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学习心得

“互联网+”背景下青年政治认同研究

作者:jnscsh   时间:2022-02-24 08:39:15   浏览次数:

摘 要:“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群体对网络依赖更甚。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借机主观肆意地阐述历史以宣扬带有某种政治目的的评价,质疑中国共产党历史及其执政的合法性,试图否定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指导地位,严重影响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判断,干扰、冲击新时代青年的政治认同。因此,应加强“互联网+”背景下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针对性批判,抢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媒体高地,培养牢记初心、勇担使命的新时代优秀青年。

关键词: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网络平台;唯物史观;政治认同;大学生教育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8.33.064

网络快速发展使大学生认知模式发生重大改变,更对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与成效提出了尖锐挑战。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借助网络沉渣泛起,刻意歪曲历史、抹黑英雄人物、诋毁党的工作,在很大程度上消解或削弱高校学生的民族认同和政治认同。“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作为对新时代青年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阵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承担着培养青年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作用,应根据网络信息传播特点并结合学生成长规律批判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提升工作实效,着力引领新时代青年坚定正确政治方向。

1 “互联网+”背景下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界定与辨识

快节奏的信息生活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青年的心理养成和行为习惯,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相对开放,在用户注册和运行上都很难进行统一管理,如何有效监控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传播成为令人困扰的问题。

关于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概念界定问题,很多学者认为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就是虚无历史、否定历史;也有人认为,历史虚无主义思潮通过对历史的消解和解构进而娱乐历史,大肆宣扬历史是“空”的,其本质就是一种历史唯心主义的诱导。作为一种政治思潮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并不是秉持一种本真的态度去对待历史事实,而是在传播与依附上带有很强的目的性,对历史的虚无或者否定都带有刻意的选择性。从这种意义上来讲,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应该归为历史唯心主义表现形式中,它的本质是扭曲和丑化历史,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为了探寻历史规律和历史真相而研究历史。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之所能够成为当今社会中危害极强的社会思潮,与中国现时的时代背景是分不开的。随着改革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社会大环境开放程度的大大提升,中国的经济制度由原先单一的公有制逐渐转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形式。同时,“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人们发表自己的见解与主张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平台,但随之而来也有西方部分不良社会思潮的传入和引进,因而不可避免地导致了思想的多元化,产生一些与主流的意识形态相异的思想。网络传播的这种便利性、迅捷性的特点,使得人们无法从客观上控制与主流意识形态相异思想的传播,从而相对扩大了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影响。这往往导致人们思想混乱、社会不稳定增多,大学生作为与网络接触较多的群体受不良社会思潮的毒害更深,因而我们要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时刻保持警惕。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主要有两种表现。那种否定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的思想是一般意义上的虚无主义;另外则是特定意义上的虚无主义,专指否定中国近现代史以及中国共产党历史的虚无主义。在中国,矛盾主要集中在第二种情况上。

一是,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总是选择性地把中华民族长达五千年的历史看作是虚无的,更妄想从源头上否认中国历史。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主要观点,认为中国从古代到现代的发展进程中,其内在机制存在严重的问题,无法进行自我更新,因而中国要想走向现代化,只有将西方的文明理念引入中国。这种言论体现了历史虚无主义者对“黄土文明”的刻意贬低,对海洋国家“蓝色文明”的极力讴歌。抹杀中国革命的历史。二是,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者不仅丑化和歪曲中国革命的历史,还试图贬低一切近代中国的革命进步运动,美化、歌颂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主张用所谓的“现代史观”代替“革命史观”,进而否定革命的历史功用、否定一切革命成果。更有甚者,对于近现代西方国家的侵略行为表示赞成,主张中国应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地或附属国。三是,歪曲社会主义的历史。历史虚无主义者把中国选择社会主义方向看作是误入歧途,认为中国的经济文化各方面都很落后,没有能力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而新中国成立之后建立的只不过是小资产阶级的空想社会主义。他们主张“反思改革”,歪曲事实,片面、鼓励地对待历史,对中国改革开放发展历程的解读,也只是想达到曲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目的。

网络的高自由度与开放性也加大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与强度。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凭借网络蔓延开来,诱导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合理性产生怀疑,以此降低人们对党的信任,试图从根本上瓦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破坏文化传统、削弱文化认同以瓦解共同的理想信念,削弱民族凝聚力和文化认同感。因此,在“互联网+”背景下,批判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着力引领新时代青年坚定正确政治方向是十分必要而且紧迫的。

2 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这一时代课题的提出

“互联网+”潮流涌动,昭示着中国的高等教育也已经步入到基于信息技术的伟大革新中。由于大学生社会实践经验较少,对于很多事物的理解尚不全面,极易成为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直接受众,携带传播不良思潮的极大可能性,因而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和网络平台建设,必须加强对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引导,营造风清气正的校园学习氛围。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作为虚无主义最基本的表现形式之一,具有想当然、极其主观与自我的特质。从历史的认识主体看,产生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原因在于很多研究者受到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背离了唯物史观、重蹈唯心主义的覆辙,一味强调历史是不可知的,因为没有找对正确的政治方向,也就渐渐丧失了应有的社会责任感。从历史的认识客体看,“研究必须充分地占有材料,分析它的各种发展形式,探寻这些形式的内在联系。只有这项工作完成以后,现实的运动才能适当地叙述出来。”正是因為有这些元素的支撑,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常常刻意将完整的历史分割成零散的碎片,然后根据自身的诉求达到“重塑”历史、结构真实历史的目的。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沉渣泛起,打着还原历史的幌子,利用党在领导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曲折,紧紧咬住不放,通过曲解思想政治概论课的讲授、在主流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下发表一些不负责任、毫无根据的评论,企图对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进行价值观误导,进而诋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理性与正当性。

这种情况的出现,有其特殊的时代背景与发展环境。从国际环境来看,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作为一种历史现象,出现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低潮时期。以唯心史观为基础的西方社会科学理论在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传播过程中也有介入,另外,民主社会主义、新自由主义也为历史虚无主义这种不良社会思潮的传播创设了思想语境。从国内环境来看,20世纪80年代后,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开始在我国泛滥。改革开放时期,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借着“解放思想”的机会,趁机宣传自己的观点,对每个时期现行政策表达不满、夸大党内的曲折与失误、展现对西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谄媚。不得不承认,从国内背景来看,改革开放在解放我们的思想,使得我们思想领域发生深刻变化的同时,同时也提高了我们对各种社会思潮的包容度,从而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传播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传播主要有以下几种手段。随着人类文明进步,思想启蒙也在不断推进,较之于书籍、报刊等纸质媒介太过显眼与张扬,虚无主义依照形势也学会了借助于以更加温和的形式表现出来,常常在潜移默化中刷新我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认识,这样的传播是很难察觉的,需要我们仔细辨别很多网络言论。相比于刚才所介绍的“委婉”形式,过于简单化导致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则更加倾向于依赖愚昧群体,这些激进的历史虚无主义者常常以彻底反叛的形式出现,试图对高校意识形态安全进行挑战。对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比较抵触、习惯了刷微博、看“抖音”、聊微信的大学生们爱看新鲜事,喜欢对新鲜观点表示认同,无意中就跳进了很多别有用心的人设置好的思想“陷阱”中。

在信息化逐渐成熟的时代,各种各样传播媒介的换代更新确实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使得每个网民通过不同渠道表现最真实的自己,但往往也会让互联网变成舆论斗争的主战场。如果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趁势而起,在短时间内就会得到大量的关注与强有力的传播,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因此,切断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传播媒介与途径是当前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

3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開展中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批判

清代著名思想家龚自珍曾经说过:“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之所以极尽所能地败坏中国共产党的形象、否定中华民族的历史,最根本的目的还是要蛊惑人心、煽动不良的情绪以实现他们的政治目的。加之愈加复杂的网络环境也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影响着部分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对此,我们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小心提防,举全力批判网络环境下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借助网络平台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等不良思想进行精准还击,迅速有效地占领网络阵地,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场域,使网络成为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另一“战场”,实现预期的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目标。

那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呢?

一是要树立全局目光,警惕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必须习惯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研究历史,坚持马克思主义对意识形态领域内的指导。为了警惕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暗潮流动,必须广泛地开展唯物史观的教育,引导新时代大学生用全面、系统和发展的态度面对历史史实和历史人物。

二是要树立严谨的学术态度,严格思政理论课程与网络教学平台建设。要“在学术上更为系统、全面、深入地研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思潮,从更加科学和本质的意义上把握其实质,加强史学批评。”增强学生的研究责任意识,教会他们将正确的历史史实传播给大众。提前向学生解释清楚历史虚无主义者背后的真正目的,指明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传播的实质和危害,赢得“对战”中的群众基础。

三是要坚定正确的立场,大力弘扬主旋律。“我们要本着对社会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依法加强网络空间治理,加强网络内容建设,做强网上正面宣传,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滋养人心、滋养社会,做到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为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少年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首先,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共同理想,凝心聚力,提升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通过积极开展能够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活动,构建良好的网络舆论氛围。其次,加强对大学生的国史和党史教育。坚持从中国的具体实际出发,总结中国革命的历史事实和经验教训,教给学生唯物史观的分析方法,排除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影响。最后,我们要坚定不移的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实践创新,更要坚定道路自信,不断加强史实教育。

四是要加强对新媒体的监督和管理。网络媒体在客观上难以受到控制,我们首先应该通过法律的手段,充分利用新媒体作为有效的宣传手段,积极地推进网络法治建设,培养具有深厚历史知识的媒体平台。其次,重视对地方史的研究,正清历史事实,积极引导媒体平台传播正确的历史事实,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侵蚀。最后,要从新时代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实际出发,积极地打造符合学生发展需求和身心发展规律的新媒体阵地,借助于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形式,打造意识形态教育领域内的重要传播工具。

立足唯物史观,我们有充足的理由相信历史虚无主义的思潮最终会烟消云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主题,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积极地开展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从而消除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大学生群体的影响,为学生积极地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生活氛围,培养牢记初心、勇担使命的新时代优秀青年,帮助其树立文化自信,时刻牢记“我们不是历史虚无主义者,也不是文化虚无主义者,不能数典忘祖、妄自菲薄”。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70.

[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M].第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1-22.

[3]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4]曹守亮.历史是不能虚无的——读《警惕历史虚无主义思潮》[J].高校理论战线,2007,(4):51-55.

[5]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4-26(2).

[6]李文阁,孙煜华,李达.兴国之魂:文化强国背景下的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338.

推荐访问:互联网 认同 政治 青年 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青年政治认同研究]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