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思想汇报

工业支柱产业的Logit模型检验及预测

作者:jnscsh   时间:2022-04-11 09:03:30   浏览次数:

摘要:工业支柱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起着支撑作用,它的发展关系到区域经济整体的发展。本文将产业市场规模基准、产业关联度基准、筱原基准、动态比较费用基准、瓶颈效应基准、比较优势基准等作为指标体系构建的标准,构建了具有四个层面十三个指标的工业支柱产业选择的指标体系。同时,本文着眼于较为有代表性的安徽省,收集了该省的相关指标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筛选出五个主成分,并对主成分的数据构建基于Logit模型的回归方程,通过检验,我们发现该方程预测程度很高,最后我们对支柱产业的确立和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主成分分析;Logit模型;支柱产业

1.导论

纵观世界经济的发展历程,工业化是一个不可逾越的发展阶段。在某种程度上,工业的发展,带动和影响着经济发展的全局。对于国民生产总值贡献度最高的莫过于工业,只有工业水平提高了,才能提高一个省的科技水平、资金投入、教育水平等等,才能够对第一、三产业提供一个可长远发展的平台。

工业支柱产业在安徽国民经济中同样起着支撑作用,它的发展关系到区域经济整体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安徽省工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工业经济规模和质量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额越来越大,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日益增强。但是,安徽省工业发展中也存在着比重低,产品竞争力弱,分布不均衡等等诸多问题。在全国经济持续稳步发展的宏观背景下,实现“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奋力崛起”的宏伟目标,必须加快工业发展步伐,这也是安徽省扩张经济总量、提升整体实力的关键所在。要发展工业首先要确定支柱产业,由于支柱产业有很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可以很好的推动工业快速高效发展。基于此本文对安徽省工业的37个行业进行了定量分析,试图寻找出真正安徽的工业支柱产业,促进工业快速发展,提高安徽经济地位。

2.支柱产业的涵义及基本理论

支柱产业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国民经济的重心,是构成其内生产总值和总就业水平中相当重要的份额。对现阶段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人们的理解并不相同但至少一些共性是大家都承认的:(1)资本密集度高因而行业集中度也高,对规模经济的要求十分显著;(2)技术要素投入过多生产的整个过程,即设计生产工艺加工装配等都要很多技术投入和科研开发;(3)产业的前后向联系广泛,关联产业多一个产业的发展能够带动若干相关产业的发具有龙头产业的功能;(4)在一个相对较长的周期内具有增长较快产业在国民经济中位次上升的趋势。

对于支柱产业的界定还有着许多著名的基准原则:(1)比较优势理论,是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和俄林则从生产要素的角度进行分析;(2)郝希曼产业关联理论,他主张,在资源有限的发展中国家,供应与需求不一致是经济增长的促进剂,应采取不均衡求均衡的发展战略。筱原三代平提出的“需求收入弹性准则”和“生产率上升率准则”等。我国学者也对此问题作了深入的探讨,主要有比较优势基准,瓶颈基准等,多数是在国外的理论的基础之上,又结合我国的国情提出的。刘再兴提出的“双向基准综合法”是从市场需求与供给能力两个方面综合进行主导产业选择;王岳平在其论著《中国工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理论、实证和政策》中提出以下原则:高需求收入弹性原则;高生产率上升原则;高关联度原则;高技术扩散与带动原则和动态比较优势原则;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上海社会科学院的周振华博士在其著作《产业政策的经济理论系统分析》中提出的三条基准:一是增长后劲基准;二是短缺替代弹性基准;三是瓶颈效应基准。以上几种支柱产业选择基准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支柱产业的基本特征,是侧重于宏观经济结构中支柱产业的选择基准,并不足以反映区域的产业特色,因此不能完全照搬和套用上述基准来选择区域支柱产业。但不可否认的是,上述选择基准为区域支柱产业的选择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根据上述研究,本文认为支柱产业是指生产规模、发展速度、技术状况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财政收入、就业率、技术进步等方面影响很大,当前和未来在国民生产总值和工业生产总值中占有举足轻重地位的产业。

3.基于Logit模型的工业支柱产业的实证研究

从支柱产业的概念可以看出,要成为支柱产业,就必须在市场、社会、资源占有、产业关联度等方面有较突出的贡献,要想判断一个产业是否能成为支柱产业也应该从这几个方面着手。本文就从以上几个方面对支柱产业进行综合评价体系的建立。

从市场的角度看,一个产业要成为支柱产业必须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对区域支柱产业来说还必须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优势,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地区优势,建立起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结构,否则支柱产业不仅无法发挥带动地区工业经济发展的作用,而且其自身的发展也会受到极大的限制,甚至最终会走向衰落。因此,市场竞争力是否成为支柱产业的一个重要衡量指标,其大小关系到整个产业的影响力。综上所述,本文选取市场占有率、产业比较集中率系数和市场竞争优势指数三个指标作为支柱产业市场竞争力的代表。

从资源配置的角度看,资源配置力是指地区配置和使用各种经济资源进行生产活动以求得最佳经济效率的能力。一般地说,资源配置力越强,就越能有效地利用地区所能争取和控制的各种经济资源,使得地区产业的经济效率和技术效率都很高。这样,该地区产业就越有可能实现低成本、高利润目标,从而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资源配置力越高,其产业的竞争优势就越大,支撑能力就越强。根据上文所述,本文采用全员劳动生产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和总资产贡献率作为资源竞争力的代表指标。

从产业长久发展的角度看,一个产业的发展不仅仅依靠现在的发展状况,更依赖于它的长久生命力。产业结构在不停的调整当中,任何一个产业都不可能肯定地说它具有永久的生命力,但可以知道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它是否仍然能发展得很好。产业只有具有良好的生命力,它才能为经济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支持,才能支撑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因而,产业的发展力也是一个产业是否能成为支柱产业的一个衡量指标,而在本文中,我们采用产值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利润增长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作为产业发展竞争力的代表指标。

从社会竞争的角度看,作为一个支柱产业,不仅要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财政收入等方面有较大贡献,同时也要起到龙头产业的作用,带动整个产业甚至社会的进步,即在社会影响力方面也要效果显著。社会影响力即产业在群众间的形象,在拉动社会需求的作用,突出表现就在于就业率,税收等民生问题上。社会竞争优势大的产业不仅有较好的群众基础,而且能有效的维持社会的稳定与就业问题。因此,本文采用从业人员平均人数、纳税额与比较利率系数作为产业社会竞争力的代表。

为了对评价体系有更直观的了解,我们将其支柱产业分为两个层次进行分析。第一层有四部分,分别是市场竞争力、资源配置竞争力、产业成长性竞争力和社会竞争力。第二层就是对第一层的进一步划分,市场竞争力包括市场占有率X1、产业比较集中率系数X2和市场竞争优势系数X3三个指标;资源竞争力包括全员劳动生产率X4、成本费用利润率X5和总资产贡献率X6三个指标;产业成长性竞争力包括产值增长率X7、总资产增长率X8、利润增长率X9、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X10四个指标;社会竞争力则包括了从业人员平均人数X11、纳税额X12与比较利率系数X13三个指标。

本文选择对安徽省工业支柱产业进行确定,所采用的数据来自2012年中国统计年鉴、2012年安徽省统计年鉴和2011年安徽统计年鉴,并且本文所选用的指标中的一部分是经过计算而来,而计算所采用的原始统计年鉴数据和计算公式均在附录中。所选取的样本产业全部来自于2012安徽省统计年鉴中工业产业的划分,一共选取了37个行业,支柱产业的选择则是通过安徽发展规划中所设定的汽车工业、装备工业、优质金属材料工业、水泥及非金属优质材料工业、信息电子工业、农副产品加工业、能源和煤化工业、生物技术工业等八大支柱产业所涉及的产业定为1,其余则不是支柱产业,定为0。如下表所示:

为了避免指标多重共线性的影响,我们用SAS 9.1.3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所有的指标提取为五个主成分,第一主成分因子载荷较大的有全员劳动生产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和总资产贡献率,可以解释为资源竞争力;第二主成分因子载荷较大的有市场占有率、平均从业人员、纳税额,可以解释为产业社会贡献因子;第三主成分因子载荷较大的有产值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和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可以解释为产业的成长因素;第四主成分因子载荷较大的有利润增长率,可以解释为产业的效益因子,第五主成分因子载荷较大的有市场竞争优势指数,可以解释为市场影响因子,由上可知五个主成分名称如下:

F1:产业资源竞争力因子

F2:产业社会贡献因子

F3:产业成长因子

F4:产业的效益因子

F5:产业市场影响因子

从而得到各产业基于五个主成分的数据如图1所示,进而得到表2-Logit模型回归检验。

因此,基于五个主成分,我们构造Logit回归函数为:

P=11+e-(1.2407+3.338f1-1.0011f2+1.4641f3-2.4195f4+0.4767f5)

其中f1、f2、f3、f4、f5分别代表产业资源竞争力因子、产业社会贡献因子、产业成长因子、产业的效益因子、产业市场影响因子。

图2预测概率与观测因变量的关联性

从预测概率与观测因变量的关联性看出一致性达到了85.8%,不一致性只有13.9%,另外,Somers’D=0.718,Gamma=0.720都表明了预测值和观测值有很强的关联性,说明所拟合的回归模型有较强的预测能力。

4.结论和政策建议

本文以国内外支柱产业相关理论和安徽省的相关数据为基础,构建了四个方面的13个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构建了基于Logit模型的支柱产业选择模型,并对得到的模型进行检验。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以下对策:第一,正确分析和把握国内外以及各省市自身经济发展的现状。第二,各级政府部门制定支柱产生发展的专项政策,出台和实施相应的产业扶持政策。支柱产业自身的发展及其带动效应的发挥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支柱产业确定后,还需要通过合理有效的产业政策来进一步促进支柱产业的发展,以提高支柱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加速支柱产业的技术进步。在培植支柱产业过程中,要更新发展思路,围绕支柱产业的培植,有关部门应对原来的产业发展政策等作必要的调整,制定详细的向支柱产业倾斜的产业政策。第三,在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日趋严重的今天,怎么样才能既发展经济,又保护环境,是我们要考虑的头等问题。第四,支柱产业的发展是个动态的过程,所有的支柱产业都要经历形成一发展一壮大一衰退的过程。所以,我们在选择支柱产业的同时,也要注意创造新的条件,来帮助新的支柱产业的形成,从而加快产业结构优化过程,促进经济的发展。在这些条件中,最重要的是技术和人力资源条件。需要充分利用高校和研究所的先进技术和创新能力,鼓励科研机构与企业之间进行合作,研究新技术、新产品,对原有技术设备进行改造,提高企业的技术和创新能力,实现工业的加速发展。(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亚当·斯密著,杨敬年译.国富论[M].陕西人民出版社,2000.

[2]王岳平.中国工业结构调整与升级[M].中国计划出版社,2001.

[3]张魁伟.区域主导产业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4,(8).

[4]李悦.产业经济学(第二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5]蓝英,王代敬.四川省主导产业的选择[J].统计与决策,2006,(10).

[6]窦宗军,宋辉.区域主导产业选择与结构优化明[J].统计与决策,2006,(12).

[7]邵景安,周焱.产业群理论与重庆城市主导产业布局模式[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社会科学版),2007,(1).

[8]张玉春.江苏制造业主导产业战略选择及发展研究[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

[9]赵波.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基准研究[J].商业时代,2006.

[10]高铁梅.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与建模-Eviews应用及实例[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11]杨公仆.产业经济学[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1版

[12]岳朝龙,黄永兴.SAS与现代经济统计分析[M].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9.

推荐访问:支柱产业 模型 检验 预测 工业


[工业支柱产业的Logit模型检验及预测]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