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社会团体

基于核心素养的2019年高考全国文综历史试题赏析

作者:jnscsh   时间:2021-07-19 08:50:56   浏览次数:

zoޛ)j馝֡教育。

【关键词】高考历史;核心素养;历史教育;史料

2019年高考全国文综历史试题在2018年高考试题的基础上更进一步突出历史教育的核心功能——立德树人。此外,作为高考试题,它也更好地履行了选拔人才、指导教学的使命。特别是2019年高考全国I卷的题目,一方面对学生素养要求更高,更精准地区分了学生素养水平的差异,另一方面,因为文字更加明白晓畅而且文字量进一步缩小,中下等考生读明白作为文本的各种材料是没问题的,而且话题紧跟热点(如,“德智体美劳”,2018年“墨子”,2019年“唐代拔河”“蒸汽机在劳动实践中的逐步改良”),将更能引发不同层次的学生思考如何以历史意识解决现实问题。

一、发现传统之美,培育家国情怀

2019年高考历史试题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体现出浓浓的价值观导向——强调要温情地理解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奋斗历程,强调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有着值得我们自豪的累累硕果,从而让我们在继承和创新中更好地为祖国、社会以及个人成长而辛勤付出。

例一:从宗法制度渊远流长而来的“教民亲爱,莫善于孝;安上治民,莫善于礼”( 2019年高考全国III卷第24题);唐代推崇“阳刚与力量”(2019年高考全国I卷第26题)。

例二:1953、1954年中国科学院图书馆上海分馆俄文书刊借阅量逐年猛增,从这个侧面感受在结合苏联援助的“一五计划”期间,全国人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朝气蓬勃,昂扬向上,以勤奋好学的态度、热火朝天的劲头建设祖国、奔向工业化( 2019年高考全国I卷第31题,此外还有同卷第47题“全国劳模刘源张”、2019年高考全国III卷第31题1953年年画《数他劳动强》)。满满的正能量,看我们历史上的“撸起袖子加油干”,给了今天“撸起袖子加油干”的我们澎湃动力。

例三:结合国际、国内形势分析人民共和国史前三十年钢产量的增长,得出在“一五计划”等推动下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的结论;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提供的数据认识到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钢产量取得并保持世界第一,并且能够不断提高质量、不断适应需求,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改革开放以来有关史实分析取得成就的原因。

例四:2019年高考全国I卷第42题,引用了1940年钱穆的《国史大纲》:“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让学生评析材料中的观点、得出结论。这一开放性试题以一种非常亲切、非常符合新时代精神需求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无论学生属于何种层次,都能明白应该带着应有的温情与敬意对待历史,明白那种历史赋予我们的厚重的使命感(亦可称之为历史感)。此一“小论文”题直可观照整张试卷,观照将来新高考、新课程的总趋势。

二、不忘革命初心,明确唯物史观

适逢建国70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大成果,新民主主义革命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从以下方面人手:近代中国的外部环境,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主要矛盾、经济政治状况及其演变、各阶级状况及相互关系,也就是说,要科学而辩证地搞清新民主主义革命,就必须运用唯物史观。

2019年高考历史试题考查了近代中国的仁人志士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缘起、指导思想、革命任务、革命前途的认识和探索(全国I卷第29题围绕《新青年》1919年前后“革命”等词出现频次的变化认识主流思想的转变,而2019年高考全国I卷第30题、2019年高考全国Ⅱ卷第29题、2019年高考全国III卷第29题及第30题皆同属于此一知识点)。其中值得师生特别关注的是,在2019年高考全国I卷第30题里,出题者引用了毛泽东1940年的文章(《新民主主义论》),毛泽东在文章里,结合近代中国的时代特征及社会环境,以当前革命任务的视角分析资产阶级的性质并确定无产阶级应采取的“中国特色”的政策,可以说是延续并发展了2018年高考历史试题的“革命”“阶级”味道,而且“走中国特色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史識更加鲜明。

让我们结合时代理解民主与法治之间的关系,并强调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政治制度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2019年高考全国I卷第32题深入分析古代雅典陪审法庭的广泛权限)。

在长期的劳动实践中,勤劳而充满智慧的人民群众创造了生产力,推动了历史的发展,并证明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生产力对社会发展起决定性作用(2019年高考全国I卷第34题从矿井抽水开始蒸汽机经历的改良之路、2019年高考全国I卷第47题全国劳模刘源张及其时代精神、2019年高考全国III卷第31题1953年年画《数他劳动强》)。

三、联系地看问题,尝试历史解释

在本年度高考试题中,随处可见培养学生透过历史现象看本质的意图,其中的“本质”很大程度上就是:1.各类制度、思想方针、政策;2.经济结构、社会结构;3.社会思潮。这样的思维逻辑必定适用于各类社会学科,是分析它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具体到题目设计里,目前流行的形式应该是引用某时期的某项史料作为现象,要求学生结合发问语及四个选项分析其背后最贴切的原因、条件、目的、作用、评价,一言以蔽之就是抓住最核心的本质。历史解释还包含要求全面地、联系地、运动地看待事物的能力,在本轮高考中也有一定程度上的体现。下面以2019年高考全国I卷部分题目为例,近距离观察历史解释:

四、大胆求证纵横对比,钟情史料实证

必须认识到,结合迅猛发展的信息技术,历史高考发展到今天,几乎无一题没出处,学生面对丰富的文献资料时,史料实证已在悄然发生。无论出题者还是做题者,持论若是无据,必将是多么干瘪乏味、苍白无力。

史料实证素养显然已融化渗透在高考历史的各种题型当中,而其中属于较高要求的史料实证素养水平3的应该是在不同的史料之间比对分析,作出判断,寻求真相,水平4的应该是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独立提出一个与试卷给出的材料相关的问题,在论证中充分摆事实讲道理,最后得出尽量科学而且正确的结论。2019年高考全国III卷第25题在新疆甘肃保存的佛像与洛阳龙门石窟的佛像之间比对表情、服饰,属于水平3;至于凡属“开放性试题”,亦即要求学生就某一话题某一角度撰写小论文,就应该属于水平4。本年度的开放性试题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高考全国I卷第42题:材料是引自1940年钱穆国史大纲的观点,围绕该观点当中的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持论有据,论证充分。可以说,做题可选择的角度是无限的,可引用的史实古今中外也是无限的,从而给了师生展示史实,驰骋逻辑,展现新时代精神的无穷天地。

提升史料实证素养需要满足以下三个条件:1.经典文本阅读量的保有;2阅读技巧包括文言文阅读技巧的积累;3.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三者在2019年高考全国I卷第45题关于从秦汉“二十等爵”到司马昭“五等爵”改革,有了充分的结合。没有关于三国时代经典文本如《三国演义》《三国志》的阅读,只怕很难对司马昭“五等爵”有时代背景的准确把握;没有阅读技巧的积累,只怕很难理解并处理材料中的文言文,也无法提取运用当中的有效字眼信息“先哲”“进德”“酬功”“封邑”“封”;没有批判性思维,也就难以有机地结合时代、人物身份及立场动机去推断其制度所反映的思想流派、授爵对象并对其作用下准确而辩证的判断。

五、贯通古今之变,活用时空观念

历史学这门古老的学科,从一开始就属于时空。与史料实证一样,它早已融化渗透在高考历史的各种题型当中,几乎无处不在,同时又并非漫无边际无规律可循。2019年高考历史试题高频选取的时空,估计至少遵循以下两项原则:一是社会转型期;二是服务于当下热点。

以2019年高考文综全国I、Il、III卷历史部分为例,我们看看试题里藏着怎样的时空密钥:

2019年高考历史试题集中在几个细化的时空之上,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70年发展史,此外工业革命时期等也比较集中。一个主题宏观贯穿各个时期的做法相对减少了,也弱化了全球整体的视角,更多的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譬如,地理空间则相对扩大了,关注到拉丁美洲、日本等地的发展问题。

感谢考试中心的辛勤付出,我们在2019年历史高考里感受到了许许多多的情怀、智慧,也增长了常识,更重要的当然是指导我们今后的历史教育。它明明白白告诉我们:注意培养核心素养,而且难度也把握得非常好,建议明年继续这个难度。

一项立德树人,五大核心素养,打开了高中历史新高考的广阔天地,里面蕴含无数活泼的生机。笔者想起辛稼軒的词:“一水西来,千丈晴虹!”一扫传统应试教育的固定思维框架,带来一场追求“人的教育”的思想解放。

赏析高考同时也让笔者深切感悟到“改变,从阅读开始”,但愿我们能在读书—一素养——考试的循环中不断妙手偶得,从而将关怀倾注给全人类、将才华奉献给祖国,将热情融铸于教育。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要论精选[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6.

[2]钱穆,国史新论[M].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2.

[3]王学泰游民文化与中国社会[M].山西:山西人民出版社,2014.

[4]樊树志晚明大变局[M].广州:中华书局,2015.

[5]吴晓波激荡三十年[M].北京:中信出版集团,2017.

[6](日)西岛定生,顾姗姗(译).秦汉帝国[M].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

[7](以色列)尤瓦尔·赫拉利,林俊宏(译).未来简史[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7.

推荐访问:年高 国文 素养 赏析 核心


[基于核心素养的2019年高考全国文综历史试题赏析]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