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实习心得

对外贸易毕业论文代发

作者:jnscsh   时间:2020-10-16 11:38:51   浏览次数:

  篇1

  浅谈我国对外贸易中的环境问题

  摘 要:当前,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程度的不断加深和范围的持续拓展,对外贸易在促进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方面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环境保护浪潮也兴起,对外贸易中所产生的环境问题,引起我们的关注。贸易和环境问题已成为国际政治、经济领域的焦点问题之一。WTO虽没有专门的环境条款,但贸易与环境问题在许多协议中均有涉及。尽管如此,贸易与环境之间仍存在许多冲突和矛盾。近年来,全世界与环境有关的贸易争端日益增多。这不仅不利于国际贸易的正常发展,也影响全球范围内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如何协调贸易与环境的关系已成为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面临的一项迫切任务。

  关键词:对外贸易;环境

  加入WTO以来,我国的对外贸易总量和外资引进的总量均有很大增长,贸易自由化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也应看到,随着对外贸易的发展和经济的增长,国内的环境保护也受到很大的挑战。一方面,国际市场对我国的原材料、资源性产品的大量需求,可能会加速环境的破坏和资源的消耗;另一方面 我国面临着应对国际污染转移的严峻任务。如何协调贸易与环境的关系也是我国政府的一项迫切任务,直接关系到可持续发展的进程。

  一、对外贸易和环境的关系

  1、环境对贸易的影响

  环境是一切对外贸易得以开展的前提条件,从传统的初级产品、半成品、成品:的出口到现代的技术、服务、软件等高新技术产品的对外贸易无不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于环境。尤其对于广大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原材料、粮食、矿产资源等初级产品的出口占到了对外贸易的绝大部分,而这些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更是都与环境息息相关。同时,国际环境条约和环境标准也从两个方面影响着国际贸易的发展。相对于先一前的关贸协定而一言,现在的世界贸易组织就已更多地关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问题。在《世界贸易组织协议》的关于技术性贸易壁垒、农业、知识产权和服务等协议中就涉及到环境保护的内容。

  而随着国际环境保护运动的兴起,除了主权国家外,一些地区和国际组织也加入到各种环境保护公约中。这些环境公约及其制定的各种环境标准大多直接或间接涉及国际贸易,其附加的贸易限制条款一方面开辟了新的贸易市场,绿色产品贸易量的增长,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的兴起,以节能减排,绿色环保为主导的环保产业的发展壮大就是很好的例证。但另一方面,按照国民待遇原则,当一个国家的产品进入另一个国家的市场时,该产品通常要符合市场所在国所指定的适用于本国同类产品的技术规范和标准。而一般而言,发达国家的环境技术规范和标准要比发展中国家更为严格,这必然会限制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发展。有些国家甚至会借着保护环境的名义采取绿色关税制度、绿色技术标准、绿色环境标志、绿色包装制度、绿色卫生检疫制度、绿色反补贴,还有环境审计、WTO有关协定中的环境条款、产品检验制度与措施等等设置一些贸易壁垒,阻碍和限制贸易的正常发展。

  2、贸易对环境的影响

  贸易对环境的影响可能为正效应,也可能是负效应。但一般说来,贸易对环境的影响有规模效应、结构效应、产品效应、收入效应、技术效应和法规效应等。本文主要从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角度着重分析结构效应、规模效应、产品和技术效应。

  结构效应:根据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自由贸易的最终结果是使这个国家形成比在封闭经济条件下更适应其资源察赋的产业结构,而通常情况下,经济结构也会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贸易自由化程度的加深向低污染高效能的方向转变,美国产业结构的变迁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但是这一切都是以环境资源得到正确的定价,并客观地反映在市场上为前提的。然而由于市场失灵、价格扭曲的存在,国际贸易可能会使产业结构并不反映甚至掩盖一国的自然察赋,使得资源在一些国家得不到充分利用而在另一些国家却过度开发甚至超过环境的承载能力的情况同时存在,我把它称作环境中的马太效应。处于对经济增长的盲目追求,发展中国家会放松对环境政策的干预,那么伴随国际贸易自由化而来的某种商品和劳务产量的增长会导致坏境更严重的退化,从而在环境方面更多地表现为负面的结构效应,不利于发展中国家经济结构向可持续方向发展。

  规模效应:贸易可以有效地拓展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使经济活动的规模不再仅仅局限于一国之内,从而促进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原材料的投入必然也随之增加。在经济发展的初期,污染产出水平和产品结构没有发生变化,贸易导致的经济扩张必然会增加污染物的生成和排放,这时,经济的增长对环境的影响是负面的。但是,随着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单位经济产出的污染物排放水平会边际递减,同时国民收入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社会对环境的要求也会不断提高从而敦促企业降低污染水平,此时经济的规模效应对环境的影响就是正的了。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全球每一个地区贸易的规模效应对环境的影响都是正的。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受整体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人均GDP还远比不上发达国家,单位GDP的污染物排放也并没有达到能使边际递减的规模,同时在一些环境标准的制定上,发达国家拥有更多的主动权,往往制定一些明显高出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标准,这些都会加剧贸易规模效应的负面影响。

  产品和技术效应:贸易经济尤其是工业品对外贸易发展的一个不可避免的后果是大量的工业废物对环境的危害。由于处理这些工业废物的成本较高,一些发达国家就试图将其通过贸易转移到环境标准较低的发展中国家,而发展中国家的污染物处理技术和设施都比较落后,这必然会对环境产生更为严重的影响。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贸易的发展为厂商投资生产更高效的生产设备和使用更清洁的生产技术提供了经济上的可能。

  一方面,厂商要想更加顺利地扩大潜在市场,面对着越来越严格的环境技术标准,只能升级自己的生产技术,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按照相关规定使之符合环境保护要求,另一方面,这种为保护环境的技术革新反过来也会降低减少污染的成本,企业可以从技术创新中提高边际收益,这部分收益又使厂商改良技术和设备有了财力保障。此外,各国倾向性的环境政策也使得厂商能够以最低的成本采用符合标准的生产技术,走向环境和生产的良性循环。   二、我国对外贸易中产生的环境问题及原因

  加人WTO后,我国对外经济贸易逐渐注意与国际接轨,加强了对外经济贸易的环境监管工作,但还存在一些明显的问题。当前,我国环境污染正从局部的点源污染扩至大范围的面源污染,从工业污染扩至农业和生活领域的污染,从城市污染扩至乡镇地区的污染,而且各种污染复合叠加,形成了更加复杂和防不胜防的局面,对生态系统、食品安全、人体健康构成了日益严重的威胁,环境问题形势依然严峻。

  1、贸易品生产过程中的环境问题

  贸易品生产过程中的环境问题主要有五个方面:

  (1)资源能源消耗快。为了用资源能源高消耗支撑经济贸易高增长,在资源能源消耗方面,我国有些地方,当地资源能源不够,从外地调进;国内不够,到国外进口。此举不仅严重浪费资源、污染环境,而且局部地区新上项目过于集中,生产能力增长过快,市场出现恶性竞争。资源过度消耗,使我国矿山资源面临枯竭。

  (2)资源能源利用效率低。在资源能源利用方面,我国资源能源严重短缺和严重浪费并存。从能源效率来看,我国能源效率比国际先进水平低10个百分点。

  (3)资源循环利用率低。提高原材料的循环利用水平,是资源利用效率提高的必然选择。目前,我国的废旧家电循环利用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其中80%的废旧物品没有得到充分有效的处理及利用,造成资源浪费。而某些含有多种有毒物质的电子垃圾如果回收利用或者处置不当,除了对水、空气、土壤和动植物造成污染外,还会形成一条危害人体健康以及生命安全的污染链,会对人类生存环境造成无法估量的破坏。

  (4)污染物排放量大。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远远超过环境容量,必然加剧环境污染的程度,且水污染形势依然严峻。

  (5)水土流失等问题严重。如矿物资源的盲目出口,导致了盲目开采,不仅因开采不当而破坏了宝贵的矿产资源,而且也使生态环境恶化。这里所说的矿产资源有锑、锡、铝、稀土和其他稀有金属矿物,这些矿物在选炼过程中,不仅会释放出有毒物质或放射性物质,严重污染了环境;而且,在采挖过程中破坏了矿区植被,造成表土的大量流失。

  2、贸易结构不合理使污染突出

  我国近年来重化工业快速发展又加大了重工业在工业结构中的比重;2006煤炭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达69.4%,石油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达20.4%,以煤油为主的能源结构在短期内难以发生根本性转变。重污染产业中中小企业比重大,污染治理的规模效益差,环境资金效益低。从我国贸易结构来看,低层次的出口商品结构,造成了资源的浪费、环境的污染以及发展后劲的削弱。我国贸易走的是高投入、高消耗、低收益的数量型发展模式,现行的生产和出口商品结构,与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我国的农业和初级产品占有较高比重,而发达国家则偏重于工业和服务业,初级产品出口只占总额的20%以下,日本只占2%。这种生产和出口商品结构格局,意味着我国通常以资源加工获取收益和提供环境服务,而发达国家则以资源加工获取高附加值,并利用全球环境资源,分摊其生产的环境成本。同时,我国产品生产能耗较大,单位产出投入的自然资源高于发达国家水平,给我国带来了更大的污染。

  3、污染密集型产业的转移

  外商向我国转移污染密集型产业引进外资,有利于弥补我国建设资金的不足,也带来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然而,发达国家同时也会通过直接投资方式转移污染密集型产业,把一些本国已禁止生产或在国内生产但产品的竞争力会受到严重影响的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东南沿海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污染产业密集于此。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向内地发展,外商的污染密集型产业逐步内移。由此可见,外商向我国转移污染密集型产业的问题已非常严峻。

  4、进口废旧物资中的电子垃圾

  我国之所以大量进口废旧物资,有其积极作用表现,但也带来了负面效应,主要是造成了一些环境问题。进口废物使外国废物包括大量有毒有害工业和生活垃圾大规模进入我国,引起环境污染的转移,这些废物主要来自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和日本。这些有毒废弃物种类繁多,主要是有色金属废渣、旧汽车蓄电池、旧衣物,甚至有放射性废物,其再生过程己对使用地的环境造成了极大的污染。如今,电子垃圾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都已不再是一个陌生的名词。废弃的电脑、电视、手机、电池、电子垃圾在我们的生活中可以说无处不在。由于电子产品多为塑料金属的混合体,一些金属配件如阴极射线管、线路板、电池等都含有铅、汞、锡等对人体有害的重金属元素。如果处理不当,这些有害物质将会严重污染水源、土壤和空气,直接危害人类和动植物的生存。而且电子垃圾由非有机成分制造,这些成分会长期存在于环境中,很难分解

  5、贸易造成生物资源的破坏

  由于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受到破坏,我们过去赖以出口创汇的一些自然资源因盲目的、无节制的捕杀和开采,产品质量下降,数量减少,已经或将组织不到出口货源;长此以往,将面临资源锐减甚至濒临枯竭的境地。如盲目出口野生动物,破坏生态平衡,使生物多样性受到影响;野生植物的盲目采挖和出口,还会导致产区土地的沙化或严重荒漠化;名贵中药材出口对资源的破坏更为严重,如人参、杜仲、天麻、砂仁等都因采挖过度而濒临绝迹。不少珍贵的动植物数量和分布区明显减少,水域的某些珍贵水生物种和敏感物种逐步减少以至消失,若干栽培植物遗传资源也面临严重威胁。从长远看,生物资源的破坏,将使我们当代乃至后代赖以生存的基础逐渐弱化,并危及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6、贸易品运输对环境影响较大

  从贸易本身发展来看,贸易和运输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联系,商品贸易要通过运输来完成,贸易规模的扩大促使运输业不断壮大,发达的交通运输又能有效推进贸易发展。近几年我国贸易快速发展,运输业快速扩大增加了环境负荷,挑战环境的可承受范围极限,对环境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如短期影响包括噪声污染,大气污染,消耗不可再生资源;长期影响涉及公路、铁路和机构的建设等。

  三、加强对外贸易环境保护建议

  1、树立可持续发展观

  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入,我国企业将更多地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从长远看,国际市场的绿色化是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我国企业必须调整发展战略,积极寻求国内外环境标志认证,提高自己产品的环境适应性,参与绿色市场竞争。为消除环境标志制度给企业出口造成的不利影响,应尽快加强对环境标志的研究,吸收和借鉴国外环境标志制度建立和运行的经验,不断完善我们自己的环境标志制度,鼓励我国的产品去通过获得国际认可的环境标志,加强与国际组织和有关国家的交流磋商,开展环境标志的双边或多边的相互承认工作,以提高我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同时,企业必须积极行清洁生产,适应消费市场需要,实行绿色营销策略,树立企业良好的绿色形象,走社会、经济和环境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促进我国对外经济贸易的持续稳定增长。

  2、发展绿色贸易

  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统筹考虑经济、资源环境、社会三大因素的优化,确保三者的协调发展,绿色贸易是实现由传统发展模式向持续发展模式转变的关键。只有从源头开始,致力于减少物料投入、控制污染和废弃物的发生,才能改变以往传统产业那种仅在污染发生后才进行末端治理的被动状态,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多赢目标,此外,作为发展中国家,发展绿色贸易也是抵御绿色贸易壁垒、扩大产品出口、赢得市场竞争的最有效手段。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绿色贸易的理念己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绿色贸易是彻底解决资源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和方法之一,也是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发展绿色贸易立法。

  3、完善法律体系

  完善国内的环境保护立法、执法,逐步完善与外贸有关的环境法规逐步提高和强化环境标准,提高国民的环保意识。研究和掌握发达国家不断推出的环保法规,增加适应性,做到与国际标准的接轨和协调。运用好国际法,努力促成国际社会尽快达成共识,积极推动制定和修订相关国际环境保护公约。例如:制订限制或禁止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投资转嫁污染行业的国际公约; 建立损害赔偿机制及国际环境监控、处理机制等。

  4、加强国际合作

  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要联合发展中国家,抵制发达国家制定的不符合有关国际规范的、实际上是贸易保护主义的不合理的环境壁垒。目前,有关环境和国际贸易问题的国际规则还没有最终成熟,发展中国家还有空间联合起来,共同应对发达国家制定的不合理条款,使国际规则的制定要充分考虑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阶段,符合发展中国家的合理要求。积极参与国际贸易谈判。为包括我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争取公正、合理的权益,有利于提高我国在这一领域的地位,掌握有关动态,减少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的影响。积极参与国际环境协议的修改,使之更有利于保护我国环境。例如在修改《巴塞尔公约》时主张:把通过直接投资方式越境转移污染密集产业问题纳人公约的控制范围;应加快建立危险废物及污染密集产业转移造成的污染损害赔偿机制;要求污染输出国的政府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禁止危险废物越境转移等。

  参考文献:

  [1]任建兰,吴军.WTO的基本贸易规则和环境保护的约束冲突分析[J].环境保护,2001,(12).

  [2]解振华.适应入世形势提高环境管理水平[N].中国环境报,2001-01.

  [3]叶汝求,曹凤中,夏友富,等.环境与贸易[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1:320-343.

  [4]姬钢.加强环境合作应对人世挑战[N].中国环境报,2001,(1).

  [5]谷祖莎.绿色屏障--国际贸易中的环境问题和中国的选择[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6]吴蕾.我国国际贸易中环境成本转移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7,(2).

  [7]任建兰,等.给予全球背景下的贸易与环境[M].北京:高等商务印书馆,2003.

  下页带来更多的

推荐访问:对外贸易 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