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组织人事

浅谈家乡美

作者:jnscsh   时间:2021-09-04 09:46:51   浏览次数:

【基金项目】本文系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省级课题《家乡美——卓尼民间绘画、雕刻、剪纸艺术在美术校本课程中的整合运用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GN2016_85])。

【中图分类号】J5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0-0023-01

一、课题研究的价值以及基本情况

对于卓尼藏汉杂居特殊地域,民间蕴藏着丰富的民间绘画、雕刻、剪纸艺术资源,关于 “民间绘画、雕刻、剪纸艺术与美术教学的整合研究”还是个空白。发达地区绘画艺术教育实践开展得比较早,成果鲜明,而民族贫困地区学校绘画艺术教育还相当滞后,因为受到受经济条件、地域的制约,卓尼藏区民间传统绘画艺术资源在学校艺术教育中未能被重视和运用,使卓尼民族民间绘画艺术在学校教育中缺失。藏族地区民间绘画、雕刻、剪纸等艺术文化正面临着消逝的危机。“家乡美——卓尼民间绘画、雕刻、剪纸艺术在美术校本课程中的整合运用研究”对传承、发扬和保护家乡非物质文化遗产——卓尼藏区民间绘画、雕刻、剪纸、刺绣等艺术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卓尼民间绘画、雕刻、剪纸艺术素材的蕴藏情况的调查方式

卓尼藏区民间版画、年华、唐卡、木板雕刻、洮砚雕刻、民族饰品、服饰、剪纸、刺绣等民间艺术资源进行全面搜集整理;为了将资料有效运用于校园美术绘画艺术教学中,对藏族地区民间绘画、雕刻、剪纸等艺术文化进行详细的实地咨询、进行文字取证;为了开展这项研究,我课题组成员进行长达8个月,行程2000多公里,对甘南卓尼民间绘画、雕刻、剪纸艺术有关社会环境进行调研 ;深入农牧村对民间版画、年华、唐卡、木雕、洮砚雕刻、民族饰品、服饰、剪纸、刺绣等民间艺术资源搜集取材;寻找本课题实施的理论依据;对卓尼民间绘画、雕刻、剪纸艺术及其作品特点,所渗透的文化,实用价值,宗教意义,出处等进行取证、咨询、记录。

三、素材收集

鉴于卓尼藏汉杂居等民俗地域民俗特点,我们课题组把卓尼民族地区按地域民俗特点分成五大块进行课题素材取材。

1.柳林镇汉族居住区域的绘画素材收集

卓尼县柳林镇地处临谭交界处,这里是卓尼大部分汉族人民居住的地方,这里洮州卫城的很多人,民俗文化也是洮州卫城人的习俗。据说他们是从南京的竹丝巷来的,以南方江淮人为荣,至今保留着许多江淮人的生活习俗。临潭的男人头戴礼帽,身穿长袍,一派儒雅风范。女人头裹大包巾,身穿斜襟盘花扣的短长衫,脚蹬凤头绣花鞋,头饰银饰饼花、银叉等,一个个像祥林嫂似的装扮。这里的绘画艺术在剪纸、绣花、尤为凸出,在这里,我们搜集了大量的民间剪纸、绣花素材。剪纸素材包括绣花花样、窗花、剪纸年画;绣花素材有绣花鞋、绣花鞋垫、绣花围裙、绣花枕头、绣花饰等。

2.勺哇土族乡土族绘画文化

甘南地方志学者在卓尼土族中了解到具体的传说,卓尼的勺哇土族乡土户家的故乡在遥远的东方,土族的语言属于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河湟语群。居民原信奉多神教,也有一些人信奉道教。元、明以后普遍崇信喇嘛教。寺院是土族的文化中心。对佛教文化的发展和传播作出了重要贡献。土族寺院也是绘画艺术的宝库,保存着大量的具有土民族特点的唐卡壁画,木刻浮雕等资料。迄今土族人还保持着土族特有的服饰文化,其特点风格别具一格,装饰独特美观。在这里我们课题组搜集采访了大量的宝贵资料。

3.卓尼县木耳乡、申藏乡三个毛吐蕃民俗服饰文化

“觉乃”藏族是一支来自西藏的藏民族,世代生息繁衍在卓尼这块富饶美丽的地方,其生活习俗丰富多彩,服饰更具迷人魅力。这种服饰文化在中国甚至全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具有很强的观赏和研究价值。其特点主要突出在以下几个方面:莎茹帽;徐如斑玛:又名“珊瑚莲花帽”,俗称“珊瑚斑玛”;窝窝帽:窝窝帽也叫金边毡帽;烟筒帽;阿珑银钱。这特别的装饰是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卓尼藏区三个毛服装特点:妇女服饰是一般布料夹层长衫,半高领,右开襟,紧身窄袖,两边开衩,衣长及脚面,长衫上罩一大襟式绸缎马甲,开襟处镶滚花边饰。三个毛饰品也有其特点,妇女佩戴的耳环,型制优雅奇特,半圆形银柄上坠着珊瑚,坠物呈塔形。卓尼藏族“三個毛”妇女的鞋也有其独特的特点,这种鞋叫作“连把腰子鞋(hai)”,是一种自制的靴子,鞋面儿整个是手工绣花,鞋底是三层布底,靴筒的颜色都是大红色的。

在这些地区民间也蕴藏着大量的木雕、壁画、唐卡、刺绣等绘画文化,为我们搜集素材提供了大量的资料。

四、素材整理、分析及实验推行

课题组对搜集的“民间版画、年画、唐卡、木板雕刻、洮砚雕刻、民族饰品、服饰、剪纸、刺绣等民间艺术资料”进行长达4个月的分析、图文整理;并进行校本课程整合实验推行分析,为编写《家乡美——卓尼民间绘画、雕刻、剪纸艺术在美术校本课程》完成了所有的前期资料整合、准备工作。通过以上工作的开展,我课题组顺利完成了课题阶段性研究工作,为课题研究的顺利完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俊立.《洮州厅志校注》

[2]祈殿臣.《卓尼县志》

推荐访问:浅谈 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