所以,对爱心人士慷慨解囊、媒体不负责任的报道以及人们对张宏宇欺诈行为的谴责可以少谈甚至不谈,而应选择材料中的某一点当作引子来使用,即由人们对张宏宇的强烈谴责,引出核心问题——他为什么会这样做?而不必面面俱到。

二、适当增补内容。 如文章第三段中,为了显示张宏宇的善良与值得同情,可以增添少许反面事例,与张宏宇的行为形成鲜明的对比,以此告诉读者,张宏宇的“诈捐”實在是出于无奈,而非本心。在此基础上剖析根源,顺理成章,也使读者放下怨恨,认清事件的本质。

三、注意过渡衔接。 要增强议论文的说服力,必须做到逻辑严密,而确保行文之间的衔接连贯是逻辑严密的基本保证。

推荐访问:脚下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