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工作报告

林徽因与东北大学藏书票(外二则)

作者:jnscsh   时间:2021-08-03 08:41:52   浏览次数:

林徽因与东北大学藏书票

1928年6月4日,日本关东军一手制造了“皇姑屯事件”,军阀张作霖被炸身亡。28岁的少帅张学良开始主政东北,他深知教育对振兴东北的重要性,同年8月兼任东北大学校长。张学良十分注重师资队伍建设,在海内外广聘著名学者到校任教,其中太部分是留学美、英、法、德、日等国名校毕业的硕士、博士。在当时,东北大学的经费和教员工资在全国首屈一指。东北大学十分重视图书馆的建设,特聘请留美的中国首位图书馆学博士桂质柏主持,预计5年之内藏书五十万卷。1928年9月,梁思成偕妻子林徽因由美回国,一起受聘于东北大学建筑系。1929年张学良设400银元奖金举行东北大学校徽设计竞赛,最后一代才女林微因的方案一举夺魁。校徽为圆形,中心的“知行合一”是明代大思想家王阳明提出的,为东北大学的校训,表明学校不仅培养理论家,也要培养实干人才。上方是“东北大学”四个篆字,中间那个易字表示东北方位,下方是象征东北的“白山黑水”(长白山与黑龙江)图案,这个图案左右两侧分别是熊和狼,象征东北大学担负保卫和开发祖国东北,抵御帝国主义侵略的神圣使命。也隐含警惕西有(北极)熊(俄罗斯),东有狼(日本)觊觎之意。果然好景不长,不久后的l 931年爆发了“九一八事变”,日本这只“狼”吞并东北,东北大学的这段黄金时期也随之结束。东北大学的学生被迫流亡关内,有很多学生投笔从戎,参加抗日。现在的东北大学校微只留下了那个白山黑水图案。东北大学藏书票主要图案就是林徽因设计的校徽。

中同近代第一所大学——北洋大学的藏书票

1887年,时任天津海关税务司的英籍德国人德璀琳召集在天津的外商,请求资助创办大学,得到大家响应。德璀琳是李鸿章的大红人,李为表示支持拨给他一块地方做校址,后建成了一座德式建筑作为教学楼,开始招收学生,校名为吞纳学院(Tenney College),也称“天津博文书院”。1895年lO月2日,天津海关道盛宣怀通过直隶总督王文韶,奏请光绪皇帝设立新式学堂,得到光绪帝钦准,成立了天津北洋西学学堂,由盛宣怀任首任督办。在盛宣怀和直隶总督王文韶的参与下,125名新生入学吞纳学院,学院由此更名为天津北洋西学学堂,成为中国近代第~所现代意义上的大学。1896年北洋西学学堂正式更名为北洋大学堂,1912年1月北洋大学堂又改名为北洋大学校,直属当时的国民政府教育部。1951年改称为天津大学至今。北洋大学图书馆成立于1895年,为全国大学图书馆中最早的,曾聘请美国人担任图书馆主任,其管理制度及目录组织等均采用美国图书馆管理方法,因此使用了藏书票是可以理解的。北洋大学藏书票有两款,图案相同,分别是北洋大学堂和北洋大学校,只有一字之差。北洋大学堂在1912年1月改名为北洋大学校,故北洋大学堂藏书票要更早些,上面记录的日期为1910年,应为中国最早的大学藏书票了。藏书票图案中央是双龙戏珠,与北洋的勋章相近,彰显其皇家官办背景。

一所战时大学——西南联大

1957年12月10日杨振宁、李政道在瑞典斯德哥尔摩接受诺贝尔物理学奖。当时有外国记者问杨振宁“你对于现代物理学的兴趣是不是来自芝加哥的费米实验室9”

杨振宁答道:“不,我对于现代物理学的兴趣,最初是在中国的西南联大培养起来的。”

“西南联大?那是所什么样的学校?”记者们面面相觑。

杨振宁答道:“那是中国最好的大学……”

1937年7月7日的卢沟桥事变,宣告抗日战争爆发。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先迁至湖南长沙,组成长沙临时大学,同年11月1日开课。年底,南京陷落,武汉震动。长沙临时大学只维持了一学期,1938年2月西迁入滇,4月抵达昆明,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5月开课。抗战胜利后,1946年7月31日西南联大终止,三校迁回原址。西南联大在极端艰苦条件下,为国家培养出了一代知名学者和众多建国需要的优秀人才,它虽然只存在了短暂的八年多,但必将永载史册。西南联大图书馆十分简陋,书架是用废汽油桶、木箱等叠架起来的,书不多,学术期刊甚至都是两年以前的,座位也严重不足。宿舍里没有桌椅,很多学生只好跑到昆明街头的茶馆去念书,不少人的论文是在茶馆里完成的,有人戏称之为“茶馆大学”。当年在西南联大读书的汪曾祺在《泡茶馆》 文中写道“如果我现在还算一个写小说的人,那么我这个小说家是在昆明的茶馆里泡出来的。”战时物力维艰,一切从简,西南联大藏书票也是朴实无华,没有任何装饰,只有藏书票最原始的形态。

推荐访问:二则 东北大学 林徽因 藏书票


[林徽因与东北大学藏书票(外二则)]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