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先进事迹

企业社会责任与“三鹿”们的伪命题

作者:jnscsh   时间:2022-02-25 10:01:47   浏览次数:

三鹿三聚氰氨事件爆发之后,民间流传这样两则笑话:

笑话1:

三鹿毒奶粉事件爆发后,伊利、蒙牛的老总把三鹿老总训了一顿——

伊利:你他妈加就加了,不能少加点……

蒙牛:我从来都是奶粉里加三聚氰胺,你他妈三聚氰胺里加奶粉……

笑话2《中国人在食品中完成了化学扫盲》:

从大米里我们认识了石蜡

从火腿里我们认识了敌敌畏

从咸鸭蛋、辣椒酱里我们认识了苏丹红

从火锅里我们认识了福尔马林

从银耳、蜜枣里我们认识了硫磺

从木耳中认识了硫酸铜

今天三鹿又让同胞知道了三聚氰胺的化学作用

外国人喝牛奶结实了,

中国人喝牛奶结石了

.…………

而此时,中国正开展一场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或者说最为严厉的食品检验。温总理罕见地严厉指责某些食品企业丧失责任感,罔顾人民生命健康;国务院更是摆出取消所有食品企业免检资格的高姿态,对中国整个食品行业实行整风。

三鹿危机的爆发,不仅让三鹿自身深陷困境,更让伊利、蒙牛等一大批行业内的领军企业与名牌企业走下神坛。这是一场明知故犯的行业共谋,一次利益驱动下的无意识戮婴行动。而导致这次可怕人为大灾难的根源就在于:企业社会责任底线的沦失。

当一个中国式幽默的出炉是以整个国家因之蒙羞为前提时,这种笑话与幽默背后的潜台词其实是一种心酸,一种无奈,或者是一种无法自抑的愤怒。

的确,我们不难从媒体报道中找到与三鹿、伊利、蒙牛有关的社会捐赠活动或公益事件。特别是伊利与蒙牛这两家行业领头羊,每年投入社会公益的资金相信不低于一千万元。

一方面苦心经营公益事业,言必称社会责任,但又为何在产品质量的控制上,连最基本的产品安全都无法保障?

显然,他们误读了企业社会责任这一命题。

翻开“三鹿公益史”,里面这样写道:作为一个拥有50年历史的企业,三鹿集团一贯致力于社会公益事业,投入公益事业资金已达上千万元。捐资助教,关心儿童成长。关爱婴幼儿,捐助双胞胎、三胞胎、四胞胎近百家,为他们免费提供奶粉、衣物;赞助少儿基金会救助孤儿及贫困儿童60余名;资助石家庄三十中、机场路小学等学校10万余元。扶贫济困,捐助弱势群体,三鹿还开展了“关爱儿童老人,捐助弱势群体”等活动……

在三聚氰氨事件曝发前,这份“三鹿公益史”也许会让我们肃然起敬。但是当回顾整个三鹿、整个三聚氰氨事件时,我们会充满疑惑与矛盾:为何一个貌似充满爱心的企业,却连最基本的产品安全都不愿意去保证?在得知产品质量造成严重社会危害之后,为何胆大妄为地掩盖事实?

问题就在于,在企业社会责任这个命题上,很多国内企业都误读了其中的深义。他们有意或无意地将企业社会责任片面等同于公益捐赠。

调查数据显示,中国民众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要求包括五个方面,其重要性依次为:产品安全责任、环境保护责任、公众安全责任、依法纳税责任、公益事业责任。

从上我们可以看到,参与公益事件,对社会进行相应捐赠不过是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最低一层次。而恰恰在最高层次(即产品安全责任)上,“三鹿们”都丧失了遵守的力度与道德。

在对企业社会责任误读的基础上,企业社会责任变成了三鹿们的伪命题:用劣质产品获取最大利润,然后用利润的一小部分以高尚名义去“回报”社会,博取一些不明真相的掌声。

当企业社会责任变成一种伪命题时,所有企业都将陷于一种可怕的发展思维,即舍本逐末地追求企业发展。在本末倒置的情况下,企业规模越大、发展越快,对社会的祸害也就越大。

当企业将自身利益而不是民众安全责任利益置于首位时,已经注定了这样的企业行之不远。

丧钟为谁为鸣?为三鹿,为那些社会责任底线沦丧的企业。

责任编辑:赵晶华

推荐访问:命题 社会 责任 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