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读书心得

主要论文索引

作者:jnscsh   时间:2021-08-05 08:43:37   浏览次数:

普通艺术学

1.《审美——艺术的特性扫描》,杜书瀛《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

2. 《民间社会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孙晓霞《民族艺术》2007年第1期。

3.《从所“非”看艺术学之所“是”——艺术学学科性质析疑》,易存国《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

4.《后民间美术的生态秩序及文化逻辑》,唐星明《民族艺术》2007年第2期。

5.《艺术史是一种权力——“走出编译时代”》,河清《美术研究》2007年第3期。

6.《无名的考古学还是有名的艺术史:艺术考古学研究向度刍议》,黄厚明、顾平《民族艺术》2007年第3期。

7. 《观众的伦理诉求与故事的人文价值》,曲春景《上海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

8.《艺术何以会终结?——关于艺术本质主义的思考》,常宁生《艺术百家》2007年第5期。

9.《中国当代艺术的语言困惑》,蒋永青《文艺研究》2007年第5期。

10.《艺术的终结与重生》,彭锋《文艺研究》2007年第7期。

11.《艺术的终结:一种现代性危机》,周计武《文艺研究》2007年第7期。

12.《艺术学的建构与整合——西方艺术学理论和方法与中国艺术史研究》,常宁生《文艺研究》2007年第10期。

13.《西方艺术史学方法及观念的启示》,翁剑青《文艺研究》2007年第10期。

14.《完全的艺术真理观:艺术人类学的核心理念》,郑元者《文艺研究》2007年第10期

电影学

1.《奇幻电影:我们时代的镜像》,陈奇佳《文艺研究》2007年第1期。

2.《论新世纪的“后五代”电影现象》,陈旭光、苏涛《文艺争鸣:理论综合版》(长春)2007年第1期。

3.《论影像叙事中的审美空间与画外构建——兼论中日电影空间的现代体验与传统意义》,陈林侠《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贵阳)2007年第1期。

4.《跨区(国)语境中的华语电影现象及其研究》,陈犀禾、刘宇清《文艺研究》2007年第1期。

5.《建构中国电影传播史》,李道新《人文杂志》2007年第1期。

6.《喧哗与骚动——2006年中国电影漫评》,苏七七《文艺争鸣》2007年第1期。

7.《电影中如何体现社会主义价值观》,尹力《当代电影》2007年第1期。

8. 《关于电影史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几点思考》,饶曙光《当代电影》2007年第1期。

9.《黄金时代,谁还会关注好人?——中国电影的资本“霸权”》,饶曙光《21世纪经济报道》2007年第1期。

10. 《迈向民俗学的影视与民俗研究》,张举文《民俗研究》2007年第1期。

11. 《中国电影批评:反思中前行》,章柏青《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社版》2007年第1期。

12.《中国大片的现状与问题的辨析》,周星、柳天星《电影新作》2007年第1。

13. 《关于中国电影文化根基的思考》,桂青山、陶家璇《电影艺术》2007年第2期。

14.《台湾的新影像时代——从新电影到后电影》黄建宏《山花》2007年第2期。

15. 《〈三峡好人〉:故里、变迁与贾樟柯的现实主义》,李陀、崔卫平、贾樟柯、西川、欧阳江河、汪晖《读书》2007年第2期。

16.《文化人类学视域中的中国少数民族电影》,孙鹏《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

17.《“人民电影”探讨——十七年中的第一波“非主流”》,吴迪(启之)《电影艺术》2007年第2期。

18.《现代儒者的困惑与理性反思——杨德昌电影论》,杨晓林《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7年第2期。

19.《现代化与本土化:好莱坞与香港电影的双向互动——兼论香港电影复兴之路》,赵卫防、类成云《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2期。

20. 《性别政治话语中的优雅转身——中国新世纪女性电影研究》,周清平《当代文坛》2007年第2期。

21.《文化精神与电影诗意——以霍建起电影中的诗意为例》,陈阳《文艺争鸣》2007年第3期。

22.《“狂欢化”理论与电影叙事》,陈阳《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

23.《论当前电影市场的“失衡”现象》,丁莉丽《文艺争鸣》2007年第3期。

24.《中国主流电影与文化核心价值观的建构》,贾磊磊《光明日报》2007年3月16日。

25.《“后九七”香港电影的时间体验与历史观念》,李道新《当代电影》2007年第3期。

26.《全球化·后殖民·民族电影——对中国电影“大片”的拷问》,史可扬《文艺争鸣》2007年第3期。

27.《英国电影文化:文学传统、绅士与嬉皮、种族、身份和意识形态》,陈旭光《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2007年第4期。

28.《新时期中国电影的美学困顿》,史可扬《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4期。

29.《银幕中心的他者:“革命样板戏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宋光瑛《文艺研究》2007年第4期

30.《“样板戏电影”:电影工业、文本政治与献身者的国家仪式》,徐敏《文艺研究》2007年第4期。

31.《三峡好人有那么好吗?》,余虹《上海文化》2007年第4期。

32. 《忠于叙事的“反类型化”影像——许鞍华“后九七”电影影响造型语言研究》,张颖《当代电影》2007年第4期。

33.《张艺谋与大众文化》,柴莹《文艺争鸣》2007年第5期。

34.《何奇之有?——质疑〈奇幻电影:我们时代的镜像〉》,聂欣如《当代电影》2007年第5期。

35.《中国独立影像发展备忘录(1999~2006)》,詹庆生、尹、鸿《文艺争鸣》:理论综合版(长春)2007年第5期。

36.《电影研究中的影像本位问题》,黄文达《社会科学》2007年第6期。

37.《论中国水墨动画影片的艺术风格》,丁姗姗《文艺争鸣》2007年第7期。

38.《成长的蜕变——论当代中国电影的成长主题》,孔朝蓬《文艺争鸣》2007年第7期。

39.《中国古装动作大片的问题与出路》,杨矗《文艺研究》2007年第8期。

40.《意识形态话语的隐形书写——好莱坞电影的黄白性恋模式》,吴卫华、镇涛《文艺争鸣》2007年第11期

41.《族群认同与香港电影中的“北佬”形象》,石川、顾涵忱《文艺研究》2007年第11期。

42.《“无地域空间”与怀旧政治:“后九七”香港电影的上海想象》,绍谊《文艺研究》2007年第11期。

43.《后原初性:认同的再造和想象的重组——反思1997-2007香港电影的“中国脉络”》,张颐武《文艺研究》2007年第11期。

44.《〈夜宴〉:华美影像中的欲望挽歌》,张书瑞《电影评介》2007年第11期。

广播电视艺术学

1. 《关于中国影视艺术创作现状的美学断想》,仲呈祥《文艺研究》2007年第1期。

2. 《转型期中国电视剧的主旋律叙事》,范志忠《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年第1期。

3.《“红色经典”电视剧改编研究的反思及改编的再出发》,景秀明《当代电影》2007年第1期。

4.《一场事先张扬的文化事件——透视“红色经典”改编》,张宗伟《当代电影》2007年第1期。

5.《中国电视剧第一篇理论研究文章考》,张国涛《现代传播》2007年第1期。

6.《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电视历史剧的子类型探究》,宗俊伟《文艺评论》2007年第1期。

7.《电视剧中的话剧元素与电影元素》,董妮《剧作家》2007年第2期。

8.《迷津中的守成与突围——2006中国电视剧创作刍议》,梁振华、朱洁《文艺评论》2007年第2期。

9. 《论中国电视批评理论体系的建立这》,欧阳宏生《现代传播》2007年第2期。

10.《 从〈学徒〉看“真人电视剧”的戏剧特性》,夏姗姗《当代电影》2007年第2期。

11.《影像与历史——“影视史学”及其实践与试验》,谢勤亮,《现代传播》2007年第期2期。

12.《电视剧语言的性格特征》,蓝凡《戏剧艺术》2007年第3期。

13.《电影剧作中的情感控制》,孟中《电影艺术》2007年第3期。

14. 《纪录片与新闻片的边界及其漂移》,倪祥保《中国电视》2007年第3期。

15.《透析“电视讲坛”现象:关于《百家讲坛》的思考》,易前良《中国电视》2007年第3期。

16.《关于〈红楼梦〉影视改编的思考》,高淮生、李春强《红楼梦学刊》2007年第7期。

17.《全景式观察中国电视纪录片》,石屹《中国电视》2007年第7期。

音乐学

1. 《管子律数与古琴徵位的嫩芽翠枝——中国古代音乐史讲义备忘录》,赵宋光《中国音乐》2007年第1期。

2. 《论“文革”中的音乐大批判》,梁茂春《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

3. 《中国音乐思想与古代的音乐占候术》,罗艺峰《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

4. 《商——清商——乐》,洛地《中国音乐》2007年第2期。

5. 《〈士兵舞曲〉源流考》,钱仁康《音乐艺术》2007年第2期。

6.《功能性·制度·礼俗·两条脉——对于中国音乐文化史的认知》,项阳《中国音乐》2007年第2期。

7.《民族管弦乐队方兴未艾的艺术形式——由中国民族管弦乐队的建制所引发的思考》,姚毅军《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

8.《中国音乐美学的逻辑形态——从内涵逻辑解读传统音乐美学的形态特征》,刘承华《中国音乐》2007年第3期。

9.《家乐盛衰演变的轨迹及其对中国音乐文学的重大影响》,刘水云《文艺研究》2007年第3期。

10. 《江南丝竹曲目类型及来源》,伍国栋《中国音乐》2007年第3期。

11.《汉族民歌中的旋律展衍》,周青青《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

12.《传统礼乐文化的内在张力结构》,李宏峰《中国音乐学》2007年第4期

13.《阿多诺新音乐哲学的研究历史与现状》,方德生《国外理论动态》2007年第7期。

14.《对于西方先锋派音乐不确定性特征的几点美学思考》,郝近瑶《人民音乐》(京)2007年第7期。

15.《中国艺术歌曲创作之我见》,陆在易《人民音乐》2007年第8期。

16.《洞经音乐性质研究综述》,郑慧玲《文艺争鸣》2007年第9期。

舞蹈学

1.《舞蹈艺术的“抽象”与“移情”——兼及其他几对关于舞蹈艺术与审美的二元对立范畴》,陈旭光《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

2.《露重飞难进 风多响易沉——中国舞蹈理论家郭明达与中国现代舞蹈》,刘青戈《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

3.《孔雀舞的传承基础与审美合力——以毛相、刀美兰、杨丽萍为例》,谢莲花《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

4. 《“学院制造”可否“质变”——盘点“学院派民族民间舞创作”》,陶景杜、林凤《理论与创作》2007年第2期。

5.《中国丑舞初探》,王心《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

6.《民族舞群舞创作中的“人体非人化”问题》贺伟《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科版》2007年第3期。

7.《论“学院派”中国民族民间舞的时代际遇》,金浩《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

8.《中国区域性少数民族民俗舞蹈研究》,金秋《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

9.《从词源学角度探讨蒙古舞蹈的审美——写在〈蒙古舞蹈舞学概论〉出版之际》,莫德格玛《舞蹈》2007年第4期。

10.《翼城花鼓艺术探源》,陈华强《文艺研究》200年第8期。

11.《“水”滋润下的傣族民间舞蹈文化》,冯百跃《文艺争鸣》2007年第9期。

12. 《价值学视野中的舞蹈批评》,于平《舞蹈》2007年第11~12期。

戏剧戏曲学

1. 《活宝塔、江湖大夫与戏剧中国——法国宫廷与民间演出中的中国形象,1667-1723》,罗《国外文学》2007年第1期。

2.《当代舞台设计中的平面绘画因素》,刘杏林《戏剧》2007年第1期。

3. 《清代台湾戏曲史料发微》,沈冬《中国音乐学》2007年第1期。

4.《中国话剧百年的伟大成就》,田本相《戏剧文学》2007年第1期。

5.《中国古典戏曲批评中的政教之论》,胡建次,《湖南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年第2期。

6.《论中国话剧的现代启蒙主义精神》,董健《戏剧艺术》2007年第3期。

7.《呼唤“戏剧”的文学性》,傅谨《剧本》2007年第3期。

8.《清末民初堂会演剧谫论》,李静《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年第3期。

9.《从对立到融合——论悲剧和喜剧关系的演变》,朴玉、张而立《文艺争鸣》2007年第3期。

10.《都市里的疯狂:近代上海京剧捧角现象》,徐剑雄、徐家林《贵州社会科学》2007年第3期。

11.《走在“当代艺术”全球语境中的上海先锋实验戏剧》,刘永来《戏剧文学》2007年第4期。

12.《本源·本体·本色——当下中国戏剧理论的三个关键词》,傅谨《戏剧文学》2007年第5期。

13.《从焦菊隐到黄佐临:中国当代话剧导演理念的二度转向》,邹红《文艺研究》2007年第6期。

14.《本土传统的失落、冷落与没落——京剧与中国文化传统》,张伟品《中国京剧》2007年第6期。

15.《实验戏剧与市场的辩证》,陶庆梅《文艺研究》2007年第7期。

16.《云南当代傩戏与中原古代宫廷傩仪》,彭亚《文艺争鸣》2007年第9期。

17. 《“乾旦”传统、性别意识与台湾新编京剧》,王安祈《文艺研究》2007年第9期。

18.《明代戏曲评点:批评话语的转换》,朱万曙《文艺研究》2007年第10期。

19.《香港实验戏剧与荒诞派》胡星亮《文艺争鸣》2007年第11期。

20.《“九一八”戏剧的发生学意义》,刘瑞松《文艺争鸣》2007年第11期。

21.《同天异地:二人转的嬗变——二人转现状的深层分析》,王红箫《文艺争鸣》2007年第11期。

美术学

1. 《新中国“十七年”中国画史论的研究与写作》,蔡青《艺术百家》2007年第1期。

2. 《宋代美术史学的新趋向》,陈谷香《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7年第2期。

3.《对新媚俗主义的批判》,何桂彦《美术学报》2007年第2期。

4. 《“泰西绘具别传法”——中国早期油画研究》,李超《新美术》2007年第2期。

5. 《汉画的叙述:结构、轨迹与层次——叙事学视域下的汉画解读》,李立《江西社会科学》2007年第2期。

6.《书画在宫廷文化圈中的收藏与流通——明初宫廷绘画研究的新视角》,李若晴《美术学报》2007年第3期。

7.《庄子思想与文人画养生论》,刘亚璋《美术观察》2007年第3期。

8. 《东亚美术西渐考》,王才勇《美术研究》2007年第3期。

9.《刘海粟与20世纪上半叶中国美术公共领域的构建》,王欣《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7年第3期。

10.《赵孟俯研究的风格史意义》,杨振国《美苑》2007年第3期。

11.《试论塞尚——一种艺术的辩证唯物立场解读》,尹小斌《文艺争鸣》2007年第3期。

12.笔谈“中国美术的现代转型”:《Modern:一个戴着面具的观念》范景中;《“通变”——现代中国美术的核心问题》水天中;《恒定性与变化性——关于艺术现代性的思考》邵大箴;《中国体为西方用:罗杰·弗莱与现代主义的文化政治》包华石;《中国美术转型中的政治叙事与地域文化——以广东美术为例》李公明;《文艺研究》2007年第4期。

13.《中国当代艺术的语言困境》,蒋永青《文艺研究》2007年第5期。

14.《抽象艺术与中国当代艺术经验——艺术史的社会学批评》,易英《文艺研究》2007年第5期。

15.《现实主义美术再认识》,顾丞峰《文艺研究》2007年第6期。

16.《中国早期画报的表征及其意义》,徐沛,周丹《文艺研究》2007年第6期。

17.《美术史的形状》,巫鸿《读书》2007年第8期。

18.《油画教育正规化重建中的“马训班”教学》,曹庆晖《文艺研究》2007年第10期

艺术设计学

1.《生态建筑的设计原理》,庄辉煌、詹秀芬《同济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年第3期。

2. 《中国雕塑公园的发展观念与模式》,陶宇《美术研究》2007年第3期。

3.《 记忆·寻找·重构——中国当代风景中的摄影和影像艺术》,鲍昆《画刊》2007年第6期。

4. 《奥林匹克视觉形象研究》,王金军王莹莹《山东社会科学》2007年第7期。

5. 《专题摄影:在文化人类学与终极信仰之间》,杨小彦《文艺研究》2007年第8期。

6.《建筑批评的时间维度》,郦伟《文艺研究》2007年第11期。

7.《装置的广告——广告对装置艺术的“收编”》,俞帆《文艺研究》2007年第11期。

推荐访问:索引 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