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述职报告

中学数学教学方法探究

作者:jnscsh   时间:2021-07-28 08:45:34   浏览次数:

摘要:多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探索,让他们亲身经历学习实践和学习新知活动,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生活”氛围中,感受数学问题,感悟数学知识,主动获取知识,以达到应用数学,积极学好数学的学习目标。

关键词:数学教学;积极性;方法

教师在课堂上应多给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多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探索,让他们亲身经历学习实践和学习新知活动,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生活”氛围中,感受数学问题,感悟数学知识,主动获取知识,以达到应用数学,积极学好数学的学习目标。下面笔者简单阐述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现实生活中的数学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对于小学数学,更能在生活中找到其原型。因此要求我们在设计课程内容时,要加强数学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现实的联系,让学生真切感受到他们所学的数学是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让学生亲自感受数学,建立感性认识,并产生一种“数学真有趣,我要学好数学”的心理。比如,我们知道几何作图中的黄金分割点0.618,在人体、植物、动物中存在0.618是一个客观事实,也就是0.618提供了最优选择法,同样在建筑、绘画和乐曲中都能看到或者听到0.618。这样有了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情景,再难懂的问题也就变得简单了,而且学生所学到的知识记忆也比较深刻。

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要运用恰当的教学方式,以最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教学活动。在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确实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有效地数学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有的老师在课堂上只知道讲授知识点,而不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能促使学生的大脑随着老师的教学积极思考,总是一种纯粹的填鸭式灌输教学,由于未能有效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新课改主要的任务是实效、成果,所以,必须要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有一个全新的理念,使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活而不乱。

三、重视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参与能力

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双边统一的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与学的矛盾决定了教须有法,学才有路,学才有效,否则学生只会效仿例题,只会一招一式,不能举一反三。在教学中,教师不但要教知识,还要教学生如何“学”。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学中教师不能忽视,更不能代替学生的思维,而是要尽可能地使教学内容的设计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通过设计适当的教学程序,引导学生从中悟出一定的方法,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学习材料,伴随知识的发生、形成、发展的全过程进行探究活动。这就对教师有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教师要深入分析并把握知识间的联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利用恰当的富于启发性的问题去启迪和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同时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想、分析、类比、归纳、联想等方法,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通过探究去解决问题。其次,要引导学生广开思路,培养发散式思维,精选一些典型问题,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一个问。”爱因斯坦也说过:“不会提问,就意味着不会创造,因为任何创造总是从提问开始的。”可见,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敢于提问,善于提问,乐于提问,对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和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采取学生对老师提问;学生对学生提问;学生对教材提问的方式,有意识地激发学生“问”,激励学生想问、敢问、会问、爱问、创新问,在问中解决问题,在问中培养创新能力。“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数学教学观念正面临着向现代教学观念转变的挑战,如何将新的教学理念贯彻在课堂教学之中,真正使学生更快更好地获取数学知识,发展能力,形成良好的品格,掌握科学的方法,值得各位数学教育工作者思考。

推荐访问:教学方法 探究 中学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