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工作汇报

丁关根:从“铁面部长”到中宣部部长

作者:jnscsh   时间:2022-03-22 09:47:53   浏览次数:

1985- 1988年任铁道部部长,1992- 2002年任中央宣传部部长,1988年任铁道部部长期间因贵昆线颠覆事故引咎辞职

丁关根1985年任铁道部部长。较为罕见的是,3年后,他成为改革开放以后,首位因安全事故而引咎辞职的政府高官。在宣传部长任上,他坚持“一分为二”的两点论,并开启互联网之门。在其83载的人生历程中,丁关根经历的每一个节点,都浓缩了中国共产党历史的一个片段。

提出“大包干”,邓小平沉默半晌道:让铁路闯一闯

丁关根出生于江苏省无锡市,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运输管理系。大学毕业之后,丁关根就长期在铁路交通系统部门工作,从技量员做起并相继担任多个部门的领导职务。

1985年9月,中共在不到10天的时间里连续召开十二届四中全会、五中全会,两次全会“一退一进”,打造了中共未来10年- 20年的领导班底。在四中全会上,叶剑英、邓颖超等一批老同志退出了中央委员会。而在随后召开的五中全会上,丁关根等56人被增补进入中央委员会。同是1985年,56岁的丁关根成为共和国第8任铁道部部长。

丁关根高度重视铁路建设,在他担任铁道部部长、党组书记期间,全国铁路货运量增长13%,达到13.69亿吨,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86年,丁关根提出铁路系统内部“大包干”的方针,将原本收归于铁道部的财务、劳资、人事等权力直接下放到各地路局,试行铁路行业的经济责任大包干。据相关人士回忆,改革方案提出后,系统内部对于此项改革都比较支持。

所谓“大包干”,就是铁道部希望通过改革来解决财政上对国家的过度依赖,进而获得更多自主权,激发创新和积极性。根据此项方案,铁路不再将全部运营收入上缴中央,而以承包责任制的方式每年上缴5%的营业收入,其余全部收入归铁路系统。

“大包干”效仿当年颇为流行的国企的改革方式,同时也得到了上层领导的肯定。邓小平在听过丁关根的改革汇报后,沉默半晌道:“让铁路闯一闯。”而彼时的铁道部在当时是名副其实的“铁老大”,拥有职工的数量达320万人,固定资产上千亿元,外电评价此次改革为“中国最庞大的企业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丁关根棋牌技术很高,曾是邓小平的牌友。据一位曾经常和万里、胡耀邦、丁关根等中央领导打桥牌的桥牌高手回忆:在他的印象中,万里和荣乐弟(原国家体委副主任荣高棠之子),胡耀邦和聂卫平,他们4人一组,谁也赢不了他们。但一物降一物,他们这4人组偏偏就打不过邓小平和丁关根、王汉斌和王大明他们4人组。在牌桌上,他们从不谈国家大事,邓小平打牌不聊天,只是叫牌和抽烟。邓小平成为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时是这样,1970年代举国批邓时也是这样。

“铁面部长”力推改革,遇铁路事故引咎辞职

据当年参与改革的铁道部干部回忆,1986年后,铁道部和各路局干部都被安排到北京交通大学进行统一培训,成绩不合格者撤销职务待遇。“地方部分干部对这个决定意见很大,非议不少,丁关根是顶着压力上的。”丁关根还承诺,计划在“七五”期间要使客运量增长45%,货运量增长71%,修建新线、复线、电气化铁路近万公里,铁路机车车辆方面的工业投资接近前35年国家在这方面投资的总和。

大刀阔斧的改革和一身正气的作风,为丁关根带来了“铁面部长”的称号。据当年在徐州火车站工作的魏新建回忆,1987年的一天,丁关根途经徐州站时曾下车视察。当他看到段长办公室摆设豪华时,直接训斥一番:“你这个办公室比我的部长办公室还气派,搞得这么大这么豪华,现场工人还能进来吗?进来往哪里坐?”说完一脸严肃。随后,陪同的分局领导赶紧打电话通知分局机关,立即把常委会议室的地毯撤掉,把原来准备的接待方案从简。

然而,丁關根的铁路改革尚未发酵落实,就夭折于一起车祸事故。由此,丁关根遭遇了人生道路上一次较大的波折。

1988年1月24日,由昆明开往上海的80次特快旅客列车运行到贵昆线且午至邓家村站间,发生颠覆事故。机后第2至第7位车厢颠覆于铁轨外侧,第8至13位车厢脱线,第14位车厢1根轴脱线,只有第15位车厢保持正常,机车和连挂于其后的行李车与后部车厢脱开后继续运行了一段距离。这次列车颠覆事故,造成88人死亡,62人重伤。线路经抢修于1月25日21时55分开通,中断正线行车44小时33分。

事故发生后,刚刚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的丁关根向国务院请辞铁道部部长一职。这次事故在客观上阻断了1986年的铁路改革之路。在丁关根引咎辞职后,“大包干”一事再也无人提及,原本下放到地方路局的权限也以安全生产为由统一收归铁道部。

多年后,回忆起1980年代的改革尝试,不少退休干部都感到惋惜。“如果当初老天给点运气,让改革成功,铁路今天可能就是另外一个模样。”铁道部一老干部感慨道。

而另一位铁道部退休干部则透露说:“铁路改革不像大家想的那么简单,当时很多老同志到铁道部和国务院提意见,不支持改革。”该说法得到了中国社科院规制与竞争研究中心主任张昕竹的确认。张昕竹称:“铁道部的一些人反对改革,理由是,铁路在中国是朝阳产业,仍然需要大量投资,需要集中力量办大事,不能因为体制改革而使行业太分散。另外,体制变了会影响协调问题,最后影响运输安全问题。有的还提出一个很有意思的理由,认为政企分开后,铁道部控制力可能会减弱,一旦国家有危难,会影响到国家国防安全。”

丁关根引咎辞职开创了中国省部级干部辞职的先河,此后重大事故官员辞职亦逐步成为惯例和制度化。丁关根在当时勇于担当的做法获得了外界的好评。

不过,丁关根的仕途并未因此而终结。1988年8月,他被安排担任国家计划委员会副主任。他加强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战略研究,参与组织了“八五”计划和年度计划安排的编制工作。他注重对事关国民经济发展重大问题的研究,参与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的决定》以及加快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若干规定等文件的研究制定,对推进工作、深化改革,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长远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掌管舆论宣传10载,打开互联网大门

1988年7月,中央决定成立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丁关根担任中央对台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后担任首任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在参与中央对台工作领导期间,他积极推动两岸交流交往,为组建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打开两岸关系新局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作出了宝贵贡献。

1990至1992年,丁关根任中央统战部部长,掌管统一战线工作。

在1992年党的“十四大”后,丁关根成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并出任中宣部部长和中央宣传思想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主管中共宣传和意识形态工作长达10年。

作为中国新闻舆论监督的代表,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就曾经引起丁关根的关心。白岩松在一次公开场合讲到在一次座谈上,丁关根问起《焦点访谈》一周是怎么配备的?他们回答说:“3天正面的、3天负面的,一天中性的是随机的。”接着,丁关根说:“在我看来,7天都是正面的。”白岩松等在场的人员体会到了丁关根这句话的含义:“如果你所有的报道都是建设的、积极的、满怀感情的,推动这个国家变得更好的话,即便是有人以为的负面报道,不同样是正面报道吗?”

中宣部作为全国意识形态的主管部门,丁关根在担任部长期间,于1992年派出时任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的徐惟诚率领考察团到新加坡进行两星期的访问,考察团回国后出版了《新加坡的精神文明建设》报告,掀开中国总结和吸收新加坡治理经验的序幕。新加坡前外交部长杨荣文曾表示,丁关根属于推动中国转型、实现新旧交接的那一代领导人,他所制定的政策为中国打开了互联网的大门。

1997年起,丁关根还兼任新成立的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主任,直到2002年中共十六大召开后退休。

2012年7月22日,丁关根逝世,享年83岁。新华社的唁电中,对于丁关根的评价是“我党宣传思想文化战线的卓越领导人”。

(摘自《共产党员》2012年第18期,《人民日报》2012年7月29日)

推荐访问:部长 铁面 中宣部 丁关根


[丁关根:从“铁面部长”到中宣部部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