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调查报告

“密度计算”教学四讲求

作者:jnscsh   时间:2022-03-02 08:39:05   浏览次数:

浙江教育出版社新出版(2012年7月第1版)的初中科学教材,将《物质的密度》安排在了七年级上,纳入其第4章《物质的特性》,本章包括了物质的密度、物质的比热、物质的熔点、凝固点、沸点等特性.《物质的密度》在浙教版2006年的版本中是安排在八上第1章《生活中的水》当中的,这一章集中了多个难点:密度、压强、浮力、溶解度等.因此,新版本很好地分散了难点,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个新的问题:学生过早学习较难的知识,难度大,这与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初一学生的现状不符.但是学生又是第一次接触物理方面的计算,通过教学让学生养成规范计算是重要的教学目标.本着以上分析,笔者在教学中力求四讲求,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讲求情境

学生往往会觉得计算比较枯燥乏味,有时还会感觉比较烦.但若能在例题教学中设置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例子,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会高涨.

例1教室内空气的质量多大?

笔者先让学生猜一猜,学生马上给出了很多猜测,几百克的、几千克的、几十千克的……当有学生猜几百千克时,全班其他同学都觉得那是绝对不可能的.正当学生争执无果时,笔者让学生根据公式来算一算.此时全班同学都很安静地进行着计算,结果很快出来,真的是200多千克!学生也马上感觉到这计算还真有用,这样的教学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氛围中完成了平时觉得烦的计算.

2讲求意义

3讲求规范

3.1显性规范

显性的规范有:要有“解”有“答”;要有公式;每个数据都要带单位;先进行单位换算再进行计算;两个量相除一般写成分数形式;最后结果若不是整数,则要用小数表示;结果要带单位,且不用括号;计算过程要用递等式等.这些显性的规范虽然不难,但一方面因为注意点比较多,容易遗漏;另一方面因为有些要求与数学中的不一样,需要更正,而纠正一个错误的习惯比养成一个新的习惯要更难.显性规范的养成即需要老师的正确示范,更需要有效的练习.笔者尝试了练习独立完成,并进行逐一面批的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3.2隐性规范

解计算题并不是一个纯粹计算的过程,在计算之前需要进行分析,理清解题思路,这也就是隐性规范.关于密度这一内容在计算之前,需分析对于某物体(物质)已知了密度、质量和体积中的哪两个条件,这样才可以计算第三个量.若只已知三个量中的一个量,则需先想办法求出第二个量,此时往往可以找到该物体(物质)与另一物体(物质)间相等的量,借助另一物体的已知条件进行求解.隐性规范的养成同样需要教师的示范,即需要教师展示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并把思维过程形象地展示在黑板上.同时在进行课堂练习时,要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思考后再写出过程.

4讲求联系

在进行较难题的计算时,往往需要联系的观点,将两个物体或两种物质进行联系,并找到联系两者的纽带——相等的量.

例6一个空瓶的质量为400g,在装满水后二者的总质量为800g;当装满油后二者的总质量为720g,求油的密度.

此题中涉及到两种物质,而两物质的体积是相等的,可先算出水的体积,这也就是油的体积;再根据油的质量与体积便可得结果.

例7体积为10立方分米的冰,密度为0.9×103千克/立方米,则当这些冰化成水后,得到的水的体积是多大?

此题中冰的质量与融化得到的水的质量相等,可先求出冰的质量,再进行求解.

例8有一块大岩石体积为5立方米,从大岩石上取一小块作为样品,测出样品的质量为70克,并将此样品放入装有70毫升水的量筒内,量筒内液面升高到95毫升.试判断此块大岩石能否用载重量为15吨的车进行运送?

此题中小岩石与大岩石的密度相同,先求出密度再计算大岩石的质量.

知识的学习是无止境的,但笔者希望学生正在进行的学习是快乐的、有效的,且对以后的学习能起积极作用的.在密度计算的学习中,学生能带着热情、讲求方法、讲求规范地进行着有意义的建构,作为教育者也是快乐的!

推荐访问:讲求 密度 计算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