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考察报告

小学音乐论文

作者:jnscsh   时间:2020-10-29 08:10:50   浏览次数:

小学音乐论文 | 以美扬善 以美怡心——小学音乐教育的美学意

随着音乐教育改革的深入和音乐新课程标准的实施, “音乐审美”与“相关 文化”观念在我国音乐教育中越来越引起音乐教师们的重视。

 小学的音乐教育也 逐渐被提上台面。古希腊哲学家早就提出: “由体力、智力、美学、道德这四个 方面编织在一起去构成一个完整的人。

 ”该思想早已在欧美的中小学教育中得到 采纳。我国经过数十载的教育实践,由“德、智、体”不完全的“三育”发展到 “德、智、体、美、劳”全面的“五育”教育,把美育放在适当的位置,或者说 在我国整体教育改革中重新显现,这是新世纪的音乐老师们目前面临的严峻挑 战。

“音乐美育,也叫“审美教育” 、“美感教育”,是培养人对于自然界的美、 社会生活的美和艺术作品的美的感受、鉴赏、评价、创造及爱好、情感的教育” 。

 它的教育功能、价值功能、政治功能,都在那音响流动的每一瞬间展开实施着, 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的情绪、 情感、情操以及性格的变化。

 从而激励人去塑造 多彩的人生和健全的人格。而小学实施美育教育的主要阵地应该是艺术类科目 ( 即文学、美术、音乐 ) ,文学、美术、音乐等多种艺术形式虽然都有各自独特的 艺术发展规律, 有不同的内在结构和表现形式, 但是,它们都围绕着一个共同的 目标——人类的思想感情,去揭示、去描绘、去抒发、去展现各自的艺术魅力。

 在小学美育教育中各具特色, 共同为学校美育教育构置成一个五彩缤纷、 八音协 和的大千世界。

音乐美育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 有其独特的功能。

 比如,乐 曲的旋律美、歌词的语言美、音响的意境美、表演的体态形态美、演唱演奏的情 感美,是其它学科难以比拟的。它既能陶冶儿童情操,丰富联想、开启智力、活 跃思想,又能鼓舞势气,奋发向上,激发创造、影响世界观的形成。由此笔者通 过多年音乐教学实践, 结合新课程标准的学习与实践, 就音乐教学和美的关系作 以下管窥。

一、唱游学习中感受美,以美塑形

唱游是小学低年级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它包含着强烈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它是音乐形象的反映,形体艺术的表现。泰戈尔说:韵律起着河岸的作用,赋予 诗以形式美和特征。

 其实,何止是文学, 其它姊妹艺术的美又有哪一种能够摆脱 节奏和韵律的约束呢 ?每当学生感受到律动音乐的音高、音色、力度和节奏变化 时,他们就会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 其自身的动作与音乐律动产生协调一致的美 感,给人带来音韵的和谐、节奏的铿锵,让你获得美的享受。

如:小学底年级唱游教材歌表演《大雁大雁天上飞》和集体舞《东北秧歌》 。

 前者音乐旋律抒展优美、节奏相对稳定,其动作形态显得平稳、圆滑、轻柔、舒 展大方,显现出学生从小要学习大雁遵守纪律, 热爱集体的本质, 后者音乐旋律 奔放,节奏活泼、兴奋、红火热烈。其动作形态则跳跃、顿挫、轻快、情绪欢快 激昂,呈现出集体性的广场民间艺术那欢快热烈的场面。

 通过上述不同内容, 不 同形式,不同风格, 的音乐律动作品与相应的形体动作组合的教学, 无疑为孩子 们营造了一个感受、理解、想象、创造和演绎的广阔空间。真可谓见而有形、听 而有声、声而有物、物而有景、景而有情。学生在参与学习和表演的过程中,掌 握了知识、开发了潜力,丰富了情趣,培养了创新能力,对于学生世界观的形成 和个性的塑造无疑会产生巨大的影响。真正体现主导与主体之间 , 主体与主体之 间的思维与创造 ,情感与情感之间的交流与碰撞, 体现了新课标以 “学生为主体” 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原则。进而在唱游学习过程中,培养他们高尚品格 , 启发 创新思维 ,拉近教师与学生 , 书本与实践的距离 ,从唱游学习活动中去发现美、认 识美,感受美,表现美,以美塑形。

二、歌曲学习中认识美、以美悦情 俄国大文豪契可夫说 :〔3〕“歌声是太阳 , 没有歌声的生活就象没有太阳的生 活一样苍白,淡化”。学习唱歌和歌曲欣赏是学校音乐教育中的重要环节之一, 它是学习者情感的表达, 灵魂的体现。

 当学生对其乐作品产生强烈的情绪时, 就 会潜移默化地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和思想境界。

 以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的方 式浸透他们的心脾。

如歌曲欣赏教材中《我爱你,中国》 ,其歌词运用叠句、排比等手法,对祖 国的森林山川、 春苗秋果、 田园庄稼等作了形象的描绘和细腻的刻划, 且词句清 新秀丽,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字句间展现出一幅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画卷, 把“我爱你,中国”的主题引向深化。歌曲的旋律跌宕起伏,词曲珠联壁合,相 互辉映,仿佛把人们引入百灵鸟凌空俯瞰中国大地而引颈高歌的艺术境界。

 学生 通过欣赏, 加之教师生动的讲解, 他们被歌曲优美的旋律和多媒体课件生动的画 面所描绘的音乐形象而深深吸引, 难怪同学们在听后感中写到, 歌曲犹如一幅祖 国大好河山的壮丽画卷,瀑泻出海外儿女一腔炽热和真挚的爱国主义情感。

其次在《国歌》的学唱和欣赏中,学生知道它是中华民族形象的标志,联想 到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他们可以说出许多:中国的今天、明天、中国的改 革开放 今天对祖国说话的是澳门,三百年长久的呼唤, “祖国母亲我要回

来”。包含着酸甜苦辣。喜泪挂在笑脸上,奋斗抗争、渴望,随着音符的跳动从 心底里流淌出来。香港的呼唤,让祖国母亲看到《东方明珠》今天更加美丽。但 是,还有一个子女日夜牵挂着母亲的心。

 “海龙王”你能架起彩桥,把鼓浪屿和 基隆港连起来吗 ?郑成功的子孙们面对台湾,遥想当年“雄风” 。“快快见到”的 急切心情感染着学生,这情,是母子情、思恋情、思归情,通过歌曲的教唱和欣 赏,谁不受到感染,他们听着、唱着、爱国之情由然而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 他们的情感、 态度和价值观得以提升, 道德情操随之升华。

 拉近了教材与学生的 距离; 拉近老师与学生的距离 ;拉近了学生与社会、与生活的距离。因此不难看出, 音乐与文学艺术的整合在这里发挥到了及至。

 丰富的歌词和优美激进的歌曲旋律 大量蕴藏着美。

 然而,美和善是一对孪生姐妹, 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去 辨别美、感知美、认识美、发现美、尽量为孩子们营造以美扬善的氛围,启迪领 悟学会做人的真谛。

三、乐曲欣赏中孕育美,以美扬善 乐曲欣赏是音乐教育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之一, 其目的是培养学生通过听 觉聆听音乐作品, 从中获取音乐美的享受, 满足精神的愉悦和理性的提升。

 然而, 音乐以其音响的魅力,给人以各种美的感受。它的旋律在起伏变化,抑扬顿挫, 迂回曲折中,在动与静、高与低、快与慢、紧与松的对比组合中无一不蕴涵美的 因素,显现出它独有的魅力, 从而唤起人们对美的追求和向往, 激起人们感情的 波澜。它以其音响本身的美,去滋润孩子们的心田,陶冶他们的情操。

如器乐曲欣赏教材中大独奏曲《天鹅》 ,乐曲形象地描绘了洁白高雅的天鹅 在碧波粼粼的湖面上悠然漫游的优美情景, 那如歌的抒情旋律, 恰似天鹅的吟唱, 而钢琴玲珑剔透的琶音伴奏又似清澈明丽, 波光摇曳的湖面, 塑造了天鹅在湖面 漫游的优雅形象, 富有诗一般的境意。

 当孩子们聆听着轻柔优美的乐曲时, 仿佛 身临其境,美不胜收。其次,另一曲选听教材民族管弦乐合奏《春江花月夜》作 者细腻的笔触,为人们刻画了一个神话般美妙的境界, 使乐曲显得格外优美宁静。

 把月落前江面甜静、醉人的意境,描绘得细致入微。从那江楼钟鼓、月上东山、 风洄曲水、花影层叠、水云深处、渔歌晚唱等段落的演奏中,不同的乐器、不同 的音色、不同的配器、不同的表现手法,将那山河秀美、碧波月影、层层涟漪的 湖光山色演绎得惟妙惟肖, 令人疑神屏息, 浮想联翩, 犹如一幅幅清丽淡雅的水 墨丹清在你眼前徐徐展开, 令人陶醉, 仿佛把你带入这美丽的春江去畅想, 去遨 游。此时此刻, 乐曲的魅力与学生的心灵在碰撞在交融, 获得了相得益彰的最佳 效果,与此同时,教师要因势利导见机而行,指导学生在今后欣赏音乐作品中, 要多听、多想,用心去感受,去领悟、去体会乐曲所表现的音响美、音色美、配 器美、直体美、和谐美、意境美以美怡心。

四、音乐活动中体验美,以美怡心 音乐有着强烈的愉悦功能, 〔4〕“凡乐于欣赏音乐,就能够倾心赏美,便是 乐于接受教育的表现,人的精神愉悦了,就会产生积极向尚的情绪, 焕发出异彩”。

 笔者在器乐教学活动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摸式,培养学生动手、动 脑、创新的能力,让学生自己去认识美、感受美、体验美。比如,我在口风琴教 学课上组织排练合奏《彩云追月》 ,首先运用声势训练法,让学生拍手、拍腿、 跺脚,模仿伴奏乐器, 其次按声部分小组练习, 让大家都参与到活动中去体验作 品的节奏美、姿体美、旋律美、意境美,有的小组用口风琴吹奏旋律,有的小组 用节奏乐器为旋律伴奏, 有的小组作即兴舞蹈表演。

 学生通实践, 激起了创作的 欲望。这种参与 互动 体验 升华的教育模式, 则是新课标“以学生发

展为中心”的提验和深化。既优化了课堂,又启迪了学生的智慧、拓展了思维空 间,以情动人、以情育人、在不知不觉中渗入学生心灵,以美怡心产生了相应的 效果。

五、音乐实践中表现美,以美导行

音乐是对青少年思想教育的自律工具, 也是实现德育功能的重要途径。

 音乐 作品的艺术性和思想性融为一体, 隐性的德育教育因素潜移默化相互渗透。

 如在 课外合唱、器乐合奏排练中,因合唱队,乐队由多人组成。相互间协同配合很重 要,不但要求大家唱、奏要整齐,而且要求必须齐心协力才能表现好作品,在整 齐的基础上特别强调多声部的唱、 奏不仅声部直体谐和, 而且更讲究方方面面的 协调配合,才能把艺术性很强的声乐和器乐作品完美地表现出来。在此基础上, 教师因势利导,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

 “以美导行”在这里所产生的效果, 是最直接、最有说服力的事实。由此不难看出,集体主义意识在合唱、合奏音乐 活动中是何等的重要。

 相互配合协调这种显性意识正是我们学校德育教育中重要 的内容。以美育美、以美启智、以美悦情、以美育德在这特定的环境下得以淋漓 尽致的展示。

综上所述 , 学校的美育教育 , 它不应该是应试教育的遮羞布 , 不是装饰名牌学 校的广告牌 ! 不是挂在校长嘴边动听的词燥 ,也不是校园墙壁上华丽的标语 , 更不 是学校升学率的代名词 。那么,它究竟是什么呢 ?笔者认为 : 它应该是学生

创新思维的动力 ,是个性发展的催化剂 , 是培养人格的工具 ,是勾勒宏伟蓝图的色 彩,是国民整体素质的集中体现 , 是课堂上春雨润物的悉心交融、是开阔视野的 明镜。它能折射出美育教育绚丽多彩的画卷 ; 它能编织出美育教育五光十色的彩 环;它能堆砌出美育教育百年树人的大厦 ; 它能谱写出壮丽人生的不朽乐章

作为学校美育传播者和奠基人的音乐教师, 应该明白新世纪角色转换的道理, 主 动去感受、体验、观察、比较、分析、明确自己在课改中的位置。不仅要挖掘音 乐教材中美的各种因素, 而且还要善于启发诱导学生以美导行, 使他们在学校美 育教育活动的实践当中,自己去认识美、体验美、掌握美、表现美、创造美。

也许,这些“只言片语”仅是盲人摸象, 无法窥探音乐课程标准改革的全貌, 但我们力求走进新课程, 去感悟新课程改革那如火如荼的气息, 去接受新课程改 革那春风化雨般的洗礼, 去加入新课程改革那轰轰烈烈的行列, 去吮吸新课程改 革那点点滴滴的精髓。

推荐访问:音乐论文 小学 论文 音乐 小学音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