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工作心得

智能化生产力的网络化特征探析

作者:jnscsh   时间:2022-04-11 09:05:24   浏览次数:

[摘要]网络生产力是以互联网为平台的信息力,同其他形式的生产力一样具有三要素:劳动资料、劳动、劳动对象。但网络生产力的三要素与历史上已经存在的其他质态生产力的三要素具有不同的特点,其突出特点就是网络化。它包括劳动资料的网络化、劳动的网络化与劳动对象的网络化。同时,生产力的网络化促使并提升社会产业结构高级化。

[关键词]智能化生产力;网络生产力;网络化;特征

[作者简介]张时碧,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广西南宁530001

[中图分类号]B0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11)03-0005-03

一、智能化生产力发展的网络化趋势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在不同质态生产力生生不息地交替中实现的。在信息网络化为主导的21世纪,网络生产力将成为智能化生产力的主体。网络生产力是以互联网为形式、以信息交换为内容的生产力。因此,网络生产力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部分:互联网与信息交换。互联网作为一个信息资源再分配的平台是20世纪中叶才出现的新生事物,它的产生与发展强烈地影响着社会的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信息交换并不是一个新生事物,信息是人类社会交流的媒介,它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历经行为语言信息、口述语言信息、文字语言信息到数字语言化信息。信息语言的每一次变革,都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成为生产力新陈代谢的良机。互联网的出现使信息交换获得了空前的发展机遇,而信息交换的进一步发展又极大地推动着互联网的发展。

网络生产力是以互联网为平台的信息力,其突出特点就是网络化,包括劳动资料的网络化、劳动的网络化与劳动对象的网络化。它的实质仍然是信息交换,无论是对新兴产业的驱动还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网络生产力都是通过信息交换来实现的。人类社会的物质交换有两种,一种是有形的物质交换,一种是无形的物质交换。信息交换是无形物质交换的一种形式,互联网也是人类进行无形物质交换的一种形式。人类进行物质交换具有多样性并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中,文字、造纸术与印刷术的发明,促进了信息交换的革命性发展,而互联网的出现又给信息交换带来了一次新的革命,这场信息革命使信息交换的交换速度、交换疆域、交换内容、交换质量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也正是这些变化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网络经济可以提高信息要素与劳动力要素相互结合的程度,增加其他生产要素的信息含量,并且使其他要素配置更加合理,从而提高生产力系统的整体素质和利用效率。信息、管理、科技等软要素等起到调节配置其他要素,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作用。当网络成为一种传递信息的工具应用到劳动中去的时候,各种应用软件如计算机辅助工程分析等的应用使生产过程实现了电子计算机控制的信息化、智能化。劳动者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问题,从而有助于技术和管理的创新,进一步推动经济高质量增长。

二、智能化生产力的网络化特征

网络生产力同其他形式的生产力一样具有三要素:劳动资料、劳动、劳动对象,但网络生产力的三要素与历史上已经存在的其他质态生产力的三要素具有不同的特点。这些特点突出地表现在其三要素带有明显的网络化特征。

首先,劳动资料的网络化。在网络生产力中,劳动虽然是多种多样的,但是,所有劳动资料效用的发挥都离不开电脑网络系统的支撑。电脑控制系统使国民经济各个产业的劳动资料自动化,企业内部网络将自动化生产力工具连为一体,局域网将企业的生产过程集团化、区域化或产业化,Intemet将世界各地的企业、市场、用户连在一起,使生产过程高效化、世界化。可见,在网络生产力中,网络是一切劳动资料的本质特征,是劳动资料系统的主体。现代的电脑信息网络与过去生产力中的任何生产资料都不同,它不再是一件孤立分散的实体,而是一个具有正负反馈功能的、网络化节点式的有机的互动即时的网络体系。当前它的主要形式是信息高速公路。信息高速公路作为高速信息网络体系,由信息交换和应用信息系统组成。信息交换用以完成各种信息的处理、传输和分配,并把大量的应用信息系统整合起来,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共享和信息系统整体功能的效用。整个系统由电脑、光缆和其他通信设备组成了连接千家万户的信息交换网络。交换网络能够传输包括流媒体在内的多媒体信息。一方面,网络生产力在创造着新兴产业的劳动资料,开辟着新的市场,创造着新的需求;另一方面网络生产力也在改造着传统产业的劳动资料,网络信息对传统产业劳动资料的渗透性事例已经成为产业发展的趋势,使传统产业劳动资料网络化特征日益明显。

其次,劳动的虚拟化。作为生产力要素的劳动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即实体劳动与虚拟劳动。实体劳动生产有形的劳动成果,具有一定的体积,占有一定的空间,劳动的基本形式是复制,劳动的实质主要是人体体力的耗费;虚拟劳动生产无形的劳动成果,空间体已经失去了原有的含义,只是一些符号的组合、数字化有规律的排列,劳动的基本形式是创造,劳动的实质是人体智能的耗费。虚拟劳动是网络生产力劳动要素的标志和主体,但并不是网络生产力独有的要素,其他质态的生产力也不同程度地含有虚拟劳动要素。人类劳动发展史表明,在农业经济时代,劳动者的智能使劳动生产方式得到不断的发展;在工业经济时代,劳动者的智能是工业经济发展的动力。但这两个时代都是以实体劳动为主或实体劳动居于主要地位的时代。由于网络经济的崛起,实体劳动的主体地位将逐步被虚拟劳动所代替。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在《1996年科学、技术和产业展望》报告中指出,在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中,随着实行网络自动化,对蓝领工人的需求量减少,蓝领工人将会从1995年占美国劳动力的21%缩减到9%。同时,由于办公网络自动化,非专业白领工人比例很可能从现在的大约42%减少到19%-29%,其余的59%-69%左右的劳动大军可能由智能型人员组成。这一预想在网络化的今天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最后,劳动对象的数字化。网络生产力的劳动对象要素就是将一切信息数字化。过去有形的现金、支票、文件报告、书籍、刊物、生产信息、通知、现场会议、图片等等都转变为数字信号,“0与1”以无形的方式在磁盘中转化与存储,以光速在光纤网络中传输。这不仅提升了信息处理的数量、速度与品质,也增加了信息相互组合的可能性。网络生产力要素的特点决定了网络生产力的特点。一是网络生产力展示出的是一种大容量、高速度、涉及面极广的信息流。随着网络覆盖面日益普遍化,网络生产力的发展不仅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交往方式与思维模式等,而且极大地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与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国际贸易日益普遍化、国际金融市场日益全球化、国际技术交流与合作更加普遍,从而加快经济全球化的

步伐。二是经济的数字化与虚拟化。这是由网络生产力要素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当今的经济无不展现出一种虚拟化的态势。劳动对象的数字化也使经济的运行带有明显的数字化倾向。信息交换技术与其他技术结合已经成为现实,其实质是技术的信息化与信息的数字化,数字化作为当今信息化的核心不仅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也在推动着经济的全面发展。三是技术传播的全球化。网络生产力作为一种智能化的生产力,首先表现在技术进步上,这种进步不仅体现在技术本身的创新上,更重要的也体现在新技术的传播速度上。由于网络本身的全球化,新技术能够迅速超越时空的局限,即时向全球迅速传播。四是经济活动的直接化。网络生产力在形成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变化,如从间接的中介销售到网络直销、从纸币中介到电子货币、从层次管理到直接网络化管理、从大批量中间生产到直接面对最终用户的个性化生产、从重视硬件到依靠知识信息等等,所有这一切变化表明,网络生产力将工业生产力多环节的路径拉直了,由此使社会实践的各方面都呈现出直接化的趋势。

三、生产力的网络化促使并提升社会产业结构高级化

网络在各个社会领域里面的深入应用产生了与之相关的一系列新的行业。一些经济学家如波拉特已经把信息产业作为第四产业从传统的产业分类体系中划分出来。围绕因特网/内联网(IN-TRANIJI)便出现了网络服务提供商(ISP),网络内容提供商(ICP)、网络接入服务商(IAP)、网络集成、网络维护等行业。另一方面,传统的信息产业在数字技术革命的推动下正合流、形成一个新的经济部门。当然,网络经济促进产业结构优化更多的是通过改造传统产业实现的。网络经济对经济结构的优化作用,主要表现在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劳动结构的智力化以及消费结构的服务化等方面。

产业结构高级化是指高技术产业部门在整个国民经济体系中所占比重增加,地位日益重要,成为带动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高技术工业品或具有附加值的产品所占比重大小,是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象征。被称为第四产业的信息产业正蓬勃发展,计算机、软件、技术人才以及专利与商标等无形资产管理等,在经济活动中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它们所创造的价值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份额越来越大。网络产业已经带动了美国经济的持续增长,1995~1998年间,美国的网络产业以每年1.74倍的速度增长,1999年销售收入达到5239亿美元,首次超过汽车、电信等其他传统产业。1985年信息技术部门只占整个美国经济的4.9%,1998年,已经大约占了8.2%,而且信息技术部门增长占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14.7%。我国信息产业部部长吴基传也指出,我国信息产业规模已跃居全国工业各部门首位,成为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正是信息网络技术的进步以及带来的物质生产的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推动了产业结构的不断高级化。

生产力的网络化使社会的就业结构智力化。正如格林斯潘指出的,美国正处在生产率(单位劳动小时产出)具有较高增长的时期。计算能力以及通信与计算机的进步显然是取得这一良好经济形势的主要原因。网络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另一方面,网络在节约劳动力的同时,也促进了劳动结构的改变。信息技术产业化和传统产业的信息化使生产要素的投入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知识、信息附于有形物质上,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脑力劳动相对体力劳动的比重不断增大。信息产业独立部门以及传统产业的信息化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脑力劳动者。美国在1995到1996年中,信息技术产业新增的就业岗位占全部新增220万个就业岗位的10.5%。其中绝大部分职位属于脑力劳动。整个经济都需要具有信息技术的工人。在对信息技术劳动者的需求中,对高层知识分子的需求将增加,而技术含量低的职位需求将下降。据美国劳工部估计,从2002到2005年,仅仅电脑系统分析员和程序编制人员平均每年就需要90.5万名。而蓝领工人就业人数将不断减少。有人预测,到2010年,美国从事制造业的蓝领工人将从1999年的1300万左右(占全部就业人数的11%)降为不超过1000万(小于8%)。到2006年,美国几乎一半的劳动力将投入到信息产业。

我们应当正确认识生产力的智能化趋势,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力中的作用,将科研成果有效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发展现代生产力要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靠人才,靠高素质的脑力劳动者和体力劳动者,而高素质劳动者的培养靠教育,因此发展高度智能化的生产力的题中之义,是要大力发展教育、抓好教育,培养出数以千万计的各级各类人才,培养出数以亿计的适应现代化生产要求的合格劳动者,把我国巨大的人口包袱变成巨大的人力资源优势,这既是提升我国物质生产力水平的内在要求,也是加快我国迈入知识经济时代步伐的客观需要。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物质价值的增长,主要靠科学知识,而不是靠体力劳动或其他物质投入,依靠知识价值创造物质价值这是市场经济具有巨大生产能力和保持效率的秘诀。一个国家的生产力智能化发展程度,标志着这个国家总体的发展水平和国际竞争实力的强弱。只有正确认识生产力智能化发展趋势,才能有效地促进我国高速稳定地向前发展,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参考文献]

[1]项冬,全球信息革命与世界银行的新动向[J],信息化与经济发展,1995,(2)

[2]吴基传,在深圳召开的“中国一东盟信息通信技术研讨会”上的讲话[J],网络世界,2001-04-12

[3]姜奇平,等,译,浮现中的数字经济[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4]李晓东,方案与抉择一中外信息化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友谊出版社,2000

[责任编辑:荷叶]

推荐访问:探析 网络化 智能化 生产力 特征


[智能化生产力的网络化特征探析]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