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实习心得

敌人的样子好莱坞电影中的俄国人

作者:jnscsh   时间:2022-02-25 08:41:38   浏览次数:

zoޛ)jiM:NLu}׿m6ӝ?b\Fz▋RY$x,2
'(im|njLk;L6ۯiwMM_ui}o6ۯ6ۯ6ۣbr%jƧt	^ũݭͶͶimu?}6ۭ}iMN}_駏6ۣ工作了几十年的俄国导演和演员,因为害怕迫害被迫逃亡欧洲。1946-1962年好莱坞俄国主题的电影急剧减少。这是美国历史上首次把俄国作为军事、经济和意识形态上的主要敌人。正如历史学家迈克尔•斯特拉达(Michael Strada) 和哈罗德•特帝柏(Harold Troper)说的那样,此时在美国人的意识中,俄国人变得与苏联体系不可分割。在原子武器和太空探索上的与美国竞争是这一时期俄国人的新形象。

1953年斯大林去世后,赫鲁晓夫在苏联的政治舞台上渐渐崛起。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和平解除,在这样的背景下,好莱坞银幕上的俄国人开始传达一种新信息:俄国人和美国人都是他们不能控制的原子武器的牺牲品。这是库布里克导演的黑色喜剧《奇爱博士》传达的情感,也是1963年邦德电影《来自俄罗斯的爱情》要说的主题。

《奇爱博士》是一个虚构的故事,讲述美苏冷战时期,美国某战舰舰长得到一个来自共产主义阵营的假情报:苏联研制出了某种杀伤力极强的终极武器“世界末日装置”,这个装置足以毁灭地球上所有生命体。这一谣言在西方的高层领导人中引起恐慌,在进行了多次圆桌会议后,美国决定先发制人,用十倍于对方的武器向苏联进攻。美苏双方由此进入了战争一触即发的对峙状态……

在《来自俄罗斯的爱情》中,大反派不再是苏联人,而是一个国际恐怖组织,该组织为了自己邪恶的目的挑唆两国关系,妄图渔翁得利。作为英国特工的邦德和苏联间谍非但没有互相残杀,而是共坠爱河,数次死里逃生,最终顺利脱险。这种反应“俄国人同我们一样”的观念同样见于加拿大导演诺曼•杰威森1966年的反战讽刺电影《俄国人来了》。

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1980年里根当选美国总统以后,银幕上的俄国人又回到了反派的老套路上,《天狐入侵》、《洛奇4》和《兰博3》集中表现苏联对美国的军事威胁,里面的苏联人程式化、脸谱化,呆板而邪恶。

即使是在戈尔巴乔夫开放、改革和苏联解体以后,这样的俄国人形象一直占据好莱坞电影的主流,不过稍有改变,坏人不再是共产主义者而是俄罗斯恐怖分子、腐败的石油巨头和黑社会头子。这样的电影还有《圣徒》、《空军一号》、《一级戒备》(The Sentinell),《谍影重重之波恩的身份》等等。

2007年大卫•柯南伯格的电影《东方的承诺》(Eastern Promises)就讲述俄罗斯地下黑社会全球犯罪网的活动:一个14岁的俄罗斯少女因难产而死在伦敦一家医院,俄裔助产士安娜觉得事有蹊跷,暗中调查少女的来历,却发现一个掌控着整个伦敦地下色情网的俄罗斯黑帮……看来考虑到好莱坞电影的习惯和传统的巨大力量,俄国人的敌人形象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不过其实苏联也同样把电影作为武器攻击美国这个老对手。苏联导演亚历山大洛夫的电影《大马戏团》便是苏联版的《异国鸳鸯》。

在普林斯顿和哥伦比亚大学讲授古希腊悲剧的教授曼德尔松,曾以希腊悲剧大师埃斯库罗斯的《波斯人》为例谈该如何再现历史:埃斯库罗斯曾参加过波希战争、并在战场上失去了兄弟,但他剧中并没有讴歌希腊人的英勇,相反他以敌方波斯人的宫廷为背景展开自己的故事。他希望雅典观众超越自己的立场局限去同情敌人的命运,在一个更宽广的视野中观照人类普遍的命运。与希腊悲剧相反,好莱坞却擅长把意义深远的历史简约为肤浅的政治教化。

所以北京外国语大学的王炎说,回顾“冷战”电影,虽然美、苏上个世纪生产了大量历史片,却没能悲剧性地再现彻底改变了人类命运的漫长的二十世纪。这些影片只专注于宣传近一个世纪的意识形态对垒,却不愿从人类文明的普遍意义上,思考在对抗硝烟中的人的状况。■

推荐访问:俄国人 好莱坞电影 敌人 样子


[敌人的样子好莱坞电影中的俄国人]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