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总结报告

2019年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及政策建议

作者:jnscsh   时间:2022-04-07 09:11:39   浏览次数:


打开文本图片集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经济质量和效益持续改善,但经济运行发展的内外部环境条件正在发生重大变化,经济运行中矛盾困难和风险挑战依然较多,经济面临新的下行压力。为此,要更加注重稳增长与防风险平衡、稳增长与稳民生共进,发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逆周期调节政策合力,释放微观主体活力,提升经济内生动力,力促經济在平稳运行中高质量发展。

一、上半年经济运行总体特征

上半年经济运行延续了去年下半年以来总体平稳、稳中有进态势,呈现“五稳五优”总体特征。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运行平稳。一是经济增长稳。一季度GDP增长6.4%,上半年增长6.3%,保持在合理区间。二是就业形势稳。上半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737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67%,城镇调查失业率从年初的5.3%持续回落至5月份的5.0%、6月份的5.1%。二季度末,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总量1.8亿多人,比上年同期增加226万人,增长1.3%,增速比一季度加快0.1个百分点。三是物价水平稳。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CPI)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分别上涨2.2%和0.3%;除食品价格上涨较多外,其他领域新涨价因素有限,物价水平温和可控。四是国际收支稳。上半年货物贸易顺差1811.6亿美元,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小幅贬值,外汇储备较上年末增加465.2亿美元。五是居民收入增长稳。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名义增长8.8%,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6.5%,高出GDP增速0.2个百分点,高出人均GDP增速0.6个百分点。

供给需求结构双向优化。一是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上半年,三次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别为5.1%、39.9%和54.9%,与上年同期相比,三产比重提高0.5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6%、37.1%和60.3%,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于第二产业23.2个百分点。二是增长动力结构持续优化。上半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7%,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分别快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7个和3个百分点。前5个月,战略性新兴服务业、高技术服务业和科技服务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12.5%、12.3%和12.0%,增速分别快于全部规模以上服务业2.4个、2.2个和1.9个百分点。三是投资结构持续优化。上半年,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1.5%,增速比全部投资高5.7个百分点,其中高技术制造业、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10.4%和13.5%,增速分别比全部投资快4.6个和7.7个百分点。补短板投资保持较高增速,如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投资增长48%,教育投资增长18.9%,均远高于全部投资增速。四是消费结构持续优化。上半年,居民消费继续由实物消费向实物消费和服务消费并重升级,全国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增长9.9%,快于人均消费支出增速2.4个百分点。居民用于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和医疗保健等消费支出增速均快于人均消费支出的平均增速。五是出口结构持续优化。民营企业的出口在上半年一直大幅增长,民营企业在外贸出口中的占比超过50%。同时,一般贸易占比稳步提高,出口达到59.9%。此外,商品结构、区域结构、国别结构都在优化。今年上半年,我国对美国出口下降8.1%,但对东盟、欧盟、日本等国的出口都呈增长态势。

二、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风险

当前内外部环境总体趋紧,短期经济运行中不确定性因素依然较多,国内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进一步突显,市场预期不太稳定,掣肘经济平稳运行。

全球经济景气度下行。从2018年下半年起,受国际贸易环境、金融市场波动和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加剧等影响,全球经济增长的稳定性明显减弱。今年上半年,各类经济指标仍显疲弱,发达经济体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走低,工业生产明显回落,新兴经济体普遍面临需求不振,部分国家受政治事件和债务风险影响,已接近衰退边缘,全球经济下行压力明显上升。世界银行和IMF等机构对全球经济增长前景乐观度降低,纷纷调低2019年全球经济增长和贸易预期,我国对外贸易收缩趋势正在显现。

区域经济减速压力增大。一是沿海省份工业生产下滑。5月份,江、浙、沪、粤、鲁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仅分别为5.2%、3.1%、-4.2%、3.8%和-0.4%,较一季度分别回落4.6个、13.8个、5.2个、7.9个和6.0个百分点。汽车、电子信息等支柱产业仍在压缩生产,这些产业规模体量大,其生产回落速度快、幅度大、涉及面广,将会明显制约上述地区后续工业经济增长。二是典型地区消费增长动力趋弱。上海作为国内大宗商品的重要集散地,其商品销售总额已现负增长,石油、煤炭、化工类商品批发销售额明显下降;浙江作为国内网络零售的龙头,其网络零售额增长较上年明显回落;广东作为全国消费的风向标之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低于全国整体水平。三是东北和西部地区投资普遍下滑。前5个月,东北地区投资下降7.6%,西部地区整体投资月度回落态势日趋明显,西藏、青海、宁夏、内蒙古等地投资均出现大幅下降。投资是这些地方的主要增长引擎,其快速下行势必会下拉经济增长。

财政金融风险隐忧加剧。一是杠杆率攀升隐忧再起。中国社科院报告显示,实体经济部门杠杆率从上年末的243.7%上升至今年一季度的248.8%,其中非金融企业、政府和居民部门杠杆率分别上升3.3个、0.7个和1.1个百分点。二是地方财政收支平衡矛盾增加。近年来经济持续下行,加之减税降费规模连年扩大,一些地方财政减收较多,部分县市突显财力紧绌压力,在刚性支出难以压缩的情况下,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等方面均出现了一定困难。三是债券违约事件频发。据中金公司测算,今年各种到期的金融债、信用债等总量超过6万亿元,较上年增加约15%。债市信用风险上升,债券违约呈常态化趋势。上半年信用债市场共计96只债券违约,涉及金额668亿元,违约数量和规模居历史高位。四是货币流动性风险趋升。虽然当前货币流动性总体较为充裕,但流动性在大中小金融机构间分布不均。包商银行被银保监会接管事件打破了银行同业抵押拆借的刚性兑付预期,部分中小银行同业融资难度明显加大,利率债等流动性较高的资产抛压上升,引发市场对中小微金融机构短期流动性的担忧。

三、下半年主要经济指标预测

短期经济运行面临的冲击性和扰动性因素有增无减,预计全年经济(GDP)增长6.2%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上涨2.1%左右。

從供给看,工业和服务经济增长前景不容乐观。一是工业经济或将下行。虽然制造业增值税调低有力刺激了短期工业经济扩张,但市场需求持续低迷,生产成本居高不下,企业经济效益下滑、亏损扩面,生产扩张动力依然不足。下半年,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等仍可望保持较好增长,但传统制造业去库存压力依然较大,工业经济面临继续调整的可能性增大。二是服务经济难有明显改善。非制造业新订单指数反映其市场需求有所放缓,与制造业转型升级配套的生产性服务业、战略性新兴服务业、科技服务业和高技术服务业面临收缩,但传统生活性服务业和满足消费升级需求的文化、旅游和健康产业有望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下半年,服务业或将在平稳运行中小幅回调。

从需求看,内外需增长动力总体疲弱。一是投资增长持续回升动力不足。随着稳增长尤其是稳定投资增长的政策效应逐渐显现,加之近期政策频出,如允许专项债作为重大项目资本金等,后续基建投资应保持持续回升态势;减税降费和融资支持政策对制造业市场需求和企业盈利下滑形成一定对冲,但实体企业对投资的前景和方向仍较迷茫;上半年房地产投资是投资增长中的亮点,一方面受益于房地产商加快存量土地开工,另一方面是房地产商资金来源较上年有所改善。但在银行贷款、信托、海外债等主要融资渠道全面收紧后,下半年房地产融资形势严峻。二是消费增长总体稳健。随着减税降费政策的逐步落地和新一轮促消费方案的出台,居民消费预期将有所改善。中等收入人群收入增长较快,上半年,中等收入人群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高达9.0%。居民消费意愿强烈,居民把三分之二的收入用于消费。下半年,粮油食品、日用品等基础消费将保持稳定增长,网购、旅游等新兴消费和服务消费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以5G应用为支撑的通讯器材类消费有望加速增长,而占比较高的汽车、石油及制品类消费将保持相对低迷态势。三是出口增长不确定性较大。世贸组织(WTO)的报告显示,今年二季度全球贸易景气指数为96.3,是2010年3月以来的最低水平。在全球贸易总体收缩趋势影响下,我国对美国商品出口抢单效应也将逐步衰减,但对欧盟、东盟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形势相对较好,能够形成一定替代。

从物价看,价格总水平保持温和态势。居民消费价格方面,受生猪供给下降影响,下半年猪肉价格仍有较大幅度上涨压力,而影响上半年水果和蔬菜价格的季节性因素逐步消退,果蔬价格涨幅将随之回落,其他消费品和服务领域新涨价因素不多,翘尾因素的总体影响也将减弱。工业生产价格方面,下半年大宗商品大都处于去库存阶段,国际原油、铁矿石和钢材价格均面临震荡下行压力,生产资料终端需求相对稳定,工业品价格涨幅总体趋于回落。

四、政策建议

保持逆周期调节政策的稳定性和灵活性。一是加力提效的财政政策致力于降成本和补短板。在落实好现有减税降费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减轻重点企业的负担,增强企业获得感;必要时增加财政预算支出规模,加大对三大攻坚战和补短板支出力度。二是松紧适度的货币政策致力于保持流动性充裕及合理配置。提高货币流动性管理水平,规范银行同业借贷行为,引导金融机构错位竞争,促进货币供给结构更加合理;积极发展普惠金融,改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加快推动利率两轨并一轨进程,引导市场利率水平下行;综合运用再贷款、再贴现、定向降准等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绿色经济、“三农”、脱贫攻坚等领域以及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和科技型企业的支持。

稳定内需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以更多的市场化方式扩大国内有效需求。一是持续释放消费增长潜力。着力破除阻碍消费升级的体制机制障碍,优化消费环境,改善消费预期。加快发展幸福产业、育婴产业和托育服务产业。二是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加快推进已确定的基础设施建设等重大工程项目落地,强化在建项目资金保障;加强产业发展短板、行业发展标准等投资,增强制造业投资意愿;进一步放开铁路、能源、电信等领域市场准入,吸引民间投资参与建设。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落实好“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切实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一是深化放管服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健全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制度,逐步推广“最多跑一次”改革,释放微观主体活力。二是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鼓励支持企业提高创新能力,围绕“卡脖子”的重大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加快制定实施一批重点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三是加快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构建银行、股票、债券和风险投资等全方位的金融支持服务体系,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能,积极推进科创板建设,推动形成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体系;完善逆周期、跨市场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早期识别预警、事中监测控制和事后救助处置等机制,防范各类金融市场风险共振而引发系统性风险。

研究制定“稳民生”综合政策措施。一是出台更加积极的稳就业政策。督促盈利改善的国有企业落实社会责任,鼓励企业不裁员、少减员;扩大创新创业债试点规模,进一步加大创新创业的支持力度;研究制定受国际贸易、去产能等影响失业下岗重点人群的再就业方案。二是促进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建立全社会从业人员工资正常调整机制,完善公务员地区附加津贴制度和奖金制度,推进科研经费包干制改革试点,开展土地经营权入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试点,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作者单位: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所)

推荐访问:上半年 形势分析 建议 政策 经济


[2019年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及政策建议]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