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读书心得

我军武器装备预研工作成就显著等

作者:jnscsh   时间:2022-04-17 09:03:20   浏览次数:

总装备部不久前在京召开武器装备预研工作会暨技术创新座谈会,中央军委委员、总装备部部长陈炳德在会上指出,装备预研是武器装备建设的强大动力和重要基石。是装备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在装备建设全局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我们一定要深刻领会党中央、中央军委和胡锦涛主席关于加强科技创新工作的重要指示,充分认清装备预研对未来装备发展的引领作用。对新型装备研制的支撑作用,对现役装备技术水平的提升作用和对国家科技进步的带动作用。切实增强做好新形势下装备预研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会上透露,“十五”期间,全军武器装备预研工作成就显著,主要表现在:一、重大装备预研取得突出进展。以未来武器装备发展为牵引所安排的背景项目和现役装备改造技术项目,取得了重大突破,部分项目已转入型号研制,部分项目已具备开展型号研制的技术条件,我军武器装备的整体技术研发和综合集成能力实现大幅提升。二、国防技术领域呈现整体突破势头。通过梳理国防关键技术领域。凝练技术发展方向,加大对重点技术项目投入。国防科技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快。主要技术领域均取得大跨度发展,部分技术的主要指标已处于世界先进水平。部分瓶颈技术也取得实质性进展,国防技术领域形成了群体性突破的大好局面。三、武器装备技术创新工作成效明显。一批创新项目取得了重要成果,向实用化方向迈出了可喜步伐。四、武器装备基础研究水平大幅提高。

中巴两国将合作研制空中预警机

据《巴基斯坦时报》报道。巴基斯坦空军发表的声明说,巴基斯坦和中国于2006年11月24日签署了国防生产领域的长期合作协议备忘录,中巴两国同意合作研制空中预警机,并在相关领域展开全面合作。该报还报道。巴基斯坦空军将和中国继续合作生产JF-17战斗机(JF-17为中国FC-1“枭龙”战斗机的巴基斯坦编号),首批“枭龙”有望于2006年内交付巴基斯坦空军。该报说。关于中巴两国共同研发空中预警机,外界并不感到意外,因为此前已有相关迹象。

伊朗“安-74”型军用运输机坠毁

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一架安-74型短距起落双发涡扇军用运输机,于2006年11月27日7时20分在伊朗首都德黑兰的梅赫拉巴德机场坠毁,机上有32名革命卫队官兵和6名机组人员,其中36人当场遇难。2人在送往医院途中死亡。遇难者中还包括数名高级军官。这是伊朗去年发生的第三起军用飞机失事事件。据报道,这架飞机是要前往设拉子执行军事任务,在机场跑道上刚刚离地,发动机就着火,飞机随即坠毁并发生爆炸,残骸遍布跑道。烧焦的机身上可以隐约辨别出军机的涂色。安-74是前苏联安东诺夫设计局上世纪80年代研制的短距起落运输机,主要用于西伯利亚高寒地带和北极地区,机翼和尾翼前缘都有防冰装置,起落架机轮可换成雪撬。以便在冰雪上起降。机上装有无线电导航设备,可全天候飞行。该机布局与众不同,两台-36涡扇发动机被置于机翼上方;发动机短舱尾部装有可偏转的挡板。对吹向机翼上表面的发动机喷气尾流加以控制。它于1986年在加拿大温哥华航展上首次公开露面。翼展31.89米,机长28.07米。机高8.65米;最大起飞重量34.5吨。有效载重10吨;巡航速度550千米/小时。最大航程4700千米。革命卫队总司令萨法维当天在德黑兰表示,事故原因初步被认为是飞机发动机在起飞时出现故障,导致机翼倾斜,触碰跑道后坠毁。确切的事故原因有待进一步调查。也不排除有人故意破坏。据报道,从2003年以来,伊朗发生的军用飞机失事总共造成了约450人死亡。其中,2003年2月。伊朗一架伊尔-76型军用运输机在伊朗东南部坠毁,机上276名官兵和机组人员全部遇难。2005年12月,伊朗一架载有94人的C-130空军运输机撞上德黑兰地区的一座10层高楼后坠毁。机上人员无一生还,同时导致地面至少22人死亡。有分析认为。伊朗受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经济制裁和禁运,空军作战实力严重削弱。由于缺乏零配件,军机的维护和保养经常出现问题,事故频发。

美国空军首架A-10c型攻击机服役

美国空军2006年岁末接收了首架A-10C攻击机,标志着经过全面系统升级的“雷电”攻击机开始正式服役。A-10C“雷电Ⅱ”是A-10A“雷电”攻击机的改进型。在改进过程中,换装了先进的电子系统、干扰装置。以及与最新型F-16战斗机完全相同的飞行员座舱。全新的操控系统。使A-10C飞行员能够“杆不离手”,即飞行员只需手握操纵杆,便可同时完成驾驶战机和发动攻击等动作。与A-10A不同的还有,A-10C具备全天候作战能力,能够发射多种最新的制导武器。包括“铺路石-Ⅱ航弹”、JDAM“联合直接攻击弹药”制导炸弹以及仍处于研制中的JCM“联合通用导弹”等。据报道,2007年美空军接收的A-10C攻击机总数将达到93架。巴基斯坦试射中程弹道导弹

巴基斯坦军方2006年11月16日宣布,巴军当天成功试射一枚“哈特夫-5”型中程弹道导弹,准确击中了预定目标。“哈特夫-5”导弹又称“高里-1”导弹,由巴自行研制,最大射程约1500千米,可载弹头700千克,具备核运载能力。巴军方表示,试射的成功,显示这种导弹具有高精度的制导和控制系统,能够完成精确打击任务。2005年8月11日。巴军方成功试射了一枚射程为500千米的“哈特夫-7”型巡航导弹。标志着巴已成为世界上少数“J-L4”能够研制巡航导弹的国家之一。法新社认为,“哈特夫-5”射程可达到邻国印度的腹地,将会给印度造成强大的威慑。巴目前自行研制的弹道导弹主要有“哈特夫”与“沙欣”两大系列。其中“哈特夫-1”型射程80千米,“哈特夫-2”型射程300千米。“哈特夫3”型射程达600千米,并具有核运载能力;“沙欣-1”型导弹射程为750千米,“沙欣2”型导弹射程超过了2000千米。巴基斯坦总理阿齐兹观看了导弹试射后说,巴有理由为自己的国防力量和核威慑能力感到骄傲,巴能应对任何威胁。不过法新社还认为,目前印度已经拥有了多个系列的弹道导弹和先进的“布拉莫斯”超声速巡航导弹,其“烈火-Ⅱ”导弹射程超过3500千米;印度可能还在秘密研制射程达1.2万千米的“苏里亚-2”型弹道导弹。在此态势下,有分析家认为,巴此次试射导弹,主要是与印度较劲,展示自己实力,发出一种政治信号。

印度宣布成功进行拦截导弹试验

印度使用两枚自行研制、刚刚试射成功的“大地-Ⅱ”型导弹,2006年11月27日首次实施了导弹拦截试验。据报道,试验在当日10时15分进行,第一枚导弹从印度东部的钱迪普尔海上军事基地发射,发动假想袭击;随后,第二枚导弹从惠勒岛上的军事基地发射。进行拦截,两枚导弹在空中成功相撞。这

两个军事基地相距约80千米。试射之前,当局疏散了附近的2700多名居民。印度此前曾经使用从以色列进口的“巴拉克”导弹进行过拦截试射,但使用自己研制的“大地-Ⅱ型导弹却是头一遭。印度媒体欢呼“印度有了自己的‘爱国者’”。不过,有分析家指出,印度发射拦截导弹时,事先对被拦截导弹的所有参数,都了解得清清楚楚,因此拦截起来就如同“左手打右手”;“大地-Ⅱ型”弹道导弹误差范围有250米,在实战中,对来袭的敌方导弹能否击中。就很难说了。印度军方态度低调,在宣称试射“取得圆满成功”的同时,拒绝确认两枚导弹是否在空中真正直接相撞。只是说需要进行数据分析。才能得出结论。“大地”又称“普里特维”,是印度自行研制的近程弹道导弹系统。有3种型号:射程为150千米的“大地-Ⅰ”型、射程为250千米的“大地-Ⅱ”型和射程为450千米的“大地-Ⅲ”型,都采用捷联式惯性制导系统,能携带核弹头,主要用于打击纵深目标。导弹可由陆、海、空军从不同的发射平台实施攻击。

英国伞兵研制双人空投串联伞

英国飞机试验和评价中心的科技人员,正在与英国皇家空军伞兵合作,研制一种可供双人联袂跳伞的串联伞系统。使用这种串联伞,没有跳伞经验的专业人员。可以同训练有素的伞兵联在一起,准确地空投到指定的地点。该系统目前正在英国皇家空军试验场测试远程作战能力。负责空投试验的皇家空军霍特少校说,串联伞具有潜在的巨大军事价值,对它的研究已经开展多年。这种伞必须承载两人及其装备的重量,需要进行严格试验。确保使用安全。皇家空军伞兵试验队曾于去年在美国亚利桑那州的索诺拉沙漠,对串联伞系统进行过为期一个月的试验。那里气候条件优良,非常适合进行高空、低空极限范围的跳伞试验。今年2月将进行串联伞的最后试验,预计夏季开始正式服役。

以色列用纳米技术研制微型无人机

据美国《科学》杂志近日报道,以色列正在研制一种微型无人飞行器,大小只相当于一只蜜蜂,起名“超级大黄蜂”。研制这种无人机,是为了对付黎巴嫩真主党、哈马斯等武装组织的袭击。以色列政府抽调了一批专家。专门研发基于纳米技术的新装备。他们使用的部件,尺寸都以百万分之一毫米为计数单位,其中“超级大黄蜂”便是核心的研制项目。它的体型超小、可远程无线遥控,可以用它追踪敌方军事行动,并对可疑对象拍照,甚至可发射自身携带的微型火箭弹。摧毁小型目标。“超级大黄蜂”的飞行几乎悄无声息,它的超小身躯也不会被敌方雷达发现。以色列有关官员透露,当它服役后,可穿梭于黎巴嫩的大街小巷。将真主党武装分子的举动尽收眼底,而对方将毫无觉察。这个研制项目由以色列副总理佩雷斯发起,获得了总理奥尔默特的支持。

俄空军接收首批苏-34歼击轰炸机

位于西伯利亚西部的契卡洛夫飞机厂2006年12月15日举行新机交付仪式,向俄罗斯空军正式移交首批两架苏-34型“后卫”双座歼击轰炸机。俄空军总司令米哈伊洛夫大将和苏霍伊设计局执行总裁波哥扬出席交付仪式。苏34将逐步替代俄空军现役的苏-24型歼击轰炸机;目前俄军共拥有222架苏-24M歼击轰炸机和100架苏-24MR歼击侦察机。米哈伊洛夫说,苏-34是俄空军历史上研制并使用的首架多功能战机,由于它的作战能力优于苏-24,其装备数量将少于苏-24。俄罗斯国防部长伊万诺夫不久前曾宣布,俄空军在2015年前,将购买58架苏-34。有专家认为,这种单价10亿卢布(约合3600万美元)的飞机,将成为未来10年内世界上最好的歼击轰炸机之一。

台湾秘密研制燃料空气炸弹

据台湾媒体报道,台军方秘密进行的代号为“青云”的燃料空气炸弹的爆炸试验。最近获得了成功。爆炸发生后,试爆点附近方圆3千米摆放的兔子、鸡、鸭等动物,都在瞬间死亡,无一幸免。台军方准备在2007年将其投产。燃料空气炸弹又称油气弹,是一种廉价、致命而残忍的武器。当它爆炸时,弹头里面的易燃物质如环氧乙烷,会耗尽爆炸范围之内的氧气,人畜都会缺氧而死,是威力巨大的常规武器。

意大利无人战斗机首次自动起落试飞

意大利阿莱尼亚公司研制的“天空-X”(Sky-X)无人战斗机(UCAV)的验证机,2006年11月9日在瑞典北部维德塞尔的试验场,完成了首次自动起飞和着陆试飞。试飞中,该机自主起飞,按预定航线和动作在空中飞行,一个半小时后在预定的着陆点自主着陆。随后它又进行了两次试飞,测试自动驾驶仪系统的性能,包括自动油门控制功能;进行了几次大过载转弯,并以低高度飞越跑道的方式,完成着陆进近。“天空X”验证机装一台微型涡喷发动机,机长7米,翼展6米,可携带200千克有效载荷,最大起飞重量1200千克,最大飞行速度648千米/小时,巡航速度482千米/小时,升限7620米,使用过载5g。

俄空军2006年发生7起严重事故

俄罗斯空军总司令米哈伊洛夫大将不久前在空军军事委员会的会议上指出,2006年俄空军的飞行部队,共发生7起严重航空事故。包括3起机毁人亡的一等事故。这些事故的主要原因,人为因素占2起,技术故障占2起。外界因素影响占1起,另外2起事故的调查尚未结束。另据俄罗斯空军新闻局发布的消息,2005年俄空军同样发生7起严重航空事故。包括1起一等事故。其中包括一等事故在内的3起是由人为因素造成的;由技术故障引发的有3起;另外1起由外界因素引发。该新闻局还透露,俄空军飞行员2006年的平均飞行时数。约为40小时。另据俄罗斯国防部第一副部长别洛乌索夫上将宣布,俄罗斯民航飞机事故率目前仍居高不下,2006年俄罗斯国有航空公司共发生16起航空事故,损失11架飞机和5架直升机。别洛乌索夫指出,多数航空事故是由于人为因素引发的,特别是在飞行控制指挥方面的过失,以及对飞行安全规则的忽视;另外。目前俄国内民航技术设备的完好率不超过40%,也是引发航空事故的原因。他说,2006年俄民航空难死亡的人员总数。超过了900名,较2005年大幅上升:由于飞机损失、人员伤亡、对事故进行调查等方面的耗资。俄罗斯民航每年空难造成的损失,平均超过30亿卢布。

空中客车启动研制A350宽体客机

欧洲航空防务和航天公司与英国航空航天系统公司2006年12月10日宣布。两家公司共同拥有的空中客车公司,即将开始研制A350型宽体客机,并开始向启动用户出售,与波音7E7机型争夺市场。两家公司联合发表的新闻公报称,A350将以双发动机宽体喷气客机A330为基础进行研制,预计在2010年投入生产。A350将有两款产品:A350-800可载客245人,航程15900千米;A350-900可载客285人,航程13900千米。

公报称。A350将使用新一代发动机,可大量节省燃油。不少航空公司已对此新机型表现出浓厚兴趣。未来20年内。世界航空市场对250至300座新客机的需求量。估计为3100架。空中客车公司希望获得50%的市场份额。业内人士估计。A350的研制费用约为40亿欧元。波音公司目前已在研制的波音7E7型宽体客机。预计可于2008年交付使用,其速度将与波音747和波音777相当。可连续飞行15000千米。A350飞机是对现有的A330/A340机型的补充,但能提供更远的航程,它将与现有的A330/A340保持最大的运营通用性,其中包括与A330相同的驾驶员资格。空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弗加德说:“从载客量和航程等方面考虑,远程型民机市场正在日益细化。有的客户想要更远航程的中型宽体客机,因此我们推出A350,以满足航空公司对于不同载客量的远程飞机的需求。”空客首席运营官、执行副总裁洪博达12月6日在北京说,在A350项目中。中国将拥有5%的工作份额;这意味着从设计到制造,中国航空工业都将完全承担A350项目的一部分。

俄罗斯研制多用途充氦载人飞艇

俄罗斯最近研制成功Au-30型多用途充氦载人飞艇,它的气囊长54米,为半硬壳式。装有两台功率为200马力的活塞式发动机,气囊下方的吊舱内,能够载运6至8名人员,航程1600千米,已经进入认证试飞阶段。Au-30安装了先进的导航设备。能够在复杂天气条件下,借助仪表完成盲目飞行。是世界上首次安装自动驾驶仪的飞艇。在试飞过程中,该艇表现优异:经济性好,飞行平稳,容易操纵,有较宽的速度范围,噪声低,振动小。航程和飞行时间长,能够完成各种复杂的任务。莫斯科航空学院设计局副总设计师杰明介绍说:“这艘飞艇有能力克服恶劣的天气条件,在风速为15~20米/秒时,仍可安全飞行。最大速度可以达到110千米/小时;在50千米/小时的巡航速度下,可以不着陆飞行1个半昼夜。”Au-30飞艇是俄罗斯最大的新一代飞艇。也是目前世界生产的最大的飞艇之一。由浮空器系统公司(RosAeroSystems)研制。该公司由莫斯科航空学院、阿夫古里航空中心、拉沃契金设计局等于1997年联合创办。现已成为俄罗斯主要的飞艇和高空气球生产企业。它所生产的Au-30飞艇1艘已在试飞,另外4艘即将完工。5艘飞艇均已被用户定购。其中2艘将由俄罗斯航空扫描公司用于监控国家燃料能源工程;有1艘将于2008年参加国际科学考察队,飞往北极。阿夫古里董事会主席维尔巴指出。俄罗斯的飞艇以前只用于广告宣传和观测。例如双座飞艇Au-12曾用于道路交通巡逻;而现在研制的Au-30飞艇则可以承担更复杂的任务,包括对各种目标(如输电线、道路、边境地区等)进行监控,从事巡逻、旅游、空运货物等。他说:“Au-30是俄大型货运飞艇研究的第一步,它显示了俄罗斯飞艇制造业的潜力,我们不仅能赶上,而且能超越国外的竞争对手。我们还在研制这种飞艇的无人驾驶型。”该公司计划每年生产10~15艘Au-30。除了满足国内需要,还将出口其他国家。

A380获得欧洲和美国适航认证

2006年12月12日,世界最大的民用客机A380,获得了欧洲航空安全局(EASA)与美国联邦航空局(FAA)联合颁发的型号合格证。获得颁证的A380,采用了罗尔斯·罗伊斯公司的遄达900涡轮风扇发动机。颁证仪式在空中客车公司总部法国图卢兹举行。欧洲航空安全局执行局长古杜和美国联邦航空局局长布莱基,以及多个国家民航部门的高级官员出席了仪式。在获得颁证之前,A380成功地完成了严格的审定测试。它还是世界上首架采用21世纪审定标准的飞机。飞行测试表明,A380在油耗和航程方面。均达到了承诺的性能。由于油耗低,它不仅达到最低的运营成本,而且尾气的排放量也非常低。它比现有的其他飞机安静,达到了伦敦希思罗国际机场严格的噪声限制要求。它还拥有最安静的客舱,可以为乘客提供舒适的旅行环境。截至目前,A380在800次飞行中,已累计2600多个飞行小时,来自航空公司和认证机构的80多名飞行员驾驶过A380飞机。他们都赞赏其卓越的操控性能。在测试期间,A380曾飞抵全球38个机场,证实其具有的机场适应性与兼容性。A380-800采用三级客舱布局时,可搭载乘客555名。航程达到15000千米。第一架A380计划于2007年10月交付新加坡航空公司。

俄3年内将生产百架支线喷气客机

苏霍伊民机公司总裁苏博金最近透露。阿穆尔一共青城航空生产联合体将在2008至2010年期间,生产约100架由该公司研制的“超级喷气-100”型百座级支线飞机。他说,俄罗斯国际航空公司将从2008年11月开始得到首批6架这种新型客机,投入商业运营。据估计,2023年前,全球支线飞机的市场容量为5400至5600架。价值1000亿美元。苏霍伊公司计划销售出1100架。据该公司预测。35%的“超级喷气-100”将销往北美,25%销往欧洲,10%销往拉丁美洲。7%在俄罗斯和中国销售。该机最大载重航程4500千米,单机售价2700万美元,目前已收到订货169架,其中40架是确认订货。包括俄罗斯国际航空公司的30架。“超级喷气-100”的研制,得到俄联邦政府的资助。将按照欧洲和美国的标准生产。俄罗斯土星科研生产联合体和法国斯奈克玛公司,将联合研制供这种支线飞机使用的SaM146涡轮风扇发动机。“超级喷气-100”的第一架原型机已于2006年11月下线,用于静力破坏试验。其余4架用于飞行试验的原型机,将于2007年完成并投入试飞。

热气飞艇和超轻型飞机出口欧洲

北京科源轻型飞机公司生产的一艘热气飞艇和两架超轻型飞机,最近用集装箱从北京起运,出口到意大利。它们将落户当地的航空俱乐部。从事航空体育、飞行旅游等业务。这是我国民营企业制造的飞行器,首次销往西方发达国家。这次出口的“中华号”热气飞艇由该公司自行研制,国内售价为人民币35万到40万元;出口的双座超轻型飞机AD200“蓝鹰”由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设计,科源公司购买其全部专利技术后进行生产销售。国内售价35万元。它们的出口价格属于商业秘密,双方未予公布。蓝色和黄色条纹装饰的AD200以玻璃钢为结构材料,自重仅300千克。科源轻型飞机公司是北京市首批重点扶持的高科技民营企业,也是我国首家从事超轻型飞机、热气球、热气飞艇等轻型航空器的研制、产销及服务的私营企业。

俄将批量生产MAI-223超轻型飞机

乌拉尔民用飞机工厂总经理巴比可夫不久前宣布,该厂将向苏丹出口20架MAI-223超轻型飞机。于2007年交付。该厂位于俄罗

斯叶卡捷琳堡市。已经同莫斯科航空学院签署联合生产这种飞机的协议,并已获得200架MAI-223的订单,计划从2007年起,每年生产不少于100架。MAI-223是单发双座上单翼飞机。起飞重量600千克。空重320千克,装1台Rotax-912S活塞式发动机,最小速度71千米/小时,巡航速度180千米/小时。爬升率4.2米/秒,起飞距离(飞越15米高障碍物)为360米,着陆距离290米,非收放式起落架可以换装浮筒或雪橇,可在土质跑道、水面或雪地上起降。座舱视野开阔。可使飞行员安全、舒适地驾驶。飞机的机翼可以折叠,便于运输和存放。该机售价27150欧元(约合3万美元)。

“风云二号”D气象卫星发射成功

2006年12月8日8时5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将“风云二号”D气象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它是我国发射的第8颗气象卫星。火箭发射24分钟后。卫星成功进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经过一系列调控,12月13日,卫星最终定点于东经86.5度赤道上空。“风云二号”D气象卫星由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为主研制,主要供中国气象局使用。它可全天候对地球进行连续气象监视,获取地球空间环境白天可见光云图、昼夜红外云图和水汽分布图;收集和转发气象、海洋、水文等观测数据;监测太阳×射线和空间粒子辐射数据等。卫星重约1.39吨。在轨道运行期间,采用自旋稳定方式。我国于2004年10月19日发射的“风云二号”C气象卫星,目前工作状况良好。这次发射的“风云二号”D,既可以作为“风云二号”C的在轨备份星,也可以根据需要与其配合进行立体业务观测,实现我国静止气象卫星双星业务系统建设目标,增强卫星在轨连续、稳定运行的可靠性,为我国及周边国家天气观测、气象预报和减灾防灾发挥重要作用。这次发射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94次飞行。“风云二号”D气象卫星总设计师、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研究员李卿说,“风云二号”D将负责全面预报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的天气,特别是奥运会开、闭幕式等大型活动及重要赛事时的天气变化情况,为北京奥运气象保障体系提供准确、及时的服务。中国气象局有关负责人透露,2020年以前,中国还要发射22颗气象卫星,其中包括4颗“风云二号”系列卫星,12颗“风云三号”系列卫星和6颗“风云四号”系列卫星。

美国将在月球表面建立永久基地

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于2006年12月4日正式公布“重返月球”计划,其核心目标,是在月球表面建立永久基地,并以此为跳板,为载人登陆火星、甚至探索更遥远的太空做准备。NASA说,它将加快建设月球基地的步伐,美国航天员首次重返月球的时间,可能定在2020年。开始时,将由4名航天员登陆月球,停留时间约7天。随后,月球基地将逐步扩建,电力供应、移动月球车及航天员的居住区。也将陆续建成。最终的月球永久基地,将可以保障人在月球持续居住180天。关于月球基地的选址,NASA副局长莎娜·戴尔说,月球的南极和北极是供选择的两个地点,需要进一步的论证才能最终选定。2008年,美国将发射“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为月球基地建设铺路。“重返月球”计划还描绘了人类21世纪探索月球的整体框架和目标,以及重返月球所需要的硬件设备。其中月球着陆器是重返月球的关键设备之一。NASA说,着陆器将设计为可在无人驾驶和有人驾驶两种模式下工作,能够快速、安全地在月球上任何地点着陆。该局表示,“重返月球”计划欢迎其他国家、非政府组织及商业团体的参与,美国将在2007年就该计划与其他国家进行广泛磋商。据悉,现阶段的“重返月球”计划,除NASA外,已经有13个其他航空航天机构参与。

欧洲计划发射水星探测器

水星是太阳系内与太阳距离最近的行星。照射到水星表面上的阳光十分强烈,地球上的观测设备和太空中的“哈勃”望远镜。都难以对水星进行直接观测。据德国《世界报》报道,欧洲计划近年内向水星发射探测器。为人类探测宇宙做出新的尝试。该项目预计将于2007年1月底做出最后决定。如果探测计划得以实施,欧洲将研制两个探测器。同时向水星发射,共同执行观测水星的任务,项目总投资预计为3亿欧元。

美国空军主持轨道试验飞行器的研发

据英国《防务新闻》报道。美国空军正在以X-37技术验证机为基础,主持研制一种轨道试验飞行器(OTV),推进无人长期可重复使用的空间飞行器的全尺寸研制和试验。波音公司是OTV项目的主承包商。X-37技术验证机又称进场与着陆试验飞行器(ALTV),最近完成了一系列从飞机上投放的飞行试验。验证了这种飞行器的飞行动力学性能,并将其前期进行的低速/低空试飞包线,做了进一步扩展。不过X-37技术验证机不能进行空间的轨道飞行。在X-37基础上研制的OTV项目。则具备轨道飞行的能力,将用来开展可重复使用空间飞行器技术的有关工作。它的首次轨道试飞,将于2008年进行。届时将从卡纳维拉尔角的空军发射场,用“宇宙神5”型运载火箭发射升空。首次飞行的任务,将包括对轨道试验飞行器的导航与控制系统、机体耐高温结构,以及起落架系统的测试。轨道试飞完成后,该飞行器将返回地面,在范登堡空军基地或爱德华兹空军基地降落。它将成为继航天飞机后,具有将试验设备从太空带回地球能力的第一种可重复使用的航天器。

“发现”号航天飞机在夜幕中升空

2006年12月9日,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矗立在肯尼迪航天中心39B发射台上,现场在氙灯的点缀下犹如夜幕下的华丽舞台,璀璨夺目。7名航天员向送行欢呼的人群挥手告别。鱼贯进入座舱。倒计时顺利进行。发射前9分钟,控制中心各关口逐一提交了同意发射的指令。发射现场指挥莱因巴克与已进入航天飞机的航天员通话说:“祝你们好运、一路平安!”20时47分,一声“点火”令下,“发现”号在夜色中腾空而起,火箭燃烧发出的橘红色烈焰,照亮了发射场上空,犹如盛大的焰火。巨大的轰隆声划破寂静的夜空。航天飞机扶摇直上,渐渐远去。飞赴国际空间站。美航空航天局(NASA)发言人用激动的声音宣告:“发射成功!状态良好。”这是4年来航天飞机首次夜间发射。“发现”号夜间发射的成功。意味着未来几年内,航天飞机在发射时机的选择上将更加从容。2003年“哥伦比亚”号失事后,一直严格遵守的日间发射约束,从此被取消。12月11日,“发现”号与国际空间站成功对接。航天员在空间站上进行了4次太空行走。安装空间站组件,为空间站电力系统重新布线,并启用新的太阳能电池板,为空间站补充电力。NASA表示,这是迄今最为复杂的一次空间站作业。“发现”号预定12月22日返回地球。

本栏选编 谈 风

推荐访问:武器装备 我军 成就 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