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范文写作

风云再起

作者:jnscsh   时间:2021-06-29 08:46:16   浏览次数:

濒海战斗舰是美国海军近年重点发展的舰艇项目之一,也是其实现“前沿—由海向陆”军事学说的重要环节、“千舰海军”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原本随着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首艘濒海战斗舰“自由”号于2006年9月23日下水,人们认为濒海战斗舰的选型已经基本明朗。然而,近期发生的一些情况,使得原本“明朗”的情形再次变得扑朔迷离。

“自由”不成“独立”难

“自由”号濒海战斗舰下水后的一段时间里,洛·马公司可谓是志得意满,几乎胜券在握。从F-22到F-35,“技术成熟的方案就是最好的方案”这条“金科玉律”帮助洛克希德·马丁一次次地战胜了实力不俗的对手,赢得了利润巨大的订单。只要不出意外,洛·马就将成为这场濒海战斗舰选型角逐的赢家。

然而,天不遂人愿,2007年年初,美国海军部长多纳德·怀特发布了暂停建造第3艘(也就是最初规划中的“自由”级第2艘)濒海战斗舰(LCS3)的命令,4月12日正式宣布终止LCS3的建造,理由是“自由”号的“建造成本严重超支”,这对洛克希德·马丁来说无疑是当头一棒。但洛·马还打算放手一搏,安排建造LCS3的大批工人参与“自由”号的建造,想早日将“自由”号完工后在测试中“用事实说话”。不料麻烦事情还没完,2007年4月底,正在舾装中的“自由”号突然发生火灾。大火燃烧了一个多小时,铝合金舰壳和上层建筑遭到严重破坏,“自由”号不仅无法提前交付,还要比原定的交付日期推迟近半年。美国海军部很快宣布:要对“自由”级濒海战斗舰进行“重新评估”。

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这下算是遇上了麻烦,它的对手——通用动力公司的日子也好过不到哪里去。“自由”号的“建造成本严重超支”,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铝材价格大幅上涨;通用动力公司的三体船型濒海战斗舰采用全铝合金结构,比“自由”级需要的铝材更多(“自由”级的主要结构仍为钢制)。而且,采用较多易燃的铝合金材料也是导致“自由”号被火灾破坏且“重新评估”的一个原因,这对通用动力公司来说也是一个隐患。此外,不知是什么原因,通用动力濒海战斗舰首舰“独立”号的下水时间被一拖再拖,从2007年3月拖到12月,从现在的情形看,恐怕还要继续“跳票”。这也让最初对三体船型濒海战斗舰寄予一定期望的美国和一些其他国家(例如参与三体船型濒海战斗舰项目的英国)海军觉得不快,终于在2007年11月1日,美国海军部再次宣布终止第4艘(也就是规划中的“独立”级第2艘)濒海战斗舰(LCS4)的建造,设想中的LCS5和LCS6建造计划也一并取消。于是,原本占据了很大主动的洛·马和拥有一定领先优势的通用动力公司都遭受了不小的打击,濒海战斗舰的选型也再次变得扑朔迷离、充满变数起来。

巨人归来,“海上斗士”翻身?

在美国海军濒海战斗舰选型中,泰坦公司一直扮演着很不起眼的角色。其实,早在2005年底,泰坦公司设计建造的小水线面双体船型濒海战斗舰试验舰“海上斗士”号就已经交付美国海军第三舰队,展开了一系列测试。但当时的美国海军部更倾向于洛克希德·马丁和通用动力公司的方案,仅将“海上斗士”号作为“洛·马和通用动力公司的方案一旦出现问题,需要重新评估时的备选方案”。时来运转,洛·马和通用动力公司的方案都出了不小的问题,“海上斗士”号在测试中的表现却非常不错,这给了泰坦公司一个翻身的机会。

“海上斗士”号小水线面双体船型濒海战斗舰试验舰长80米,宽22米,采用全铝合金建造,标准排水量960吨。该舰采用了一种名为“ModCAT”的小水线面双体船型,是泰坦公司与英国BMT公司联合开发的一种专利新船型,最大优点是具有良好稳定性和适航性。为了进一步提高稳定性和适航性,“海上斗士”号在舰艏和舰艉都安装了主动航行控制调节器,此外还安装了先进的运动缓冲系统,包括在双体船两个舰艏下安装的具有后沿副翼的钛合金T型水翼、全船宽截流阻、高速导流舵等。特别是高速导流舵,可在舰艇的尾流浪中进行精确的偏流控制,从而保证了精确的航向控制。

因为采用了双体船型,“海上斗士”号宽达22米,远超过排水量为2840吨的“自由”号濒海战斗舰13.1米的舰宽。因此“海上斗士”号拥有单体船型所不具有的宽大飞行甲板,其直升机甲板上可停放2架UH-60“黑鹰”直升机或无人机,在5级海况下还能起降直升机。为了提高全天候作战能力,“海上斗士”号在上层飞行甲板上安装了一套夜间飞机辅助降落装置。

“海上斗士”号采用了柴-燃联合动力装置,既保证了良好的加速性能,又提供了良好的巡航性能。两台通用电气公司的LM2500燃气轮机可使“海上斗士”号在静水中的最大速度达到60节,在4级海况下(浪高2.5米)也能够达到40节;两台MTU595型柴油机提供了良好的远距离巡航速度,4台罗尔斯·罗伊斯公司的卡玛瓦125S11型易操控喷水推进器,又为其提供了良好的推进与机动性能。除此之外,“海上斗士”号还可在海上补给燃料,即使在不进行燃料补给的情况下,其航程也可超过4000海里,从而可以独立进行跨洋航行。“海上斗士”号安装高度自动化和成熟的监控系统及设备,在通常情况下,全舰仅需4人就能完成整个操作,其中3人操作舰艇,另外1人负责巡视监视和配置工程系统。为了保证舰艇的航行安全,“海上斗士”号安装了应力测量表、加速计、压力测量计等精密测量仪器,可采集船体结构受到海浪作用引起的各种变化,为船员提供关于船体结构性能的数据,使艇员能够及时发现并避免危险。

在结构上,“海上斗士”号采用开放式设计。这种设计主要是指将船体、机电系统、使命模块看作是自由组合又不相互牵制的部分,可根据作战需求进行配置,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即插即用”。开放式结构设计的优点在于迅速和可承受地集成美国现有成熟部件,减少研发新部件带来的高成本和高投入,也可以兼容一些正在开发的技术。位于“海上斗士”号飞行甲板下方的舰艇任务模块舱室,主要用来装载车辆、小型快艇、任务模块等装备。装备进入任务模块舱室可通过两种方式,第一种是通过飞行甲板上的大型起重机从舷侧直接吊入,第二种是通过舷侧可折叠式坡道进入,具有非常大的灵活性。任务模块舱室上可放置12个任务模块,也就是12个标准集装箱,每个任务模块根据作战任务的不同,配备的装备也不相同,例如反水雷模块可能包括WLD-1遥控猎雷系统、战区自主水下航行器和REMUS无人水下航行器等设备。这些集装箱化的任务模块允许舰艇快速重新配置,支持各种使命,包括作战部队保护、反水雷、反潜、两栖攻击保障、后勤/人道主义救援保障等。

将舰载无人机和无人艇带入实战,是濒海战斗舰的另一大特征。“海上斗士”号亦是如此,其任务模块舱室的尾部安装有舷外平台施放和回收系统,可在4级海况和速度为10节的情况下,施放和回收11米长的刚性特种作战小艇以及有人/无人水面航行器、水下航行器。有消息显示,在泰坦公司的规划中还计划用“海上斗士”号搭载美国海军试验中的M80“短剑”高速隐身特战快艇,使两者组合后发挥出更强的作战效果。

“海上斗士”号目前已经进行了大量测试,美国海军宣称对其表现“十分满意”。当然“海上斗士”号也有一些弱点,例如没有直升机机库和采用全铝合金结构舰体,而且排水量也相对小了一些。毕竟从美国海军的规划上看,濒海战斗舰要用来取代现役的“佩里”级护卫舰,这就要求濒海战斗舰具备一定的火力。“海上斗士”号的吨位和甲板空间要想再装舰炮和导弹发射系统等武器似乎有些困难,当然,这对于具有强大航空兵打击力量的美国海军来说,舰载武器也并非不可或缺。泰坦公司已提出了建造95米长的“海上斗士”号放大版的计划,以使其能更好地满足美国海军濒海战斗舰的性能要求。

外来的“搅局者”:德国MEKO系列濒海战斗舰方案

美国的欧洲“盟友”似乎不愿意让美国公司独占濒海战斗舰这个看来颇有潜力的市场,不甘无所作为的德国蒂森·克虏伯公司适时推出了MEKO系列濒海战斗舰(MEKO CSL)方案。该级舰可以支援地面部队行动,满足对陆作战要求,也可以执行反舰和反潜作战任务,可以针对不同的作战任务配备海军所需要的相应装备,也可以满足参加国际协同行动所需。

随着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包括军工生产企业在内的欧洲工业体系开始进一步合并整合,著名的瑞典“维斯比”级隐身护卫舰的生产商——瑞典考库姆公司,目前也已经成为了蒂森·克虏伯的子公司(当然,两家公司在业务上仍然独立行事)。因此,蒂森·克虏伯可以很方便地获得考库姆公司的一些技术,MEKO系列濒海战斗舰就在很大程度上借鉴了“维斯比”级隐身护卫舰的技术。无论在上层建筑的构形、发动机尾气排放口的布置,还是舰体采用的碳纤维复合材料以及博福斯SAK MK3型57毫米多功能隐形舰炮和配套的Ceros-200型雷达/光电指挥仪,都直接采用了“维斯比”级隐身护卫舰的技术。

规划中的MEKO CSL长108.8米,宽21米,满载排水量2250吨,吃水较深,达3.9米,上层建筑的构形与瑞典“维斯比”级隐身护卫舰十分相似,而“X型”的舰体则更接近蒂森·克虏伯为南非海军建造的“阿托玛”级护卫舰。MEKO CSL采用柴—燃联合动力和喷水推进方式,规划中的方案有两个:一是由2台高速柴油机驱动2台中型的喷水推进装置,1台40兆瓦燃气轮机通过分配机构驱动2台大型喷水推进装置,总装机功率为52兆瓦,可使战舰达到35节以上的航速;二是由2台高速柴油机驱动两侧的2台中型的喷水推进装置,中间的2个大型喷水推进装置各由1台27.6兆瓦的燃气轮机驱动,装机功率达到67兆瓦,航速可达45节,仅凭柴油机驱动时即可达到20节航速。另外,MEKO CSL计划在舰艏部装备可收放螺旋桨推进装置,可在不使用主驱动装置的情况下以5节速度航行,提高了军舰在受限制海域如水雷区或港口等区域的操控能力。

MEKO CSL的基本电子系统包括:装在一个大型桅杆中的传感器模块、装在另一个较小的可伸缩的桅杆中的天线模块;防范非对称威胁的系统,包括两个光电瞄准设备、4个自动武器装置和1套港口声呐系统和1套水下传感器系统。

MEKO CSL的基本武器装备则包括1门博福斯SAK MK3型57毫米多功能隐形舰炮和1门40毫米博福斯隐形舰炮(由于采用模块化设计,57毫米舰炮可以方便地换成76或127毫米舰炮,40毫米舰炮则可以更换为25或30毫米的速射炮),2座双联装鱼雷发射管和1座干扰弹发射器,1套武器指挥系统。

濒海战斗舰的一大特点就是可以通过方便地更换置入模块,“变身”为各种不同功能的军舰,MEKO CSL自然也不例外。该舰包括若干模块区域,在这些区域中,各模块通过预定顺序安装,并且通过标准的接口与供电系统相连,置入模块可以人工操作,也可以实现无人控制。模块包括传感器系统、交通工具、武器系统、医疗设备、备件仓库和工作车间等。舰上模块区域有明确的尺寸、结构和电源接口。置入模块的大小与20英尺规格的集装箱相符,可以在世界范围内通过陆地、空中和海上方便地运输。MEKO CSL可以搭载2架12吨级直升机,它们同样属于置入模块。模块区域最多可以容纳21个置入模块,通过选用合适的置入模块,就可以执行相应的任务,如选用和平模块,可以执行搜索、撤侨、救援等任务;选用战争模块,则可以执行火力支援、保护运输线等任务;和不考虑装备反舰导弹的美国濒海战斗舰不同,MEKO CSL的置入模块中包括反舰导弹发射模块,可供选用的反舰导弹包括“飞鱼”MM40、“萨伯”RBS-15MKIII、“鱼叉”和“奥托马特”等型号。

群雄逐鹿

从目前的情形看,虽然“自由”级濒海战斗舰遇到了一定挫折,但洛克希德·马丁的实力毕竟摆在那里,在新增工作人员们的努力下(原本安排建造LCS3的大批工人已经参与到“自由”号的修复工作中),“自由”号已基本上修复完成,至少外观上已经看不到受灾后的痕迹。当然,火灾对于“自由”号的性能以及美国海军对它的评价肯定有影响,至于影响到底有多少,还要看其在海试中的表现。对于通用动力公司,想要获得机会,当务之急是尽快让“独立”号下水,否则再拖下去,说不定就是第一个出局者。泰坦公司已然十分幸运,“海上斗士”号已经摆脱了“替补”的地位,获得了与“自由”、“独立”号平起平坐一决高下的资格。当然,“海上斗士”号也存在缺点,究竟能不能胜出,还要看与“自由”号和“独立”号进行对比测试的结果。毕竟这两艘舰的性能目前还只停留在纸面上,到底怎样还很难说。

相比之下,MEKO CSL的处境还要更好一些。其采用的技术更加成熟,因此成本也低(MEKO的特点就是将各种现有的部分采用模块化设计,然后根据需要组合起来),虽然较深的吃水与濒海战斗舰在浅水区作战的要求有些不符,但也带来了良好的适航性。MEKO CSL的舰体和推进系统可以认为是南非“阿托玛”级的改进产品,“阿托玛”级则以适航性优越而著称。退一步说,MEKO CSL即使不能成为濒海战斗舰,也可以装备防空和反舰导弹发射模块,使之成为一款出色的导弹护卫舰推向国内和国际市场。

(编辑/弓鸣)

推荐访问:风云再起


[风云再起]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