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会议发言

东北地区民间美术传承与创新

作者:jnscsh   时间:2021-09-04 09:45:32   浏览次数:

摘要:我国东北地区的民族民间美术有着异常丰富的门类,是我国东北地区人民大众的民族区域文化的集中体现,是历史文化、审美意识的写照。东北地区民族民间美术根据材质不同有:剪纸艺术、鱼皮艺术、桦树艺术、皮影艺术、刺绣艺术等。根据不同的材质,其制作工艺也大不相同,在了解其艺术特色及其现状的同时,探寻其传承创新方式方法。

关键词:剪纸艺术   鱼皮艺术   桦树艺术   皮影艺术   刺绣艺术

中图分类号:J5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13-0005-02

钱穆先生于《中国文化史导论》中记载,“各地文化精神之不同,穷其根源,最先还是由于自然环境有分别,而影响其生活方式。再由生活方式影响到文化精神”。民间美术是民俗文化的又一呈现,自然也深受地域文化影响,有着鲜明的区域特色。除此之外,东北地聚居着满族、蒙古族、达斡尔族、锡伯族等少数民族,这些民族都有着各自的语言,也是民族民间文化得以更好的流传不可或缺的条件。东北地区民间美术的传承研究也离不开民族语言的深入探索。各民族在不同历史时期,语言相互影响的同时民族文化、民间美术自然也相互影响各有异同。

东北地区的民间美术同其他地区一样,有着异常丰富的门类,是东北地区人民大众的民族区域文化的体现,是历史文化、审美意识的写照。东北地区民族民间美术根据材质不同有:剪纸艺术、鱼皮艺术、桦树艺术、皮影艺术、刺绣艺术等。

剪纸艺术,东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有海伦剪纸、方正剪纸、赫哲族剪纸、鄂伦春族剪纸、关云德剪纸、潘氏剪纸、庄河剪纸、乌拉满族赫舍里氏刻纸与剪纸、乌拉黄氏满族民俗剪纸、岫岩满族剪纸、医巫闾山满族剪纸、建平剪纸等。因东北地区的先民满族等信奉萨满教,所以一些满族聚居地传承的剪纸艺术作品很多与萨满教的祖先崇拜等相关,是东北地区剪纸的一大特色,剪纸分为剪与刻两种,线条粗犷豪迈,用于日常生活装饰或者婚俗、祭祀。目前大多剪纸工艺品多用于祈福迎祥,由于剪纸原料普及,成本低,所以相对传承人较多。但剪纸工艺品由于以纸为原料不易于保存,因此传世作品较少。

皮影艺术,东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有双城皮影艺术、宽甸八河川皮影艺术、黑山皮影艺术、沈阳关氏皮影艺术等。东北地区的皮影艺术制品早期以驴皮为主,所以民间又俗称“驴皮影”,由于驴皮制作工艺复杂,且原材料价格昂贵,现代已经逐渐被新工艺新材料取代,制作皮影的材料现在以合成塑料居多,大大减低了制作成本。绘制过程大多用化学染料,施以彩绘。有一些皮影艺人把传统皮影表演与现代技术结合,比如说用机器人表演皮影等。

鱼皮鱼骨艺术,东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有赫哲族鱼皮艺术、鱼皮镂刻粘贴画、鱼骨工艺、于洋鱼骨工艺等。提到鱼皮艺术就不难想到赫哲族这个古老的渔猎民族,我国境内的赫哲族主要集中居住在东北地区的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一代,在《满洲氏族源流考》记载,“自宁古塔东北行千五百里,居松花江、混同江两岸者,曰赫哲喀喇;又东北行四五百里,居乌苏里、松花、混同三江在左右者,亦曰赫哲喀喇,即使犬国也”。说明了其居住的地理位置。以渔猎为生,因而被称为渔猎民族,常用鱼皮为原料制作许多精美的生活用品,是审美意趣和生活情趣的体现。由于赫哲族只有语言,没有文字,因而或许很难考证赫哲族鱼皮制作工艺发源的具体时间,但在黑土地上至今还保留着这一民族传统技艺。如在佳木斯市博物馆和同江市博物馆等我们都能够看到赫哲族的鱼皮制品,在民间的赫哲族人依然能够运用古老的技艺制作并传承,这一传统工艺早已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党和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视的又一体现。鱼皮制作技艺是人类的宝贵遗产,在鱼皮制品中我们能够看到赫哲族的历史、文化、以及艺术特色。鱼皮制品需经过晾晒、熟制、染色、剪裁等工艺进行加工,工艺复杂,且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鱼皮制品的实用价值在逐渐减退,再则老艺人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减少,承袭技艺的年轻人越来越少,是赫哲族鱼皮技艺的现状。鱼皮服装制品由于制作工艺复杂,价格高,市场需求低,所以制作得越来越少。但是鱼皮装饰制品小而精美,适合日常陈设,易于出售,或许是鱼皮技艺发展的另一途径。赫哲族鱼皮技艺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其传承提供有力保障。

桦树皮艺术,东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有鄂伦春族桦树皮船制作技艺、黑龙江桦树皮剪纸等。桦树皮制作工艺是北方地区鄂伦春族等少数民族特有的文化之一,在东北的黑土地上桦树林广布,为桦树皮工艺品制作提供了丰富的原料,取材便捷也是桦树皮工艺在这里获得巨大发展的又一原因。以鄂伦春族为代表的桦树皮工艺制品,由于桦树皮柔韧性强、易于塑造、防水耐潮、携带方便等特点,因而早期桦树皮工艺制品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极为广泛,生活用品有桦树皮服装鞋帽、桦树皮壶、桦皮杯、桦皮箱、桦皮盒等。在生产中的应用有桦树皮船、桦树皮桶等。此外在军事上也有使用,如在《东夷考略》记载:生活在黑龙江流域的女真“有室庐,或以桦皮为帷,止则张架有室庐,或以桦皮为帷,止则张架”。以及《黑龙江外记》记载:桦树皮以贴弓为车盖、为穹庐、为扎哈,缝之如栲栳,大担水,小盛米面,谓之桦树皮斗。这些资料中均记载了桦树皮在军事上的应用。现在的桦树皮制品主要用于旅游纪念品、日常陈设、佩戴及喜好者收藏。

桦树皮艺术品制作工艺流程大致分为:剥皮即在每年初夏桦树皮含水量最大的季节,择取粗壮笔直的桦树进行剥皮(大多树种剥皮后不能再存活,桦树则大不相同,经过一段时间会再次生长出新皮;软化即使切割的樺树皮变得柔韧易于制作;剪切缝制即用针线依纹理缝制桦树皮制品,这对手工艺人的要求相对较高;装饰即用剪贴、涂绘等方法进行制作,这几步是桦树皮制品的主要工艺流程。随着时间的推移,科技的发展,桦树皮制品已经不是鄂伦春族生活的必须品,鄂伦春族只有语言没有文字,这也给桦树皮工艺的传承带来一定难度。同其他大多民族民间手工艺相近,由于民众需求量的降低,所以学习这一古老技艺的人越来越少,在尽可能的情况下用文字记录制作工艺,以及把不易于制作的桦树皮工艺制品在博物馆妥善保护。

刺绣艺术,东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有鄂伦春族刺绣、克东满绣、达斡尔族刺绣、渤海末曷绣、林口满族蚕翼绣、朝鲜族刺绣、岫岩满族民间刺绣、锦州满族民间刺绣、蒙古勒津刺绣等。刺绣,古时又称为女红,多为女子作为绣工制作绣品,东北地区这些民族民间刺绣手工艺得以留存大多是因为在东北地区,有其民族的聚居地,且在其少数民族的民族的节庆婚俗中有时还在使用一些刺绣制品。不同的刺绣门类,其针法也大不相同,但由于其制作时间长,价格高,在市场上销售相对缓慢。

东北地区的民族民间美术传承从民间应当注重民间艺术传承人、民间工艺美术师的培养,在中小学校开始趣味课堂,使青少年能有机会进一步接触传统文化。博物馆的建设也尤为重要,只有这样才能把相关资料及实物保存好,以便后人观看。东北地区民间美术的传承是东北地区民俗文化传承的又一体现,民间美术是民俗文化的独特载体,要想很好的继承发展民俗文化,必须要加强对民间美术的重视,使民间美术融入大众生活,是更好的宣传民俗文化的方式,民俗文化又是民间美术的依托,二者是相互联系的,不可孤立的看待,这就更突显出注重民间美术传承与发展的重要。

参考文献:

[1]傅朗云,杨旸.东北民族史略[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83.

[2]《赫哲族简史》编写组.赫哲族简史[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

[3]钱穆.中国文化史导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

[4]姚宝瑄.中国各民族神话·满族 赫哲族 朝鲜族[M].太原:书海出版社,2014.

[5]张敏杰.赫哲族鱼皮文化研究[M].哈尔滨: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8.

[6]《赫哲族简史》编写组.赫哲族简史[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

[7]殷焕良.中国古代北方民族桦树皮文化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2009年.

推荐访问:东北地区 传承 民间 美术 创新


[东北地区民间美术传承与创新]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