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范文写作

观看电视专题片《国家监察》有感5篇

作者:   时间:2022-09-13 14:10:11   浏览次数:

【篇一】

五集电视专题片《国家监察》近日开播,揭秘了大量监察机关与“老虎”过招、交锋的细节,充分展现了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发挥新体制的治理效能,收拢五指,重拳出击,不敢腐的震慑效应充分显现,一批腐败分子投案自首,标本兼治综合效应更加凸显。

我们党从成立之日起就高度重视权力监督问题。在中央苏区、延安时期,我们党探索了一套对苏维埃政府、边区政府和革命根据地人民政权组织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办法。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对加强公权力监督进行了不懈探索。党的十八大之后,我们党在加强对国家机器的监督、切实把公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方面做了大量探索和努力,目的就是要确保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幸福。

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部署,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项重要改革。我们以这个题目进行集体学习,目的是深化认识、增强信心,在新的起点上深化党的纪律检查体制和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为新时代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提供重要制度保障。

“善不可失,恶不可长。”“专题片第一集中,天津市西青区政府原党组成员、副区长王强因如实向组织做了交待,并认清了自己的错误,得到了宽大处理,从第四种形态转为第三种形态。这充分反映了纪检监察机关始终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对真诚认错、悔错的给政策,给出路,让他们体会到组织的严管厚爱。”抓早抓小,防微杜渐。权力监督的目的是保证公权力正确行使,更好促进干部履职尽责、干事创业。一方面要管住乱用滥用权力的渎职行为,另一方面要管住不用弃用权力的失职行为,整治不担当、不作为、慢作为、假作为,注意保护那些敢于负责、敢于担当作为的干部,对那些受到诬告陷害的干部要及时予以澄清,形成激浊扬清、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

【篇二】

1月13日晚,反腐专题片《国家监察》第二集《全面监督》播出。该集大篇幅披露了金融领域一起影响极其恶劣、教训极其惨痛的案件——赖小民案。赖小民承认:“党委书记、董事长、法人都是我一个人挑,纪委书记都还是自己党委下面管,他哪有多少权威啊?纪委书记是我的党委委员,我的部下,说句实话他很难监督我。”从《国家监察》的角度来看,这是监督严重缺失的问题,但换一个立场,这也是窥党建一隅。

坚定对党的信念是党建工作的垫脚石。用专题片中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第三监督检查室副主任李中华的话说,赖小民从内心是排斥党的领导的,这个华融公司成了他的一个家天下,一手遮天。因为他“排斥党的领导”,所以罔顾党的法纪,无法无天。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只有对党的信念和意志坚定,才能自觉地地听党指挥,遵党纪律,守党约束,才能不论全面从严治党与否,都能积极主动的服从党的领导,在实现伟大的中国梦的建设中,视死如归,身先士卒。

全面从严治党是党建工作的防护网。《国家监察》中也谈到,华融公司存在党的领导、党的建设弱化、淡化、虚化、边缘化等状况。人的贪欲是无止境的,道德经中“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本是追根世界从无到有,由简至繁,但用于贪婪亦是如出一辙。人的权力越大,诱惑越多,也越来越经不住考验。而如今,迷失的不仅是赖小民,更多的人在这诱惑的深渊无法自拔,但是怎样才能挣脱这日趋深陷的泥沼?唯有搞好党建,全面从严治党。何为全面?增强党内领导的执政本领,加强基层干部的严格管理,完善纪委的监察把关。自觉接受人民监督。由外到内,由上到下,每走一步,都回望初心,这样才能不被权力蔽眼,不为利益熏心。

从始至终,党建工作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不是大喊几句口号,也不是整理基本档案,组织几次活动,观看几场教育就能做好的,但是正是从这些小事中,才一点一点将我们共产党员拧成一股绳,成为最伟大的政党。

【篇三】

“房间要经常打扫,镜子要经常擦拭。”

“不能做‘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桃花源中人。”

1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肯定了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取得的成效,也对下一步深化党的自我革命、持续推动全党不忘初心和使命提出了新的要求。通过学习,我主要有三点体会:

关于理想信念教育。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对于共产党人而言,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胜利之“钥”,是安身立命的根本。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也面临更多新的挑战和考验。坚定理想信念教育,强调党组织引导作用的同时,党员干部也应当发挥主观能动性,学习新时代新思想和先进典型,以学增才、以学提能,学思并行、知行合一。

关于担当作为精神。

一名合格的党员体现在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情怀中,体现在对自身岗位的踏实奉献上,党的性质决定了作为党员领导干部要有所担当有所作为。对于党员干部而言,尤其是基层的党员干部,担当作为不是非要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而在于是否能在岗位上忠诚履责,是否能敢于担当责任,善有作为,是否能做到“小我中独善其身,大我中胸怀灵宇”。要进一步搞清楚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强化敬畏意识,廉洁担当。

关于主题教育常态化。

此次主题教育是新时代深化党的自我革命的生动实践,也是全体党员干部重新对照审视初心与使命的一次洗礼。习近平总书记在总结大会上强调,群众最担心的是“教育一阵风、雨过地皮湿”,最盼望的是保持常态化、形成长效机制。近期播出的《国家监察》专题纪实片成为当下全网最热纪录片,有网友评议:“监察体制改革给所有公权力戴上‘紧箍’,保障公权力永远为人民谋幸福。”这不仅体现了党的性质和宗旨,更深刻地向党员干部揭示了:只有心怀敬畏、心系群众、践行党的根本宗旨,忠诚干净、廉洁担当、牢记初心和使命,才能善始善终,善作善成。

一个人也好,一个政党也好,最难得的就是历经沧桑而初心不改、饱经风霜而本色依旧。只有坚持“初心如磐、使命在肩”,不断学习,永不自满,才能与时俱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毕竟时代抛弃一个人,连声招呼也不会打。

【篇四】

1月15日晚,央视播放的反腐专题片《国家监察》第四集《护航民生》,详细披露了医药卫生、教育公平、食品安全、生态环境、养老保障等方面的乱象。教育、卫生这两块人们认可的传统“净土”,也被严重“污染”。就连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叮嘱的“扶贫专款”,一些贪官也敢伸手。看了这个片子,人们不知道,还有什么钱,贪官不敢贪?

近年来,中央反复强调“讲政治、守规距”,也常见一些官员在媒体上发文表态,要全方位地讲政治、守规距。为什么这些人说的做的“不一样”?看到这些贪官“痛哭流涕”的样子,人们不禁要问,抓了就“痛哭流涕”,不抓就“飞扬跋扈”,到底哪个才是他们的“真面目”?如果是真心检讨,为什么不在被抓前就反思自己、向组织坦白?他们的“痛哭流涕”,他们的“深刻检讨”,未尝不是在给组织“演戏”。只要“演”的好,未必不能减轻罪行。

不禁想起这些贪官的一些日常表现:上级给下发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论述摘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等理论书籍,本意是和风细雨,浸润他们的思想,但是,他们从来就不看、不学。就是想学的没有,不想学的硬性下发。一些巡视组在巡视中发现,他们的这些书籍“崭新无比”,堪比“新书”。不看则不知。其实,在他们的属下工作,简直就是一种悲哀。他们总是在“以己之昏昏”,妄图“使人之昭昭”!

监察体制的改革,使这些人进入了纪委监委“视野”,开始了“乱象”的根本根治。实乃人民之幸,国家之幸。

【篇五】

近期,五集纪实专题片《国家监察》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成为全网最热纪录片,片中的很多细节引发网友关注,“茅台往下水道倒”“两亿赃款堆家中”“贫困乡为刷白墙花799万”等,这还让我想起之前播出的电视剧《人民的名义》,2个多亿的钞票墙,光是用来清点赃款的点钞机就坏了好几台……

说起这些贪官污吏,人民都是痛恨和厌恶的,看到一个个目无党纪国法的贪官落马,观众无不拍手称快。在十九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我们以前所未有的勇气和定力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取得了历史性、开创性成就,产生了全方位、深层次影响”。可以说,不管是落马的“大老虎”,还是基层的“蚁贪”,一个个发人深省的案例,一组组数据,无不生动地体现了党中央反腐败态度是鲜明的,成果是显著的,人民是高兴的、腐败分子是害怕的。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要继续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重点查处不收敛不收手的违纪违法问题,让我们看到了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的鲜明态度和坚强决心,严厉惩治腐败的行动已深入人心,真正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

党员干部要深刻认清和把握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新形势、新要求,坚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不该做的坚决不做,不该拿的坚决不拿,时刻绷紧纪律作风之弦,做到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监督”一词出现了52次,一张密不透风的监督之网已经织成,谁要是敢顶风违纪,不收敛不收手,等待他的必将是纪法的严惩。党员干部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一门永不结业的必修课,习惯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始终做到自警、自醒、自律,才能真正成为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好干部。

推荐访问:专题片 有感 监察