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范文写作

飑天气现象及记录依据

作者:jnscsh   时间:2022-02-14 08:43:26   浏览次数: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 根据飑的特征,利用自动气象站的观测要素,分析飑经过测站气象要素的变化特点,在自动站资料中寻找相应的依据,并对2009年出现在定安县境内的3次突发的强风过程进行了数值分析。结果表明:准确掌握飑的定义及产生飑现象的气象要素的量值的变化,是正确判断飑的依据。

关键词 飑;天气现象;记录依据

中图分类号 P458.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8-0165-02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quall,using automatic weather observations stations,this paper analyzed meteorological factors change characteristics when squall passed station,found the corresponding basis in the automatic station datas,numerical analysis was made on the sudden strong wind in Ding"an County in 2009.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ccurately grasped the definition of squall and the value change of meteorological factors producing squall phenomenon,was the basis of correct judgment of the squall.

Key words squall ; weather phenomenon; records basis

“飑”是指带状的雷暴群所构成的风向、风速突变的一种中至小尺度的强对流天气,通常伴随或先于冷锋出现,其出现时瞬间风速突增,风向突变,气象要素亦随之有剧烈变化,常伴随雷雨出现[1-6]。其破坏性很大,春、夏季容易出现。在地面观测中此类天气出现时很容易发生“漏记”的现象。自动站正式运行使用后,其观测到的数据可以更有利于判定“飑”出现与否。 “飑线过境”是指在暖气团内部出现的风切变的强对流现象[1-8],而不是锋面两侧冷暖空气之间出现的风切变,充分领会和理解定义防止“飑”漏记[9-13],对防灾减灾、农业生产等有重要的意义。

1 “飑”的定义

“飑”意为强阵风。“飑线” 是气压和风的极度不连续线,又称不稳定线或气压涌升线,是一种狭窄的强对流天气带[1,4](由多个雷暴单体或雷暴群所组成),是一种中小尺度天气系统,具有突发性强、破坏力大、不可抗拒等特点,沿着“飑线”可以出现强对流天气(冰雹、雷暴、大风、龙卷风、 暴雨等)。 “飑线”出现具有突然性。“飑线”过境时,风向突变,气压涌升、气温急降,“飑线”后的风速强时可在40 m/s以上。春季里,由于大气处于高温高湿状态,一旦有高空波动东移和冷空气过境[4-7],就导致产生“飑线”。

2 “飑”的特征

判断是否出现“飑”最重要的依据是“飑”出现时风的变化特点。气压、温度、湿度等其他相关气象要素也会发生剧烈变化[5-9],这些要素变化明显。

2.1 湿度的变化特点

当“飑”出现时湿度的变化曲线也是很明显的,同样的可以从自动站的分钟数据中找到相应的变化量。“飑”出现前湿度变化比较缓慢,而当“飑”过境后,湿度会下降,然后逐渐回升,形成“湿度谷”的特点,这一点有异于一般的强对流的雷雨天气的湿度陡升的情况(图1)。

2.2 风的变化特点

“飑线”中风的总体变化特点是风速突增、风向突变。在自动站数据中可以比较对“飑”出现时瞬时的风向风速和前后的正点十分钟平均风进行判断[1-10]。“飑”出现时瞬时风速较大,一般大于9~11 m/s,出现前和出现后的瞬时风速均较小,一般小于5.0 m/s。有2种风向变化,一种情况是出现前为某方位的风向,出现后为另一个方位风向,风向变化可达119~222°(图2),一种情况是出现前和出现后的风向大致相同[6-8,12],只是出现“飑”时前后瞬间风向发生变化,而正点前后风向无明显变化。

2.3 温度的变化特点

在传统的自记迹线上,在“飑”出现时,温度是呈现突然下降的曲线,在自动站中也能找到相应的气温的分钟数据变化来体现这一特征。如图1中表明,飑线过境时,温度呈直线下降状态,其前后温度在30 min内变化幅度可达5~6 ℃,且没有回升,这和“湿度谷”的变化特点是不同的。这是每次“飑”出现时温度的特征。

2.4 气压的变化特点

从 “飑线过境”的描述中可知,出现这种强对流天气现象时,气压自记的迹线呈现一个高压鼻,即在短时间内气压上升又下降,有时呈现波浪式的气压曲线[1-8]。因此,判断“飑”的一个重要的要素特征之一就是“高压鼻”或波浪式的气压曲线,自动站正式运行数据量化后这个特征更容易体现出来(图3)。

2.5 雷雨的变化特点

飑线过境时常有雷雨天气现象出现,因此,“常伴雷雨出现”也是判别“飑”出现的依据之一。在上面所述的3个例子中,在“飑”出现时段内均有雷暴和降水发生,资料记录表明6月22日19:00—20:00、6月23日16:00—17:00、7月5日12:00—14:00期间均有雷暴发生,且降水量分别是28.9、32.1、1.7 mm。这也是气象学中所指的“雷雨大风”现象。

从天气现象编报的角度来讲,“飑”可以补记的主要原因是 “雷雨伴随出现”的这个特点。因为雷暴和降水的天气电码 “95”或降水的 “80”总是大于“飑”的 “18”[4-9],“18”的电码在雷雨天气中一般不会使用到,故补记了飑后不会影响当时的天气现象的编码。

3 “飑”的风切变和锋面风切变的区别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飑”和锋面附近发生的风切变是不同的,可以从两方面区别:一是 “飑”出现时风的切变是风向转变后,风速突增,随后迅速减小,而锋面影响时风的切变是风向转变风速加大后会持续一段时间,不会立刻减小;二是飑线过境时的降水多为阵性,而锋面产生的降水一般为连续性。

4 结语

在日常工作中,“飑”由于是只记开始时间没有结束时间的,且基本上都是“补记”的情况为多,所以很容易发生“漏记”的现象。只有充分地了解“飑”,才能做到良好记录。一是在日记录审核或月报表制作和审核过程中注意“飑”现象的各种特征[5-9,10],从自动站的分钟数据和正点数据中寻找相关要素相应的变化情况来判定,以防止“飑”的漏记。二是在当班过程中密切注意天气变化[4-7],在雷雨天气里出现瞬时起风的现象时要仔细观察风和压、温、湿的变化特点。值得一提的是在相应的时间段内若出现大风现象,则飑现象可以不记录。

5 参考文献

[1] 中国气象局.地面气象观测规范[M] .北京:气象出版社,2003 .

[2] 中国气象局.气象学[M].北京:气象出版社,1985 .

[3] 陈凤娟,邓吴生.自动站数据中如何防止“飑”的漏记[J].广西气象,2006(增刊1):146-147.

[4] 陈凤娟,邓吴生.自动站数据中如何防止“飑”的漏记[A].广西气象学会(Guangxi Meteorological Society).2005年广西气象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广西气象学会(Guangxi Meteorological Society),2005:2.

[5] 牟容,余君,张亚萍,等.一次飑线过程的雷达回波分析及其反演风场研究[A].中国气象学会.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3天气预报灾害天气研究与预报[C].中国气象学会,2011:14.

[6] 刘明云.飑的观测与记录[J].山东气象,2009(4):73-74.

[7] 张维桓,张铭.对流凝结潜热激发飑线的数值试验[J].气象学报,1987(3):282-289.

[8] 牟容,余君,张亚萍,等.一次飑线过程的雷达回波分析及其反演风场研究[J].气象科学,2012(2):153-159.

[9] 郭弘,林永辉,周淼,等.华南暖区暴雨中一次飑线的中尺度分析[J].暴雨灾害,2014(2):171-180.

[10] 缪子青,何宏让,张云,等.一次飑线过程雷达回波特征及环境条件分析[J].气象科学,2016(1):71-79.

[11] 康红,费建芳,黄小刚,等.一次弱弓形飑线后方入流特征的观测分析[J].气象学报,2016(2):176-188.

[12] 王晓芳,胡伯威,李灿.湖北一次飑线过程的观测分析及数值模拟[J].高原气象,2010(2):471-485.

[13] 牟容.利用四维变分同化技术反演低层风场的准业务应用研究[D].北京: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07.

[14] 络欧阳.运用现代化观测资料判定和记录飑天气现象[J].浙江气象,2008(3):28-30.

[15] 孙永联,白福宇,王静文.飑天气现象的特征及判别[J].北京农业,2013(6):129-130.

[16] 张小松,李宏波.云南中部一次飑天气过程的雷达回波特征[J].气象,2003(12):34-37.

推荐访问:天气现象 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