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经济工作

童心田,大道如斯

作者:jnscsh   时间:2021-08-19 09:47:31   浏览次数:

5月8日,国家重点新闻网站中国网上的一则消息引发国内外媒体聚焦关注,新成立的河南省心田书画院及其院长童心田成了“网红”。消息显示,河南省心田书画院在郑州揭牌,童式书法创始人、艺术大师童心田情系故土,为书画爱好者搭建交流平台之举赢得一片赞声。

从衣不遮体、食不果腹、赤足求学的农村娃,到研究生学历、师政委、大校警衔并多次被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童心田的人生履历颇为传奇。

“艰难是最好的教育”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中国是充满危机、动荡不安的,它不仅经历了自然灾害、“文化大革命”,又不断地遭遇着更多的灾难和斗争。当时的中国农村处于“困难时期”,物资极度匮乏,苦难与震荡并存,童心田的童年和求学时代就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度过的。

生活条件差、家中人口多,时常吃不饱饭、没衣服穿,衣食无忧成了最大的奢望。艰难生活要奋斗、“书中自有黄金屋”,在“乡间秀才”老父亲的教导下,童心田幼小心灵中对读书、写字充满着好奇和向往。

每天放学回来的路边,辛苦劳作的田间地头,打理家务的间隙,都成了童心田读书、习字的内容。深夜,当劳累了一天的人们早已进入梦乡,在凿壁偷藏的煤油灯下,在母亲多次的催促声中,一个幼小的身影总是津津有味地抱着书本迎来一次又一次日出。

发奋读书之余,学校每周三的“大字课”,童心田还要坚持去上,从不缺席。春去冬来,突然有一天天气骤冷,鹅毛大雪不期而至,万物很快被厚厚的积雪覆盖。每遇大雪封门这样的恶劣天气,学生们大都待在家里不去上课,学校也基本上处于停课状态。童心田绝不会这样做,“大字课”早已扎根心中,这些困难又算得了什么呢?他把鞋子和书包甩在肩上,挽起裤腿赤脚向学校奔去,走过一两公里的崎岖雪路,已是手足冻僵、通体冰凉了。阎汝俊老师被眼前的一幕吓了一跳,他连忙招呼着童心田穿鞋取暖,并在黑板上默默写下“精忠报国”四个大字。在四处透风的教室内,阎汝俊为童心田一个人上了一节课,上课的内容不仅仅是书法之道,还有励志故事、人生哲学,“这节课对我教育深远,它激励着我的后半生,对我从军、练书法、世界观的形成影响很大!”童心田至今难忘“打下很深烙印的”人生第一课。

没鞋子赤脚上学、穿姐姐的裤子被同学取笑,这些都不算什么,但随着兄弟姐们渐渐长大,吃难、住难、穿难、行难、求学难,各种难接踵而至,而如何解决吃饭问题成了难中之难。家里没有豆子抵粮票,好说歹说用红薯杆子抵,红薯杆子抵完了,家里再也拿不出换粮食的物件了。

突然有一天,輟学在家的童心田被学校通知去上学。原因是他写的一篇文章成了范文,被老师点名表扬。发现这篇文章的老师叫方平平,方老师是一名原籍上海的知识青年,因自愿“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才来到豫东农村教学。伯乐方老师的的一句话挽救了童心田,学校破例为他减免了学费。

1973年,艰难的求学时代宣告结束,这一年,童心田高中毕业,开始以“人民教师”的身份走向社会。当时,“文化大革命”还没有结束,“抓革命促学习”之余,在初中任教的童心田,为各种会议写标语成了工作的一部分。

生活不容乐观,当教师仍然吃不饱饭,“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的艰难历练时刻敲打着不屈青年的心田。

“二杆子”的落落起起

在一些场合,童心田曾多次为自己诙谐地画像:“我是一手拿枪杆子,一手拿笔杆子,人送绰号‘二杆子’!”

1976年,一年一度的征兵工作开始了。正在学校教书的童心田,被借调去为应征青年填写登记表,因“写一手好字”又懂文化,他被负责征兵的军官看中。

“有文化在部队会有大发展,况且还能吃饱饭,为家里减轻不少负担”。在征兵军官的劝说下,童心田也为自己填了一张申请表。现在想来,就是这张登记表改变了他的命运。从此,童心田与橄榄绿结下了不解之缘。

1976底进入军营,读了一肚子书的童心田总想在新兵连做点事,每次全连召开大会,他总是第一个举手发言。讲话出口成章,说的头头是道,加上写作特长,童心田成了连里的通讯报道员。新兵连的典型事件,兵哥哥的感人故事,都成了童心田关注的对象,妙笔生花,栩栩如生,源源不断。童心田所在的新兵连迅速引起了上级首长的注意和同事们的质疑,铺天盖地的新闻事件和典型人物怎么可能天天有,况且件件出彩?略带文学元素的新闻报道被认定为失实,必须作出深刻反省,以观后效。

悲从心中来,满腔热忱瞬间降到冰点。“那事发生在1977年五四青年节前后,当时心情极度失落!”一不做二不休,既然让写检查,那就认真写写自己的过去和人生理想吧。童心田满含热泪,写下洋洋洒洒数万言,把自己童年痛苦回忆、艰辛求学经历、未竟的事业理想等等,统统发泄了出来。

感天动地的检查报告传到了师部报道组组长方秀文的手里,看着童心田的“万言书”,方秀文激动地跳了起来,“这是难得的好青年,才子不应该被埋没”。

“无童则少军威,有军必留心田”。师部领导一句话犹如阴霾天一声惊雷,他心头的乌云顷刻烟消殆尽。因祸得福,童心田被抽调到了营部报道组。

连部的深刻教训,让童心田认识到,新闻报道必须讲政治、讲原则,要有责任更要有担当。工作之余,他开始恶补新闻报道的政治短板,饥不择食般苦读书、虚心学习。“《毛泽东选集》几乎看了10遍,满脑子的思想政治理论和政治家办报意识。”

1972年尼克松访华之后,中美关系渐暖,两国还没有正式建交,媒体很少这方面的报道。刚抽调到营报道组的童心田,一个月连续在媒体上发了三篇稿件,打破了营报道组单月媒体发稿记录。渐渐成熟的政治嗅觉和责任担当,让他一刻也不能停歇,必须采写出有分量的稿件,不辜负党和军队的培养,为中美关系稳步发展献礼。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位美籍华人老太太进入了童心田的视野:这位孤寡老人住在部队附近,子女都在国外,邻居们对她十分照顾,她也时常帮助别人,久而久之老太太成了“学雷锋做好事”的标兵。“能不能以摄影报道的形式展现老太太的生活点滴,从而突出中美文化交流的主题?”深思熟虑之后,童心田决定对老太太进行一次深入跟踪采访。一周后,童心田精心采写的摄影报道被《解放军报》以一组四幅图片的形式采用刊发。

有温度的图片新闻,迅速被国内外媒体转发,正是这篇富有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的通讯报道,让童心田着实扬眉吐气了一回:“一篇报道记三等功一次”在当时的环境下绝无仅有。

当兵有饭吃,还能领到粮票和生活费,对于20世纪七八十年的农村青年来说,相当于“高干”待遇了。穿上军装的士兵,都把探亲假看得很重,不仅可以衣锦还乡,十里八村的大姑娘也会托人找上门来,向兵哥哥提亲。童心田却没有这样做,他把探亲假省出来,一者在部队好好工作,二者能多领点粮票和生活费贴补家用。每个月按时领到的45斤粮票和55元生活费,童心田均作了精心安排:节省的15斤粮票寄给父母;55元生活费基本不动,拿出30元资助家乡,剩下的25元全部用来买书。

转眼间,在营部工作一年的童心田又被一件事困扰:年龄超龄,不提干将面临退伍。当时还没有入党怎能提干,留在部队希望渺茫,命运第二次跌入深谷。

茶饭无味,衣带渐宽。童心田的境况很快被师部发现,多次与其打过交道的房秀文据理力争,当即写下申请,建议对童心田提干,“入党的事可以先放一放”。师部领导们紧急召开会议,最终研究决定:一切要为部队功臣让道,不能让功臣流汗再流泪。对童心田进行“先提干后入党”的申请建议得到批复,“工作一年被提干”、“同批入伍的600人中第一个被提干”……光环终于眷恋了勤奋有为的时代青年。

1979年,童心田升为营部报道组组长。年轻、勤奋、业务精是入选组长的主要条件。如何团结大家一起工作,怎样管理比自己年长的老兵呢?“以行带兵!”童心田认为,只有身先士卒,认真做好本职工作才有发言权。为此,他给自己定下了行为立事准则:做信念坚定者,立身、立事、立言;做善于学习者,以学习能力为首;做艰苦奋斗者,迎难而上多历练;做和谐践行者,理论联系实际常實践。

十年磨一剑,剑出必锋芒。“以行带兵”效果显著,英雄不再是一个人的单打独斗,而是镁光灯下的集体合唱,童心田所打造的精英报道组连续七年荣立集体三等功,为其今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根基。

20世纪80年代,中央军委对部队进行了几次精简,童心田被调到到武警河南总队任新闻干事,随后他的事业一路高歌:1987年到解放军报社,1990年新华社武警分社履新,再后来任人民武警报社主编。谈起这段新闻经历,童心田很是自豪:“我搞了18年新闻,出了12本作品集,当过报道员、报道组长、新闻干事、宣传处长、编辑室主任,火热的部队生活提供了无尽的采写源泉,一手握笔一手握枪,知识武装了头脑,练兵健康了身体。这是宝贵财富,每想至此,我觉得值了!”

寄语青年:学习是成功之母

都是媒体人,记者与童心田交流起来感觉很轻松。他对时代青年杂志印象深刻,“曾发过稿件,经常爱看您们的杂志”当记者提出能否给青年读者几点寄语时,他很诚恳地说,我还是结合自己的经历与青年朋友分享一下吧。

2000年4月,走出青年时代的童心田调到某师任政委,在师政委的位置上,有了静下心来思考的时间。在其所著的《心田之声》一书的后记中,童心田写下了这样一段话:“十年磨一剑”,易说难做。磨剑的过程是明志、励志的过程,亦是蓄势、悟道的过程。余戎马半生,磨剑未歇。

青年人一定要有理想、信念、信仰、目标。童心田说,人生像航海一样,灯塔指明了方向,就必须一心专注勇往直前。实现目标的途径要靠读书、学习。成功何来?学习而来。过去说失败是成功之母,有失偏颇,失败而不学习,只能永远失败,“吃一堑,长一智”就是失败——学习——成功的过程。

读书学习之后,还要学会读生活的书,“学富五车”不代表实战能力,知识转化也很重要,学问应该从实践中来。孔子说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就是这个道理。

青年人一定要懂得感恩。感恩父母养育,感恩老师教育,感恩朋友同事帮扶,感恩国家培养。任何人的成长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国家培养了你,你也应当用毕生所学及时报效国家,做好传帮带。河南省委宣传部新闻处副处长陈锋说,这一点童政委做的很好。当时童心田在武警河南总队任宣传处长,一批新闻报道的老兵需要提干,他一边带领大家认真组稿,一边积极协调武警总队争取保留一批宣传骨干。

《解放军报》计划开辟”武警专栏“,童心田带领大家四处组稿,寻找新闻亮点,挖掘典型事件,写下了长篇通讯报道《绿色旋风》,被《解放军报》”武警专栏“第一期采用,堪称开篇之作,各大媒体争相转载,《人民日报海外版》、《时代青年》全文选发,在军界引起强烈反响。

“河南武警新闻报道队伍是经童政委精心培养的,力量强、业务精、能打硬仗,加之省领导鼎力支持,最终12名新闻报道骨干被集体提干。”陈锋说,“当时每个省只有两个提干指标,河南一下字争取了12个,在全国武警系统是少有的。”

60岁:人生才刚刚开始

2017年5月7日,河南省心田书画院在郑州揭牌,来自全国各地的数百名书画家前来观赏祝贺。中新社发布的报道说:“今年60岁的著名军旅书法家童心田,退休前在北京武警某部任师政委,退休后十分眷恋故土,回到了家乡河南沈丘。为了给周围的书画爱好者搭建交流、展示的平台,他筹资相继在南阳、沈丘、郑州创建了三家书画院,尤以河南省心田书画院名家藏品居多而闻名遐迩,且不以盈利为目的。”

武警警种学院政治部副主任、《解放军报》特约记者张跃林大校认为,书法是童心田的第一爱好,也是他的至好,社会各界对他的书法给予过充分认可。

2015年1月,作品《沁园春》在首都博物馆“长城杯”书画大展中荣获一等奖。2015年8月,“童式书法”作品集萃经国家版权局保护中心审核,予以批复,登记保护。2015年10月,作品《抗日烽火》获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全国书画大赛一等奖;个人肖像和书法作品被国家邮电总局印成邮票全国发行。2015年12月,中国文化艺术设计策划中心,在河南南阳举行仪式,授予童心田“民间艺术大师”称号。2016年3月,作品《四季莲花诗》在第二届“莲花杯”全国书画大赛中获特等奖;国家外交部驻外机构聘请其为国礼艺术大师,将其书法作品作为对外交流的国礼作品,并授予童心田“中华文化大使”荣誉称号。

从小受父亲的熏陶,童心田喜欢舞文弄墨。儿时即以树枝作笔,泥沙为纸,练习书法。并临柳公权《玄秘塔》与颜体《勤礼碑》,打下了“颜筋柳骨”的坚实根基。高中毕业当教师后,他为学生批改作业一直用毛笔,还坚持用蝇头小楷写日记、做笔记,每年写下7大本学习笔记,从不间断。入伍后,无论在部队、机关、报社,童心田对书法的兴趣依然未减,坚持研习。一间斗室,笔墨纸砚,纵情挥洒中形成了独到的童式书体:含蓄、灵动、宁静、耐看,刚柔相济,外拓内含。

人生履历如此丰富,童心田很少与人提起。他说,“上世纪50年代中期,我出生在豫东平原一片贫瘠的土地上,苦难的经历不堪回首,正是诸多‘难’字逼我铁下心来与之抗争。在与命运的抗争中,我投笔从戎,在军旅生活中又操笔带枪,此生与笔有缘啊!”

18年的新闻生涯之后,童心田有了时间去系统研究书法,这一研究又是十几年。在他看来,书法就是文化载体,敬畏传统文化之际,要敢于完善自己。他研习书法的宗旨很鲜明:通过搭建书法交流平台,让国人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

退而不休的童心田已把为人民大众服务融入到血液里,60岁于他,人生才刚刚开始。

推荐访问:童心 如斯 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