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思想宣传

奋斗在工业战线的薄老

作者:jnscsh   时间:2022-03-11 08:46:34   浏览次数:

薄一波同志是我最尊敬的老前辈、老领导和良师益友。我最早拜会,与薄老相识是在上世纪50年代初。那时我刚调进薄老作为领导成员之一的国家计划委员会工作,是当时新提的一个最年轻的副处长。以后我在国家科委、国家机械委、国家经委、航空航天部以至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的每一个阶段,一直都在他直接或间接领导、关怀下工作。他给予我深深的信任、支持和教诲,让我刻骨铭心,永志不忘。在这纪念他诞辰100周年的时刻,往事仿佛历历在目,思绪涌动心头。

高度重视产品质量

上世纪50年代,在毛泽东主席的号召下,兴起了一场农业机械化热潮。双轮双铧犁和锅驼机是当时国内大量推广的半机械化农机具,经有关农具管理部门与农科所研究,这种双轮双铧犁耕地省力、效率高、好操作。1958年1月,毛主席还在浙江亲自扶犁耕地、示范推广。但是,由于农机制造厂追求进度,忽视质量,大批双轮双铧犁和锅驼机到农民手中却不好使用、不能使用,农民怨声载道,给广大农民农业机械化的热情泼了一盆冷水。这件事引起薄老高度重视,他站得高,看得远,认为讲求质量是工业生产的内在要求,是关系到工业发展方向和宗旨的大问题。为此,他作了认真的调查研究,然后决定立即全部回收、回炉重制,确保产品质量,表现了磅礴的气魄和不可动摇的决心。指令一下,全国上百万台双轮双铧犁和锅驼机全部回收、回炉重制,堪称新中国第一次为“确保产品质量”而战的一大壮举,引起了社会极大的震动,也给工业界以深刻的教育。同样,60年代初,当时主管国防工业的贺龙副总理,对待贪图进度,忽视质量,粗制滥造的国防工程也是推倒重来,不讲情面。两者是多么的一脉相承。

这种思想和精神也成为60年代由小平同志亲自主持、由薄老具体负责制定的《工业七十条》的精髓和根本指导思想。《工业七十条》的起草制定。主要是因为自1958年“大跃进”以来,国营工业企业中原有的规章制度被废弃,存在着严重无政府状态的混乱局面,产品粗制滥造,生产形势走入低谷。《工业七十条》的公布和试行,“确保质量”指导思想的实施,对于当时贯彻执行国民经济“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恢复和建立正常的生产秩序,确保产品质量,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技术水平、生产水平,起了重大作用。《工业七十条》堪称我国第一部工业企业管理的《宪法》。小平同志后来告诉薄老,毛主席临终前,枕边还放着《工业七十条》。

改革开放新时期,在工业领域实施薄老倡导或支持的“质量第一”战略,实行“质量万里行”、质量曝光、质量一票否决制,直至制定实施《质量振兴纲要》,都是这一指导思想的延续和发展。

组织制造一万二千吨水压机

20世纪60年代初,我国自行研制的世界上第一个全焊结构的一万二千吨水压机,是新中国工业建设和科技发展的标志性成就之一。它是重型机器制造的关键设备,标志着一个国家重型机器制造业的发展水平。这台水压机现在还在使用,证明是完全成功的。

薄老是制造一万二千吨水压机的有力组织实施者。1958年5月,在召开中国共产党八大二次会议期间,当时的煤炭工业部副部长沈鸿写信给毛主席,提出制造万吨水压机的建议。当天毛主席就批示给小平同志:“此件,请即刻付印,发给各同志阅。”当时主持国家经委工作的薄老完全拥护毛主席的决定,并亲自充当工程的组织者和有力后盾。他很干脆地问沈鸿:“你说吧,你需要什么?”凭着沈鸿对我的充分了解,回答也很干脆,说:“我就要林宗棠!”薄老又问:“还需要什么?”沈鸿又答:“不要,我就要林宗棠!”薄老最后说:“那好,我立即把林宗棠调来。”

就这样,一个以沈鸿为总设计师,以我为副总设计师、总指挥的研发队伍很快建成。当时,万吨水压机只有少数几个发达国家能制造,而我国制造万吨水压机的条件一个也不具备,要完全靠自己制造出万吨水压机简直近乎幻想。但是,依靠毛主席和包括薄老在内的党中央正确领导和支持,依靠这支研发队伍的勇于创新、一股子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精神,经过4年的顽强拼搏,到60年代初,我国自主设计、自主制造的一万二千吨水压机终于诞生了。这一喜讯同当时中国原子弹爆炸成功喜讯一起,立即传遍大江南北。

在这以后,我受委托写了《一万二千吨水压机是怎样制造出来的》这篇文章。薄老看了以后非常高兴,立即送给毛主席看。过了几天,薄老告诉我说:“毛主席专门把我叫去对我说,你写的那篇文章他看过了,称赞写得很好,特别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实践出真知那部分写得尤其好。缺点是文章长了一点,如果再短一点看的人就会更多。要让更多的人都知道。”1965年1月22日,《人民日报》以头版头条、通栏标题发表了这篇以中国共产党江南造船厂委员会署名的文章,并加了著名的编者按:“中国人民有志气,有能力,一定要在一个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的强国。难道这做不到吗?是吹牛皮、放大炮吗?不,是做得到的……”

搬动民族工业振兴

1979年12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成立国务院机械委员会的通知》,由薄老任主任。小平同志对薄老说:由你统抓机械工业,当机械工业的“秦始皇”。机械工业是整个国民经济的装备部,举足轻重,关系到整个民族工业的振兴。薄老深知这一点,让我也到机械委员会工作。他雷厉风行,调查研究,组建现代生产大公司、抓发展拳头产品、实行军民结合。同时,他着力于借鉴外国经验,尤其是日本的经验,战后并不发达的日本在短短的二三十年就能迅速崛起,有什么样的成功经验可以借鉴为我所用?

于是,我就奉了薄老之命,和数位同志多次去日本考察,结论是日本工业振兴是从实施机电产品出口战略起家的。日本以国家的行为连续成功地实施了十来个“振兴法”,直到它的机电产品从被市场斥“东洋货”为“东洋祸”到成为“抢手货”。日本的缝纫机甚至挤垮了世界上最抢手的美国缝韧机,松下、索尼、日立的电器,丰田、本田的汽车横行天下,日本一跃成为工业强国、经济大国。

据此,我们写了实施机电产品出口战略的建议报告,薄老同意并即报国务院作战略决策。

1985年,国务院很快采纳了上述建议,从对外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振兴民族工业的战略高度出发,作出了关于把机电工业确定为我国主要的出口战略产业,把机电产品作为主要的出口产品,重点加以扶植鼓励的战略决策,并成立了以当时国务院总理为组长的国务院机电产品出口领导小组和由我为主任的下属办公室,颁布了国发[1985]128号文件。

经过不懈的奋斗,我国机电产品出口已经由1985年的16.8亿美元,增长到2006年的5494亿美元,20年间增长254倍。机电产品出口在中国外贸出口中的比重由1985年的6.1%,上升到了

56%。我国机电产品出口已经跃居世界第三位,仅排在德国和美国之后。

同时,机电产品出口战略促进了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对加速机电工业乃至整个民族工业振兴产生了重大而深远影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大国。中国制造业规模已经排名全球第四,其中,能源、化工、建材、纺织、家电、电子等十几个行业的百余种产品产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一。

竭力支持航空航天工业

长期以来,薄老对国防尖端工业情有独钟,尤其对航空航天工业的发展倾吐了大量的心血。早在1955年上半年,为发展我国的国防尖端工业,中央决定成立由陈云、聂荣臻和薄老组成的三人小组,负责指导原子能工业的筹建,而薄老作为国务院第三办公室主任负责具体工作。1962年11月,根据中央决定,薄老又成为由15人组成、专管国防尖端科技核工业、导弹工业发展的中央专委会成员之一,在周恩来总理直接领导下卓有成效地工作。

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航空航天工业正处在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关键的新时期,又得到薄老的大力支持。1988年初,我被任命为航空航天部部长。当时我是惴惴不安的,生怕不能胜任而影响这个战略事业的发展。我如履薄冰地走马上任后,就紧紧依靠航空航天部的领导、专家、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第一件事就是组织制定了《关于航空航天工业几个重大问题的汇报提纲》。这个《汇报提纲》中的规划设想包括发展大推力运载火箭、大推力航空发动机和高性能机载设备,发展新一代新型导弹、新歼机战略防御杀手锏力量,载人航天飞船研制立项。很显然,实现这个规划设想,我国航空航天事业就会实现历史性的新跨越。

1988年8月,航空航天部党组一班人到北戴河,在向中央汇报以前,先向薄老汇报,听取他的指示。薄老听了汇报后非常高兴,他以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胆略魄力、远见卓识和经验、自信,立即表示坚决支持,鼓励我们鼓足勇气向中央汇报,希望我们坚定信心,科学办事,争取成功。这之后,我们的工作始终都得到他的关心、支持、鼓励和指示。但是这毕竟是一项跨越前人、极其艰巨的伟大工程,无论在政治上、经济上,还是技术上,都存在难以预料的大风险。正因为如此,所以尽管我们已报中央同意,在以后项目的具体立项决策过程中,还是遭到相当大的阻力。有人坚决反对只有18个月研制周期的大推力运载火箭上马,认为技术上不可能、经济上不合算、政治风险太大;有人认为载人航天飞船立项还没有把握,需要论证,结果一论证就是4年;还有人认为研制新一代大推力航空发动机和高性能机载设备尚无能力、为时尚早,而表示坚决反对立项,等等。这就更显得薄老鼓励、支持的难能可贵,对于我们来说则更显得珍贵。正是有了像薄老这样的老领导、老专家们关键性的支持、鼓励,我们才敢于在大推力运载火箭的正式立项中立下军令状。

在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国大力协同、航天航空人无畏奋战下,仅过去10多个年头,当年《汇报提纲》所确定的战略目标不少已先后实现,如“长征二号捆绑”大推力运载火箭、“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新一代航空航天战略防御力量。航空航天工业开辟了一个崭新的天地。令人欣慰的是,所有这些薄老生前都一一亲眼看见了。

关心、爱护、教育、培养干部

薄老深知优秀干部对于革命事业的重要性,从而关心、爱护、教育、培养干部成为他战斗生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的每个工作经历、我的每点成绩都与薄老关心、爱护、支持分不开。

薄老对我人生最大的关心、爱护、支持,莫过于他给予我的教诲,特别是心灵的教诲。1980年2月,正式成立国务院机械工业委员会前夕,经薄老提议、国务院领导研究同意,确定调我任机械委员会副主任,并由薄老和我谈话,可到正式公布时却没有我的名字。事后知道是因为有人向中央告了我诬状。像这样向中央告我诬状的事后来还有一次。对于这种事我的态度是照样走我的路,照样积极工作,但思想上也不是没有不解的。事实上,中央知道得很清楚,薄老也看得很清楚,但他什么都没说,坚信一个干部的承受力。几年以后,薄老给我送来了一幅他书写的字句:“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这使我心灵震撼。薄老书写的字句引自唐代大诗人杜甫绝句诗“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王杨卢骆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这四人擅长诗文,对初唐文学革新有过贡献,被称为“初唐四杰”。“轻薄为文”,是时人讥笑“四杰”之辞。此诗意是言四子文体,自是当时风尚,而嗤其轻薄者至今未休,却始终不会影响、不会改变四子及其诗文,如同滔滔江河万古长流。这大凡是人类发展的一条规律。我把薄老用以教育我的这幅字句挂在家里大厅的正中央,时时激励自己,站高看远,胸怀开阔,心境荡荡。

1998年11月30日,在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理事会换届前夕,年满90高龄的薄老,已不再担任名誉会长了。但他还是十分关心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的工作,专门给我打来电话。在此以前,吕东一定要我接他会长的班。我怕会误事,考虑再三,还是不想接。这时我就想趁机求教于薄老,希望他为我说句解脱不干的话。我对薄老说:“自己感到有三个不行:年龄不行、身体不行、水平不行,怕难以胜任。”却不曾想他说:“吕东同志推荐你当联合会会长,我认为可以,完全同意,我看你可以担当这项工作。年龄虽已超过中央规定,但必要时还是可以继续工作的。”紧接着他就是谆谆教导,说:“身体不好,是要多加注意的,要好好治疗保护,但也不要太紧张、太在乎。要以保重身体为主,做好工作。做一点工作,比什么工作都不做,对身体有好处。但不要搞得太累太紧张,要安排得宽松一些,轻松一些。陈云同志说,少做即多做,多做即少做,是很有道理的。在保护好身体的基础上,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能多活一年,就能多做365天工作。曾国藩说,能办大事者以能多找替手为第一要义。要多找几位同志来一起工作,充分发挥大家的作用,共同努力把这项工作做好。我相信你一定能把这项工作做好。”薄老还再三嘱咐:“你就把我刚才讲的这番话,给几位老同志转达转达,给大家也传达传达。这就是我对中国工经联的最大支持,也是对你的最大支持。”此话此情,点点滴滴,沁我心肺,感人至深。

薄老把陈云同志书送的“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对比、交换、反复”条幅悬挂在大厅衣服架上,时时警示自己。他就是这样做的典范:对事业、对工作忠心耿耿,孜孜以求;对同志、对干部关爱有加、教诲不倦。他为人平凡,功勋卓著。

薄老在纪念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文章中说:“在古今中外的历史上,凡建非常之业,必赖非常之人;而壮哉非常之人,必成非常之功。”他称小平同志是建“非常之业”、成“非常之功”的“非常之人”。薄老一生,始终为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经济文化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开辟社会主义道路而冲锋陷阵。薄老不也是建“非常之业”、成“非常之功”的“非常之人”么?

责任编辑 汪文庆

推荐访问:战线 奋斗 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