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经济工作

传统书画元素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运用与融合

作者:jnscsh   时间:2021-08-10 08:41:13   浏览次数:

摘 要:当下中国传统书画元素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已较为广泛,但运用不等于滥用,或是照搬照抄,在给现代服装设计注入新活力的同时,思考怎样挖掘和运用传统艺术的精髓,是中国服装设计师走向国际时装舞台的关键。

关键词:服装设计;水墨技法;书法艺术;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J2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4)04-0262-02

作为率先步入人类工业文明的西方现代服饰,其功能和剪裁技术反映了现代工业时代的劳动方式、生活方式及价值观念,体现了自由、方便、经济的穿着原则。以欧美西化服饰为主的服饰形态成为当今服饰潮流,就成了历史的必然。而带有浓烈东方色彩的中国传统服饰形态代表的是农耕文化的精髓,无法成为现代工业文明时代和后现代文明时代的主导服饰。

随着近代中国西风东渐,传统的袍、衫、裙、袄不断被西装革履取代,中国传统服饰之美几乎淡出历史舞台,随着中国的崛起,服装设计师也意识到运用中国元素创作的重要性。而当法国人在国际服装舞台上展现现代法兰西风貌时,中国人却将盛唐和清廷的服装直接搬上T台。我们的传统文化震撼国际视野,却并没能创作出与时代精神紧密结合的时装,怎样才能将服装设计与中国传统文化巧妙结合的,且能够反映当下的时代精神,是中国服装设计师走向国际时装舞台的关键。

二十世纪八十至九十年代,以西方风格见长的意大利著名服装设计师拉瓦尼·瓦伦蒂诺(Gara-rani Valentino)受到中国屏风艺术的启示,创作了既端庄华丽,又落落大方的清代中国服饰。伊夫·圣·洛朗(Y.S.Laurent)曾经表示,深受中国的文化、艺术、服装、传奇等等方面的影响,这位大师设计的浅黄色右衽时装,其灵感来源于日本和服,其实更像中国汉代的服装样式。弥漫着神秘气息的中国蓝(China Blue),屡被西方设计师用作主题色彩。另有九十年代末法国著名品牌迪奥的总设计师加里亚诺(J.Galliano),将老上海的风情、红军以及红卫兵的形象先后搬上国际T台,巴黎的时尚巨匠们也不禁为之动容。

到2001年上海APEC会议时,唐装成为时尚界中国传统服装时尚化、国际化争论的话题。

在没有印染技术的古代中国,将书法或中国花鸟以织锦刺绣的方式作为服装装饰抑或等级森严的服饰制度,已然用到了极致。服装设计发展到今天,设计师如若仍旧直接将书法甚至整幅中国画穿在身上,已不可能再成就经典。对中国传统的绘画、书法艺术,应从解构中再创新。

一、中国水墨手法的运用

对传统绘画在服装设计上的运用,不应简单停留在对传统图案或工笔画的简单复制上,而应当挖掘更深层次的中国韵味。有人形容中国水墨画:黑团团里墨团团,黑墨团中天地宽。墨色是中国画的灵魂,墨分五色,墨色为骨,水墨与宣纸的交融,因浓淡、水分、力度、枯润而成就不同的效果。

将水墨画中黑白灰的层次感[1]、点线面以及皴擦的肌理手法与相应的面料结合,使流畅淋漓的笔墨自由行转于时装的款式曲线间,令色彩变换不但呈现出强烈对比的气势,也具有和谐曼妙的过渡。服装设计中的黑白灰,亦是经久不衰的流行基调。依此设计出打破单一的审美标准的服装,使艺术表现的空间得以扩大。

《山静居画论》中曾说:“作画必先立意,以定位置,意奇则奇,意高则高,意远则远,意深则深,意古则古。”

国画水墨的技法有章法、墨法、笔法等技巧。对肌理的不同表现有渲染法、烘托法、吹云法、拓印法等等,这些都是在笔、墨、纸、水结合的作用下形成的丰富效果。

在服装设计中,因面料的不同,表现主题各异,可根据所追求的艺术效果,将点、染、皴、擦等手法运用到设计中,使服装呈现出或粗犷、或柔美、或纤细的风格差异[2]。

水墨轻巧流畅,浓淡相宜,呈现出的画面效果清爽自然,这类风格可创作出宁静高远的意境,运用在时装设计中,即会产生优雅、亲切的视觉效果。如果泼墨采用气势磅礴,苍润古朴手法,对比强烈,即会形成豪放洒脱的水墨风格。这种以表现意象为主,不拘形似且突破空间限制的手法,可呈现出自由、洒脱的视觉效果[3]。Dior的设计师在白色的面料上用泼墨的手法画上了黑色的花朵,看似随意,实则大有看头。为了不显沉闷,设计师还在布料上加上了红色的花朵点缀,而服装款式也以简单为主,只是腰部几道细细的皱褶,让泼墨面料的连衣裙有一种清雅的面貌。

二、汉字书法艺术的运用

同样作为视觉艺术的汉字书法艺术,书家将线条的运用达到极致,在服装设计中,设计师则将线条从纸上二维形态转化为三维立体形态。书法艺术要求对线条的把握要有粗细浓淡,墨色需燥润相应、力度抑扬顿挫,画面虚实相生,以此来体现书法艺术的神采[4]。

在服装设计中,不应盲目照搬书法作品。支撑服装衣片结构的骨架,才是对书法线条的解构运用[5]。线条在起伏变化中,起到改变服装结构、款式的作用。例如直线和曲线的运用,在服装的设计手段中占重要位置。直线既表示服装外在形态和轮廓变化,又承担着分割局部形体轮廓的作用。曲线则将动感与旋转表达的淋漓尽致,也是服装结构廓形美感的升华。

服装设计的轮廓线、结构线、拼接线、衣褶线中,轮廓线、结构线、拼接线都属于功能性较强的线。运用书法艺术规律的线,多为装饰线和衣褶线。装饰线依据装饰的需要,从多到少、由粗至细,所谓“疏可走马,密不透风”地来表达书法线条的虚实变化。

中国古代平面裁剪、宽衣博带的服装样式,看似偌大的平面,却在着上身后自然积聚,形成变化丰富的衣褶线[6]。现代服装设计鲜见传统平面剪裁,多采取合体造型,而衣褶的变化,即是运用对褶的处理形成各类线的变化,直中有曲,曲中有直,体现出书法线条虚实相生、松紧得当等变化。服装设计中线条的运用直接关系到设计的成败,线条形式千变万化,设计风格不尽相同,然而都流露出设计自身的情感意境。

要使线条的视觉传达效果鲜明,不但要有长和短、粗与细的变化,在位置上也需要经营,同时还要在线条的材质、走向、形状、明度以及色彩上不断变化。上世纪50年代,法国著名时装设计师迪奥将自然形态解构重组,提炼为特点鲜明的时装造型。他先后推出的长瘦裙、直线型、长方线型、以及扭曲线型等女装款式,就是利用了线的变化形式,由此可见,书法艺术中线条的运用越来越多地被纳入服装设计。

三、工艺手段的创新

中国水墨技法、汉字书法线条都是在二维平面上的创作,而服装着上身后,即是三维的立体空间艺术[7]。用中国书画艺术创意现代服装,以水墨写意的抽象方式提取服装色彩,以书法艺术的线条技巧融合于服装设计,令原本平面的作品拥有了延展想象的空间,更加拓展了传统审美虚实相生的意境转化,在设计中弥漫开丝丝缕缕的中国意向,渗透层层叠叠的东方意境,展现着中国特色文化和民族气息。

然而,尽管在现代服饰设计中,中国传统书画艺术得到了广泛运用[8],但仍明显暴露了一些问题:由于对传统文化的精髓缺乏深入了解,一些设计师仅仅是将其进行刻板肤浅的挪用,基本是将水墨作品或书法字体以平面、直白的形式印染在服饰上,堆砌大量“中国特色”元素,对流行性的表达缺乏创新,甚至任意阐释民族文化形态,缺乏国际视野,设计观念陈旧,一味照搬传统,缺少变化和创造。

要将中国传统书画艺术与服装设计融为一体,需要现代设计师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修养,会通内涵,取其精髓,并结合当下的流行趋势,以中国古朴神秘的元素来丰富现代服饰设计,使其散发出独特的东方韵味。因此,设计师在运用传统书画具体形式的同时,不可流于形式,需防止符号化、表象化,将蕴含中国传统思维的艺术形式结合现代服饰设计以表现其精神,设计出既符合现代审美,有拥有深厚东方文化底蕴的华服,成为感动观者的东方魅力艺术。

设计手法的创新有助于在现代服饰设计中,既紧贴时代精神,又能体现出中国传统书画特色。

(一)抽象变化 删繁就简

中式审美要求含蓄朦胧,受老庄思想影响注重随性自然,西方则更注重人体的曲线变化和立体感。中国传统服饰中繁复的装饰不一定适应当下人们崇尚简约的心理。因此需将中国书画元素中繁复的构成归纳为其独有的风格或造型,再进行创作。

(二)夸张变形 独具特色

人们在追逐流行的同时,并不喜欢千篇一律。在流行趋势中渴望与众不同、追求个性化是当下人们对时装的要求。因此书画元素就需在现代设计中夸张、放大,突出设计感。可以采取重组色彩搭配,或强化图案纹饰、放大局部细节等等达到所追求的视觉效果。

(三)创新工艺 甄选面料

刺绣、扎染、蜡染、镂空、编制等多样的工艺手段,在传统书画元素与面料结合设计时会带来不同的效果。镶、嵌、滚、宕、盘、绣也可使传统书画的表现别具韵味。另外,现代服饰设计可以将多种风格质感的面料组合使用,可以使书画元素以更加丰富的形式呈现,也可以将面料组织重组、肌理制造、重叠拼贴等多种方式。

(四)巧妙排列 多元组合

结合国际视野以创新的视角将书画元素重组,营造独特的层次感和节奏感,赋予这一元素新的生命力,使水墨元素更加多变,更加有时代感,是现代设计师可以尝试的另一种设计手法。

中国可供服装设计取材的元素远不止传统书画,精巧致密的织锦刺绣、点缀旗袍的立领披肩、夺人眼球的民族图案还有细密的繁花、喜庆的中国结、旗袍盘扣、青花瓷瓶、京剧脸谱,都是近些年国际服装设计师灵感的来源。

参考文献:

[1]孙雅楠,张星.中国传统水墨画与服装设计艺术的结缘[J].美术大观,2009(11).

[2]杨怡晨.墨中的羽衣霓裳探寻水墨画与服装艺术结合的表现形式[J].美与时代(上),2010(11).

[3]陈瑶,冯伟.现代服装设计与中国水墨画[J].美术大观,2011(03).

[4]许磊.探究用墨与中国画线描造型的关系[J].文教资料, 2008(17).

[5]孟萌.中国画的笔墨精神[J].美术观察,2012(01).

[6]刘剑侠,闫亦农,高圆.中国元素在室内纺织品配套设计中的运用[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1).

[7]宋玲敏.中国服饰元素在现代服装设计上的运用[J].中国轻工教育,2008(04).

[8]张家鑫,李晓蓉,肖宇强.现代服装设计中的中国元素刍议四川戏剧[J].2011(04).

作者简介:

苏亭羽(1981-),女,云南昆明人,硕士研究生,讲师职称,研究方向:民族民间艺术、服装设计。

推荐访问:服装设计 书画 融合 元素 传统


[传统书画元素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运用与融合]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