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教育心得

润物无声育桃李

作者:jnscsh   时间:2021-08-12 08:46:30   浏览次数:

传统文化是民族思想文化的根本,是民族智慧的精华,是世代相传并不断更新的一种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蕴藏着极其丰富的精神内涵,它是优秀的民族品质、民族精神、民族情感和民族礼仪的总和。

2017年,河南省教育厅下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的通知,全省各级教育机构及中小学迅速行动,纷纷开展相关教育活动。鹤壁市山城区各中小学在区教体局的文件精神下,结合各自学校的特点,相继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工作。近日,我们慕名来到鹤壁市山城区第一小学,采访了解了该校全面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工作的开展成效。

走进一小,校园处处洋溢着传统文化的“味道”。一直以来,该校坚持以引导激励为主、多方面渗透熏陶的原则,采取与各科教学、校本课程、社团活动相结合的方式,积极开展古诗文经典诵读、传统美德和礼仪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中华武术精髓学习与弘扬、开展书法课、开设手工制作等活动。通过活动育人、环境熏陶的方式让同学们修身养德习文,牢筑传统文化根基。

营造文化氛围陶冶高尚情操

“学校是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阵地,把传统文化教育与学校教育紧密融合起来,会使学生在心灵深处受到传统文化的震撼和洗礼,从而种下真、善、美的种子。”在第一小学,提起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该校校长田宝用给出了这样的诠释。

的确,中华上下五千年,优秀历史文化是当代青少年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财富,漫步一小校园,你会发现墙壁上精心设置的经典文化墙,醒目的国学诗句和文章,让人有一种身在文化摇篮里的感觉,感受深切。田校长告诉我们,设置文化墙的目的就在于,能让同学们通过环境熏陶,感受文化气息,能让师生们每天经过都能读读看看,能够更深的接受民族文化精髓、民族文化精神。学校也是想通过这种形式帮助师生们潜移默化的接受和传承优秀历史文化。

搭建教育平台学习传统文化

近年来,该校经过努力,开发出了中华传统文化校本课程《诵读经典启迪人生》,该课程教材精选体现优秀传统文化精神题材,结合学校的工作实际,形成了一套有计划、有目的的校本课程,真正的实现了传统文化进课堂。

在校本课程教材《诵读经典启迪人生》的指引下,该校通过开展了多项活动。如社团活动,该项活动已经成为常态,而且每年都会进行展演,学校精心编排的节目《少年强则国强》获鹤壁市一等奖;“每周一诗”展示活动,该活动每周都会开展,同学们通过展示诗句,和全校师生进行互动交流,共同学习诗句的内涵,共同温习传统文化的魅力;中华武术学习活动,改校利用大课间、体育课等让同学们学习了拳术、棍术、功夫扇、剑术等;開设书法课程,改校一到六年级开设了书法课,成立了社团;手工制作方面,在社团活动时,指导学生学习绢花制作、印染等传统工艺;劳动方面,组织学生种植常见农作物、蔬菜,经历翻地、播种、除草、施肥、收获全过程。

“学习悠久历史文化,不仅仅是体现在课堂上,我们通过多举联动,有目的地强化学生对传统文化精神的认知,通过开展传统优秀文化进校园活动,让学生了解祖国灿烂的文化、悠久的历史,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成为有根的中国人。”校长田宝用如是说。

走进传统节日传承中华经典

经典是民族永恒的宝藏。弟子规、古诗文、名家名篇中蕴含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将“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思想艺术化,以文学形式传承下来,包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和道德教育内容。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正确的人生观,一小于近期举行了“诵读经典传承文化”展演活动。

稚嫩却富有朝气的《弟子规》、温暖的音乐剧《感恩母校》、磅礴大气的《中华魂》、自创讴歌家乡的诗歌《石林颜色》等节目新颖独特,给人赏心悦目之感,博得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孩子们用美妙的歌声、优美的舞姿、激情澎湃的朗诵传扬美德、传承文化、弘扬正气。

通过诵读,学生在了解、比较、品析、参悟和创造的活动中,不仅增长了知识,还受到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感染与熏陶,对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继承传统,以文化人。大力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有效地促进和推动了山城区一小的德育工作,激活了学校德育教育手段,提升了德育实效,开启了学校素质教育的新局面。

推荐访问:桃李 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